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精選讀書筆記
一個是暴君商紂王,他雖然擁有好的口才,但他把這個才能用于拒絕大臣的進諫,他有強壯的身體,但他把這些力量都用于狩獵、玩樂之中,讀到這,我的心隱隱刺痛,為商朝感到悲哀,明明商紂王有這么好的資本,完全可以好好地治理國家,讓國力越來越強大。最令我吃驚的是,當忠臣比干勸說他的時候,他卻“靈機”一動,想出一個“好”主意,他對比干說:“我聽說圣人的心有七個孔,難道你是圣人么?我要看看你的心有幾個孔!”說著,他就拔出劍,剖開了比干的胸膛,把比干的心臟當著眾臣的面挖了出來!讀到這一段的時候,我對商紂王如此暴虐的行為深惡痛絕,可以想象,當時的百姓多么痛恨這個商紂王。當周國的首領—周武王和紂王交戰時,紂王的百姓、奴隸們竟然發過來攻打商紂王。結果當然不用說了,周武王贏得了民心,大勝而歸。這個故事生動形象地說明了“得民心者得天下”道理!
《史記》的第四十二章也講述了類似的道理,鄭國的國君與妻子姜氏生下了兩個兒子,但姜氏偏愛二兒子,厭惡大兒子,因為她生大兒子時難產。當長子生繼太子位時,姜氏就不高興,她想讓二兒子段繼位,于是在生登基時強迫生把京邑封給段,然后,讓段在京邑暗中操練兵馬,然而這一切長子生都看在眼中,但他不動聲色。段聽說他沒反應,便進一步與母親商量他篡位的奸計,準備內外呼應。讀到這,我的心不由緊縮,生怕二兒子段會得逞。結果并非如此,生在段攻打京城時,拿出最精銳的兵馬和段決一死戰,結果生大勝。段的荒淫無度使百姓非常厭惡他,所以最終生保住了王位!
《史記》中類似的歷史事件很多,他們都讓我領悟到一個真理:正義永遠能戰勝邪惡,得民心者得天下!
史記精選讀書筆記篇2
在這個炎熱的夏天,我將司馬遷的著作《史記》翻閱了一遍。它讓我知道了維護一個國家要花多少心血有的國家一向和平,但是因為國臣整天沉迷于酒色從來不管國家政策,最后導致國家滅亡。要知道你一旦成為了一國之王不是只顧享受生活,而是讓國家強大起來不讓別國小看,否則總會有一天你的國家會有滅亡之日。
在楚莊王的故事里就有這樣一個問題:有一只大鳥身披五色羽毛,停在城外的高坡上,三年時間內,不飛不叫,這是什么鳥?楚莊王就是楚穆王的兒子,自從他繼承王位后國家大亂自己卻享受著高尚的生活每天不是打獵,就是和美人飲酒作樂過得逍遙自在。伍舉應該是莊王的大臣,剛剛的問題就是伍舉考驗莊王,讓他從此改掉壞毛病可莊王不聽勸阻依然照舊。
不久大夫蘇從說楚國即將滅亡把莊王大怒命令將他趕盡殺絕。可蘇從一句話將莊王從此改過他說:“莊王想有楚國所有財富,有那么多時間打獵,喝酒不如管管正事,如果您不聽勸告,到時候想做個百姓都難。”莊王聽后將所有無關的樂器都全部扔掉開始與大臣們一起討論讓國土強大起來,終于楚國成為了強國之一。
這是一本關于歷史的書,雖然有些詞語至今還未能理解透徹但至少能讀出些與學習上有著密切的關系:學習就像一個國家,如果你不專心國家就會滅亡;如果你專心了,你的國家就會強大起來。
史記精選讀書筆記篇3
弘斷帛裂,王者的雄風,如長虹利觀貫通塵封的心房,豁然,頓悟。從此,逍遙紅塵,寄情山水,如新生一般,再從那青萍之末,羅襪生塵的翩遷而來。
——題記
“雖背《春秋》之義,固不失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魯迅先生說過。它是我國歷史文化長廊中一顆璀璨的明珠。其祥實的材料,獨到的見解,優秀的文筆,大放光華于世界之文化之中。它便是——《史記》。
太史公司馬遷用他那酐暢淋漓的筆墨,濃墨重彩地展現了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讓我們跨越時間的長河,進入那畫卷——
黯淡了刀光劍影,遠去了鼓角爭鳴,逝去了多少英雄。站在歷史的長河,仿佛看見了項羽在烏江邊,四面楚歌,歌曰:“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雅不逝,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然后攜刀向頸一揮,拋去了江山社稷和美人,從容倒下、血流烏江。英雄無悔,項羽的軀體與自己的江山融為一體。烏江進入了王者的靈魂,變得洶涌波濤,浪花一朵接又一朵。
再看那“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的屈原。當初,楚襄王聽信小人的奸言,將屈原放逐到荒涼之地—
—漢北。去漢北之時,屈原望江而嘆,歌《離騷》,文采飛揚,一氣呵成,甚是悲亢蒼涼,隨著呼嘯的江風,回蕩在江中。楚國亡后,屈原悲憤投江。屈原一生為自己國家著想,死了也要忠烈報國!后人為紀念他,不讓他的身體被魚蝦吃掉,便將粽子投入江中。這就是我國端午節吃棕子的來源。讓我們永遠記住屈原!
想當初,周幽王為了討愛妃一笑,將愛妃帶到烽火臺,點燃烽火,吸引了各諸侯列國前來救駕。等到諸侯們傾全國之力、率王國之兵趕到時,卻沒有看到一個敵軍。愛妃見到諸侯們面面相覷的樣子,終于揚嘴一笑。周幽王見了,甚是開心。只為一博美人一笑,就將江山社稷、國家大事視同兒戲!怎么不會亡國!到后來,當敵人真的來到,周幽王急忙點燃烽火向諸侯求救時,諸侯見了,以為周幽王又在討愛妃一笑而已,便不發兵。可憐周幽王,誤了命,又誤了國!
……
司馬遷曾說過:“仆竊不遜,近自托于無能之辭,網羅天下放失舊聞,考之行事,稽其成敗興壞之理。”讓我們在茫茫書海中去尋覓古人的蹤跡:感慨曾經的人情百態;緬懷曾經的人情往事;愁悵曾經的愛恨糾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