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的讀后感600字
故事的主人翁保爾?柯察金是一個苦孩子,他生活在社會的最底層,受壓迫受和欺侮,時時刻刻處在死亡線上。但是,他敢于向不公平的命運和屈辱的社會地位挑戰,敢于站起來改善自己和勞苦大眾的命運。他在朱赫等老一輩布爾什維克的教育與幫助下,積極投身到捍衛蘇維埃政權的斗爭中。保爾一生的經歷事實上正是向不公正的命運挑戰,向困難挑戰,向自身的殘疾和不幸的挑戰。可是,一個人究竟能夠承受多大的苦難和打擊呢?一天之中冒著槍林彈雨向敵人發起17次沖鋒,身患傷寒餓著肚子踩著冰冷刺骨的泥漿修路,從死神那里掙扎出來,躺在病榻中受盡傷痛的折磨。雙目失明后,他回到家鄉,只求能聽見母親的聲音,然而親愛的母親卻已化作了一堆黃土,即使是這樣,直到最后,他還要把自己的經歷經過升華之后變成精神財富獻給人類。
我被保爾的堅強不息的精神所感動。試想一下,一個人若雙目失明,他便看不到自己的摯友,看不到這個多姿多彩的世界,只能靠耳朵來生存。這一切,一個意志平凡的人怎么可能做到?更何況保爾雙腿癱瘓,且左手不能動彈!
人生,可以說是一段曲折而坎坷不平的路。在人生的旅途中,你會遇到重重的困難,要去面對失敗給予你的打擊和別人的不理解帶來的痛苦,等等。但是,這一切都不會長久。在突破障礙、戰勝困難后,回顧自己曾經走過的道路,我們就會領悟到,那磨煉人生的是“火焰”。多少英雄、偉人,都是在熊熊烈火中鍛煉出來的,正如人們常說的:“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和保爾相比,我們在學習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實在是微不足道的,因而更沒有什么理由唉聲嘆氣、裹足不前。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的讀后感600字(精選篇2)
放下這本書,我的心情仍久久不能平靜。主人公保爾的身影在我眼前揮之不去,他的一生,平凡而偉大。
他是個貧苦家庭的孩子,從小被社會暗面所欺負,就去從了軍,投入了革命的浪潮。然而他這一投,投去的是一生的革命意志。無數次在刀尖上跳舞,三次與死神擦肩而過,就算下了戰場,失明了殘疾了,他也在文學上繼續主張他的革命。面對同齡的孩子,他表現出的是更加理智與冷靜樣貌。他的生命,如同只為革命燃燒。
這種愛國愛民的獻身精神,是我們嘆為觀止的。這樣舍身賣命的工作決心,是我們無法效仿的。那么,難道他做這些的毅力,我們不可以學習運用上半分嗎?哪怕是在做事時認真一些,都很難嗎?
再之,這本書中最著名的一句話:回想這一生,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愧。是的,保爾的一生都在追逐著自己的夢想,自己的事業,為祖國而艱苦卓絕的奮斗著,沒有虛度光陰。而現在的孩子們,整天貪圖享受,懶于學習,在電子玩具的包圍中長大。殊不知,他們的未來還沒有底。不懂得珍惜時間,與時間賽跑,把握光陰,去做一些有價值的事情。看著保爾高大的身影,我們理應繼承他的精神,去把握時間與精力,都注入到學習上,生活中!
讀一本好書,如同與一個有學問的人對話。這本書,告訴我們至關重要的人生之道。而我們,不僅要明事理、顧大局,更要體現在行動上。可能現在我們的夢想還遙不可及,我們的力量還很渺小,但也要去做、去思考。我們通過讀書,認識到各種看世界的方式,叫我們做一名合格的人。我們看過了保爾的一生,以一個旁觀者的角度,從保爾身上看到了無法比擬的熱情。從懵懵懂懂到理智判斷,這需要成長。青少年們,多讀書,多實踐,讓熱情從我們的眼中燃燒起來!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的讀后感600字(精選篇3)
鋼鐵是在旺火的煅燒和驟冷中煉成的,堅強的共產主義戰士是在同階級敵人以及各種困難的斗爭中成長起來的。作者尼古拉·奧斯特洛夫斯基在書中生動·形象的塑造了一個具有自我獻身精神,堅定不移的信念,頑強堅韌的意志并且頑強、執著、刻苦、奉獻、勇敢、奮進的主人公保爾·柯擦金。
這本書主要講的是;保爾從苦水中長大,早年喪父,母親替人洗衣,做飯,哥哥是一名工人。保爾12歲母親把他送去食堂當雜役,干了兩年,受盡欺負。然而,路還十分坎坷。不久,保爾雙目失明,全身癱瘓,但他還堅持寫字,對自己毫不顧惜,功夫不負有心人,他終于寫完了《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本書。
