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中國說讀后感600字
少年中國說讀后感600字精選篇1
“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強則國強,少年自由則國自由……”梁啟超對于少年中國的思考,現在已經被編為廣為傳唱的流行歌曲。本篇《少年中國說》是梁啟超先生于1900年發表的,是當時思想最為進步的文章之一 。梁啟超作為中國近代維新派代表人物,“戊戌變法”的主要推動者,是中國啟蒙思想的先行者,也是謀求近代中國社會改良的革命先師。《少年中國說》寄托了作者的殷切希望。
當時的時局背景是清朝政府腐敗昏庸,并且在“戊戍變法”失敗后還發生了義和團的“團亂”事件以及八國聯軍入侵北京的戰爭,因此當時曾有論調說中國這個千年文明古國行將就木,不久便會亡國滅種。梁啟超則不以為然,他含激情地表達了自己的愛國熱情,并同時抨擊了清朝政府的腐敗無能。作者開宗立論,“吾心目中有一少年中國在”。之后作者旁征博引深入分析了中國與其他列強之間的差距和呈現此等現狀的原因,在對比中表明了中國確實垂垂老矣的現實情況,但是他旋即指出中國未來的希望在于少年身上“彼老朽者何足道?彼與此世界作別之日不遠矣!而我少年乃新來而與世界為緣。”最后更是引用了岳飛的《滿江紅》對中國少年的希冀。他極力歌頌了少年精神,指出中華的希望猶在,但是需要摒棄那種腐朽的老年頹相。
全文酣暢淋漓,情緒飽滿,具有濃烈的時代精神。作者以詩一般描繪出少年中國的壯美遠景,讓人期盼。今天讀《少年中國說》,仍然感覺到那種火一樣的激情。 這次猝不及防的新冠病毒疫情,我們看到無數的中國少年的擔當,讓人感動。我想他們才是少年強則國強的最好詮釋。
少年中國說讀后感600字精選篇2
剛放暑假時,媽媽推薦我讀了一篇經典美文——梁啟超寫的《少年中國說》。
文中的經典段落中國人都耳聞能詳、朗朗上口:“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于歐洲,則國勝于歐洲,少年雄于地球,則國雄于地球。”我被這句話深深震撼了。百年前,梁啟超先生曾用心吶喊:“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梁先生理想中的“少年中國”已經出現在我們面前。作為一個新中國的少年,怎樣做才不至愧對這光榮的稱謂和這美好的時代呢?
首先,少年要有理想,有知識。我們一定要樹立共產主義的遠大理想,立志把我們的祖國建設得更加繁榮昌盛。這是我們每一個中國少年義不容辭的責任。當然,理想并不是說你想成功就會成功的,他要求你付出艱辛的勞動,甚至巨大的代價。實現理想需要力量,力量來自知識,我們要建設好自己的祖國,就要有文化。今天的刻苦學習、發奮讀書將是明天實現理想的基礎。因此我們要勤奮讀書,從小就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的習慣,孜孜不倦、勤勤懇懇,而且要謙虛謹慎,不恥下問。這樣,知識才會在我們的腦子里扎下根,成為我們自己的財富。
其次,少年要有強壯的體魄,有進取心和創造力。我們需要在陽光下自由的奔跑,鍛煉出強健的體魄。中國獨立在少年!我原本體弱多病,沒有運動愛好。為了改變這個現狀,暑假里我為自己制定一個強身健體的計劃,用幾天時間學會騎單車,每天堅持和爸爸騎行六公里,一段時間后,我發現自己強壯了許多。我還參加梧州軍博園夏令營,經過五天四夜艱苦的軍事化訓練,讓我們學會通過團隊去解決遇到的問題,培養我們團結合作和與人交流的能力,明白團隊的重要意義,幫助我們提升生活自立能力,承受挫折、戰勝困難和環境適應能力。通過傳授軍事知識,進行模擬軍事演習,體驗快樂軍營生活,規范日常行為習慣,鍛煉意志力和勇氣,增強紀律性和自制力,培養團隊精神和愛國主義,引領積極向上的心靈。
《少年中國說》給了我莫大的鼓舞,它的每一字每一句都印在我的腦海之中,那種強烈的責任感和對中國少年的諄諄教誨震撼人心。“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建設少年中國時不可待,因為我們是中國少年!
少年中國說讀后感600字精選篇3
文中把中國的兩種未來分別比喻成少年跟老年。老年人常常想的是從前的種.種,時而像吸了鴉片似的為往日風光自喜,時而感懷世事無常因此不思進取;少年人眼光盯住的是充滿希望的未來,因為沒有枷鎖所以敢有所為,因為對世界有所憧憬因此堅信沒有不可能的事。
我對文中所說的,大多表示同意。
試想一下,魯迅筆下的阿Q不正是一個一方面說“我之前比你闊得多”,一方面又自比為“蟲豸”, 自尊自大到自輕自賤,又從自輕自賤到自尊自大的“老人”嗎?
