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歷史短小成語故事
古代歷史短小成語故事(篇1)
樂極生悲
戰國時期,齊威王不理朝政,經常通宵沉溺在酒色中,很多諸侯趁機侵擾,國家處于危亡之際。大臣們誰也不敢規勸,只是干著急。齊國有個叫淳于髡的人,他說話詼諧善辯,喜歡用隱語、微言諷諫威王的過失。
有一次,楚國大規模發兵侵犯齊國,淳于髡(kūn)奉命請來了趙國的精兵來救援,楚軍當夜撤回。齊威王非常高興,設宴慶祝淳于髡請兵有功。宴飲中,齊威王問淳于髡能喝多少酒才醉?淳于髡回答說:“喝一斗也醉,喝一石也醉?!?/p>
齊威王覺得淳于髡的話很奇怪,就問他:“此話怎講?”
淳于髡回答說:“像今天這樣,喝大王賞賜給的酒,旁有執行酒令的執法官,后有御史官,我一邊喝酒,心里一邊在害怕,所以喝一斗就醉了?!?/p>
齊威王頗感興趣地問:“那么喝一石呢?”淳于髡回答說:“假如遇到久別的朋友,邊喝酒邊談笑,這樣可以喝八斗、一石了。所以說飲酒過分,就會昏亂失禮,行樂到極點就會轉化為悲哀,天下的事都是這樣?!?/p>
齊威王知道淳于髡是在委婉規勸他,于是取消了通宵達旦暢飲的惡習。“樂極生悲”這一成語,形容快樂到極點轉而發生悲哀的事情。
古代歷史短小成語故事(篇2)
破釜沉舟
秦朝末年,秦軍大將章邯攻打趙國。趙軍退守巨鹿(今河北平鄉西南),并被秦軍重重包圍。楚懷王于是封宋義為上將軍、項羽為副將,率軍救援趙國。
宋義引兵至安陽(今山東曹縣東南)后,接連四十六天按兵不動,項羽對此十分不滿,于是要求進軍決戰,解困趙國。但宋義卻希望秦趙兩軍交戰后待秦軍力竭之后才進攻。此時軍中糧草缺乏士卒困頓,宋義仍舊自顧飲酒,項羽見此忍無可忍,進營帳殺了宋義,并聲稱他叛國反楚。于是將士們擁護項羽為上將軍。
隨后,項羽率所有軍隊悉數渡黃河前去營救趙國以解巨鹿之圍。項羽在全軍渡過黃河之后下令把所有的船只鑿沉,打破燒飯用的鍋,燒掉自己的營房,只帶三天干糧,以此表決一死戰,沒有一點后退的打算。正是這樣,楚軍戰士以一當十,殺聲驚天動地。經過九次激戰,楚軍最終大破秦軍。而前來增援的其他各路諸侯卻都因膽怯,不敢近前。楚軍的驍(xiāo)勇善戰大大提高了項羽的聲威。以至戰勝后,項羽于轅門接見各路諸侯時,各諸侯皆不敢正眼看項羽。
后來,“皆沉船,破釜甑”演化為成語“破釜沉舟”,以比喻拼死一戰,決心很大。
古代歷史短小成語故事(篇3)
管鮑之交
管仲和鮑叔牙是春秋時代的人,兩人互相照顧,親如手足。
鮑叔牙與管仲合伙做生意,叔牙出三分之二的本錢,賺了錢卻只要三分之一。鮑叔牙的家人表示不滿,叔牙卻說:“管仲家里窮嘛!”
