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規》讀后感600字
《弟子規》是我們生活的典范,讓我看了深有體會。這本書是根據先師孔子的'教誨而編成的。它告訴我們許多道理,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孝敬父母,友愛兄妹,在一切言行中,要謹慎。看見別人有了進步,就要虛心向他學習,在和大眾交往時,要平等仁慈……
“凡出言,信為先”這句話在這么多道理中,是對我印象最深的。它的意思是:人與人之間,只要是說出口的話,就要講信用,不能食言。這讓我想起了博玄說過的一句話:“以信待人,不信思信;不信待人,信思不信。”意思是:對人誠心誠意,本來不相信,也會相信了;但對人虛偽無信,就是本來相信的,也再不敢相信了。看,他說得多有道理啊!
我們應該講信用,這樣才能受到別人的尊重。記得在思品書上,有一篇文章,是寫宋慶齡的。宋慶齡小的時候,折紙折得十分好看,栩栩如生。有一天,她又在折紙了,她的同學小珍看見了,羨慕地說:“你折紙折得真好看,明天我到你家去,你教我折紙,好嗎?”“沒問題”宋慶齡一口答應下來。第二天,宋慶齡一家本來要去一位老奶奶家的,但宋慶齡想到了昨天答應小珍的事情,便沒有去老奶奶家,一個人在家里準備了許多紙等小珍來,然而,小珍卻沒有來,她失信了。但宋慶齡一點兒也不后悔,她說:“小珍雖沒有來,但我做到了一個講信用的人!”從小就有著優良品質的宋慶齡,長大后成為了一代偉人,受到人們的愛戴。
《弟子規》讀后感600字【篇2】
《弟子規》相當于我們現在的語文課本,是古代兒童的啟蒙教科書,對現在的我們也有很大的啟示。它讓我們明白了許多做人的道理,如:講孝順、講禮貌……。書中寫到“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我承”,這句話的意思是父母所說的、所做的,都是為我們好,我們應當聽他們教誨,應虛心接受,不能強詞奪理,讓父母傷心生氣。我清楚的記得一則公益廣告:一個小男孩,吃力地端著一盆水,天真地對媽媽說:“媽媽,洗腳”。這則公益廣告打動了千千萬萬人的心,它深深體現了小男孩對媽媽最真摯的愛。我更想到烏鴉反哺這個故事,連小烏鴉都知道孝順父母,小時候聽父母的話,長大了喂父母食物。而以前,父母讓我做事,我總是推三阻四,或者找借口不能按時完成。現在想起來,真是非常后悔,以后我要變得勤快,父母叫我,立刻就能答應;長輩說我,我也能安安靜靜的聽,讓長輩們開開心心。
當我讀到“出必告、返必面”時,我深深的感覺到,以前不管是我早上出門不打招呼,還是放學時遲遲不出校門,讓父母在校門外焦急等待這些行為是多么槽糕。父母的心始終聯在我的.身上,所以我以后出門,不夠有多么著急,也要和他們打一聲招呼。放學不管有多少事,一定要及早出校門,讓父母看見我都身影,不再為我擔憂。
《弟子規》這本書對我的觸動很大,它告訴我學習中、生活中許多做人的道理,它還能教我如何做一個有修養的人。“百善孝為先”,我一定要好好學習《弟子規》里的話,做一名懂道理、講孝順的好學生,把中華文明的優秀品質傳承下去。
《弟子規》讀后感600字【篇3】
孔子用簡簡單單的1080個字描繪出了人生中的131件事,每件事都意味著一個人生哲理。“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是啊,父母生我們養我們,整天為我們早出晚歸,不分日夜的奔波著,父母到了家里一定是累了,我們為父母干一些不值得一提的家務活,是應該的.。我們應該盡心盡力的去為父母“服務”,因為爸爸媽媽給予我們不求回報的愛,我們這輩子必定還不完!
提起生活中,我想我做的還不夠,每天放學回到家,爸爸勞累了一天,也回到了家,渾身酸痛,疲倦的不得了,而我卻因為作業兒發著牢騷。“來,好閨女,給爸爸按按摩吧!”爸爸疲憊的聲音又在我的耳邊縈繞,“沒時間,沒看見我這正寫作業呢嗎?”我不耐煩的應對著。我錯了,爸爸累還不是為了我,為了這個家?我就算是毫不猶豫的去給爸爸按摩,也不足以爸爸對我的付出啊!
