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讀后感匯報
寫讀后感需要你有良好的寫作和表達能力,這可以幫助你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增強你的書面表達能力。好的名著讀后感匯報要怎么寫?小編給大家帶來名著讀后感匯報,供大家參考。
名著讀后感匯報篇1
《紅樓夢》讓我最關注的,是小說里的人物。每每被感動或被啟發的,都是作者塑造和勾勒出來的人物,而作者借助這些人物所表達出來的,是立體的,而不是扁平單一的人性和人情。
我們來一起看看書里面的三個人物:
比如作者在塑造薛蟠這個人物時,他交代了這個人物的出生,薛蟠是薛寶釵的哥哥,是賈寶玉的姨表親,是富可敵國的皇商家族的獨生子,而父親早逝,所以大家就不難理解這樣的薛蟠可以縱容手下的家仆為了搶得香菱,打死馮淵,也不難理解薛蟠天天吃喝玩樂不務正業。可是,作者又塑造了薛蟠另外一面,在尤三姐死后,書里這么寫:“這時,薛蟠進門,眼中尚有淚痕”,這個無惡不作的少爺,自有他善良動情的一面。
作者塑造的賈雨村,這個人是書里的一條線索,通過他的出場和描述展開《紅樓夢》的故事。賈雨村出生在一個沒落的官宦家庭,在他住在葫蘆廟賣字為生時,他就以他的詩文以及談吐,體現了他與眾不同的高格調。他不看重金錢,甄士隱贈送五十兩銀子資助他進京趕考,書中寫他“略謝一語,并不介意,仍是吃酒談笑”。而他和甄士隱的丫頭嬌杏一見鐘情并修成正果,也體現了賈雨村有情有義,這是有骨氣有性情的賈雨村。賈雨村利用給黛玉教書,通過黛玉的父親林如海,交往了賈政,通過賈政的關系成功出任應天府,這又是運用關系的高手賈雨村。到了應天府,第一樁案子就是薛蟠打死馮淵的命案,在聽取了門子的介紹和建議后,他放下法律草菅人命,這是官場里深諳平衡中庸之道,缺少原則的賈雨村。而為了杜絕后患,賈雨村最終把門子趕出應天府發配遠方,這又是心狠手辣的賈雨村。
我們再來看一個人物,劉姥姥(劉姥姥是王狗兒的岳母,王狗兒的祖上和王熙鳳的祖上是連宗)。劉姥姥進大觀園,在大觀園的自鳴鐘面前,在各種豐富的官家珍饈佳肴面前,劉姥姥體現了她的知識缺乏和貧瘠。也正是
由于這樣的貧瘠,讓大觀園的少爺小姐夫人丫鬟們,像看怪物一樣看待劉姥姥??墒?,劉姥姥自有著富貴人家不具備的旺盛生命力。在她的女婿面對經濟困境怨天尤人的時候,她提醒女婿看看身邊有沒有什么可以用的資源和關系。一旦機會出現,劉姥姥又體現了她務實的一面,篤行,一步步,靠她在風里來雨里去所培養出來的堅韌的生命力,成功跨進了周瑞家,進入賈府,見到平兒,然后見到王熙鳳,一步一步,將她給女婿王狗兒的建議變成事實,改變了自己家庭的困境。這種逆境里的求生能力,是清傲的妙玉看不見也學不來的。
這三個人物,薛蟠身上有惡少的習氣,但又有人性的善良。賈雨村有文人的清高,又有入世官員的圓滑刁蠻。劉姥姥有著鄉村的貧瘠,但在她身上又有著務實世故的老到成熟。
名著讀后感匯報篇2
安娜是俄國上流社會的迷人貴婦,這種賢妻良母類的女人,讓人感到一種慈祥的安寧。但是,她接下來與渥倫斯基邂逅之后的事情,以及她最后走的極端,讓人感到深深憐憫。
她是一個懦弱的,一直在勸慰自己的人,認為自己沒有任何過錯,是一種沒有羞恥感的人。在社交界,她是一種美麗的,慈祥的,任何人都喜歡的形象,可是,當她瘋狂之后,為愛情所忙碌,以名譽和兒女為代價的這種行為,讓人困惑和不解。
在這場與列文、吉蒂、卡列寧、渥倫斯基等人的多角戀與各自婚姻的愛情的對比下,安娜無疑是可憐的,她選擇獨自承擔了無望愛情的全部后果。列文無疑是成功的。他在婚姻的道路上,窘迫,失落過。但是經過蛻變,與自己心愛之人喜結良緣,并接有了一個可愛的孩子,米佳。而安娜與渥倫斯基婚外情,是最讓人所不齒的。他們有了在自己罪惡的結合下的犧牲品:女兒安妮。
