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當下的力量有感500字
寫讀后感有助于讀者從被動接受轉化為主動思考和創造,從而激發他們的創作欲望和內在動力。優秀的讀當下的力量有感500字是怎么寫的?小編給大家整理了讀當下的力量有感500字,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讀當下的力量有感500字篇1
我們擁有珍貴的東西——當下的力量。一向都處在大腦或思維的控制之下,生活在對時間的永恒焦慮中。我們忘不掉過去,更擔心未來。但實際上,我們只能活在當下,活在此時此刻,所有的一切者是在當下發生的,而過去和未來只是一個無意義的時間概念。經過向“當下”的感悟,我們才能找到真正的力量,找到獲得平和與寧靜的入口。
作者埃克哈特·托利,德國人。他用一種簡單明了的語言傳達了古代心靈導師的簡單而深刻的信息:我們能夠擺脫痛苦并進入內心的平和世界。
禪宗的傳統里還有一個類似的問題:“若非當下,何時”要求我們把注意力集中在當下。
當下——以我們正在做的事情為中心,把心境調整好,把每件事情做好,能夠憧憬和期待未來,但不能依靠未來。能夠總結和反思過去,但不能沉浸在過去。——一切者在當下發生,過去和未來只是一個無意義的時間概念。
當下——感悟過程,體驗生命。有句經典的語言——人生就像一場旅行,重要的不是目的地,而是沿途的風景,以及看風景的心境。
當下——所有真正重要的事物,如美麗、真愛、創造力、喜悅、內在平安,都是超越心智而生的。我們需要做的事情就是用勇氣改變能夠改變的事情,用胸懷改變不能改變的事情,用智慧分辨兩者的不一樣。
從今日起,當一個幸福的人。
讀當下的力量有感500字篇2
當我的思維操控著我合上德國著名作家埃克哈特·托利寫的《當下的力量》時,我深刻的感受到:活在歡樂的此刻,千萬不要讓思維把你激怒。
作者指出,人類受苦的根源是來自我們大腦的思維。他舉過一個這樣的例子:今日你被某人激怒,晚上,引你發怒的人早已安然入睡,但你卻被氣得睡不著。那件事已經過去了,是你的思維不放過你。許多人都明白ABC理論,A是引發你情緒波動的人或者事,B是你的信念,C是你的負面情緒,通常當人們不喜歡C的時候,都會去找A的制造者,可我們不明白,B是我們唯一能夠改變的,并且引發C的不是A,而是B。
在書中,作者還提出了一個我們受苦的原因——“痛苦之身”。劇作者描述,痛苦之身好像一個寄生蟲。在它沉睡時,一切都安然無恙。可是,一旦外在的人、事、物啟動了它,它就會蘇醒。我們能夠看到一個文質彬彬的人,會忽然間變了一個人,出現語言或肢體上的暴力行為,或是有時候自我都不明白自我為什么會為了一件小事而激怒。
也許,很多人認為自我已經認識自我,了解自我。但從你的內心來講,你并不了解自我,如果了解,就能夠歡樂的享受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