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水滸傳心得體會
關于水滸傳心得體會篇1
眾所周知,中國四大名著是《水滸傳》、《紅樓夢》、《三國演義》和《西游記》,今天我就來談談中國第一部歌頌農民起義的長篇章回體小說——《水滸傳》。
《水滸傳》生動地描寫了梁山好漢們從起義到興盛再到最終失敗的全過程,是一部經典之作,它揭露了封建社會的黑暗、腐朽以及統治階級的罪惡,通過書中英雄不同的人生經歷和反抗道路表現了“__”的主題。小說環環相扣,使我興趣油然而生。
書中那一百零八將。雖稱不上個個性格鮮明,但每人都有自己的拿手絕活,人物形象中令我記憶最深刻的是"智多星吳用"和"花和尚魯智深"。
"智多星吳用"幾次獻策,例如為晁蓋獻計,智取生辰綱;用藥酒麻倒了楊志,奪了梁中書送給蔡太師慶賀生辰的.十萬貫金銀珠寶;宋江在潯陽樓被捉,和戴宗被押赴刑場,吳用用計劫法場,救了宋江、戴宗;宋江二打祝家莊失敗,第三次攻打祝家莊時,吳用利用雙掌連環計攻克祝家莊等。
"花和尚魯智深"是一位嫉惡如仇、脾氣火爆的人,但他粗中有細,豁達明朗,他殺卻惡人為的是救窮苦人于水火。他往往在人們面前表現出一副粗魯,野蠻。可他到了沖鋒陷陣的時候可毫不含糊,揮著62斤重的禪杖上陣殺敵。書中有“拳打鎮關西”“倒拔垂楊柳”“大鬧野豬林”等,都是魯智深的故事。
當然,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喜好,水滸一百零八將個個是令人仰慕的英雄,其中還有林沖、武松、李逵和宋江等好漢,他們給人們留下了深刻印象,崇拜他們不足為奇。
《水滸傳》這本名著使我了解了中國古代的歷史、水滸英雄們的反抗精神和封建社會腐敗的一面,這真的是一本非常耐人尋味的書。
關于水滸傳心得體會篇2
合上最后一頁,蕩氣回腸的字段化作一縷皓煙在胸膛中翻滾,悲涼不甘的吶喊化作一陣煙雨在天地間飄散,得意張狂的笑聲亦隨風遠去。
翻開《水滸傳》,120回章節道盡了封建王朝的無能,佞臣的自利,有志之士欲報國而無門,令人心酸惋惜,這是時代的縮影,但這又何嘗不是時代的悲哀。宋江的深明大義,魯智深的嫉惡如仇,武松的智勇雙全,李逵的忠厚率真。卻遭奸佞的殘害,化作森森白骨,但精神永存。這108個好漢用一生詮釋了何為路見不平拔刀相助,高俅的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又是對佞臣仗勢欺人,污蔑忠良的譴責。那個戰火紛飛,流離失所的年代,那個昏暗沉沉,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王朝化作飽含遺憾的文字記入歷史,令我倍加珍惜這用血淚換回的和平,但有些人卻冷眼觀世間冷暖,事不關己,漠然視之,沒有了108個好漢的憤憤不平,這又何嘗不是這些人人性的悲哀。
前段時間有一段轟動一時的新聞,嬰兒在馬路中遭卡車碾壓,路人卻漠然視之,匆匆走過,或許是因為怕幫助了嬰兒,卻遭家人誣告,或許是秉著事不關己的原則,但眼睜睜地看著一條鮮活的生命飽受折磨,他們又是多么殘忍,只要一通電話,幾句話到最后卻只有一位清潔女工報了警,若是水滸傳人物看到這場景,會不會嘆一聲物是人非事事休,人竟會淡漠至此啊。
但有些人黯淡了人性的光輝,總有些人再次點亮人性的光輝,杭州最美媽媽吳菊萍毅然張開手臂接下從10樓墜落的嬰兒,自己卻失去了一條臂膀,在記者訪問時,卻只是安然地回答著:“這只是下意識地動作,若是換了別人也會這么做的。”她失去了一條臂膀,換回了一條生命,她也是幸福的,但為何上面的路人連一通電話也不愿意打,更何談最美二字。不錯,吳菊萍是名副其實的最美媽媽,她的人性是美好的.,絢麗的。若是水滸傳之中的人物也一定會這么做的。
合上《水滸傳》,書中的章節似壯美的圖畫在眼前徐徐浮現,忘不了那些人物所表達出對世間弱小的同情憐憫。水滸傳,又何嘗不是一個詮釋真善美、假丑惡的傳奇。
關于水滸傳心得體會篇3
《水滸傳》描述了宋代的各路英雄們走上反抗的道路。
水滸傳的英雄們有的出身貧寒,但是精忠報國,有的出身富貴,但是喋血沙場,他們有的足智多謀,但是忠肝義膽。可是他們不堪亂世的逼迫,紛紛走上梁山。
水滸一百零八將中,最令我記憶最深刻的是“智多星吳用”,智多星吳用幾次獻策:吳用為晁蓋獻計:智取生辰綱,用藥酒麻倒了青面獸楊志,奪了北京大名府梁中書送給蔡太師慶賀生辰的十萬貫金銀珠寶;宋江在潯陽樓念反詩被捉,和戴宗一起被押赴刑場,快行斬時,吳用用計劫了法場,救了宋江,戴宗,宋江二打祝家莊失敗,第三次攻打祝家莊時,吳用利用雙掌連環計攻克祝家莊。宋江鬧華州時,吳用又出計借用宿太尉金鈴吊掛,救出了九紋龍史進,花和尚魯智深。一生屢出奇謀,屢建戰功。受招安被封為武勝軍承宣使。宋江,李逵被害后,吳用與花榮一同在宋江墳前上吊自盡,與宋江葬在一起。真不愧為“智多星”呀!
