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瓦戈醫生讀后感600字
長大后,才當醫生、成了家不久,便被應征入伍,隨后更是顛沛流離,認識了女友拉拉,經歷了他認為最美好的`愛情,經歷過各種生離死別,最后在坐電車的時候,心臟病發,猝死于車上,終于完結了他痛苦的一生。
在我看來,日瓦戈醫生更大程度上來講,是死于一種孤立無援的孤獨感。戰爭,無論什么時候都是罪惡,是所有不幸發生的根源。革命,本來就是要流血的。到底一直以來被頌揚的十月革命,以及前后的一系列戰爭,帶給俄羅斯人們是福多于禍,還是禍大于福呢?我不是政治學家,也不是歷史研究者,無法從這一深層次去評論它。
但是就我自己的觀點,戰爭給人們帶來的后果,我覺得這場戰爭對于俄羅斯當時的群眾來說是一場災難。流離失所,無家可歸,知識分子更是痛苦。
對,每個人都被洗腦了,大家都接受了這些兇殘被視為階級意識的奇跡,野蠻行為被當成無產階級的堅毅和革命本能的典范。只有他,醫者仁心的他,怎么也接受不了戰爭的殘酷。醫生是救人的,怎么可以變成儈子手呢?在親眼目睹了這一切,親身經歷了所有,他變得又疲倦又孤單。就想孤身一人走在無垠的沙漠,看不到盡頭,看不到希望,或許,只有_,才是的解脫。
日瓦戈醫生讀后感600字【篇2】
當我合上書,眼前晃動著的是日瓦戈捂著前胸搖搖晃晃地從悶熱的電車上走下來,一頭栽著地上死去了,拉拉在不遠處。那個一生坎坷的女人最后失蹤了,被送往了勞動營,可能就消失在了那里。還有遠在天邊的冬妮婭,痛不欲生的馬琳娜,自殺了的帕沙……
日瓦戈是個典型的俄羅斯知識分子,受到良好的學校教育和深受舅舅的宗教文化熏陶,他抱著以基督福音為基礎的歷史觀、博愛和自我犧牲的思想以及“勿以暴力抗惡”的原則,經歷了革命前后的一系列重大歷史事件:1905年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戰、二月革命、十月革命、國內戰爭、新經濟政策和社會主義建設等等。外部世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日瓦戈卻始終不改初衷,一顆赤子之心愈挫愈堅。他保持著精神上的獨立自由,用自己的原則去審視社會歷史的變遷。
我敬佩這個一生誠實正直,忠于自身信仰和滿懷人道主義精神的醫生,在那個動蕩不安的紛亂時代,在種種苦難和厄運的殘害下,日瓦戈仍然能堅守著自己的本心,堅定自己的信念,不曲意迎合時代風尚、追趕浪頭,從他的身上我們能感受到他對人類精神自由的一種崇高的追求。但是,也正是因為他的這種理想化的精神追求,他的命運注定以悲劇結局。
他既肯定革命的正義性,卻又否定革命的暴力手段,他想逃避現實,走一條回避戰爭的中間道路,想尋找到精神上的世外桃源,卻忘了:任何游離在社會之外、獨善其身的做法都是行不通的。
日瓦戈醫生讀后感600字【篇3】
《日瓦戈醫生》是以日瓦戈的人生經歷為主要線索而展開的。日瓦戈的小名叫尤拉,年幼時父母雙亡,經歷了痛苦的童年。小尤拉是在舅舅尼古拉的照看下長大的,尤拉長大后的思想也深受舅舅的影響。尤拉接受了高等教育,學習醫學,成為一名受人尊敬的醫生,在他事業和家庭都蒸蒸日上的時候,一戰爆發,日瓦戈被迫去做軍醫。
在他九死一生找到妻兒時,俄羅斯正在經歷暴雨般的革命。革命中的莫斯科正受到饑餓和寒冷的折磨,日瓦戈和他的妻子天天都在為生計犯愁,萬般無奈之下只好舉家遷往烏拉爾地區的小城市尤梁津,在那里日瓦戈一家過了一段與世無爭的日子。好景不長,由于游擊隊缺乏軍醫,日瓦戈再次被強制編入軍隊之中,他與家人的聯系又一次斷絕了。一年多之后,當他逃離游擊隊,尋找家人時,獲知妻兒已和岳父被蘇聯政府驅逐出境。