“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敬承。”在人的一生中難免會有犯錯誤的時候,而我也不例外,每次做錯事的時候,總是要被媽媽說一通。當然,我那不爭氣的淚珠,也隨之在眼角流落下來,看在我表面上不敢反抗,可心里早已生出了許多不滿于埋怨。可是在讀完《弟子規》后,我知道了媽媽都是為我好,為了我能有一個美好的未來。正如大人們整天總嘮叨的,我們就像一個小樹,不為它修枝剪葉,總也長不成一棵正直的參天大樹。
今后,我一定要管好自己,自己心里所想,就要用心去做,弟子規所講述的每一個道理,都給我帶來了啟示。“孝、悌、謹、信、愛、仁”就是一個人最應該擁有的,我一定要努力去愛做學習孔圣人對我們的教育與引導!
《弟子規》讀后感600字【篇4】
《弟子規》原名《訓蒙文》為清朝康熙年間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內容采用《論語》的部分文義,以三字一句,兩句一韻編撰而成,分為五個部分加以演述.具體列出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應有的禮儀與規范,特別講求家庭教育與生活教育.后經清朝賈存仁修訂改編,并改名為《弟子規》.現代子女教育問題突出,一個孩子從小不知道該如何孝順父母,尊敬師長,長大后人際關系,夫妻關系一定很糟,從小沒有紀律和品德的修養,長大后即使知識水平再高,也不可能有大成就.
萬事以孝為先.《弟子規》里的"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就是教育我們每一個孩子要尊敬父母,孝順父母,虛心地接受父母提出的各項意見,并積極改正錯誤,聽從父母的指揮,幫他們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減輕父母的負擔.只有這樣做,才是父母心中的好孩子,讓他們感到欣慰.想起我自己的所作所為,覺得非常慚愧.調皮的我,個性倔強,不聽父母的教導,做了很多錯事,令老師和父母傷透腦筋,令他們傷心,我不是一個聽話的孩子.讀了《弟子規》這本書后,我懂得了很多做人的道理,明白了要做一個懂事的孩子,令父母感到欣慰.今后,我要嚴格要求自己,用《弟子規》里的各項準則衡量自己,虛心接受父母的意見,聽取他們的教導,各方面要求進步.
我覺得這本《弟子規》很值得我們去看去讀去做,如果一個rén dà部分的日常行為規范都依照《弟子規》里面的做,將來一定有很大的成就.《弟子規》是啟蒙養正,教育子弟敦倫盡份,閑邪存誠,養成忠孝家風.
《弟子規》讀后感600字【篇5】
想必大家都讀過《弟子規》吧,《弟子規》里的內容蘊藏著許多道理,只要我們反復回味,就會有許多體會了。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意思是:父母呼喚,應及時回答,不要慢吞吞、很久才回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動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辭偷懶。讀到這里,我覺得自己沒有做到……
有一次,媽媽一個人在家里大掃除,而我在做媽媽布置的“海量”作業。經過兩個小時的“拼搏”,我終于把“海量”作業給消滅了。沒想到,我剛剛寫完作業,媽媽就叫道:“阿怡,幫媽媽洗洗拖把吧!”我聽了,說:“媽媽,我剛剛才把作業給做完,手都麻了,你又叫我去洗拖把,我很累啊!”媽媽說:“我干了一天的活,可把我給累壞了,叫你去洗拖把都不肯去。唉!”我聽了,又說:”下次大掃除我就和你一起干活,這總行了吧!”媽媽聽了,說:“唉!算了,你還是好好學習吧!”
現在回想起來,我覺得自己很對不起媽媽。媽媽希望我能把心思放在學習上,就什么家務活都不讓我干,全部家務一直都是她做的。現在,媽媽很累很累,叫我幫她洗個拖把,我都不肯。唉,媽媽上班回來已經很累了,回到家她還要忙個不停,我又何曾幫過她干過一點活呢?平時,我在看電視的時候,她叫我回去復習,不要再看電視了,我都是慢吞吞地去做,有時甚至不聽呢,凈和她“唱反調”。媽媽處處都為我著想,可我根本就沒當一回事呢!但是,我現在決定改變自己,要做一個好孩子!
今后,我一定會做個懂事、聽話、勤勞的好孩子,學會幫媽媽分擔辛苦,讓媽媽不再為我的學習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