其實,最后害死安娜的,不是別人,是安娜自己。她走上了條極端的路,沒有自制力其實是種可怕的東西。嘴上說著,我可以壓抑一切的感情,可是心中卻不這么想。是安娜的心口不一害了自己。明明是來促成渥倫斯基與吉蒂的婚事,卻將自己搭了進去。表面上,壓抑著,那真實,又是什么?因為自己成為了導火索,所以引發了后來的一切。渥倫斯基的逐漸冷淡和拋棄,卡列寧的漸漸折磨、后來的卡爾塔索夫夫人的公開羞辱以及文章最后她的臥軌自殺。一切的前因后果,都在于此,都在于她的不安于本分,心中的自制力不高。這是一場悲劇,由她親手導演,演員最后全部走光之后,又由她自己,最后終結。
這部以死亡而收場的戲劇性悲劇,卻成就了安娜·卡列寧娜的形象。這種對自己婚姻不貞,背叛家庭,拋棄自己的兒子,又擔心被自己的兒子看不起的女人,是被世人所厭惡和不恥的。私通在上流社會并不少見,可是少見的是,安娜·卡列寧娜的勇于承認,雖然最后得到的結果是被上流社會拋棄。但是,在這種列夫·托爾斯泰近乎苛刻的描寫下,安娜·卡列寧娜的缺點,也正是她的閃光點所在。這突出了一個叛逆的'女人,和敢于與現實社會對抗的形象。這句話有褒有貶吧,可是誰又去管她呢?在婚姻中,上流社會對待不貞夫妻的懲罰是不同的,而丈夫近乎變態的寬恕,對安娜產生了一種精神上的折磨和無形的壓抑感。安娜在別人眼里是怯懦的,但是,她的真正的形象,卻是光輝的,作為一個對比人物,她最后的往鐵軌上的一臥,成就了她的勇敢,反叛的精神女性。也許正如現在的人所說:自殺的人,是勇敢的,因為,很少有人有勇氣去自殺。
“真不愧是個卑賤的女人,連選擇的死法都是那么卑賤?!惫舴蛉吮梢暤恼f。其實我認為不然,她并沒有權利去評判,真正的評論權,是掌握在當事人的手中。
安娜·卡列寧娜,總體來說,是一個怯弱而又勇敢的人??梢哉f,最后的臥軌,不是她的本意,她想要站起來,卻無能為力。
選擇一個人背負所有,她看淡了世俗。她的丈夫卡列寧,要的只不過是臉面和名譽,渥倫斯基喜歡追求新鮮等等甚至更多。一個人承擔下因為背叛而帶來的一切后果,帶著絕望的那顆心,那可反叛的種子,是否,就是在這個時候,留在了這里?
名著讀后感匯報篇3
兩天的時間,我看完了《小王子》,感謝自己有了讀書的沖勁之后,再一次高效率的讀完了一本洗滌心靈的書。
印象中的小王子應該是一本講一位真實的王子流落民間,經過重重苦難與家人重新團聚的故事,抑或是一個心高氣傲的小孩在自大驕縱中逐漸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并最終改正的故事。而事實上,我都錯了,我之前正是用一種成年人的思維在構思故事、想象情節,可結果是,我只可悲的看到了成年人眼中的世界。
法國作家圣??颂K佩里筆下的小王子,著實在我的想象之外。小王子作為一個幼小的外星人,飛離了自己那顆小小的星球,在太空中轉了一大圈,拜訪了一些其它的.星球,見識了不少事情與人物,后來到地球上,與地球人我建立了永久不渝的友誼。一年之后,他告別了朋友,又回自己的星球去了。故事中的小王子非??蓯郏煺?、善良、單純、敏感,富有同情心,善解人意……然而,我卻習慣用一種成年人的思維去解讀它。
小王子所在星球上的那朵花是驕縱的,在我看來,他就是一朵見識短淺、自狂自大、嬌蠻任性,而又扭捏造作的討厭鬼。她對小王子所有的要求屬于胡攪蠻纏,不知天高地厚,對小王子所有的依靠純屬最放肆的賣萌、耍賴、裝可憐??勺x到故事后面我才發現,她對小王子做的一切只是因為他對小王子滿滿的情誼,而小王子更是將它解讀為對自己的一種依賴,這種依賴里面有包容、有責任、更有最最純潔的友誼。
另一個映像深刻的部分就是小王子的回歸。一直以為故事的結局會是:從小王子腳下閃過的那道金光正是之前和他對話的那條蛇,他以30秒的速度咬了小王子并使他中毒身亡,最后,當那條蛇向我撲過來的時候,鑒于蛇咬了第一個人之后對第二個人就噴發不了毒液的理論,我幸免于難,所以也就是說,小王子用它的離去救了我,之后,我在感激與感動之中再也沒有忘記小王子。
