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西游記的感悟怎么寫
寫讀后感需要對自己的思考進行梳理和表達,這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語言運用能力。讀西游記的感悟怎么寫怎么寫才規(guī)范?下面給大家分享讀西游記的感悟怎么寫,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讀西游記的感悟怎么寫篇1
暑假里,我認真閱讀了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記》。其中,令我深有感觸的一個故事是“孫悟空三借芭蕉扇”。
這個故事的主要內(nèi)容是:唐僧師徒在路過火焰山時,看見火焰山上的熊熊烈火如同一只兇猛的巨獸噴吐著火焰,周圍一片熾熱,土地被烤的焦黑,村民們痛苦地呻吟著,一顆顆豆大的汗珠從臉上滴到地上;莊稼們一個個面無生機,臉是黑色的,個個都耷拉著腦袋……孫悟空看到這,下定決心,一定要幫村民解決這些問題。接著,他又打聽到,只有牛魔王的芭蕉扇才能滅掉火焰山上的熊熊烈火。于是,孫悟空靠著他的聰明才智,冒著生命危險與牛魔王斗智斗勇,終于在第三次才將芭蕉扇借了回來,解除了火焰山上的熊熊烈火,讓老百姓過上了太平的日子。
讀了這個故事,使我深有感觸的是孫悟空的耐心。孫悟空每次去借芭蕉扇的時候都會遇到種種困難,可是他不放棄,堅持不懈。用他那超凡的耐心在第三次終于借到了芭蕉扇。我們在學習的時候也要有耐心,遇到困難不能急躁,要多想一想,結(jié)果肯定會出來的。
孫悟空的聰明才智也值得我們學習,正是他第三次運用了自己的聰明才智,與牛魔王機智地斗爭,才讓牛魔王借給他芭蕉扇。在我們學習的時候,也要運用聰明才智,遇到不會的地方,換一種方法,一條路走不通時,往往會有更多通向成功的道路。我們不妨試一試其它的道路。
孫悟空那為民著想的精神更值得我們學習。他為了老百姓不再受到火焰山上的高溫,冒著生命危險去借芭蕉扇,借到芭蕉扇后,他又二話不說就到了火焰山,用芭蕉扇滅火,同時還承受著高溫。最后終于艱難地滅掉火,使老百姓過上了太平的日子。由此我想,如果每個人都為民著想,那天下會多么太平呀!
“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強則國強”,我們是祖國的接班人。現(xiàn)在,我們應該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等長大以后回報祖國,用所有的聰明才智為祖國做出應有的貢獻。
讀西游記的感悟怎么寫篇2
“希望永遠只給有準備的人”,大家對這句名言都不陌生,老師、家長也經(jīng)常用它來教導我們:做事必須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面對突發(fā)狀況才能臨危不懼。《西游記》名列四大名著之首,我讀完后的第一感受,與上面這句名言有相通之處:“成功,永遠只給有目標、有信念的人”。
這是一本神話小說,之所以它能家喻戶曉,是因為他與其它神話小說的不同之處:以充滿幻想的故事情節(jié)反映了當時社會的真實狀況。不過,這并不是我們關(guān)注的。這本書中,令我最有感觸的,是唐僧四人取經(jīng)途中永遠不變的信念,盡管唐僧不明妖人,幾次錯怪悟空;豬八戒貪吃懶惰,見事不思,蠻力行事……但他們最后還是憑自己的信念向如來取得真經(jīng)。經(jīng)歷九九八十一難,取經(jīng)途中不知經(jīng)歷多少艱難險阻,多少次想告別取經(jīng)之途,但是,他們都堅持了下來……
