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的力量讀后感600字
《童年》是高爾基以自身經歷為原型創作的自傳體小說三部曲中第一部(其它兩部分別為《在人間》《我的大學》)。它講述的是阿廖沙三歲到十歲這一時期的童年生活。小說從“我”隨母親去投奔外祖父寫起,到外祖父叫“我”去“人間”混飯吃結束,生動地再現了19世紀七八十年代俄羅斯下層人民的生活狀況。
《童年》刻畫了許多性格鮮明的人物。比如,勇敢正直的阿廖沙,善良樂觀的外祖母,自私殘暴的外祖父,貪婪惡毒的舅舅們以及快樂的“小茨岡”和執著的“好事情”。外祖父開了家染坊,但隨著家業的衰落,他變得吝嗇、貪婪、專橫、殘暴,經常毒打外祖母和孩子們,狠心地剝削手下的工人。有一次阿列克謝因為染壞了一匹布,竟被他打得昏死過去。幼小的阿廖沙也曾被他用樹枝抽的失去知覺。他還暗地里放高利貸
甚至慫恿幫工去偷東西。兩個舅舅也是粗野、自私的市儈,整日為爭奪家產爭吵斗毆,瘋狂地虐待自己的妻子。在這樣一個彌漫著殘暴和仇恨的家庭里,幼小的阿廖沙過早地體會到人間的痛苦和丑惡。
然而就是在這樣一個可怕的環境里,也不乏溫暖和光明。這就是以外祖母為代表的另外一些人,另外一種生活。外祖母慈祥善良,聰明能干,熱愛生活,對誰都很忍讓,有著圣徒一般的寬大胸懷。她如一盞明燈,照亮了阿廖沙敏感而孤獨的心,她還經常講一些憐憫窮人和弱者、歌頌正義和光明的民間故事給阿廖沙聽,她對阿廖沙的影響,正像高爾基后來寫的那樣:“在她沒有來之前,我仿佛是躲在黑暗中睡覺,但她一出現,就把我叫醒了,把我領到光明的地方……是她那對世界無私的愛豐富了我,使我充滿堅強的力量以應付困苦的生活。”另外,還有樂觀純樸的小茨岡、正直的老工人格里戈里、獻身科學的知識分子“好事情”,都給過阿廖沙以力量和支持,使他在黑暗污濁的環境中仍保持著生活的勇氣和信心,并逐漸成長為一個堅強、勇敢、正直和充滿愛心的人。
作為一部自傳體小說,《童年》講述的是作家一段沉重的童年往事。對于他所經歷過并在心中留下過傷痛記憶的人和事,那些“鉛一般沉重的丑事”,作家在敘述的時候,心情不可能是輕松的,因此這部小說的基調在整體上顯得嚴肅、低沉。但另一方面,小說是以一個小孩的眼光來描述的,這樣就給一幕幕悲劇場景蒙上了一層天真爛漫的色彩,讀起來令人悲哀但又不過于沉重,使人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在邪惡中看到善良,在冷酷無情中看到人性的光芒,在悲劇的氛圍中感受到人們戰勝悲劇命運的巨大力量。
閱讀的力量讀后感600字篇2
一個不知來歷的年輕孕婦昏倒在街上,人們把她送進了貧民收容院。第二天,她生下一個男孩子后死去,這個孤兒被取名為奧利弗·退斯特。奧利弗在孤兒院里掙扎了9年后,又被送到棺材店老板那兒當學徒。難以忍受的饑餓、貧困和侮辱,迫使奧利弗逃到倫敦,又被迫無奈當了扒手。他曾被富有的布朗羅先生收留,不幸讓小扒手發現又被帶回賊窩。善良的女扒手南希為了營救奧利弗,不顧賊頭的監視和威脅,向布朗羅報信,說奧利弗就是他找尋以久的外孫。后來,南希被賊窩頭目殺害,警察隨即圍剿了賊窩。奧利佛終于得以與親人團聚。