相比之下,我的故事結局再一次充斥著滿滿的成年人所謂的理性的味道,在這濃濃的世俗味之下,似乎只有那些經歷過生死,最后舍生取義救了你的伙伴才值得你用感激或感動的情感去思念。而小王子呢?他僅僅是對一朵依賴她的花念念不忘,對一只求他馴養的狐貍戀戀不舍,對從沙漠里的一口水井里打水時所發出的聲音懷念不已,在他的小小認知中,一切都是那么簡單卻又純潔。
或許是因為長久包裹于現實的世界中,我們已漸漸遠離了那單純的童話王國。無論從思考問題的角度還是在做人做事的各個方面,我們每個人少了憧憬,多了顧慮。這種成年人的思考模式使我們把簡單的事情復雜化,把本該純潔的思想貼上了功利的標簽,結果是:我們在自己所謂正確的道路上一陣瘋狂追趕,卻變成一個真正的笑話。
最后,只想說,《小王子》是一本真正洗滌心靈浮塵的書,希望每位認識了小王子的讀者都能夠:滌盡鉛華,回歸本真。
名著讀后感匯報篇4
一八四七年十月,英國出版了一本署名為夏洛蒂。勃朗特的長篇小說——《簡愛》引起了轟動,成為了傳世之作。今年暑假,我一口氣就把它看完了?! ?/p>
在我的心目中,《簡。愛》是一部完美而偉大的著作,因為它使我懂得了什么是善惡美丑,學會了怎樣做人,而書中的主人公簡愛就是我學習的榜樣,她的聰明、善良、堅強、有主見,是最令人敬佩的。簡愛的一生悲歡離合。她遭遇了許多挫折和坎坷,能夠說是不幸的,但是她卻從不向命運低頭,任何困難在她面前都會感到恐懼。簡愛從小父母早亡,她被送到舅舅家,但是舅舅不久也去世了,她只好跟著舅媽生活,受盡了她的折磨。而且她舅舅的兒子約翰里德還是一個又胖又大、蠻橫無理、豬狗不如的禽獸。他經常無緣無故地打罵簡愛,但她的舅媽不但不去制止,反而支持她野蠻的兒子。然而,簡愛是一各頑強的、決不向惡勢力低頭的人。她再也忍受不了了,她對約翰的恨壓倒了對他的畏懼,不顧一切地跟他對打起來。當然,結果可想而知,簡愛受到了她舅媽的懲罰。但她的這次舉動足以令約翰膽顫心驚。舅媽越來越厭惡她,便把她送到了勞渥德教會學校。那里的孩子們受凍挨餓,伙食惡劣,還要遭到很多懲罰。那里生活環境不衛生,結果斑疹傷寒奪去了好些孤兒的生命。簡愛痛恨那里。8年之后,她毅然決然地離開了那里,去了桑菲爾德,到羅切斯特先生家里給他的女兒做家庭教師?! ?/p>
在桑菲爾德,她追求自尊自愛,堅強勇敢。應對羅切斯特的輕視,她說出了那句“你以為因為我窮,低微,矮小,不美,我就沒有靈魂沒有心嗎?”她雖然愛羅切斯特,但當她以為羅切斯特先生要娶英格拉姆,又要把她留下的時候,她惱火地說:“你以為我會留下來,成為你無足輕重的人嗎?你以為我是一架自動機器嗎?一架沒有感情的機器碼?我們是平等的!”簡愛是一個堅強的人,也是一個靠個人奮斗的人,她想的只是自己怎樣在社會獲得一個平等地位。她有尊嚴,并且努力維護著自己的尊嚴?! ?/p>
懷抱著《簡愛》,我深深地明白:我就應堅強地活著,努力地活著。
名著讀后感匯報篇5
俗話說的話,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讀書使人明智。讀一本好書,更能豐富你的視野,開發你的思維。我記憶中讀過的好書如同天上繁星般似的,數不勝數??墒橇钗矣洃洩q新的一本書還是去年暑假讀過的一本小說——《愛的教育》。
小說《愛的教育》采用日記形式,描述了一個叫安利柯的小男孩成長的過程,記錄了他一年之內在學校、家庭、社會的所見所聞。這篇小說中透露出了豐富的情感比如愛國之情、師生之情、友誼之情,小說通過了對在學校之間同學老師之間發生的種種故事,表露出當時國家封建主義束縛的強烈性,更多的內容則表達出孩子們和教師們渴望沖出這種封建主義思想束縛的決心及他們對渴望新的明天來到的憧憬之心。
通過書名《愛的教育》讓我陷入了思考,究竟什么樣的教育才算是愛的教育呢?帶著這個問題,我與小說的主人公埃里克一起來到了這所學校,我和他一起來感受一下在這所學校里發生的事,到底怎樣才能夠算是愛的教育呢?書中把愛比喻成很多東西,但我想愛往往肯定不止這些。我認為“愛是什么”不會有明確的答案,但我已經完成了對于愛的思考——愛是博大的、無窮的、偉大的力量,是在教育中所不能缺少的!