從《水滸傳》中,我看到了魯智深的“忠”和“義”,但他的忠義會永遠留在每一個炎黃子孫的心中。
關于水滸傳心得體會篇4
水滸傳是四大名著之一,是我國第一部以農民起義為題材,而且有很大成就的長篇小說。在中國和世界文學史上占有極其重要的位置。它的作者分別是施耐淹和羅貫中。
這洪太尉獨自一個,行了一回,盤坡轉徑,攬葛攀藤,大約走了數十個山頭,三二多里路,腳酸腿軟,正走不動,口里不說,心里卻在想道:“我是朝廷貴官公子,在京師時重茵而臥,列鼎而食,何來穿草鞋,走這般山路!只他天師在那里,卻叫下官受這般苦!”又過了一會,只見山凹里起一陣風,風過處,想那松樹背后奔雷也似吼一聲, 撲地跳出一個吊睛白額錦毛大蟲來,只見大蟲望著洪太尉左盤右旋咆哮了一回,就往山下跑去了,這時洪太尉叫到:“皇帝御限,差俺來這里,叫我受這般驚恐!” 當我看完這一回的時候,我感覺到洪太尉的性格,就在這一段被作者表達的如此完美,洪太尉他的性格暴躁,沒有耐心。
在我看來沒有耐心是成不了事的,反而還會惹禍,在生活中,每個人都需要耐心和平靜。耐心會讓人覺得你這個人非常地會去包容別人,體諒別人!平靜會讓人覺的你是一個鎮靜的人,在最慌亂的時候不會慌忙,是一個讓人感覺很有安全感的人。反而洪太尉在這個故事中給人的感覺恰恰相反。
讀了水滸傳第一回我知道了,做人千萬不要急切,太過于急切反而無事可成!
關于水滸傳心得體會篇5
《水滸傳》是四大名著之一,想必大家都讀過吧!
《水滸傳》里的人物有魯達(魯智深)。武松。宋江。柴進。李逵……
《水滸傳》里的魯達,武藝高強,粗武鋼勇,他的武器是兩把斧子。而且他十分愛吃狗肉。甚至有一次,魯達要鎮關西把十斤精肉和十斤肥肉剁成肉末。十斤骨頭斬成細末。鎮關西明白魯達來學自己晦氣。不愿干,魯達便把兩包肉末朝鎮關西砸了過去。鎮關西惱羞成怒,抄起剔骨尖刀,刺向魯達,魯達逃到街上。鎮關西追來,魯達就順勢按住他的左腳把他踢倒。
魯達踏住他胸脯罵道:“你一個操刀屠戶,竟然稱鎮關西,欺侮金家父女!今叫你嘗嘗俺的拳頭!”只一拳,就把鎮關西打得出氣沒有進氣了。
武松是一個硬漢,大家最熟悉他的故事,例如武松打老虎。這一天,武松搖搖晃晃上山,見一塊大青石,便在那大石上休息了一會,這時忽有狂風刮來。武松心疑,又聽得背后撲的一聲,回頭去卻見一只吊眼白額大蟲(老虎),已落在背后!武松急忙一閃,閃到了老虎背后。大蟲見沒撲著武松,便前爪一搭地下,猛吼一聲,把虎尾一甩,武松又閃到了一邊。武松等老虎再次吼時,雙手掄起哨棒,盡全身力氣一棒擊去,不料打折了旁邊的樹杈,哨棒一截兩半。大蟲咆哮,再次撲來,武松丟了半截棒,赤手空拳就勢按著虎頭。武松把老虎頭直往土里按,又舉起拳頭猛擊“大蟲”頭部,終于把“大蟲”打癱了。
李逵是沂水縣人,再戴宗手下當小牢子。《真假李逵》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李逵那天路過樹林子,忽見有人涂黑了臉,拿了兩把板斧喝令留下買路錢。李逵喝道:“你是什么人敢攔老爺去路?”那人說是“李逵”。李逵大笑,操起樸刀去戰假李逵,假李逵擋不住想逃,屁股已挨了樸刀,李逵搶前一步踏住那老家伙胸脯說:“老爺才是黑旋風!”然后挺著胸脯走了。
讀了《水滸傳》這部長篇小說,我仿佛認識了108個梁山起義的綠林好漢。從中讓我感受到了:我們一定要學那些正直、行善的人,不能學那些專橫跋扈、欺善怕惡的人。劉備說得好:勿已善小而為之。
關于水滸傳心得體會篇6
心在山東身在吳,飄蓬江海謾嗟吁。他時若遂凌云志,敢笑黃巢不丈夫。