這樣可貴的精神,難道不值得我們學習嗎?雖然我們不可能有這樣降妖除魔的歷程,但對我們學生來說,也應該有自己的目標,并用自己的信念朝這個目標前進。唐僧四人的目標是向如來取得真經(jīng),你的呢?也許你會說:“我的目標是在六年級下學期的學習中不懈怠,爭取考上一所令自己、令家長滿意的初中!”也許你會說:“我的目標是長大后登上珠穆朗瑪峰!”也許你還會說:“我想向迪恩·波特一樣當一位世界冒險第一人!”……同學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目標。而怎樣實現(xiàn)這個目標,成了同學們成功路上的跘腳石,下面我就舉一個能讓大家有所啟發(fā)的例子吧:
以《簡·愛》著稱于世的二十世紀英國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出生在英格蘭北部約克郡一個與世隔絕的村子里,父親是個窮牧師,夏洛蒂的母親不幸早逝,作為姐姐,她不得不過早地承擔起一部分維持家庭生計的責任,洗衣、燒飯、縫縫補補……什么都干,可是,她卻始終不忘寫作與學習,有時嘗試請求大師指點,卻遭諷刺,面對艱難,她選擇了知難而進!從詩篇到改寫小說,她在荊棘叢中開拓新路,向小說領(lǐng)域馳騁深思妙筆。經(jīng)過不懈的努力,她們硬是用鋼鐵般的意志,敲開了文學圣殿的大門,硬是用汗水和心血把“小草”澆灌成了“大樹”, 以《簡·愛》一書名垂青史。
上面這個例子足以證明:一個人只要有目標,有堅強的意志,肯朝自己的愿望前進,必將馬到成功!
也正如泰戈爾所說的“信念是鳥,它在黎明仍然黑暗之際,感覺到了光明,唱出了歌。”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目標,我有,我的五十二個同學也有,不管家庭條件如何,不管自己的能力如何,不管生活環(huán)境如何。努力吧!朝自己的理想進發(fā)!想到就能做到,勝利就在前方,前進吧!
讀西游記的感悟怎么寫篇3
讀《西游記》這本名著,我深有感觸,書中曲折的情節(jié)和唐僧師徒的離奇經(jīng)歷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作者吳承恩為廣大讀者講述了唐僧師徒一路上歷盡艱險,降妖伏魔,經(jīng)歷了九九八十一難終于取得了真經(jīng)的故事。
《西游記》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這本書塑造了四大鮮明的人物形象:唐僧——誠心向佛,頑強執(zhí)著;孫悟空——正義大膽,本領(lǐng)高超;豬八戒——貪財好色,不失善心;沙僧——心地善良,安于天命。這四個人物各有特點,性格卻各不相同。其中,我最喜歡的人物便是孫悟空,他神通廣大,本領(lǐng)高超,一路保護唐僧成功取得真經(jīng),是我心中的大英雄。
書中寫唐僧師徒經(jīng)歷了八十一磨難。他們執(zhí)著,不畏艱險,鍥而不舍的精神值得大家學習。想想自己平時做事半途而廢,虎頭蛇尾,我不禁感到慚愧,自己為何不能向他們一樣堅持到底呢?也許這就是我所缺少的。我決心以后無論做什么事情,都要善始善終,不論成功或失敗也要堅持到底,
讀西游記的感悟怎么寫篇4
經(jīng)典,是永遠不會沉到海底的石子,它永不泯滅;經(jīng)典,是值得反復品析的佳作。這個寒假,我又再度重溫《西游記》這本書,這次,我的領(lǐng)悟更加深刻:孫悟空的機智勇敢,豬八戒的善良淳樸,唐僧的心地善良,沙和尚的為人厚道,一次又一次地浮現(xiàn)在我的眼前……
本書主要講述了:孫悟空因大鬧天宮,被菩薩叫去與唐僧,豬八戒和沙和尚去西天取經(jīng)。他們跋山涉水,在歷經(jīng)九九八十一難后,師徒四人終于取得了有字真經(jīng)。
讀完這本書,我的腦海里一直印著孫悟空練得一身好技藝的艱苦歷程,也一直刻著師徒四人在經(jīng)過多次困難后取得真經(jīng)的艱苦過程。這兩件事,都在如此真實且確切地告訴我們一個深刻的道理:苦盡方能甘來,付出總有收獲!