讓我最感動的情節是保爾病愈后即將回基鋪,他來到烈士墓前悼念革命戰士。一切困難在保爾眼里都仿佛十分渺小,他們用革命者博大的胸懷和永不衰敗的革命情操詮釋了生命的意義。
每當我遇到困難而退縮時,我會想起保爾。每當受挫落淚時,我會想起保爾,保爾時刻鞭策我,使我不懈努力,戰勝一切挫折與困難。鼓勵著我面對人生的任何挑戰決心要把自己練成一塊無堅不摧的鋼鐵。正如保爾說的那樣‘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每個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愧……’
我們在黨、在人民的陽光雨露撫育下成長的少年兒童,應該始終把保爾精神作為自己的人生原則,在經歷困難和挫折后不屈不撓的成長。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的讀后感600字(精選篇4)
這本《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是本好書。它的主要內容是寫主人公保爾·柯察金,一個莽莽撞撞的毛頭小子,歷經千難萬險,為了國家,他的一只眼睛在戰斗中瞎了,中樞神經受到了很大的損害;到最后,他甚至兩腿癱瘓,雙目失明,左臂不聽使喚。即使如此,他身殘志堅,還是堅持工作,為布爾什維克黨和國家發光發熱。即使他只能在家里休養,他還是在寫書,希望能記錄自己的平生事跡,讓其他的黨員也像他一樣努力工作。他是一個偉大的布爾什維克黨員。
我讀了這本書以后,感慨萬千。這本書其實是作者奧斯特洛夫斯基的一部自傳,他只是將自己的真實事跡記錄下來。文中的保爾·柯察金是一個愛國的、堅強的人。說他愛國,是因為他為了國家不惜犧牲自己;說他堅強,是因為他在下肢癱瘓、左臂不聽使喚、雙目失明的情況下還堅持工作。他認為,無論是什么工作,只要他還能做,他就一定要做。即使黨員都認為他應該休養,他也沒有放棄,在家里寫書。他是多么堅強!殘疾了,還要為國家發光發熱。想想現在的人吧,不說殘疾人,就算是健全人,遇到困難還是會氣餒,會放棄,何況是這么大的困難呢。而保爾·柯察金堅持了下來。這需要何等的毅力和忍耐力!如果我們突然雙目失明,我們會怎么樣?我們大部分人都肯定會認為生活沒有希望了。
寫書嘛,有很多人都可以寫書。但是,如果一個人在保爾·柯察金那樣的境遇里寫書、工作,那個人會怎么樣?大多數人都會被這種生活逼瘋的。而保爾·柯察金不但寫出來了,而且還獲得了大家的喜愛。而且他寫了不止一次,在第一次創作時因為沒有留下底稿就貿然寄出去,導致書稿丟失,他不得不再寫一次。我之前說了,這本書是奧斯特洛夫斯基的'一本自傳。你可以想象嗎?奧斯特洛夫斯基在這種境遇里,寫出了這樣一本幾十萬字的巨著!他殘疾了能做得到,我們還健全怎么做不到呢?因此,我們要向他學習,學習他那堅強的精神,學習他那愛國的精神!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的讀后感600字(精選篇5)
20世紀初,在前蘇聯,一位著名的無產階級作家誕生了。他叫奧斯特洛夫斯基,11歲當童工,15歲上戰場,第二年在戰斗中不幸身受重傷,23歲雙目失明,25歲身體癱瘓,32歲時因病與世長辭。
他是一生很短,卻留下了很多。其中,最有名的莫過于聞名于世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在故事中,他以自己為原型,描寫了一位窮苦的少年成長為勇敢的戰士,戰斗受傷但身殘志堅、頑強不屈,直到煉成了一塊堅硬的鋼鐵的故事。
主人公叫保爾·柯察金,靠母親替人洗衣做飯補貼家用,因痛恨神甫而惡作劇導致被學校開除。他是去車站當雜役,又在“十月革命”爆發后因解救朱赫來而入獄后又被錯放;他曾是個敢于沖鋒陷陣的戰士,也曾在鐵路工廠任團委書記。在戰斗中,厄運接二連三地來了:戰爭中頭部受重傷,肺炎,全身癱瘓,雙目失明!
有人說:“一個沒有精神的人是沒有希望的人。”這一個又一個困難,并不是常人所能接受的!但保爾卻戰勝了他們,獲得勝利,這正是因為他有一種勇往直前、永不言敗的革命精神、為共產主義而獻身的精神。保爾,他敢于向命運挑戰,他是多么堅強!曾經,他只是一塊碎石,在經歷風吹雨打、烈火焚燒之后,終于煉成了一塊堅不可摧的鋼鐵!
保爾、或者說“我”的經歷,正可以用“百煉成鋼”這一成語形容。鋼鐵,只有經過磨練,在烈火中燃燒,再經過高度冷卻,才能變得堅固。人也是一樣。為了自己的.理想,我們只有在惡劣的環境中始終堅韌不拔、頑強不屈,遇到種種困難都不灰心喪氣、毫不退縮,才能走向成功。而獲得成功的那一刻,一定很激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