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讀后感600字
這本書雖然只有100多頁,但寫出了新中國成立的漫長過程,解放初期,我們國家的經濟并不發達,人民的生活很清貧,是改革開放使中國走向富強,我們過上了幸福的生活。其中從“東亞病夫”到“舉辦奧運”到“多難興邦”讓我的感觸最深。
1984年洛杉磯射擊場上許海峰的槍聲打破了中國在奧運會上金牌“零”的記錄,從1988年漢城奧運會的5枚金牌列第11位,到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的16枚金牌列第4位,再到悉尼奧運會28枚列第3位,直至雅典奧運會32枚列第2位,甚至中國奧運會上52枚金牌名列第1位。
我真為我的祖國而感到驕傲,的奧運會開幕式,完美得簡直無與倫比,整個鳥巢都沸騰起來了,我坐在電視機前也能感受到那振奮人心的激情,全世界人民都在同一個時間關注著北京,關注著奧運盛會!
而令人難忘的汶川大地震與北京奧運會,一悲一喜,悲欣交集。新的抗戰鑄就我們新的民族氣質,仁愛、包容、堅忍的民族氣質。大自然提前給中國出了一道難題,而正如境外媒體評論的,中國人以高分通過了考試。此次抗震救災無疑是成功的操練,奠定了我們的信心和決心!
這本書深深地打動了我!回想我小時候,只有一點點的傷就要哭個不停,沒有學會堅強。做事時,遇到了一點小麻煩,就急躁,不去思考,向父母發脾氣……面對這本書,我是多么渺小啊!我想:與其說好好學習,長大后報效祖國,不如從點滴做起,認真改正自身缺點,改掉女孩子的嬌氣。
初二讀后感600字篇2
“戰爭的硝煙還未散盡,被戰火燒的已經殘破不堪可看上去卻依舊鮮艷的紅旗高高地插上了孟良崮的峰頂。山下,一片歡聲雷動,士兵們高舉著槍桿,慶祝著戰爭的勝利。”
腦海中的畫面最終定格在了這里,看完了《紅日》,心情久久不能恢復平靜,心中仿佛有一團熊熊的火焰,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英勇而燃燒,在為那頑強拼搏,永不言棄的精神而燃燒!
《紅日》是一部以解放戰爭為背景,堪稱中國軍事文學創作史上的一座重要里程碑的書籍。書中由我軍軍長沈振新率領的一支英雄部隊串起,再現了中國共產黨與國民黨在漣水、萊蕪、孟良崮三次戰役。其中,我印象最深的,便是孟良崮之戰。在這場戰役中,號稱國民黨十大王牌軍之一、五大主力之首、虎賁御林的第七十四師幾乎全軍覆滅!“孟良崮上鬼神號,七十四師無處遁”。從中,我體會到了解放軍們的勇敢,也感受到了共產黨人舍生取義的精神。中國共產黨,一個多么響亮的名字,無論在過去、現在、還是將來,她永遠是中國人民最堅強的后盾,永遠是最閃亮的那顆星星。
看我這本書,我覺得我們這一代該做次好好地反省。如今如此幸福的生活,是偉大的共產黨人出生入死換來的,流了那么多血,犧牲了那么多生命,我們難道不該好好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幸福嗎?反觀現在的學生們,上了大學之后,似乎只記得吃喝玩樂,完全沒有高三時那種拼搏的精神。面對挫折,也少了份勇氣。不是哭哭啼啼,就是選擇自殺。革命先輩們那種堅強、拼搏的精神去了哪里?還有現在彌漫全國的考公務員熱,多少人擠破了腦袋要往里鉆。為什么?因為公務員待遇好,工作又輕松。這正好對上了現在年輕人的胃口。現在的年輕人怕吃苦,都希望過上好的日子。他們真應該好好學習學習共產黨人那種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樹立起正確的價值觀。
從新中國成立到現在,我們經歷了改革開放,加入世貿組織,進入信息化時代。我們有過勝利,但也同時面臨著更多的挑戰。作為接班人的我們,我們怎能以這樣的面貌去接過前輩手上的旗幟。我們應該好好珍惜,努力學習,樹立吃苦耐勞,頑強拼搏的精神。同學們,我們的肩膀上抗著的,是建設新中國的偉大使命,我們一定不能辜負了前輩們對我們的期望,生命不息,戰斗不止!
初二讀后感600字篇3
大自然以山水風光展示著它的美,音樂中以流暢歡樂的音符傳遞著它的美,語文中以一個個文字構造著它的美,美術中以絢麗的色彩搭配著它的美,科學中以每個小實驗的奧秘詮釋著它的美,數學中以巧妙顯現著它的美……由此可見,生活中處處都是美。
雖然這些美有著各自各種各樣的風韻,但是,一顆純潔善良的心是最美的,難道不是嗎?閱讀了《與美同行》這本講述著美的故事的書后,帶我認識了周圍的美,使我對美感受頗深。給我印象深刻的是《與美同行》里的這篇小故事——《替子還債的誠信老爹》。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名叫吳乃宜的老人,年8月10日,超強臺風“桑美”登陸浙江蒼南,老人的三個兒子消失在茫茫大海里,只有二兒子在滔天巨浪里死里逃生,而且還有買漁船欠下的80多萬元“天價”債務,如此沉重的債務,這對一個年過八旬的老人來說,是個多么巨大的打擊啊!可是,吳乃宜很堅強地面對,通過三個兒子的人身保險和變賣漁船,共計得款54萬元,他全部用來還債,自己一分一毫都沒有留下來。6年來,吳乃宜和他的老伴想方設法的攢錢,攢的細碎的零錢湊成了50元或100元后,馬上讓兒媳替自己還債,然后繼續干農活,織漁網,一張漁網賣不了多少錢,但吳乃宜依舊辛勤如故的織漁網、賣漁網。
有人不理解他們的行為,紛紛問他:“兒子們都死了,你為什么還要辛苦地替他們還錢呢?”