這本書中最讓我敬佩的是奧利弗他并未向侮辱屈服,折磨也未能改變他善良的本性,在重重艱難之后他獲得了幸福,奧利弗十分堅強和勇敢,而那些撒謊、欺詐、偷盜的人,真的很可惡。我記得古代有句話:人之初,性本善。我想,犯罪的人本性是好的,他的罪惡不是天生的,是因外界的不良影響而造成的,如果在現代社會中,人人學習奧利弗他那不彎腰,不低頭,堅持不懈的精神,那么善良的本性不會消失。
我們也要學習善良的布朗羅,使他伸出了援助之手幫助奧利弗的,正因為它的善良,才是奧利弗得救,他讓世界少了一個壞人多了一個好人,讓奧利弗遠離污濁的世界。
總而言之,整本小說曲折驚險,讓人為奧利弗的身世嘆息,為卑鄙小人憤怒,為善良的布朗羅感動,為奧利弗得到新生而高興。《霧都孤兒》問世一百多年來,早已成為各國讀者喜愛的經典作品,我也不例外。就因為這部小說,我也開始認識了狄更斯,他的這部小說主要反映剛剛通過了濟貧法的英國社會的最底層生活,使我見長不少。
看了《霧都孤兒》,讓我受益匪淺,讓我懂得了社會的冷酷與人的性格的殘暴。
閱讀的力量讀后感600字篇3
今年暑假,學校開展了好書伴我成長活動,我積極參與了,我和大家一起分享《讀者》。
我一上初中,便定了《讀者》這一本書。原是看到同學們都訂,我也不好意思不定,所以才定的,但當我打開它的第一頁,就被它深深吸引了,里面的一些短小而驚駭的故事蘊藏著一個個深深的哲理,讓人不得不佩服作者的聰明才智。
我有一個習慣,看一本書,總是會認真地看它的卷首語。我覺得一本書的卷首語是非常重要的,而《讀者》的每一篇卷首語都會告訴人們一個深深的的道理,讓人們的映像十分深刻,引起人們的沉思。
我映像最深的是愛的專題上的一篇。有一位母親因出了車禍,神經變得有些不正常,還經常做一些奇怪的舉動,甚至有時會離家出走,她的丈夫也因此操透了心。
有一天,這位母親摸索著竟來到了兒子的學校。突然,她的病犯了,竟然在馬路上手舞足蹈起來,引來了許多路人駐足觀賞。兒子放學了,看到了媽媽,不由分說,抱住了媽媽,叫到媽媽。正在這時,一陣大風吹來,兒子不由自主的縮了縮。母親此時露出愛憐的目光,并脫下了身上那件僅有的襯衫,披在兒子身上。剛才還在哈哈大笑的人們露出了眼淚。
是啊,母愛是偉大的,它既體現在驚天動地的大事上,也體現在日常生活中。而我們在平時恰恰忽略了這種愛,每一次微笑,每一個眼神,每一次回眸,每一聲叮嚀,我們真的真的忽略了。
依稀記得,我幼時特愛吃荷包蛋,媽媽每次都會煎給我吃。可隨著時間的增長,我的叛逆心理越來越強,動不動就和媽媽頂嘴,那一次早上起來,老媽給我做了荷包蛋,我興奮極了,該快跑過去吃,發現里面有蛋殼,我生氣的丟下碗筷,去上學了,回來后,媽媽怕我餓,又重新煎了荷包蛋,還把手給燙了,我那時連句對不起都沒有,現在想想我那時真是不懂事,現在,我真心跟媽媽道歉。
讀者讓我收獲了很多,讓我明白了一個個大道理,了解了一個個感人的故事,聽到了一個個幽默詼諧的笑話。我喜愛《讀者》。
閱讀的力量讀后感600字篇4
我喜歡讀《簡愛》,因為書沒讀到一半,我就被主人公簡愛的矢志不渝的精神和平凡人身上少有的一種人格魅力深深地吸引了。
