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世奇人》的讀后感600字
《俗世奇人》的讀后感600字篇1
越是”俗“的世道,就越是”奇“人百出。
——題記
也許是厭倦了華麗高貴的詞藻,或者是千篇一律的劇情,我已經很久沒有觸碰過散文、小說一類的書籍,但仍有一本書在我的心中熠熠生輝,那就是《俗世奇人》,一股濃濃天津腔的小說。
也許是我理解得還不夠透徹,沒有其他人讀后感中寫的”與作者達到心靈的共鳴“。我覺得我讀這本書時更像在天津某個小茶館里聽著一個穿灰袍的大爺說書。也沒有傳說中”似與作者促膝長談“,而是像聽個神采奕奕的老頭在說一些傳奇的人,一些傳奇的事。
猶記得小時候喜歡聽故事,聽爺爺用重重的南京話跟我說一些他的見聞,有一些我至今還記得。那種濃濃的地方色彩,就像楊七楊八的茶湯,只不過他們的茶湯有一種天津的味道,而爺爺的故事有一種南京的感動。我想,我現在這么熱愛南京,要得益于爺爺吧。
生活可以平凡,但不可以平淡——這是這本書教給我的大道理。可以沒有蘇七塊的妙手回春,也可以沒有刷子李的技藝高超,但不可沒有自己的”絕活“。得有真本事,才不會平淡啊!我不禁想到不久以后的中考,是啊,這時代有才華的人不怕遇不上伯樂,只怕才華比不上別人。隨著社會的進步,物盡天擇,強者生存,弱者淘汰,這是我們應明白的事實。“手藝人靠的是手,手上就必須得有絕活。有絕活的,吃葷,亮堂,站在大街中央;沒能耐的,吃素,發蔫,靠邊呆。” 話粗理不粗,可我呢,沒有靜下來干某一件事。打游戲,打上職業聯賽了嗎?沒有。學習,考得很好嗎?也不是。渾渾噩噩什么事也沒做好。不可能成為面面俱到的人才,但必須要有一樣精通,才能在社會上有立足之地。
抬頭看看陰沉的天,案上還鋪陳著雜亂的作業,心情就跟自己的前途一樣迷茫,很想問自己快樂嗎幸福嗎,俗世里,做”俗“事,做著和別人一樣的事,過差不多的生活,但真正明白的是,現在不能真的沉淪,若不奮起一擊,會連最后閃耀的機會都沒有。合上書,懂得一件事,在平凡中,造就不凡。
評:書不見得每個字都讀,只要讀出一種味道,讀出個樂來就好,季同學既務實,又多一份思量。之前的幾篇文章像喝了苦茶,苦中思人生。這篇像是吃了甜藕,咂咂嘴的功夫就小小勵志了一番。
《俗世奇人》的讀后感600字篇2
暑假里,媽媽給我買了一本馮驥才著的《俗世奇人》,一回家,我就迫不及待地看了起來。
這本書講得是清末民初天津衛作為一個水陸主要道,碼頭上的人不強活不成,為了生存練就一身精湛的絕活,成為了天津衛的奇人。
這本書寫得非常好,每位奇人獨立為一個章節,還配上了插圖。馮驥才用了各種描寫方法和修辭方法,突出了每位人物的神奇、奇異的特點,每讀完一個章節后,奇人異事就像放電影般在我的腦海里呈現,作者把人物寫得栩栩如生,讓人身臨其境。
蘇七塊是個神醫,他給病人看病,眼疾手快,不等人覺得疼,骨頭已經接上了,但他有他的規矩,看病時,必須拿出七元錢才能看病,不然的話,他就不管,蘇七塊就因此得名。但他并不是愛財如命,不然也不會還給華大夫的七塊錢還有免掉張四藥錢,因為他嚴守自己立下的規矩不能破。
在這本書里,我最喜歡的人物就是刷子李,他干活也制定了一套嚴格的規矩,刷墻時必須身穿一身黑,如果干完活后身上有一個白點,就白刷不用錢。刷子李刷墻的時候,非常的仔細,就是坐下來休息的時候,他還在觀察墻面有什么地方刷得不足,被刷子李刷過得墻,不放什么裝飾品,呆在房子里,就像神仙一般美。我們在學習的時候,也要象刷子李一樣給自己訂一套規矩,必須認真仔細,有不對的地方必須及時改正,做到完美無瑕。
書中還有捏得泥人栩栩如生的泥人張,還有識別正價的藍眼以及只會啃書本的寧波人馮五爺……
作者馮驥才在書中說得好:“手藝人靠的是手,手上就必得有絕活”。所以我作為學生當前必須好好地學習,在學習中成長,學得一技之長,為我們的將來打好基礎。
《俗世奇人》的讀后感600字篇3
天津衛本是水陸碼頭,居民五方雜處,性格迥然相異。碼頭上的人,不強活不成,一強就生出各樣空前絕后的人物,都是俗世奇人,小說里的人,不奇傳不成,一奇就演出各種匪夷所思的事情,卻全是真人真事。
