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筆記成語故事讀書筆記
成語跟我們的生活是密不可分的,首先我們說話就會經常說到成語、其次就算是做游戲也有像成語接龍這樣的游戲,舉個例子守株待兔、兔死狐悲、悲痛欲絕等等……中華成語千千萬,我最近通讀了一本叫《成語故事》的書,受益匪淺。
《成語故事》這本是顧名思義就是由許許多多成語故事組成的,給我印象深刻的就有幾個,如掩耳盜鈴、老馬識途、亡羊補牢等。我覺得真正能讓人理解意思悟出道理的又通俗易懂的應該是它們幾個。
“掩耳盜鈴”從表面意思來看,應該是捂著耳朵去偷鈴鐺。他講了一個人去偷一個大戶人家的鈴鐺,他以為把自己的耳朵捂住,別人就不會聽見,他真是太笨了。可是在我們面對許多沒有做好的事情的時候,我們常會本能的選擇逃避,選擇隱瞞,但“自欺欺人”是不對的,這會讓我們養成撒謊的習慣。久而久之,我們就會成為一個壞孩子。
“亡羊補牢”講的是,一個人他一天丟了一只羊,這只羊被狼吃了,他卻沒有把羊圈修好,第二天他又丟了羊,這才把羊圈修好。這則故事告訴我們,看到了自己的錯誤,就馬上改正,不要知錯不改,并且還要聽從別人的建議,并立刻改正。
快樂的成語故事的遨游就到此結束了,我希望大家成為有理想,有抱負的人,而不是去做那個“掩耳盜鈴”的人,“亡羊補牢”的人。
讀書筆記成語故事讀書筆記篇2
讀了《中華成語故事》,我再一次被漢語的奇妙所震撼,為它的魅力折服。成語是人們在生活中總結出來的簡潔而精辟的詞語或短句。它是我國語言文化中最具魅力的一部分,因為,每個成語的形成一般都有一個典故,每個成語的背后都有一個故事。通過這一個個的成語故事,我們不僅理解了成語的意思,還可以了解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寶貴的文化遺產、高超的智慧。
有一個濫竽充數的成語故事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戰國時期,齊宣王喜歡聽人合奏吹竽,所以派人搜羅能吹善奏的樂工,組成了一只吹竽樂隊,并受到了優厚的待遇。有個叫南郭的人根本不會吹竽,但也混了進去。每次合奏吹竽的時候都只是做做樣子。齊宣王去世后,他兒子齊湣王偏喜歡聽樂師們單獨吹竽給他聽。南郭先生聽說后十分害怕,趕緊溜走了。
讀了這個故事,我明白了濫竽充數這個成語的意思,它是指沒有真才實學的人混在行家里充數,或是以次充好。同時,我也懂得了這樣一個道理:不管做什么事情,都不能弄虛作假,靠僥幸取勝。沒有真才實學,最終是站不住腳的。
這個故事讓我想起了我學管樂時的情形。有一次,濫竽充數的故事再次上演,而我就是故事的主角。管樂課學了新曲子,老師讓我們回家多練練,我也沒在意,只練了一遍,心想到時候做做樣子就行了。
上課了,老師先讓我們合奏了一遍,我不停的按單簧管上的按鍵,搖頭晃腦,好像吹的很陶醉,其實我根本就沒吹出來音。終于吹完了,我長嘆一口氣,以為這樣就完了,沒想到,老師對我們吹得不太滿意,竟讓我們一個一個吹。我的心一下子懸到了嗓子眼里,急得抓耳撓腮。輪到我了,我沒吹幾句就吹不下去了,只得紅著臉老老實實說了實話。結果自然免不了挨老師的一陣數落,受同學們的一頓嘲笑。唉,早知今日,何必當初呢,濫竽充數是不行的。
我喜歡《中華成語故事》這本書,它真的讓我領略到了古人高超的智慧:一個詞語竟然隱藏著這么一個內涵豐富的故事。這些故事,或可笑或感人,但都讓我們學到了知識,明白了事理。
讀書筆記成語故事讀書筆記篇3
我現在正在看一本叫《經典成語故事》的課外書,我非常喜歡《經典成語故事》這套書,我已經看過三本了,目前看的是第四本,這本書的作者是高偉杰,書中介紹了許多成語故事的由來及對我們的啟發。
這本書把經典成語的由來講的非常詳細,先告訴你這個成語來自哪個人、哪本書,再把這個成語的意思告訴你,最后還有“成長點撥”。每一個故事讀完后,我不僅學到了很多知識,而且還懂得了很多道理。
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大公無私”這個成語故事,它講述的是戰國時期呂不韋的《呂氏春秋·去私》上面的一句名言:“善哉,祁黃羊之論也,外舉不避仇,內舉不避親,祁黃羊之謂公矣。”說的是晉平公手下得力的謀臣,什么大事都要和他商量。有一次,南朝缺一個縣令,晉太公問祁黃羊誰合適當這個職位,祁黃羊舉薦了解狐,晉太公說:“解狐平時對你沒什么好感,你為什么舉薦他呢?”祁黃羊說:“大王又沒有問誰對我有好感。”于是讓解狐當了縣令。
