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筆記2023大學生
讀書筆記2023大學生篇1
棉絮輕揚,硝煙彌漫,四載戰火掠奪了所有笑語歡顏。曾年少輕狂,只懂踏歌輕舞。而今,世事滄桑,繁華轉瞬而逝,人去樓已毀。時過境遷,當我再次掩卷收書時,仍不禁為思嘉浮沉跌宕而噓唏不已。
《飄》是美國女作家米切爾發表過的唯一一部小說,書中記敘了美國內戰前后,南方農場主杰拉爾德的愛女思嘉開始時叛逆、任性,隨著戰火的蔓延與生活環境的惡化,加上三次失敗的婚姻后,在一次次的挫折中她改變了自我甚至整個家族的命運。在她身上,豪爽大氣,不被封建思想禁錮的光芒與魅力,折射到每個人的身上;但她卻又是個精明過頭、貪慕虛榮、甚至有些斤斤計較,這樣的一個矛盾統一體,就像是一個真實地生活在現實世界里的人,一瞬間會以為她并不是小說里虛構的完美人物,而是生活在我們的身邊的`一個不得不讓我們佩服的人。
思嘉雖然是個不折不扣為了到達自我的完美生活,為了得到感情不擇手段,但她仍給留給下美麗、堅強與自信的形象。最為令我所震撼并感動的是在結尾,她站在高高的土地上,在溫暖熟悉的故土上,那句“無論怎樣,明天是個嶄新的一天!”我永遠記住這句話,它帶給我的不僅僅是對人生的深思,更是對我精神上堅定無比的信仰。我同思嘉一樣,始終都堅信著期望,堅信著未來。不放棄,不拋棄似乎也成了一種信念。
“欲戴王冕,必承其重。”命運給思嘉的王冕重得像枷鎖一樣。可是思嘉卻勇敢地、不服輸地掙脫了枷鎖,打破了命運的束縛。
思嘉不禁讓我聯想到現實生活中,有很多四肢健全的人卻因為一點不順如人意就輕言放棄,有多少人遇到一點芝麻大小般的事情便頹廢不起,又有多少人遭到意外便怨天尤人,卻有多少人能夠另辟蹊徑,從而破繭重生、笑傲風云!即使應對過太多的痛苦與失意,思嘉卻從未所以而崩潰。
畢竟,再多的痛苦與失敗也只屬于昨日,明天只屬于自我,僅有自我能改變命運,每一天都是一個新的開始,一切都還沒有結束,沒有什么能夠阻止我們向前邁進的步伐與努力奮斗的堅決態度。她的堅強讓人為之動容,這種精神難道不是我們所缺欠的嗎?
很多高中生應對如泰山般的壓力時,不知所措,任憑光陰一日日流逝,卻不知趕腳前追。的確,每一天都應當好好珍惜,讀完了這部寓意深刻的《飄》,我想,我會以更加嚴謹、更加進取的心態來對待我如落花流水般的高中生活——因為,明天又是新的一天!
道無止境,雖步履蹣跚,但,與其懷念過去,不如向往未來,與其向往未來,不如該放就放去遠方,與其放去遠方,不如靜下心來,坦然笑對人生!
讀書筆記2023大學生篇2
讀文學著作又是這個話題。從剛上初中到現在語文老師都免不了提上幾句要多讀文學著作。一聽到這我就滿頭包了。緣由在我的字典里文學著作免不了都是哲學所謂的滿腹經綸既枯燥又煩悶。可以為了應付老師也要硬著頭皮上于是挑了本巴金的《家》。激流者何許人也人物者激游之魂也
《家》最突出的藝術特色是塑造了一系列生動鮮明的人物形象。這些人物包含著豐富的生活內容滲透著作家的愛憎感情寄托著作家的美好理想。覺新、覺慧、鳴鳳、高老太爺堪稱現代文學史上有口皆碑的藝術典型。其中“覺新性格”已成為失去自我具有雙重性格的現代知識分子的代名詞。在對比中刻畫人物性格在《家》中是一個非常顯著的特點。不同性格的反比:覺新的懦弱和覺慧的勇敢克明的莊重和克定的輕薄琴的樂觀和梅的哀怨。相近性格的類比:覺慧的激烈與覺民的穩重琴的游移和許倩如的堅定。同一人物在不同境況的自比:覺新在晚香樓上的哀痛和下樓后又同淑英嬉戲覺慧在周報社的充實和回家后的寂寞。突出人物性格的主要特征和復雜性以及人物性格的對立和差別。這種對比常常通過在同一事件或場面中各人的不同表現得到展現這就使不同的性格或同一人物性格在不同側面的映襯中更加鮮明。比如第36章定三兄弟都不相信“血光之災”的鬼話但覺新“擔不起那不孝的罪名”只好含淚依從;覺民要覺新去講道理對長輩還有所期待覺慧態度堅決主張不能屈服“應該反抗”。又如第23章寫土娼出身的連長太太到高家借住克明維護家庭的和自己的尊嚴大膽衛道護法;克安明哲保身溜之大吉;克定卻想入非非意欲引狼入室。情節者激流之形也