日瓦戈在心灰意冷之際,歷經千辛萬苦來到莫斯科,希望重新找回自己的家庭,但長期在壓抑的環境下孤獨無助的日瓦戈精神狀態每況愈下,在好友和同父異母弟弟的幫助下暫且度過了難關,當他精神煥發,打算重整旗鼓時,上了年紀的日瓦戈醫生在上班的路上心臟病發作,死在了莫斯科街頭。
在小說的中后篇幅,還有一個線索,就是日瓦戈和拉莉薩的關系,日瓦戈醫生在家庭之外,愛上了拉莉薩,在他從游擊隊逃回來之后,小說基本以日瓦戈和拉莉薩的生活為主線而展開。至于日瓦戈回到莫斯科之后窮困潦倒,又和年輕的瑪麗娜結婚生子,那時的日瓦戈精神面貌已經衰落至極,明顯的感覺到日瓦戈的悲劇人生即將接近尾聲。
日瓦戈醫生讀后感600字【篇4】
“時代并不買我的賬,而是隨心所欲地強加于我?!边@句話不僅說出了帕斯捷爾納克和他筆下的日瓦戈醫生的心聲,也說出了很多理想主義者在現實的條件所經歷的磨難和艱險。很喜歡這本小說,假期有時間一定重新細細地再讀一遍。
小說《日瓦戈醫生》的開篇便描繪了肅殺的寒冬,大雪,寒風,孤獨的小孩……讓人在茫茫的雪原里仿佛已經看到了悲劇的結局。主人公日瓦戈醫生經歷了第一次世界大戰,他曾為革命的到來而欣喜,卻也為隨之而來的貧困生活感到痛苦不解。作者對俄羅斯戰后生活的真是描繪,也讓這本小說充滿了爭議,很多人認為這部小說是一本反對當時政權,反政治的小說。但是我認為他并不如此,甚至可以說里面的政治色彩并不濃烈。因為日內瓦醫生并不只屬于那個時代……
小說《日瓦戈醫生》另外一個極具爭議的話題,是對尤里和拉拉之間愛情的看法。雖然大家看來背叛了原來的伴侶,但是,并不能說他們這是背叛了愛情,某種程度來說,這是對“愛情”本身的一種忠誠。
他們的愛情可以算得上是波折連連的,開始的幾次碰面都沒有機會真正認識了解,而后又因各自的婚姻備受阻擾,盡管其后屢次相遇,但是由于種種的原因愛情只能深深藏在心里。
但是緣分讓注定的愛情無法避免,無論彼此是否都已成家已婚,無論戰爭讓世道變得多么混亂不堪,無論經歷幾次分別,愛情依舊在彼此心中熊熊燃燒。可憐的拉拉只能在心中自問:“難道人們相愛,就要受屈辱嗎?
日瓦戈醫生讀后感600字【篇5】
讀《日瓦戈醫生》,很多時候有冷颼颼的感覺。人們在冰天雪地里互相殘殺,為了各自的信仰,無意義地走向死亡。他們懷著滿腔熱情,進行殘酷的戰爭,與無冤無仇的人互相射擊,凸顯了人類靈魂的卑微。
一個醫生,總是自覺不自覺地被卷入戰爭環境,他的無奈與抗爭,對生活的掙扎歷歷在目。其實,他只想和親人在一起,享受人世間溫馨的家庭生活,可惜時代的環境那么不可抗拒,他在冰天雪地樣的環境里艱難行走,幾度與親人離散。
整部作品給人的感覺是西伯利亞地區的.寒冷。在寒冷的色調里,醫生悲天憫人的情懷,是書中溫暖的潮流,他心中的人道主義理想的光環,是冰天雪地里圣潔的雪蓮花。
他救助敵方受傷的士兵,盡管那個士兵明確表示仍將返回敵方陣營,繼續與他們為敵,他還是想盡辦法讓那個士兵返回自己的部隊。自然環境的酷寒不足以使人畏懼,使人內心打冷顫的是人心的冷酷。
戰爭讓許多平民百姓走向死亡甚至患上嚴重的精神病,有一個士兵竟然因為害怕自己死后,妻子和孩子會遭受凌辱,而自己先把妻子和孩子殺死。
冰天雪地的樹林里,還有比殺死自己的親人更令人心寒的嗎?帕斯捷爾納克讓人感受到他那個時代給人們造成的心里重壓,難怪當他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時,他遭受了國家體制內文壇的攻擊,在孤獨中黯然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