宋江,水滸的傳奇人物,為何他會在梁山泊獨當一面?原因就是宋江的忠義。在那個對外獻幣氣和,對內恣意,搜亂的年代,一個官官相護,結黨營私的朝綱,民不聊生的時代,老百姓自然寧愿踏上造反這條不歸路,也不愿去迎合政府。水滸于忠義,須臾不可離。但忠,是為何忠?宋江的忠義一直是后人議論紛紛的。他的忠義帶領著梁山泊走向了不歸之路,使他們成了統治階級的鷹犬。致使宋江忠義的理想幻滅。不可否認,這是愚忠,是盲目,不可認同的。雖說如此,還是為這位固執的好漢拍案叫好!再說那李逵,因為宋江的忠義食酒而死,卻是忠心耿耿。無怨無悔。于忠,于心,也讓人熱淚盈眶。
忠義到底是什么?忠,是對家人,對朋友,對祖國的至死不渝,宋江在種種威逼利誘下,也沒有做出任何對不起國家的事。這是忠。林沖的妻子在林沖被逼上梁山之后,對高俅之子的欺凌,寧死不屈,最終上吊自殺,這也是忠。那義呢?《水滸傳》中一百零八好漢為兄弟,為朋友赴湯蹈火,兩肋插刀,就只為了一個“義”字;為人民除暴安良,出生入死,也只為一個“義”字。由此可見,一個“義”字雖然只有三筆,有時卻要用一個人的生命去寫。在現實生活中,給人讓座幾乎誰都可以做得到,但救人于危難之中卻不是誰都可以做到的。因為它需要有相當的勇氣,甚至是一命換一命的決心。對朋友講義氣,是小義。對素不相識的人或事物也用一種正義的眼光去看待,就是實際意義上的大義。
生活中的我們,又有幾個人能真正詮釋忠義兩字?光說一個義字,又有幾人能用正義的眼光去評判一件事?大馬路上,一位老人摔倒了,又有幾人上前攙扶?也許你們都會認為是是碰瓷的,但你們有考慮過,倘若真的摔倒了,卻還被誤認為是碰瓷,那當事人會是什么感受?20____年感動中國人物叢飛,一生資助了許許多多的孩子,為慈善事業做出了無數的貢獻。如果叢飛也有那么多顧慮,那他還會被后人如此傳頌嗎?叢飛只是一個普通人,卻用自己的一生詮釋了“忠義”兩字,這才是真正的中國人!
水滸,寫出了中國人的忠,中國人的義,寫出了中國人的精,氣,神!水滸是一首驚天動地的英雄壯曲,好一個水滸!
關于水滸傳心得體會篇7
《水滸傳》是中國史上第一部用白話文寫成的成篇小說,同時也是四大名著之一。所以,《水滸傳》就必然有出彩之處使之流傳千古。
《水滸傳》里的人物都描寫刻畫得生動傳神,讓我在閱讀的過程中能深刻的感受到人物鮮明的色彩。例如:“花和尚”魯智深。魯智深他是一一個愛憎分明的人。在書中提到,魯智深與九紋龍史進還有打虎將李忠在酒店喝酒的時候,遇上了苦命的金老漢和翠蓮二人,在聽了翠蓮對于他們生活的描述之后,魯智深對他們抱以同情心,當即就決定要幫助他們返回東京。
在閱讀正文之前,我在書中的導語部分了解到,魯智深的性格略微魯莽,但同時他也是個粗中有細的人。就好比在他得知鄭屠欺負金翠蓮父女,主動向金氏父女贈送銀兩,幫助他們逃跑,故意激怒鄭屠,三兩拳就打死了惡霸鄭屠。而在對付鎮關西的過程中,他考慮到了要拖延時間讓金老漢父女走遠了再動手,然后通過先激后打的策略使得鄭屠首先持刀動手,造成了因為口角斗毆的架勢。也讓讀者了解到這是一場正義的斗爭,的最后因為他力量過大不慎將鄭屠給打死了。
可面對這種場面魯智深并沒有慌亂的逃走,而是通過“這廝詐死;灑家和你慢慢理會”等話語讓自己脫了身。從這一片段,我們可以深刻的體會到魯智深有勇有謀的人物特點。
在魯智深急躁,有勇有謀的特點中,我還喜歡他的重情重義。就好比在他知道史進失陷華州城時,不聽朋友的勸阻,心急火燎趕去救史進,說:“都是你這般慢性的人,以此送了俺史家兄弟。你也休去梁山泊報知。看酒家去如何!”可最后史進沒救出來,自己反而被抓了。雖然此例子不少體現了魯智深的魯莽急躁,但也反映出他的重情重義。
在這么多描寫魯智深的片段中,我們感受到他的正氣凜然、有勇有謀,重情重義,為維護社會的公平正義挺身而出……但與此同時,我們也要知道,見義勇為要講求方式方法,在法律的框架下行正義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