還有一次,需要一個法官,晉太公讓祁黃羊推薦,他推薦了他的兒子祁午,晉太公說:“你推薦他不怕人家說你偏心眼?祁黃羊說:“大王叫我推薦人當法官,我只往哪一個有當法官的能力,我根本沒往關系上想。”這本書還告訴我大公無私的意思是:”一心為公眾的利益著想,毫無私心,多指處理事情公正,不偏向任何一方。“成長點拔”上說”大公無私“這個成語份量很重,如果一個人可以做到“大公無私”,他心中的境界一定是高遠廣闊的,所以,我長大后一定要做一個“大公無私”的人。
這本書還讓我知道了許多人物精神的成語,如:奮不顧身、廢寢忘食等,給了我許多的正能量,讓我懂得了不少知識,我喜歡這本書。
讀書筆記成語故事讀書筆記篇4
我看的書是《成語故事》,看完這本書后,有的讓我感到感動,有的讓我覺得好可憐,還有的讓我覺得好笑……
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驚弓之鳥》,因為它里邊的內容讓我很吃驚。有一個人叫更羸,他只要拉一下弓,沒有架上箭,那只大雁拍了幾下翅膀,就掉了下來。我感到很吃驚!他是怎么做到的?
還有《囫圇吞棗》里有個人曾經對人們說:“吃一點梨,對人的牙齒有好處,但是吃多了,會傷脾的;棗呢,正好與之相反,雖然可以健脾,但吃多了會對牙齒有害。”聽的人中一個人聽了,想了想,說:“吃梨時,只嚼不咽,還會傷脾嗎?吃棗時,我不嚼,一口吞下去,這不就可以保護牙齒了嗎?”另一個年輕人聽他這么一說,就想開個玩笑:“你這不是囫圇吞下棗嗎?”周圍在場的人都笑了。我從這個故事中學到:學習知識時我們也不能像故事里說的那樣囫圇吞棗,首先把要學的知識理解清楚,然后再認真去掌握它。如果學知識只是籠統地學,就不會學到真正的知識。
讀書筆記成語故事讀書筆記篇5
正所謂‘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多讀好書能夠提高自我的文化素質。暑假期間,我在農家書屋讀了《成語故事》(中國少年出版社出版)這本書。
我覺得要把一本書讀透,那肯定要熟讀,要反復地讀,要讀出其中的味道。我讀《成語故事》這本書的時候也是這樣讀的,我首先是把這本書全部看下來,大概有了印象后,就開始讀第二遍,讀第二遍的時候要了解這個故事講的是什么,又什么言外之意,之后就讀第三、第四遍,反復地讀。如果你讀出來其中的味道,那就證明你把書讀透了。
我讀了《成語故事》后,對歷史有了新的認識,也懂得了很多做人的道理,為人處世的方式。了解到每個成語背后的故事,讓我印象最深的是《杯弓蛇影》這個故事。故事里的主人公在他朋友家喝酒的時候,誤以為自我喝了一杯裝有小蛇的酒,于是他臥床半個月,一病不起。之后當他的朋友來探望他的時候,他指著他朋友大罵說:你為什么要給我一杯里面裝有一條小蛇的酒給我喝,害我半個多月臥病在床。他的朋友想了想說:你誤會了,因為那時候墻上掛著一只弓。加上當時的燈光暗,弓的影子剛好影入你的酒杯里,所以你當時看到的蛇?。他聽完他朋友說后,立即精神起來,病癥完全消失了。
我看完《杯弓蛇影》這個故事后,才明白完全是故事里的主人公的心理在作怪。此外還有‘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繩’、‘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捧腹大笑’這些比較經典的故事,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讀完《成語故事》這本書后,我獲益良多,豐富了自我的詞匯,體會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故事生動趣味,讓讀者看起來更加容易理解其中的道理,我覺得《成語故事》這本書是讓我受益一生的書。
讀書筆記成語故事讀書筆記篇6
《成語故事》是一本很精彩的書,書里面講了許多成語故事,每篇都帶有插圖,非常吸引人,所以我非常喜歡看這本書,對它愛不釋手。
