怙惡不悛-怙惡不悛的故事-怙惡不悛的寓意-怙惡不悛的意思
時間:
小龍
成語
【簡拼】hebq
【近義詞】死不改悔、罪大惡極
【反義詞】翻然悔悟、痛改前非
【感情色彩】褒義詞
【成語結構】連動式
【成語解釋】怙:依靠,依仗;悛:改過。悔改。堅持作惡,不肯悔改。
【成語出處】先秦?左丘明《左傳?隱公六年》:“長惡不悛,從自及也。雖欲救之,其將能乎?”
【成語用法】連動式;作賓語;含貶義
【例子】對這個怙惡不悛的慣犯,必須嚴加懲處。
【英文翻譯】stick to one's wickedness and refuse to reform
【成語故事】春秋時期,衛國聯合宋、陳等國進攻鄭國。鄭莊公為了離間衛國的盟國陳國,就派使者去與陳桓公要求和好結盟。陳桓公瞧不起鄭莊公,拒絕結盟。鄭莊公率大軍攻打陳國,打敗陳軍。史學家評論陳桓公長期做罪惡的事是自食其果的。
【成語正音】怙,不能讀作“?括薄保灰膊荒芏磷鰲皚括場保歡瘢?不能讀作“ě”或“wù”;悛,不能讀作“jùn”。
【成語辯形】怙,不能寫作“ 枯”或“估”;悛,不能寫作“俊”。
【產生年代】古代
【常用程度】生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