簡愛自幼失去雙親,還經常受到收養她的舅媽及其子女的歧視與虐待,最終簡愛被送進了帶有孤兒院性質的洛伍德教會學校。長大后,女主人公簡愛為了追求獨立與自由的生活,來到了桑菲爾德莊園做家庭教師。她與莊園的主人羅切斯特相愛,可后來發現羅切斯特早有妻室——一直被囚禁在閣樓里的瘋女人。傷心之余,簡愛孤身逃離莊園,四處流浪,生活艱辛,后來因為心中一直對羅切斯特念念不忘,重新又回到了他的身邊。這時,莊園已是面目全非,羅切斯特也雙目失明。簡愛毅然和他幸福的生活在一起,直到永遠……
自幼失去雙親的疼愛,還經常受到收養她的舅媽及其子女的歧視與虐待的簡愛能如此頑強獨立地生活著。而我呢,爸爸媽媽捧在手里怕摔著,含在嘴里怕化了,養成了我的任性,不知足。每次爸爸說我兩句我就不高興,雖然我知道他是為我好,可我總覺得他是在雞蛋里頭挑骨頭。讀著簡愛悲慘的童年生活,再聯想到自己對父親的態度,我便會想簡愛一定在想“如果她有爸爸,做錯了事的時候能聆聽到爸爸的教誨,該多好呀!”所以,我決定以后要加倍珍惜這份父愛。
簡愛有一種面對困難時堅強不屈的精神,這是我遠不如她的地方。我一直覺得自己數學成績差,每次遇到不會做的數學題第一反應就是問父母,從來沒有想過自己獨立解決。有次遇到一道這樣的題目:華氏溫度=攝氏溫度乘以1.8加上3.2,當時我看到題目的第一眼覺得它很復雜,想都沒想直接喊:“媽——媽——媽”.聽了的媽媽的分析,我才發現這道題其實很簡單。我就是沒有簡愛那種面對困難時堅強不屈的精神。我想,以后,我再遇到困難,我會從哪里跌倒的,再從哪里爬起來。
所以,我要感謝《簡愛》這本書,它讓我明白了許多人生道理:不管遇到什么挫折,只要勇敢去面對,堅持不懈,才有成功的希望!
閱讀的力量讀后感600字篇5
前幾天,我讀了路遙先生的著作《平凡的世界》,幾乎是一捧起書便被深深吸引。在書中,一切似乎都很平凡,但卻帶給我不平凡的感受。
本書以孫少安孫少平兩兄弟為中心,生動地刻畫了當時社會各階層人們的形象。有動亂,有安定;有諷刺,也有惋惜。我印象最深的是批判的部分。孫玉亭他們村找不出人來進行批判,身為革命干部,上級明確的指示使他萬分著急。無奈之下,他找了一個傻子來充數,并義正言辭地列舉傻子的各種“反革命行為”。這一段使我啼笑皆非。
通過這件事,我看到了當時干部的虛偽,看到了他們為了升官受表揚而做出的各種荒唐事,也令我深思:當時的社會,究竟是在一個怎樣的黑暗背景之下呢?
《平凡的世界》前部分主要講述了革命時期的農民的苦難生活。中后部分則是大家改變政策追求創新的發展。以前的所謂“資本主義”在錢糧面前轟然倒塌,農村人擺脫了饑餓,創業,打工者比比皆是,看得出,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發展。
書中的人物間的愛情,有圓滿的,也有令人痛惜的。孫少平與田曉霞二人看似美滿的愛情卻在最后毀在了洪水之中。看到這里,我不禁為之一振。孫少平為了家人毅然出走,去城里,煤窯辛苦做工。付出了這么大的努力,卻沒能擁有幸福,也令我很惋惜。
在平凡的世界中,走著平凡的路。過著平凡的生活,卻有著不平凡的追求與夢想。這就是我對這本書的評價。這本書使我看到了很多看似遙遠的東西,也令我認識了當年人民的生活。強烈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