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筆記四世同堂心得
他以深厚精湛的藝術功力,勾勒出一個個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他以爐火純青的小說技藝,繪聲繪色地展現出一幅風味濃郁的北平生活畫卷;他用輕松幽默的筆調,以滿腔沸騰的熱血,寫下了這部讓每一個中國人都銘刻于心的民族記憶。
他是偉大的人民藝術家——老舍。這部偉大的著作,叫《四世同堂》。
這是一部靈魂的屈辱史。日軍侵華了,北平淪陷了,人民遭殃了,生活在一夜之間被打亂了,民族一百年來蒙受的屈辱達到頂點了,形形色色的靈魂也趨勢上演了……北平城被日本鐵蹄踐踏的背后,是盧溝橋燃起的熊熊烈焰;小羊圈胡同里各色人物榮辱沉浮與生死存亡的形象寫照下,透露出的是戰火對一個民族靈魂的侮辱。全書以祁家四世同堂的生活為主線,輔以小羊圈其他人物的起伏變化,以小見大,真實地記錄了日本侵略者的滔天罪惡。一夜之間,夢魘出現,各色靈魂爭相著淋漓上演……
這是一部靈魂的展現史。這里有如瑞宣般愛家愛國人士被逼無奈的心理斗爭,有如冠曉荷和大赤包以及瑞豐那位時髦太太般家賊漢奸們丑惡嘴臉,也有如瑞全和仲石一樣不甘茍活于世,對侵略者的屠刀奮起揮舞的反抗者。祈老人和祈天佑是保守的,小崔、孫七、金三爺,以及桐芳、招弟、高第、白巡長是有善良本性的。李四爺夫婦的“老好人”形象在徹頭徹尾地淋漓盡現,妞妞至死不肯吃“共和面”的執拗,辛酸了一代北平人……這些都在老舍的筆下一一上演,無所事事中透露著憤慨,輕松幽默中引人深思。
這是一部靈魂的覺醒史。戰爭激怒了人,也改變了靈魂。雖然招弟從一個純潔的姑娘變成了日偽的特務,讓人心寒,然而錢默吟卻被戰爭從一個不諳世事的舊式知識分子激怒成投筆從戎的革命者,也讓矛盾的高第與瑞全并肩作戰,讓祈老爺子抱著妞妞去找日本人算賬,讓小崔和李四爺等人不乏悲壯地為革命而犧牲……這足以讓人喟嘆,讓人震撼!
這是中華民族在危亡之際人性之花的淋漓綻放,是一首鏗鏘激蕩的民族靈魂的交響,這是在先生的妙筆下,一朵永開不敗的民族之花。這里,我們借先生的筆看到了一部舊中國的抗戰史,了解到了在槍炮的雷鳴中形形色色的最本質的性格,它讓我們不斷地理解與反思。而透過這部國民史,我們又讀懂了一位生在炮火年代的偉大的人民藝術家,他輕松幽默的筆調里有的是滿腔的憤慨,嘲笑諷刺的帷幔下透露出的是一顆對家國拳拳之愛的心,是對國民蒙昧強有力的呼喚,是對勝利最急切的渴望與堅信。
這位先生,叫老舍;這部書,叫《四世同堂》。
讀書筆記四世同堂心得篇2
一口氣看完了老舍先生的名著《四世同堂》,仿佛置身于那血雨腥風的年代里古老的北平城中那處小小的小羊圈,謹慎持家的祁老人、忠厚善良的天佑老人、文雅略帶憂郁的瑞宣、由隱士詩人變為革命斗士的錢默吟、任勞任怨的大嫂、熱血青年瑞全、耿直的常二爺、狡猾卻正直的白巡長、樂于助人的李四爺四大媽、無聊無恥的瑞豐、冠曉荷、陰狠的大赤包、藍東陽、胖菊子、高亦陀、一步步墮落的招弟、聰明勇敢的桐芳、最終成為革命青年的高弟,還有孫七、小崔夫婦、陳長順、小文夫婦、丁約翰……一個個鮮活的人物仿佛在眼前跳動。
而瑞宣和瑞全同樣令我印象深刻。我覺得他們兩人與巴金先生《家》中的覺新,覺慧極為相似。瑞宣是祁老太爺的長孫,雖然他同瑞全一樣希望去參加革命,但終究放不下這個家,瑞全則不同,他敢想敢為,毅然幫助王排長離開北平,親手殺了自己的初戀—做了特務的招弟。把一個新一代的有志青年刻畫的淋漓盡致。
書的另一個重點,便是漢奸了。老舍先生筆下的他們讓人讀后對于他們的行為不禁咬牙切齒,而對于他們的死卻又無法覺得痛快。他們因RB人的到來而生,又因RB人的到來而死。這些漢奸們即使到了臨死仍執迷不悟。大赤包在獄中仍一直讓別人稱她冠所長,冠曉荷,無論何時何地,他對RB人永遠是必恭必敬,直到臨死,RB人要將他活埋的時候,他也沒有任何異議,就連RB官賓查他檔案的時候,對于他的這些態度都稱之為“良民”。祁瑞豐,藍東陽,胖菊子,這些也都是中國人的敗類啊!“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漢奸們對利益的貪婪和渴望,自然使他們直接通向了死亡之路。其實不僅是漢奸,當今社會那些腐敗官員都是對自身的放縱,僅一“貪”字,便至人于死地!