再試想一下,現在教科書不是洋溢著一種由于中國古代四大發明而產生的一種自豪感嗎?這到底跟清政府沉醉于天朝美夢有多大分別。中國古達四大發明無可置疑是偉大的,但是這種偉大,并不是由我們中國人繼承的,那么我們到底是不是還要一方面沾沾自喜,一方面還要繼續惋惜而永遠跟在別人后面。我們要知道真正的偉大是需要繼續下去,美國的民主由華盛頓正式開創,林肯維護,美國憲法保證。瑪雅文明同樣也是一道亮麗的風景,但它的炫麗是由考古學家延續的,連自我傳承的本事都沒有我真的沒辦法承認它是真正的偉大。
我不太同意的是文中對將來的過分關注。
沒錯,沒有對未來有所思的國家、集體、個人,鐵定是沒有未來的。一條村子,所有村民把所有積蓄都拿出來就為了供一名大學生讀4年書,乍聽起來,還真的令人感動。不是嗎?所有村民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一位青年身上,這位青年除非毫無人性,不然怎么能不為自己的未來多多思量,所以這位青年大抵是很有前途。可是呀,一個集體的重擔是一個還柔弱的肩膀所扛的起來的嗎?如果扛的起來當然會加速他的成長,如果不成,明天樓下又躺著一個希望。
另外,過多的回顧過去固然很容易變成故步自封,但是過多的思索未來,會不會也導致最后自己黃粱美夢醒的時候變得異常脆弱。
不管是個人、集體、還是國家更多的應該是把握現在,而不是懷念當初、高談闊論,當然過去也很重要,隨著年華的逝去,同步增加的就是關于這些的記憶,他是別人對于現在你的一個評價,同樣理想也很重要,它是一個方向,而已也很可能就是你這一生的終點跟最高峰,可是我們最應該的是把握現在。過去的你畢竟已經過去,再好都只能停放在一個叫做海馬回的停車場;連現在都無法把握的你,憑什么保證下一刻不會也是繼續呆呆的憧憬未來。
最后,請不要把希望過多的寄托于青年,因為那會附帶責任,這不可怕,可怕的是苛責。那樣的話青年很快會表現的跟你們一樣“老人”了或者……
少年中國說讀后感600字精選篇4
中國,一個堅強不屈的民族,可它也有令人屈辱的歷史。舉目回首,清朝的中國在外國侵略者的火槍下,任人宰割,從1842年的《南京條約》到1895年的《馬關條約》和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曾給中國帶來多大的恥辱和災難!割地、賠款,一次次的增加了人民的負擔,當時的許多英雄人物,如林則徐、關天培、鄧世昌...他們雖有 報國之心,卻無報國之力,壯志難酬啊。面對當時的社會,他們無計可施,可就在這非常艱苦的環境下,八股聯軍侵華戰爭爆發了,軟弱的慈禧太后帶著皇帝卻逃到了西安!八股聯軍在北京到處燒殺搶掠,無惡不作。當時的北京城籠罩著哭聲、火光、和鮮血!
洋務運動、百日維新、武昌起義民主與科學的思想的傳播,人民開始對近代社會的探索,中國人民高舉著自強的旗幟前進,但洋務運動并沒有維持太久就破產了,百日維新雖然轟動一時,但也僅維持百日而已,辛亥革命的果實又被袁世凱所竊取,而新文化運動使人們的思想得到了一次空前的解放,五四愛國運動,中國少年奮起反抗!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又使中國革命面貌煥然一新!
體會現在,中國的強大是任何人都不能阻止的。因為我們有堅強的意志,這就是美國有飛機、大炮還依然被我們擊敗的原因!北京奧運會的成功舉辦,人那些外國人刮目相看,我為祖國能拿到51枚金牌,21枚銀牌和28枚的輝煌戰績而由衷的感到自豪!少年智則中國智,少年富則中國富,少年強則中國強,少年獨立則中國獨立,少年自由則中國自由,少年進步則中國進步,少年勝于歐洲則中國勝于歐洲,少年雄于地球則中國雄于地球。
灑脫的文字如泉涌般涌進我的心田,初讀《少年中國說》,我便被它雄鷹之霸氣似的魅力包裹起來,仿佛我也變成了欲展翅高飛的鷹。少年的力量是強大的,他們擁有頂天立地之勢,他們不畏豪強,護國邊疆,若叱咤風云之武將,熱情而不張狂,難怪梁啟超的《少年中國說》把少年比作乳虎和朝陽。
讓我如雄鷹般振翅高飛,乳虎般奔騰嘯躍,朝陽般四面生輝,從明天起做一個壯志凌云的中國少年吧!
少年中國說讀后感600字精選篇5
今天早上,我們舉行了開學典禮。朱校長的一席話讓我印象深刻。
正如朱校長所說,我們少年是祖國未來的希望,從現在開始就要有遠大的志向和明確的目標,才會有所作為,不然就像在大海中航行時迷失方向的船只一樣無所適從。從現在開始,做人文明一點,身體健康一點,學習認真一點,將來才有可能成大事。
清朝著名學者梁啟超曾經說過:“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于歐洲則國勝于歐洲,少年雄于地球則國雄于地球。”少年是國家未來的希望,少年怎么樣,國家就會怎么樣。所以,我們現在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將來才有可能大有作為,報效祖國。
我們學習了一首贊美少年的詩歌——《少年》。詩中把少年比作初升的太陽、高山的源泉、嫩綠的小樹、初展新翅的小鷹……以此贊美少年朝氣蓬勃、不斷進步、充滿活力、志向遠大、斗志昂揚、大有作為的特點。
不要辜負了人們對我們少年的信任和期望,要從現在開始行動。把玩耍的時間拿來讀讀書,用別人看電視的時間來拓展知識,把別人逛街打游戲的時間用來學習……如此認真地學習,再加上高尚的品質和健康的身體,就能不斷進步,成為有用之材,將來回報祖國。
讓我們從現在開始,腳踏實地,全面發展,奮發向上,通過自己不懈的努力成為有用之材,將來才能夠為中國的建設添磚加瓦,為中國的美麗添光增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