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活讀書筆記400字
暑假,我一口氣讀完了托爾斯泰晚年的一本著作《復活》。似乎很深奧,卻又像讀懂了什么,精神上的復活,比現(xiàn)有擁有優(yōu)越的物質(zhì)生活顯得更加珍貴,更有意義。
一個曾經(jīng)有著純真美好的童年,對生活充滿希望的年輕人,卻在魚龍混雜的上層社會中過著花花公子般的生活;一個美麗純樸的姑娘,在長達八年的妓女生活中墮落。他們也許會這么渾渾噩噩地過完一生,但因一次法庭上的偶遇,使這一切發(fā)生了改變……
這一次,聶赫留朵夫以陪審員的身份來審理瑪絲洛娃的案件,他認出被告就是他年輕時傷害過的卡秋莎瑪絲洛娃,又聽到她被冤枉時的慘叫,或許是靈魂的反省吧,他在瑪絲洛娃入獄后奔波在社會的高層,希望替他減刑,可都沒成功,一次次探獄,聶赫留朵夫看見瑪絲洛娃奄奄一息的樣子,覺得自己現(xiàn)在所擁有的都不算什么,于是用自己的全部家當將她保釋出來。
他又一次向她求婚,她卻拒絕了,因為她不想連累聶赫留朵夫……
這里,聶赫留朵夫和瑪絲洛娃真正意義上的復活了,這并不是死而復生的復活,而是一種心靈反省和凈化,使自己的心靈得到升華。托爾斯泰在這本書中反映了人性的丑陋與純潔。《復活》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書,大家有機會可以讀讀他。
復活讀書筆記400字篇2
《復活》是托爾斯泰暮年的又一部力作,羅曼·羅蘭所說:“妻子、兒女、朋友、敵人都沒有理解他,都認為他是堂·吉訶德,因為他們都看不見他與之斗爭的那個敵人,其實這個敵人就是他自己。”
“托爾斯泰,你是否依照你所宣揚的主義而生活!”他痛苦地回答:“我羞愧欲死,我是罪人,我應當被人蔑視。”終于,在82歲的暮年,托爾斯泰在一個寒冷的冬夜,獨自逃出了家門,在一個無名的小城一病不起。彌留之際,他號啕大哭,對守在他周圍的人們說道;
“大地上千百萬的生靈在受苦;為何大家都在這里只照顧一個列夫·托爾斯泰?”
其實,托爾斯泰發(fā)出的是對蒼生的疑問,也是對痛苦心靈的回應,在這里我們分明又聽到了貝多芬對生命的歡樂歌唱。
這就是羅曼·羅蘭在《名人傳》里留給我們的永恒的精神光芒。
復活讀書筆記400字篇3
“復活”是小說《復活》的基本主旨。本書“復活”所指,是精神上的復活,而非肉體上的復活。作者精心地描寫了涅赫留多夫的精神復活過程,層層深入,鞭辟入里。
涅赫留多夫起初是一個善良的、有抱負的青年,但自從混跡于上流社會后,他走向墮落。而他精神復活的第一步,是在法庭上他與瑪斯洛娃的相遇之時,那次相遇引起他強烈的心理反應,接著是對法庭及法官的腐敗及整個法庭不公的揭露,對監(jiān)獄的黑暗和恐怖的描繪,對上層貴族生活的奢侈、糜爛和庸俗虛偽的厭惡和不滿,對處于饑寒交迫、瀕臨死亡的農(nóng)民及廣大勞動者的同情等。這時,涅赫留多夫仿佛又回到了有理想的青年時期,他對社會上的丑惡現(xiàn)象從附和與同流合污轉(zhuǎn)變?yōu)榉穸ê团械膽B(tài)度。這是第二步。第三步是深刻認識到土地私有制的不公平是整個社會不公平和整個社會充滿罪惡的根源。小說通過涅赫留多夫的視角,揭露了沙皇俄國的黑暗。涅赫留多夫雖然厭惡上流社會,但是人因環(huán)境而變,所以當他身處在黑暗的環(huán)境中時,也變得墮落,走上人生的歧路。善與惡只是一念之差,如果受到影響,人生便會發(fā)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只有謹慎的把握好生命的小船,才不會在復雜的環(huán)境中迷失方向,永遠保持真正的自我。
復活讀書筆記400字篇4
平平靜靜地看完了這本書。男主聶赫留道夫,雖然年輕的時候辜負了心愛的姑娘馬斯洛娃,導致她走上了墮落的歧途,但是因為那次審判中的再次相遇,他開始了救贖的路。從再次相遇,到最后馬斯洛娃徹底拒絕他的求婚,一路上為馬斯洛娃和她在獄中認識的窮苦人們,各種不辭辛苦,奔波勞累,放棄自己優(yōu)越的貴族生活,深入到底層人民的生活中,隨著見聞的增多,他的內(nèi)心也一直在發(fā)生著變化,越來越仁慈富有愛心,一步一步走在復活的路上。
馬斯洛娃,年輕的時候吃了很多苦,能夠得到男主后面的各種付出,并且最后遇到了真愛自己的人,無疑也是幸運的。作者筆下的男主,真的挺偉大了。現(xiàn)實生活中,很多男性即便在愛情中犯了錯,導致另一個女性由此走上墮落的路,大多也就是當作一段已經(jīng)時過境遷的經(jīng)歷掩埋在心里,而很少會去做什么彌補,更談不上救贖。到底是小說,作者把主人公的人格設(shè)置得太理想化了。
復活讀書筆記400字篇5
學完茨威格筆下的《列夫·托爾斯泰》之后,我就對這個人產(chǎn)生了強烈的好奇感,這樣一個眼神里帶著利劍的大作家會有什么樣的寫作風格呢?然后我就特別自然地尋覓到了這本《復活》。
全書大概講的就是作為陪審員的貴族青年捏赫留朵夫在法庭上認出了收審的女犯瑪絲洛娃就是自己十年前的溫柔俏麗的初戀情人卡秋莎。為了贖回自己的罪過,為了將來自己和瑪絲洛娃的幸福,捏赫留朵夫開始奔走解救,訪問一個又一個法官、將軍、省長、市長、國務大臣等等很多人。他四處奔波,目睹了俄國社會的種種丑惡。他從解救瑪絲洛娃的過程中,逐漸產(chǎn)生和上流社會決裂的決心。捏赫留朵夫通過為瑪絲洛娃案子的奔走,靈魂蘇醒了。
列夫·托爾斯泰用犀利的筆觸描繪了兩位在道德精神上的復活,也毫不留情地揭露了那些貪色貪樁法官,為了一己私欲而觸及法律的本質(zhì)。
小說的結(jié)局又像是喜又或者帶著悲,但不管怎樣,這位大家用他幽默但不失分寸的筆墨向我們揭示了一個看似普通的事實,只有學會與人為善才可以為自己創(chuàng)造一個寬松,和諧的人際環(huán)境,也許也會給自己、給他人帶來一個有發(fā)展個性和創(chuàng)造力的空間。不管怎樣,讀完整本書,我還是有頗多收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