漫長的八年,發生在小羊圈的人們身上、一切北平人身上、一切中國人民身上的困苦屈辱不幸死亡反抗斗爭,使我更深切地了解了中華民族的那段歷史,那些從歷史教科書上獲取的比較抽象空泛的認識,仿佛有了血肉,而激發出無比的責任感、愛國心;雖然沒有正面去描寫大規模的戰爭場面,卻仍然能使人深刻地體會到戰爭給人類帶來的無窮的災難,這部書堪稱得上是中國版的《戰爭與和平》。
老舍在揭示當時一些人性的墮落的同時,也反思了這樣一個問題——為什么,為什么擁有幾千年燦爛文明的泱泱大國會被RB欺辱?作者把問題的根源指向了中國古老的家族文化。家,在中國是禮教的堡壘,而這個堡壘卻容納了包括等級觀念、宗法思想、倫理道德、風俗習慣等在內的家族文化的諸多內容。祁老人、韻梅他們都是受這種觀念毒害最深的,祁瑞宣雖然是個博士,但在這四世同堂的大家庭里思想不免會受之波及,這應該就是他后來一直生活在自責與痛苦之中的原因吧!
讀書筆記四世同堂心得篇3
《四世同堂》是一部中國現代長篇小說名著,全書分小羊圈、偷生、事在為人三部。小說開始于抗日戰爭之前那個黎明前最黑暗的時光,結束于抗日戰爭勝利的美麗時刻。描述了日本人占領北平,侵略中國期間人們經歷的那個最黑暗,最痛苦,最磨練自己的時光。
小說在盧溝橋事變爆發、北平淪陷的時代背景下,以祁家四世同堂的生活為主線,形象、真切地描繪了以小羊圈胡同住戶為代表的各個階層、各色人等的榮辱浮沉、生死存亡。揭露了日本軍國主義的殘暴罪行,更反映出百姓們面對強敵憤而反抗的英勇無畏。
看完全書,仿佛置身于那血雨腥風的年代里古老的北平城中那處小羊圈,謹慎持家的祁老爺、忠厚善良的天佑老人、文雅略帶憂郁的瑞宣、由隱志詩人變為革命斗士的錢默吟、狡猾卻正直的白巡長……一個個鮮活的人物仿佛在眼前跳動,漫長的八年,一切北平人身上、一切中國人民身上的困苦屈辱不幸死亡反抗斗爭,使我更深切地了解了中華民族活動那段歷史,一種憤怒感與一種愛國感油然而生,我為漢奸們所做的一切感到憤怒與惋惜,為國家的災難所感到悲痛,但是,當看到有人為國家做事,反抗敵人時,我熱血沸騰,心潮澎拜,感到要愛護自己的國家,要在國家危難的時刻去盡力做,使我們的祖國不受侮辱和侵略。
讀書筆記四世同堂心得篇4
《四世同堂》把我帶入硝煙彌漫的北平感受戰亂背景下人的本性。
《四世同堂》開始于抗日戰爭之前那個黎明前最黑暗的時光,結束于抗日戰爭勝利的美麗時刻,而期間人們經歷的便是那個最黑暗,最痛苦,最磨練自己的時光,其中一個關鍵詞自然是被中國人民深惡痛絕的日本鬼子,他們所做的種種令人發指的事以及他們近乎變態的心理,使每一個描寫他們的作家不得不咬切恨齒、緊縮雙眉,但使我欽佩的是,老舍先生并沒有用非常激烈的語言去深批日本人,一方面他用一種冷幽默表面上輕描淡寫、若有若無,蜻蜓點水般描寫,但就是這么幾滴水,已足以揭示出他們令人惡心的心態,通過這些文字,我的腦海里浮現出的是老舍先生輕蔑的眼神和淡淡地冷笑;另一方面,作者也沒有全盤否定日本人民,這從書中小羊胡同1號門的一位日本老婦的言行舉止便可看出??梢?,對于日本人,作者還是很理智的。
在經歷那樣一個年代,承受如此多的磨練后,展現得如此真實,區區一個小羊胡同,形形色色的人物卻已代表了當時千千萬萬不同心態的中國人,已成為了那個年代整個中國的一個縮影,有年過半百只求享清福的祁老人,有被日本人迫害而家破人亡,放棄知識而立志報仇的錢老人,有受過新中國教育卻被舊中國古老陳舊的封建思想緊緊纏住的祁瑞宣,有沒受過多少教育卻很真很純一心為國的市井小民孫七和小崔,也有為了升官發財,虛偽的賣國賊大赤包、祁瑞豐……還有很多很多,每個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特征,小說帶我經歷了震驚、憤怒、喜悅,最后仍是惡有惡報,善有善報的的結局。結局給我們傳遞的是善意的力量,讓我們相信在逆境中,人的堅持會守得云開見月明。
讀書筆記四世同堂心得篇5
老舍先生以其對老北京的細致了解,用細膩生動的筆觸為我們還原了那一時代的氣息,揭露了那一時代上空的陰云與陰云下的普通老百姓的真實生活。