后來,管仲當了大官,帶兵打仗,可是不敢身先士卒,打敗仗的時候,他總是第一個逃走。人們譏笑管仲膽小如鼠,是個沒有勇氣的人。這時,叔牙卻出來說:“管仲家里有年老的母親需要他奉養,其實,他并不是個怕死的人。”
管仲和鮑叔牙都是齊國人。齊王有兩個兒子,糾和小白。管仲是公子糾的老師,鮑叔牙是公子小白的老師。后來兩個公子為爭奪王位互相殘殺,公子糾被殺,小白即位,叔牙立刻向齊王小白推薦管仲,說:“管仲是一位有才干的人,請大王聘請他做宰相。”
齊王說:“你是我的老師,我愿拜你為相?!滨U叔牙語氣堅定地說:“多謝大王的信任。以前管仲是公子糾的老師,難得他對公子糾的一片忠心。主公如果要干一番大事業,管仲可是個用得著的人?!?/p>
齊王終于采納了鮑叔牙的建議,任命管仲為相。管仲整頓內政、開發資源、發展農業,很快就使齊國強盛起來,當上了盟主。
古代歷史短小成語故事(篇4)
兒女情長
鐘嶸在對晉朝赫赫有名的詩人張華的作品評價中,在《詩品》里有這樣一段:“晉司空張華詩……雖名高曩代,而疏亮之士,尤恨其兒女情多,風云氣少?!痹娙藦埲A喜歡模仿王粲(字仲宣,建安時期詩人,代表作《七哀詩》等)的寫作風格,張華的詩詞用字講究,詞藻絢麗,以追求文字上的華美,其中比興的手法比較突出,因此在當時名氣比較大。不過在鐘嶸看來張華的詩很多都是敘述兒女柔情的,氣勢奔放豪邁的很少。后來評論里說到的“兒女情多”慢慢演變成了“兒女情長”這個成語。
古代歷史短小成語故事(篇5)
草菅人命
賈誼,洛陽人,自小聰慧過人,才氣無雙,是西漢時期赫赫有名的文學家。漢文帝賞識他的才華召他進宮,擔任梁王劉揖的老師。在漢文帝眾多的孩子中梁王劉揖是他最寵愛的兒子,漢文帝希望他多讀些書將來做個德才兼備的好皇帝,所以要賈誼好好教導他.賈誼就此發表了一番議論。他推心置腹地說:“教他讀書固然舉足輕重,但輔導皇子一位將來的好帝王,更重要的是教他怎樣做一個剛正不阿的人。像秦末時期的趙高教導秦二世胡亥,只教授他如何施行嚴刑酷法,動不動就是滿門斬首,胡亥在他的輔導下,結果變得惡貫滿盈。一當上皇帝就開始濫殺無辜,殺人就像割茅草,不把人命放在眼里,不僅殺害了愛國名將蒙恬、蒙毅兄弟,還腰斬了丞相李斯,始皇下葬時還讓許多宮女嬪妃和民工一起為始皇殉葬,這些難道都是胡亥天生就有的本性嗎?他之所以會變得如此殘暴,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教導他的人沒有引導他走上正道?!睗h文帝和眾位大臣聽了都很敬佩他,認為賈誼所講的道理很深刻。后來賈誼做了梁王的老師后,果然是言出必行,不僅悉心教導他讀書,還常常告訴他做人的道理??上煊胁粶y風云,梁王在一次騎馬練習射擊時,不小心摔下馬死了。賈誼終日哭得肝腸寸斷覺得自己沒有盡到老師的責任,不久也抑郁而死,終年33歲。但賈誼發表的言論卻留了下來,也就有了“草菅人命”這個成語。
古代歷史短小成語故事(篇6)
孔子有許許多多弟子,其中有一個名叫宰予的,能說會道,利口善辯。他開始給孔子的印象不錯,但后來漸漸地露出了真相:既無仁德又十分懶惰;大白天不讀書聽講,躺在床上睡大覺。為此,孔子罵他是“朽木不可雕”。孔子的另一個弟子澹臺滅明,字子羽,是魯國人,比孔子小三十九歲,他的體態和相貌很丑陋??鬃娱_始認為他資質低下,不會成才。但他從師學習后,回去就致力于修身實踐,處事光明正大,不走邪路。后來,子羽游歷到長江,跟隨他的弟子有三百人,聲譽很高,各諸侯國都傳誦他的名字??鬃勇犝f了這件事,感慨地說:“我只憑言辭判斷人品質能力的好壞,結果對宰予的判斷就錯了;我只憑相貌判斷人品質能力的好壞,結果對子羽的判斷又錯了?!?/p>
[提示]只根據外貌來判斷人品質能力的好壞。
古代歷史短小成語故事(篇7)
在西周末期,周幽王即位后,根本不理朝政,整天吃喝玩樂,醉心于女色。周朝有個諸侯國叫褒(bāo)國,其國君見天子如此荒唐,就來規勸,幽王根本不聽,反而把褒國國君關進大牢。
褒國國君的兒子洪德見父親被關,非常焦急,就與母親商量如何營救。他們聽說幽王非常喜歡美女,就用重金買下一年輕漂亮的少女,取名“褒姒(sì)”,教給她宮中禮儀,然后送給幽王。幽王見了大喜,于是下令放了褒國國君。
