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劍買牛-賣劍買牛的故事-賣劍買牛的寓意-賣劍買牛的意思
時間:
小龍
成語
【拼音】mài jiàn mǎi niú
【簡拼】mjmn
【近義詞】偃武修文、馬放南山、刀槍入庫
【反義詞】投筆從戎、南征北戰、東征西討
【感情色彩】褒義詞
【成語結構】連動式
【成語解釋】原指放下武器,從事耕種。后比喻改業務農或壞人改惡從善。
【成語出處】東漢?班固《漢書?循吏傳?龔遂》:“民有帶持刀劍者,使賣劍買牛,賣刀買櫝。”
【成語用法】連動式;作謂語;含褒義
【例子】惟有躬耕差可為,賣劍買牛悔不早。(宋?陸游《貧甚作短歌排悶》詩)
【英文翻譯】sell one's swords to buy oxen for farming
【成語故事】西漢時期,渤海一帶農民因饑荒被迫當上了強盜,漢宣帝劉詢派70多歲的龔遂任渤海太守。他上任后大力宣傳只要從事農業生產不再做強盜的一律不咎既往,他開倉借糧,救濟饑民,于是這些百姓紛紛賣劍買牛從事農業生產,安居樂業。
【產生年代】古代
【常用程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