我帶著疑問,迫不及待地翻到了下一頁。“兒子們借來的都是鄉親們的血汗錢,人要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只要我活著,一定一分不少的還。”多么震撼人心的一席話哪,震撼了我,相信也震撼了不少的人吧!我覺得吳乃宜的這一生是非常值得的,因為他做到了誠信這一點,很多人都難以做到,所以他被人們敬稱為“誠信老爹”,這是生活中的“誠信美”。
我上網查閱了吳乃宜的個人資料,原來他是溫州蒼南縣霞關鎮三澳村人,生于1929年1月,現已84歲高齡的吳乃宜被評為“年感動溫州十大人物”。失去兒子的痛,化為替子還債的愿。他一生清貧,但也是十分富有的,誠信,便是吳乃宜平生最大的財富。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孔子。意思就是人如果不誠信,不知道他還有什么事可以做好。從古至今,留下了多少關于古人誠實守信的佳話。誠信很簡單,可有時也恰恰是最難做到的。
初二讀后感600字篇4
科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人類的生活一步也離不開科學。
近日,我讀了王曉達之書《冰下的夢》,感觸良多。《冰下的夢》是他寫于上世紀八十年代的科幻題材小說。 王曉達的科幻作品以新奇的科幻構思和有趣的故事見長,20世紀80年代被海內外科幻評論界視為中國硬派科幻代表人物并譽為中國科幻的“四大天王”之一。
他選取的寫作題材十分新穎,本書主要講述了工程師,記者,科學工作者張長弓往南極取冰以解北非能源危機后又落入巨大冰下世界“rd中心”的一系列奇妙的故事,取材新穎,科幻故事離奇而又不失真實,環環相扣,扣人心弦;筆觸生動、幽默;敘事翔實、有趣。
看了王曉達的簡介,我迫不及待翻開書頁,我頓時被深深吸引。書中揚帆起航的“風帆”號科研船,巨大的南極冰山,深邃的冰中洞窟還有充滿智慧的主人公“張長弓”都一一浮現在我眼前。看到入神處,就喜主人公之喜,憂主人公之憂,驚主人公之驚,哀主人公之哀。
這本書所講述的科學知識極多,似一場科學之盛宴,又若一座巨大科普博物館。
作者用神奇的筆墨建造了一個當時人們所無法想象的冰下王國,并以假想將事情敘述得活靈活現,讓讀者個個身臨其境。很難想象作者是以怎樣的奇思妙想構筑出這樣一個傳神的故事。
《冰下的夢》不僅僅是扣人心弦的科普讀物,其教育意義也是不容小覷的。原先我認為科學無非是生活中所不能及的高科技研究,但讀完《冰下的夢》才知道原來科學離我們真的非常近:從一日三餐到衣食住行,哪一樣樣可以離開科學?就連方便面也是航天科技——科學的產物呢!在這個科技發達的社會,不懂科學怎能立足于世?
合上書卷,我想起了以前老師讓做的一些實驗,如用樟腦丸迷惑螞蟻以探尋螞蟻的尋路方式。我又饒有興致地做了一遍,雖然結果與以前相同,但我更深刻地理解了科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人類迄今數千年的文明發展,也是科學技術發展演進和日益顯示巨大威力的歷史:人們生產工具的改進,對自然之謎的突破,作為新時代的中學生,我們要不斷學習,不斷探究,用科學知識為人類造福,為社會進步不懈努力.
初二讀后感600字篇5
大家都讀過《快樂王子》的故事吧。故事生動地講述了快樂王子在小燕子的幫助下,犧牲自己幫助窮人的故事。
我被快樂王子的無私、小燕子的善良友愛所感動。小燕子的死令我悲傷,快樂王子那顆破裂成兩半的鉛心更讓我心痛不已。我希望每個人都能奉獻愛心,也希望好人一生平安快樂,更希望我們的社會是愛心交織的美好家園。
我也有一個像快樂王子一樣無私的朋友——楊怡。
她樂于助人。在我心里,再也沒有別的朋友和她相提并論了。
那天,我的鋼筆不翼而飛了。那可是媽媽給我新買的,粉紅色的筆套上畫著一只小貓,可愛極了。怎么會不見了呢?我很著急。楊怡看見我手忙腳亂地在書包里亂翻,問我:“你怎么了?”“我鋼筆不見了。”我回答說。“給你!”楊怡毫不猶豫地把手中的鋼筆遞了過來。“那你——”還沒等我說完,楊怡說:“沒事,我還有一支。”說完還拿出另一支鋼筆在我面前晃了晃。有了這句話,我便安心的使用了。
在回家的路上,我和楊怡高高興興地去買鋼筆。經過一番挑選,我倆看中了同一支筆。這支筆做工精細,上面有一支kt貓,真好看。我問老板:“這種筆還有嗎?”老板說:“這是最后一支了。”這時我感到很為難,讓楊怡買了吧,實在有些不舍,自己買了吧,似乎有些太不夠朋友。哪知,楊怡卻說:“沒關系,你買吧,我家有一支和這差不多的,我不想買。”于是,我買下了這支心愛的鋼筆,同時心底里對楊怡又多了一份感激,覺得她真是我的知心朋友。
楊怡是不是和快樂王子一樣樂于助人呢?她永遠都是我最好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