如果沒有春天的辛勤耕耘,哪會有秋天的碩果累累?如果不經(jīng)歷風雨,又怎能見到絢麗的彩虹?所以說,生活不可能沒有苦難,它猶如一道道堅硬又難以打破的墻,只有你拼盡全力,為此而不懈堅持,你才有可能打破這些阻礙,美好才會慢慢來臨。生活處處是挑戰(zhàn),就像一張心電圖,總是會跌宕起伏,如果一帆風順,那你的人生就一點兒意義也沒有。相信每個人都不情愿過著毫無意義的生活,所以,從現(xiàn)在開始,我們應該為了自己而努力。
小時候,我也是個不大喜歡學習的孩子,因此,也少不了老師的一頓責罵。但無論老師怎么講,我還一直不懂得努力。可等到我稍微長大一點的時候,我便漸漸明白學習的重要性。但我仍不清楚該如何努力,有時候會獨自默默在書桌前發(fā)呆:難道我這輩子就一無是處嗎?經(jīng)過了一次又一次的思考,我下定決心努力學習。那時候的我已經(jīng)做好了吃苦的準備,我,不再膽怯!我便努力學習,不松懈一分一秒。就這樣日復一日地過去,我的努力終于得到了回報――我獲得了年段前十,年段前五,年段前三,年段第一!我又一次深刻地體會到:努力不會錯,我所付出的時間與汗水都未白費,努力才是你人生最好的一條路!
苦盡方能甘來,付出總有收獲!
讀西游記的感悟怎么寫篇5
趁著假期,我終于讀完了《西游記》這部充滿浪漫主義氣息的長篇神話小說。讀罷沉吟,感觸頗深。
孫悟空是一個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得名字,他可是書中的頭號英雄,他保護唐僧去西天取經(jīng)真可謂是勞苦功高啊。他七十二般變化樣樣精通、一個筋斗十萬八千里、上天入地無所不能,可以說是神通廣大無所不能了。本想這樣就可以打遍天下無敵手了吧,可還不是被如來佛祖壓在五指山下五百年,輸給如來有情可原。可是在西天取經(jīng)的路上碰上一個個妖怪打得過就拼一陣,打不過就跑,九九八十一難遇上的妖怪無數(shù),他孫大圣自己擺平的屈指可數(shù),求助成了家常便飯,哪一回不是去求觀音菩薩幫忙,哪一回不是跑去西天求如來、跑去天庭求玉帝,求這些大人物也就算了,就連南海龍王、西海龍?zhí)印⑽宸浇抑B、六丁六甲這些小人物都成了求助對象,他孫悟空算哪門子英雄?
但是俗話說得好好漢不吃眼前虧,打得過就打打不過就跑,這才是一個能屈能伸的偉丈夫。試想如果當時孫悟空打不過還選擇硬拼的話,將唐僧完好無損的送到西天就有點懸,斗戰(zhàn)勝佛的稱號那就更是天方夜譚了!
古往今來多少人因為采取這種策略,不逞一時之勇,成就了自己的偉業(yè)。韓信忍受胯下之辱,才有了西漢赫赫有名的大將軍;孫臏裝瘋賣傻,才有了《孫子兵法》這部軍事巨著。當年紅軍打游擊戰(zhàn)不也就采取了這種策略嗎?這樣在敵強我弱的情況下,才保存了自己的實力,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大捷,直至建立了一個屹立世界東方的新中國。
孫悟空雖然打不過就跑,但他成功到了西天,修成了正果;如果不是這種明智的選擇,也許就沒有流傳百世的美猴王了。所以我們以后處事中要隨機應變,不能只顧面子不求實際,做一個像孫悟空一樣能屈能伸的偉丈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