《家》是描寫的'情節曲折奇異既描寫了鳴鳳投湖兵亂之驚梅之死覺民抗婚克定挨罵捉鬼鬧房祖父病故瑞玨身亡覺慧出走等激烈的矛盾沖突也定了劃船觀景炮燒龍燈年節團聚敬神守靈談心聚會等等。高家內部以覺新三兄弟的遭遇、命運特別是婚姻愛情為主要線索又交織著其他人物、事件、習俗構成一幅謹嚴而又豐贍的生活畫面生動地展示出封建家庭的丑惡和腐朽傾軋和迫害反抗和斗爭。前六章中主要人物或直接出場或著重提到主要情節線索或初見端倪或埋下伏筆。此后各章波涌浪疊不斷掀起浪峰直到瑞玨之死形成高潮最后以覺新初步覺醒覺慧出逃終篇顯示出大家庭的沒落和新一代力量的生長。
巴金不愧為現代語言藝術大師之一他為青年而寫作他的語言散發著青春的氣息。《家》能贏得無數青年讀者的心也得力于它那充滿抒情氣質的語言。巴金小說的語言清麗、流暢、明朗、自然。其代表作之一《家》值得大家去讀一讀。
讀書筆記2023大學生篇3
《物種起源》是一道享用不盡的“精神盛宴”。一部劃時代的著作
標志著19世紀絕大多數有學問的人對生物界和人類在生物界中的地位的看法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影響歷史進程的經典著作,震撼世界的10本書之一。今年以來仍居于多家圖書榜前列,仍在讀者的手上流傳著。
在英國倫敦,那一天是很不平凡的一天。這一天,倫敦眾多市民涌向一家書店,爭相購買一本剛出版的新書。這本書的第一版1250冊在出版之日即全部售罄。這本轟動一時的新書就是《物種起源》,它是進化論的奠基人達爾文的第一部巨著。這部著作的問世,第一次把生物學建立在完全科學的基礎上,以全新的生物進化思想_了"神創論"和"物種不變"的理論。
達爾文在《物種起源》中的主導思想,即"自然選擇",必須會被當做科學上的確定真理而為人們所理解。它有一切偉大的自然科學真理所具有的特征,變模糊為清晰,化復雜為簡單,并且在舊有的知識上添加了很多新的東西。達爾文是本世紀的、甚至是一切世紀的博物學中最偉大的革命者。
《物種起源》是世界生物進化很有價值的作品之一,,是一部深切關注生物土地家園的,以靈魂回應靈魂之書。書的主體部分陳述了生物的變異及相互適應的途徑,從家養而變異的知識,因為每種生物產生的個數,遠超過其所能生存的個數,所以常引起生存的斗爭,于是人生物的任何變異性質,不論其如何微小,只要是在復雜的和特殊的生活狀態下有利于它本身的,即將有較佳的生存機會,因而它就自然地被選擇了。由于堅強的遺傳原理,任何被選擇的變種,將會繁殖它的新的變異了的類型。
從最古老的單細胞到有著復雜生命結構與思維的人類誕生,在漫長的30多億年生命行進征程中,形形色色的生物從出生到滅亡,從低等到高等,究竟是何種神奇的力量推動著生物的進化發展呢多少個世紀以來,人們絞盡腦汁,企圖找到令人信服的答案,最終都以百思不得其解而告終。就在人們對生命演進機理持不一樣見解的各門各派展開激烈論戰、爭論不休的時候,一個劃時代的人物出現了。自古以來眾說紛紜、莫衷一是的進化論思想最終在19世紀英國偉大的博物學家達爾文手中構成了具有無可爭議的說服力的體系。
到了1859年達爾文的《物種起源》一書出版后,生物普遍進化的思想以及"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進化機制已成為學術界、思想界的公論。由此,達爾文的生物進化論被稱為19世紀自然科學的三大發現之一。在舉世聞名的《物種起源》一書中,達爾文提出了一個又一個令人震驚的論斷:生命僅有一個祖先,因為生命都起源于一個原始細胞的開端;生物是從簡單到復雜、從低級到高級逐步發展而來的,生物在進化中不斷地進行著生存斗爭,進行著自然選擇。達爾文的《物種起源》一書成了生物學的經典著作。如今,《物種起源》所提及的許多觀點已成為人盡皆知的常識。達爾文的生物進化論之后不斷地得到發展。20世紀40年代初,英國人霍爾丹和美籍蘇聯生物學家杜布贊斯基創立了"現代進化論"。
現代進化論者摒棄了達爾文把個體作為生物進化基本單位的說法,他們認為,應當把群體作為進化的基本單位。突變本身是物種的一種適應性狀,它既是進化的動因,又是進化的結果,自然選擇的作用不是經過對優勝個體的挑選,而是以消滅無適應本事的個體這一方式而實現的。現代進化論很好地解釋了古典達爾文主義無法解釋的許多事實。遺憾的是在達爾文時代,遺傳學先驅孟德爾還沒有能夠讓世人相信他的遺傳學說,否則,達爾文定會痛不欲生,因為1838年,他選擇了親舅舅的女兒、表姐埃瑪作為終身伴侶。據說,到了晚年,達爾文對孟德爾和他的遺傳學略有所聞,他常常為他的近親結婚感到不安。
