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稻草人的讀書筆記
“稻草人”是現代著名作家,教育家葉圣陶先生寫的童話故事。葉圣陶死于一九八八年,是我國現代童話的創始人。魯迅曾于一九三五年在“表·譯者的話”里指出:“葉紹鈞先生的‘稻草人’給中國的童話開了一條自己創作的路的。”
有一篇文章是這樣的“稻草人”的主人—一位老太太,這位老太太非常可憐,八年前,她的丈夫死了。老太太只有一個兒子,沒想到兒子緊接著得了白喉,也死了。她當時昏了過去,后來就落了個心痛的毛病,常常犯。家中只有她一人。這時,稻草人看到一只小蛾子落到了稻葉上,他馬上認出了那是稻子的天敵,他努力的揮動扇子,但沒有風,最終沒將小蛾趕走。小蛾終于走了,但稻葉上留下了小蛾的子。老太太去看稻子,她老眼昏花沒有看見,稻草人非常著急,但老太太她并不知道已經留下了禍根。幾天后,蛾子的幼蟲將一大片稻子啃地光剩桿了,稻草人難過得哭了。稻草人雖然沒有趕走蛾子,但是它的這種盡職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在夜晚,稻草人又遇見了一對母子在一條小船上,母親為了明天給兒子煮粥喝,就不顧一切的去釣魚,孩子口渴得厲害,一直在咳嗽。母親舀了一碗水給孩子喝了下去,剛喝完,孩子又咳嗽起來,而且更厲害了。母親終于打上來一條魚,把魚丟到木桶里,正好放到稻草人旁邊。這是,稻草人更傷心了他可憐那一對母子,稻草人很想幫助他們,可是自己動也動不了。我看得出,稻草人有一種樂于助人的精神。
讀了這個故事,我明白了葉圣陶先生其實很想幫助那些無助的人,只是自己無能為力。
讀稻草人的讀書筆記篇2
今日,我讀了一本趣味的書——《稻草人》。稻草人,多么木然的一個“物件兒”啊!贊美稻草人,因為它的盡職盡責?因為它的無私奉獻?還是因為……
《稻草人》這本書有很多的小故事,例如《小白船》《一粒種子》《地球》《芳兒的夢》……每一個小故事帶給我們的不僅僅是趣味和歡樂,還讓我們懂得了誠信。
要說我最喜歡的故事,還得是《傻子》,因為剛開始時傻子的身世很可憐,他的父母養不起他送到了育嬰房里,之后,被取名為“傻子”,傻子長大后,雖然干的活比別人累,可是最終用誠實和善良感動了國王。
文中傻子,又天真又誠實,我想到了童年的一件事。在我的老家,有一位好朋友和我玩的很好,有一次,我看到了他的寶貝玩具——粉色的水晶彈珠,它很漂亮,我趁她不注意把彈球放在口袋里,匆匆的跑回家去了。媽媽明白了這件事,很生氣的教育我說:“別人的東西要經過允許才能拿,像你這樣,就是偷了他的東西。”我當沒聽到,當話是耳邊風了。有一次她和我玩的時候,她問我有看見她的“寶貝”嗎,我支支吾吾的回答他:“沒……有。”當天,我很后悔,于是晚上拿來了玩具,我愿以為她明白真相后不會和我玩了,沒想到她大方的原諒了我,我很感激,于是我向她發誓:必須不拿別人的東西了。
葉圣陶從一個稻草人的角度反映了當時社會的一些人的艱辛生活。讀完了《稻草人》之后,我明白了:人必須要誠實守信用。
讀稻草人的讀書筆記篇3
這個暑假里,我讀了葉圣陶爺爺寫的《稻草人》,感受頗深。在還沒讀這本書的時候,我以為《稻草人》是一篇長篇小說,但翻開書之后才發現,這本書一共由幾十個小故事組成的,但轉念一想,為什么不叫其他的,偏偏選中“稻草人”?后來我才知道,其中“稻草人”的這個故事很著名。
稻草人,在生活中,它是用稻草做的,被插在稻田的中央,用來驅趕那些叼稻谷的麻雀。但在葉圣陶爺爺筆下,這稻草人是不一樣的。他有思想,心腸很好,一心想幫助那些受傷害的人們。
稻草人有一個可憐的主人,是一位老太太,她很愛哭!這是因為她的丈夫死了,她和兒子花了三年的時間辛辛苦苦的將稻子種好,用賺到的辛苦錢,還清了丈夫的埋葬費。但可悲的是,她的兒子又因為得了白喉病,也死了。留下了這么一個孤苦伶仃的老太太,她又種了三年地還清了兒子的埋葬費。這些年,老太太住的地方總是發洪水,收成也就不好了!
但是,今年不同往年,今年這里并沒有發大水,稻草人就想會有一個好收成,所以非常的開心,當然了,這也是為老太太開心。可是,好景不長,稻草人卻看到一些麻雀在吃稻谷!稻草人拿起手上滿是縫的扇子,用力的扇著,但風力很小,麻雀還是飛不走!稻草人更用力的扇著扇子,這是唯一可以提醒主人的暗號。
這時,主人來了,因為總是哭,所以眼睛看不清楚,眼前看到的只是一片模糊,即看不到稻草人使勁扇的扇子,也看不到吃稻谷的麻雀。
除了稻草人以外,沒有一個人為稻谷擔心。但是稻草人真的是無能為力!漸漸地,一片片濃綠的稻谷不見了!看來今年那位老太太又要哭了。
稻草人是多么想幫身邊的人們啊!為了驅趕走破壞稻谷的麻雀,他使勁的拍打著自己的身子,想告訴那可憐的老太太。為了挽救生病的小孩,他想將自己拆開變成被子,為他取暖。為了組織婦女跳河,他流盡了眼淚!最后,稻草人倒下了,不是因為他很害怕苦,而是因為他的心已經碎了。
稻草人的精神是多么崇高!處處時時為別人著想,讀后我仿佛成了那個稻草人,心里酸酸的。稻草人是葉圣陶爺爺揮起大筆寫下來的佳作。這本書給了我許多收獲:它使我明白做人要有一顆善良的心,學會助人為樂的精神,為人們無私的奉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