受寵若驚-受寵若驚的故事-受寵若驚的寓意-受寵若驚的意思
時間:
小龍
成語
【拼音】shòu chǒng ruò jīng
【簡拼】scrj
【近義詞】大喜過望
【反義詞】麻木不仁
【感情色彩】褒義詞
【成語結構】偏正式
【成語解釋】寵:寵愛。因為得到寵愛或賞識而又高興,又不安。
【成語出處】宋?歐陽修《辭特轉吏部侍郎表》:“受寵若驚,況被非常之命,事君無隱,敢傾至懇之誠?!?/p>
【成語用法】主謂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貶義
◎ 次日早晨豐潤上學,塾師翻出畫譜中的孔子像,問他:"你能看了這樣子,畫一張放大著色的嗎?"豐潤沒有料到塾師也會要起他的畫來,受寵若驚,支吾地回答:"能。"
◎ 通過她搬動自己的坐凳靠近我、拉我的手、為我擦淚等細節,我流露出窘態,感到受寵若驚的喜悅,以致大著膽子親近她,都體現著魏蓮生雖是一個被世間男女寵愛的紅伶,然而他在愛情上和在整個心地上卻是純潔和稚氣的。
【英文翻譯】be overwhelmed by a special favour
【謎語】叫化子做駙馬
【成語故事】唐太宗時期,官吏盧承慶奉命調查漕運船只失事的責任問題,先后三次給漕運官更改考評政績“中下、中中、中上”,該官吏表現出寵辱不驚。后來盧本人也大起大落,命運坎坷,他的心情始終平靜如水,并不因起落無常而受寵若驚。
【成語正音】寵,不能讀作“cón?饋薄?
【成語辯形】寵,不能寫作“龐”。
【產生年代】古代
【常用程度】常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