《俗世奇人》的作者是著名作家馮驥才,小說里有各種各樣的人物,身懷各種絕技,使人欽佩。當然了,這本書中也不是盡寫一些人的絕技,小說中常常帶著諷刺,就像當今社會上發生的一些事一樣。這本書里也用了一些幽默搞笑的語言,把我逗得哈哈大笑。有一次吃飯時,不經意間想到了某個片段,我立刻笑得一口飯噴了出來。每個小故事都有作者要表達的意思,作者都是用一些平常人不會用的手法側面襯托人物的性格。 這本書不僅讓我感到幽默,而且里面的描寫手法也是我要學習的。瞧!“他人高袍長,手瘦有勁,五十開外,紅唇皓齒,眸子賽燈,下巴一綹山羊須,浸了油賽的烏黑锃亮。張口說話,聲音打胸腔里出來,帶著丹田氣,遠近一樣響。”讀了這一段,你是什么感受?被他這么一描寫,這個人似乎都已經站在了你的面前。再加上一綹山羊須,呵呵,一位老先生的形象就展現在你的眼前。 再看“此君臉窄身薄,皮黃肉干,胳膊大腿又細又長,遠瞧賽幾根竹竿子上晾著一張豆腐皮。”這樣一寫,把原來模糊的人寫的活靈活現了。 這本書中,講的是在天津發生的一些故事。這些俗世奇人各自的工作也不同,有醫生,粉刷匠,識別假畫的,賣茶的,捏泥人的。各種各樣,五花八門,令人驚奇。
此書中運用到了許多天津的方言,讓人讀了,感覺很接地氣。 我已經把這本書讀了不少遍,在描寫人物這塊,比以前有了很大的進步,連同學們有時候看了我寫的作文,都不禁哈哈大笑。我希望有更多的人讀一讀這本書,你會找到許多樂趣。
《俗世奇人》的讀后感600字篇4
讀了《俗世奇人》這本書后,我覺得馮驥才老師說得好,生活是平凡的,但不是平淡的,手藝人靠的是手,手上就必得有絕活,各行各業,全有幾個本領齊天的活神仙。刻磚劉、泥人張、風箏魏、機器王、刷子李等等。
看了這本書,使我映像最深的是《刷子李》這篇文章,文章中的刷子李領我非常的敬佩,他一身絕活并非一兩日就能夠練成,這絕對是真功夫,沒有毅力和耐心是練不成的。這使我想到了當今社會,我看到過自己家里裝修房子,油漆工在刷墻時,有的吹著口哨,有的還看手機,在刷墻時心不在焉,滿地掉落的油漆,墻粉,地面白花花的一片,很多的裝修問題都是這些裝修工人不認真造成的。所以,現在會有很多的裝修矛盾,在電視上經常能夠看到。和文章中的刷子李比一比絕對是天差地別。刷子李刷墻時身上和地上沒有留下一點粉點,惹得他徒弟不相信,以為他是吹牛的,經過自己的親身體會,后來徒弟也信服了。也讓我想到自己在學樂器巴烏時的表現,沒有堅持每天練習,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技藝沒有練精,我就缺少像刷子李這樣的毅力和耐心。
合上這本書后,我深深的覺得應該向刷子李學習,學習他那種用真本事說話,而不是胡亂吹牛,技術不僅要練會更重要的是練精。我們在學習的過程中也是一樣的,把不會的弄懂,把弄懂的知識舉一反三,這樣我們才能取得優異的成績。
《俗世奇人》的讀后感600字篇5
眾所周知,《俗世奇人》是中國一位有名作家馮驥才出的作品,這本書生動地描寫了人物的性格、外貌特征和不同凡響的能力。
書里有能把青石大鎖像搖竹籃那樣甩的張大力,有視盜竊為家常便飯,偷東西不眨眼的小達子,也有能說會道,見風使舵楊巴。
碼頭上的人,全是硬碰硬。手藝人靠的是手,手上就必得有絕活。有絕活的,吃葷,亮堂,站在大街中央;沒能耐的,吃素,發焉,靠邊站著。我認為書中有幾個能人值得一提。
首先是蘇七塊,他原名蘇金散,人高袍長,手疾如電,是天津衛一位無病不治的名醫,這兒的人得了病、受了傷,全都把希望寄托于他身上。但是他有一個獨一無二的規矩,無論貧富親疏,要想治病,就得在臺上擺好七塊銀元,他才肯幫你瞧瞧,不然他就一動不動,絕不搭理,所以他的綽號就叫做蘇七塊,不過他也有一副好心腸,很可憐哪些窮苦受傷的人,可是因為他立下的規矩不能改,所以一直被人認為認錢不認人。
其次是刷子李,他的技藝可是非同小可,他呢,是河北大街一家營造廠的師傅,專干粉刷一行,別的不干。他刷好的屋子,坐得就像升了天,令人叫絕,更特別的是,他刷墻時給自己定了個規矩,必須穿一身黑,干完活,必須保證沒有一個白點,否則刷墻免費,可是每一次,他刷的都天衣無縫,就像平平整整打開一面雪白的屏障,不得不讓人信服。
最后就是認牙,他的治牙醫術可謂頂天了,只要你朝他一張嘴,不用說哪個牙疼、哪個牙酸、哪個牙活動,他往里瞅一眼全知道。不過他認牙不認人,昨天在他那里瞧牙齒,今天跟他打個招呼他都不認識你了,可是他單憑牙齒就可以知道你是誰,這招可是常人所不能領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