當然,所有的生物才是《物種起源》這本書的精神主載體,生物的智慧,生物的生命強力才是全書的看點所在。對此我想,我們應當更多地用審美的、而不是充滿道德義憤的實用眼光來看待這部作品。我對書中生物在與自然斗智斗勇的很多精彩片斷很感興趣,生命意蘊甚豐,它讓人的靈魂震顫、讓人的心智慢慢蘇醒、讓人看清生物進化的本質、讓人明白在基本的人性天理面前應當如何珍惜、如何擁有、如何警覺、如何拒絕、如何捍衛、如何愛、如何關懷。這樣的作品在中國當代文學領域委實太少了。
我總感到,關于物種起源的話題沒有完,某些非科學,非理性,非禮貌的似是而非的理念仍在流行,而《物種起源》代表性。它抓住了生物得本質,就好像找到了一把開啟世界生物進化史的鑰匙。
讀書筆記2023大學生篇4
“紛紛五代亂離間,一旦云開復見天。”你是不是很奇怪?我怎么就文鄒鄒的了?可不是嗎,這幾天看了施耐庵的水滸傳,我深受古典名著的熏陶,步入了古典文學的殿堂。
全書的姓名有八百多,包括了全社會的各種人。作者有超常的塑造典型的藝術能力,把魯智深的正義感表現得淋漓盡致。我不由得佩服起來施耐庵。他的祖籍是在蘇州,后來遷居蘇北興化白駒鎮。是一名元末明初的杰出文學家。元至順年間,他考中進士,在浙江杭州做了兩年官,又因為看不慣_的黑暗政治,不愿對當道權貴逢迎拍馬,因此棄官回鄉,從事著述。他不愧是文學家,我看了《水滸傳》,感覺都能從人物的話語中體會到人物的性格。魯迅曾經也說過,《水滸》的有些地方,是能使讀者有說話看出人的。
《水滸傳》它真實地描寫了宋代農民起義,發展和失敗的`全過程,揭露了封建社會的黑暗和腐朽和統治階級的罪惡.它以杰出的藝術描寫手段,揭示了中國封建社會中農民起義的發生,發展和失敗過程的一些本質方面,說明造成農民起義的根本原因是"官逼民反".這本書大致講述了:一百零八個好漢因為各種原因上了梁山泊,成為當時朝廷的一大心病,在朝廷幾次攻打未果后,接受了招安,并幫助朝廷征遼、平王慶、平田虎、平方臘,最后僅剩二十余人。由于朝廷的四大奸臣嫉妒其功勞,部分剩下受封賞的好漢被害得丟官或被害死。那跌宕起伏的情節吸引著我,我甚至被感動得涕淚橫流,為什么呢?現在我就帶著你去品一品水滸傳。
不必說林沖的忍辱負重,小旋風柴進的仗義疏財,也不必說武松漂亮的醉拳和吳用的足智多謀,我就光光討論“花和尚”就能說上三天三夜。“花和尚”姓魯名達,出家后法名為智深,又因其天性不喜被拘束且好抱打不平,且又被人稱作“花和尚”。魯智深在上梁山之前是經略府提轄,因救民女金氏而打死當地惡霸鎮關西,為避禍在五臺山文殊院出家為僧;在寺院因酒后_,在智真長老的推薦下攜書信往投汴京大相國寺,在東京相國寺守留菜園期間偶遇林沖并與之結下深厚的友誼,后來在林沖蒙冤受難之際救下林沖,直到后來遇到楊志,與曹正等人奪得二龍山并做頭領,在三山聚義大戰呼延灼后,同其他人一起上了梁山。集聰明、善良、嫉惡如仇但莽撞于一身的魯達,其實在我的現實生活中也會有“魯智深”永遠是這么莽撞。我還記得有一個村子的黃甲因打不過對方黃乙,便打手機叫兒子前來幫忙,兒子當即操刀上陣,一刀將黃乙刺倒在地,黃乙因傷勢過重,搶救無效死亡。黃甲父子追悔莫及。這難道不是莽撞闖的大禍嗎?所以通過這兩件事情,我們一定要明白:做任何事情都不能莽撞行事,要用大腦去思考,要三思而后行。其實人生也是一樣的,我們都要用智慧小心翼翼的走出我們人生的每一步,不能意氣用事,在做事情的時候要想想我們究竟該不該這樣做,這樣我們人生的棋局才能走出輝煌的每一步。
“人樂太平無事日,鶯花無限日高眠。”讀了水滸傳,我才知道古典名著的魅力。一部《水滸》顯出英雄信念:替天行道,殺退朝廷官兵;一部《水滸》展示英雄氣概:俠肝義膽,為民打抱不平;一部《水滸》現出英雄本性:同甘共苦,聚義梁山水泊一部《水滸》寫出英雄精神:勇往直前,征討江南淮西。大河向東流,天上的星星參北斗……路見不平一聲吼,該出手時就出手,風風火火闖九州……”每當翻開《水滸傳》劉歡那高亢激昂的歌聲,總會在我耳邊久久回響,回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