其中我最喜歡的一個故事是“濫竽充數”。這個故事的主角叫南郭先生,他沒有真本事,卻在宮里混吃混喝,后來朝中換了大王,改變了吹竽的規矩,由原來大家一起吹改成了一個一個的吹,最后南郭先生實在混不下去,于是就逃跑了。
通過這個故事,我明白了我們不能像“南郭先生”那樣弄虛作假,要有真才實學才能站穩腳跟。
記得有一次音樂課上老師要我們回家好好練習新學的歌,我回去沒有好好準備,心里想反正唱歌是大家一起唱的,老師不會發現的,可是第二天的音樂課上,老師請了幾個同學起來單獨唱,我被叫到了,結果我結結巴巴地沒有唱出來,同學們聽了都笑了,我臉一下子漲得通紅,心里想我以后再也不濫竽充數了。在今后的學習中我一定要踏踏實實地學習,做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我覺得“拔苗助長”這個故事講得也很有意思,故事是這樣的:從前,有一個人他的性子很急。種了一些秧苗,種下秧苗后,就希望秧苗立刻長大成熟。于是他就跑到田里,把秧苗都往上拔了一大截,最后原來綠油油的秧苗,最后都枯黃死了。
讀了這個故事,我懂得了,一步一個腳印這樣才能把事做好。不能像故事里的那個農民一樣那么心急,憑自己的意愿去做事。
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的爸爸媽媽為了讓我們多學點東西,不管我們喜不喜歡學,給我們跑東跑西報這個班那個班地學東西,到最后我們什么都沒有學好。我多么希望爸爸媽媽能為我們考慮考慮。
我喜歡讀《成語故事》,這本書中還有很多這樣的故事,每個故事都讓我受到了很多啟發,增長了知識。
讀書筆記成語故事讀書筆記篇7
我最喜歡讀書了,因為讀書不僅僅能夠增長知識,并且能夠讓我懂得許多道理。
我讀了很多書,如《三字經》、《好詞好段》、《成語故事》……其中最吸引我的是《成語故事》。《成語故事》中有很多小故事:愛屋及烏、不自量力、半途而廢、功虧一簣……你要問我最喜歡哪個故事,我會毫不猶豫的答道“功虧一簣”。功虧一簣講的是公元前十一世紀,周武王滅掉商朝,建都鎬京。當時的人們對新生政權的建立感到由衷的高興,無不歡欣鼓舞,拍手稱快。各個諸侯國也紛紛從四面八方攜帶貴重禮品及土特產趕來朝賀,連離鎬京的很遠的西戎也派專使帶來一條名犬作為貢品。周武王高高興興的收下了所有的貢品。擔任太保的召公擔心武王從此驕傲自滿,沉醉于豪華生活,就從旁提醒說:“對國君來說,最值得珍重的是人才,國家沒有賢人治理,早晚要滅亡。有作為的君主應當是群臣的表率,每時每刻都要留心自我的一言一行,看它是否與德行有違,尤其不可忽視細小的行為。大德有小德積累而成,這如同筑起百尺高的土山,要一筐一筐的堆上去,哪怕僅差一筐土,也是還沒到達百尺的高度。”武王理解了召公的意見,成了賢明的君王。
從這則故事中我明白了:無論做什么都要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的去完成。學習也是一樣,不能圖一時歡樂而不好好學習。
讀書筆記成語故事讀書筆記篇8
我利用今年的寒假讀完了《成語故事》,他是我有增長了一些知識。
最讓我記憶猶新的是《懸梁刺股》這個故事。它訴說了戰國時的蘇秦。蘇秦年輕時,目不識丁,無所作為,連家人都看不起他,常受到別人的嘲笑、譏諷。他為了有所成就,便開始發奮學習。俗話說“少年時學習,像剛出升的太陽;中年時學習,像中午的太陽;老年時學習,像燃燒的蠟燭。”蘇秦無時不刻不在學習,就連家人熟睡時,他還在挑燈夜讀。蘇秦還找來了一把錐子。每當困了的.時候,就用錐子猛刺大腿,讓疼痛驅除疲倦,繼續看書。
哈哈哈。剛才我也用了一個成語———目不識丁呢!那就來說說“目不識丁”的故事吧。
目不識丁講的是唐憲時,張弘靖手下有兩個胡作非為、仗勢欺人的官吏,分別是韋雍和張宗厚。一天,韋雍喝醉了。他來到軍營,見士兵們正在操練,便大發狂言:“現在國家太平,又沒有戰爭,你們就是能拉開二石重的弓,又有啥用?還不如去認個“丁”字!
自從我讀了《成語故事》后,我不僅增長了知識,還學到了許多道理:蘇秦懸梁刺股、墨翟墨守成規。有勤奮、有聰明,看來,我更應該去看一些好書,讓自己變得更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