當褒姒入宮后,很得幽王的寵愛,可是只有一件事不隨心意,就是褒姒有個怪脾氣,從來不笑。幽王下決心要讓她笑一笑,于是貼出布告:誰能讓新王后笑一笑,賞金一千。告示一出,一些人爭相入宮。有的吐舌瞪眼做怪相,有的說一些荒誕的笑話,可褒姒看了,聽了,仍不露一絲笑容。幽王手下有個大臣叫虢(guó)石父,是個會拍馬逢迎的壞家伙,他出了一個壞點子,叫做“烽火戲諸侯”。原來古時候,遇到敵情,主要靠烽火臺報警。那些烽火臺遍布各諸侯國,相鄰的兩座能互相看見。如果白天某處發現了敵情,就點燃曬干的狼糞,靠“狼煙”傳遞情報;如果是晚上,就點燃柴草,靠火光傳遞情報。這樣一座傳一座,用不了多長時間,消息傳遍全國,各地諸侯就會率x隊趕往京都,聽候調遣。
后來幽王聽了這個計謀,萬分高興,決定一試。一天,天氣晴朗,幽王帶著褒姒來到城樓頂上,登臺遠望,遠山近水,盡收眼底。幽王下令點燃烽火,頓時狼煙四起,直沖云天。遠近諸侯看到烽火點燃,還以為敵國來犯,于是紛紛點齊兵馬,向鎬(hào)京奔來。他們趕到鎬京城下,卻看不到一個敵兵,只見幽王和褒姒坐在城樓上喝酒看熱鬧。這下,可把褒姒給逗笑了。她笑幽王如此輕率行事,笑諸侯這樣容易上當。褒姒一笑,幽王高興了,馬上給了虢石父千金的'獎賞。那些諸侯可氣壞了,知道受了愚弄,就大罵一氣帶兵回去了。
其實幽王對此并不在意,為睹褒姒笑臉,又多次玩此鬧劇。不久,戎(róng)人發兵前來攻打鎬京。幽王看到戎人真的打來了,趕緊派人去點烽火,向諸侯求救。可是這一次,諸侯們還以為天子與王后嬉戲,全都按兵不動。就這樣,鎬京被戎人攻破,幽王逃到驪山腳下,被殺掉了,褒姒被戎人抓走了。
成語“千金一笑”,形容美人的笑顏十分難得,價值千金。
古代歷史短小成語故事(篇8)
神采英拔
【成語故事】南朝梁武帝時期,江總以他的.述懷詩而出名,他與尚書仆射張瓚等人結為忘年交。梁武帝稱他是神采英拔、才氣出眾的人。到了陳后主時期,江總得到重用,經常出席陳后主的酒座賦詩作曲,歡歌酣飲,通宵達旦。
【出處】爾操行殊異,神采英拔,后之知名,當出吾右。 《陳書·江總傳》
【解釋】指人的容貌、儀態英俊非凡。
【用法】作謂語、定語;指人的氣質
【近義詞】英姿煥發、神采奕奕
【成語示列】他神采英拔,英姿煥發。
古代歷史短小成語故事(篇9)
東吳名將陸遜之后陸抗,有勇有謀,很年輕就被任命為建武校尉。
東吳后期朝政__敗,且國君孫皓荒淫暴虐,濫殺無辜。陸抗對此非常不滿,便多次上疏勸諫。但是,孫皓對這些建議置之不理。盡管東吳內政混亂不堪,但由于陸抗謀略過人,善于用兵,因此一直虎視東吳,而欲南下一統中國的晉,也無可奈何。
當時,晉朝的車騎將軍羊祜(kù)鎮守襄陽。他見陸抗能攻善守,知道要立即打敗東吳并不容易,于是改變對東吳策略,采取了和的戰略。陸抗也明白羊祜用意,于是也用同樣的態度對待晉方。在邊境,兩人還常派使者往來,以示友好。因此當時吳、晉一部分邊境竟出現了和平局面。
孫皓聽說了邊境的情況,非常不開心,派人責問陸抗。陸抗回話說:“假如我不采取這樣的政策,就會助長羊祜的威德?!睂O皓聽后,也就沒再說什么。但他還是想出兵攻晉統一中國。于是頻頻調兵。陸抗知道后,便又向孫皓上疏說:“現在,朝廷應該加緊農業生產,儲備糧食,增強國力。讓有才能的人發揮作用,使各級官員不荒怠(dài)職守,嚴明賞罰以勵百官,審慎實施刑罰以戒黎民。如果圖虛名重形式,處處用兵,好戰不止,耗費的資財動以萬計,士兵疲勞不堪,即使敵寇沒有削弱,我們自己也會因此受累而被拖垮?!?/p>
但是,孫皓對陸抗的忠告仍是置若罔(wǎng)聞,以致于國力日漸衰退。而陸抗死后,晉軍便揮師南下討伐東吳,吳國最終為晉所滅。
成語“窮兵黷武”,現在的意思是使用全部武力,任意發動戰爭。
古代歷史短小成語故事(篇10)
戰國時,斗雞是貴族們尋歡作樂的一項活動,齊王便是當時的一位斗雞迷,為了能在斗雞場上取勝,齊王特地請專家紀(shěng)子幫他訓雞。
齊王求勝心切,沒過幾天,便派人來催問,紀子說:“雞沒訓好,它一見對手,就躍躍欲試,沉不住氣?!边^了幾天,齊王又派人來問,紀子說:“還不到火候,看樣子雞雖不亂動了,但還不夠沉穩。”又過了幾天,紀子終于對來人說:“請你告訴齊王,我花工夫把雞訓好了?!贝蕉冯u時,對手的雞又叫又跳,而紀子訓好的雞卻像只木雞,一點反應也沒有,別的雞看到它那副呆樣竟然都被嚇跑了,因此,齊王用這只雞和別人斗,自然場場獲勝。他那高興的樣子就甭(béng)提了。
后來人們又把“呆若木雞”這個成語引申表示十分愚笨,也形容因為害怕或驚奇發呆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