《四世同堂》中小羊圈胡同里的人物性格都十分鮮明,且被老舍的一支筆描寫的有血有肉,仿佛我們真能透過紙張,看到這么一個人似的。不得不說,老舍先生把人物寫活了,我們說這是一部經典,還因為他筆下那些所謂的英雄不僅僅是英雄,他們還是一個會迷茫傷心有一些缺點的普通人。
“假若北平是樹,我便是花,盡管是一朵閑花。北平若不幸丟失了,我想我就不別再活下去!”錢家錢默吟老先生謙遜有禮,性子清高,喜歡作詩作畫,喜歡侍弄花草,本是個十足的隱士,不理世事。但是在北平淪陷,兒子去世,被逮捕受訓后,幡然醒悟,變身成了一個老而志堅的積極斗爭的革命戰士。通過文字,我們分明能看到北平淪陷時這位老人的哀傷,分明能看到被釋放的錢老人的懊悔與憤怒,也分明能看到他對敵人的仇恨,對國家的熱愛。
我們也能看到,祁家瑞宣對實事戰爭的敏銳以及他敢于為國家犧牲的一腔熱血,可是我們也不得不承認,這祁家的一家老小都等著他照顧,這些最親密的血親讓他無法施展抱負,無法讓他到那令他向往已久的戰場上去拋頭顱,灑熱血,他不得不盡到一個長孫,長子,大哥,丈夫以及父親的責任,這責任將他拴住了。面對這些,他只得無可奈何地笑了,在三弟決定要走的時候,我們分明可以從他的那一句:“你來盡忠,我來盡孝。”看到他的無奈,我們甚至可以看到他那文雅而又憂郁的微笑以及濕潤的眼角。
我們還能看到,看到有著少年人的沖動與愛國志氣的瑞全,看到謹慎持家,萬事求和氣的祁老人,看到任勞任怨的小順兒的媽,聰明勇敢的尤桐芳,成長為革命青年的高第,樂于助人的李四爺夫婦,不亢不卑的小文夫婦,一步步走向墮落的招弟,看到小崔,孫七,白巡長,程長順……我們也能看到,賣國求榮的冠曉荷,毫無廉恥心的瑞豐,兇狠潑辣的大赤包,欺軟怕硬的藍東陽,貪慕虛榮的胖菊子。我們看到他們的卑鄙手段,看到他們皮囊下丑惡不堪的內心,看到他們的利欲熏心,看到他們毫無民族感,貪圖享樂,看到北平淪陷后,他們一味的去討好日本人,對日本人阿諛奉承,做日本人的走狗,做漢奸,最終落得凄慘下場。
我們能在這部作品中看到很多很多,也能感受到很多,或令人蕩氣回腸,或令人搖頭嘆息,又或令人不禁掩卷深思。
讀書筆記四世同堂心得篇6
在這和平的時代,戰爭的痛已經遠離我們,硝煙彌漫的社會我們已經無法體會,但通過老舍筆下的四世同堂,我們可以領略那個與今日截然不同的世間。
本部小說在北平淪陷的時代背景下,以祁家四世同堂為主線,描繪了小羊圈胡同為代表的各個階層,各色人物的榮辱浮沉、生存死亡,是現實社會的縮影。作品記敘了日寇統治下人民的悲慘遭遇,那一派寧靜生活被打破后的不安與惶惑,反映出百姓們面對強敵英勇無畏、憤而反抗的愛國精神。用爐火純青的技藝刻畫了那個時代北平的生活畫卷,讓人仿佛置身于其中。
在戰爭的歲月里,如何生存是件極其困難的事,在奪去這、截去那——每一點事都會被管束的生活里,心中正確的信念與希望的火光是至關重要的。在一個人心惶惶的時間,眼前的利益時最大的毒藥,是思想的控制器;而至于不可泯滅的希望,沖出過去才是最大的障礙——惋惜不能改變的過去,后悔已經定格的一切,倒不如踏實于現在,讓改變從今日起航。不能因忘記明天的希望,從而墜落在“昨日”與回憶之中;更不能忘記,我們追溯過去,是為了從中反思,取得經驗,不能因此終日尋找記憶中的那天!一切,因為——希望永存!
這部小說中瑞全的形象,是抗戰中“勇敢”、“頑強”、“希望”的匯聚。相比那些在抗戰前線的英雄們,他的付出——一位地下工作者的努力,看似要小許多,可是正是這些地下工作者們,為人民的心中,建立起頑強的橋梁,點亮了每一個人的心,讓他們為生命與世界注上新一番的詮釋,讓點點滴滴的力量變成復興中華的力量,飛向遙遠未來的翅膀……
自然是源頭,聽從它的教誨,讓純潔像陽光般在心中折射,從而走向心中圣潔的聚集地,讓硝煙彌漫的天空重返蔚藍與陽光。讓似圣光的希望,快速而永久地穿梭在心中,成為高揚的旗幟,不滅的火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