《愛的教育》是意大利著名作家阿米琪斯的作品、整本書中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那特溫馨的情感。在書中一個小故事《萬里尋母記》中,13歲的馬爾可他母親為還請家庭債務,獨自一人去了別的國家當女傭,從此與家里失去了聯系。13歲的馬爾可十分地想念媽媽,便不顧家里人反對,獨自一人前往他國尋找母親,中途雖艱難重重,但是沒有絲毫動搖他尋母的決心。通過千山萬水的走訪,他終于找到了他十年沒見的母親……這不禁讓我對馬爾可產生了一股敬意!
愛是偉大的無私的,是廣闊的,每一個人都應當具有這種愛,讓我們把這種愛永遠的傳承下去吧!
名著讀后感匯報篇6
《復活》中,正是經歷得知聶赫留朵夫從軍中回彼得堡不會來他姑姑的莊園便于夜里到火車站見他而未能如愿的那個夜晚,瑪絲絡娃變得不再相信任何人,把自己同聶赫留朵夫的所有往事拋諸于腦后。請簡述瑪絲絡娃的這個經歷。
瑪絲絡娃知道了聶赫留朵夫不能來姑姑莊園后,于半夜趕到火車站見他。到車站時只停三分鐘的火車響過第二遍鈴了,她認出他后用凍僵的手敲窗,一次又一次,還把臉貼在玻璃上。第三遍鈴聲響過火車猛地開動了,瑪絲絡娃緊跟不舍,列車員把她推開,她還是不停地跑;風吹得連衣裙緊緊裹住雙腿,她還奔跑。無望后想臥軌自殺,肚里聶赫留朵夫的孩子讓她打消了這念頭。
簡述卡秋莎(瑪絲洛娃)在火車旁追聶赫留道夫(聶赫留多夫)的情節。
在一個風雨交加的秋夜(復活節之夜),聶赫留道夫坐在舒適明亮的頭等車廂里玩牌、談笑,而卡秋莎在火車旁奔跑、呼喊,卻得不到回音。她真想縱身跳到車輪下,了此一生。胎兒的蠕動,激起了她母性的感情。
簡述瑪絲洛娃在愛情上最終放棄聶赫留朵夫而選擇西蒙松的原因,瑪絲洛娃認為聶赫留朵夫向她求婚是因為寬宏大量,還因為從前他做過對不起自己的事,而西蒙松卻是在她處于被流放的景況下才愛上她的,他純粹是因為喜歡她才愛她。此外,她還領會到西蒙松認為她是與眾不同的女人,并受西蒙松高尚的道德品質感染,因此選擇了他。
托爾斯泰在寫到聶赫留朵夫第一次到監獄中去探望淪為藝女的卡秋莎(瑪絲洛娃)時,瑪絲洛娃是否馬上認出他?她是否同意他的求婚?請你敘述這一情節。
瑪絲洛娃并沒有馬上認出自己的往日的情人,但是她仍然高興有人來看地,特別是衣著體面的人。在認出了他之后,對于他的求婚,她跟本沒有聽進去仍然把他當為一個顧客,最本能的反應是先利用他一下,弄點錢買煙抽,說到不要向看守長白花錢時,居然哈哈大笑起來。
名著讀后感匯報篇7
每個人都有童年,也無法忘懷童年所給予他的回憶。無論這種回憶是否美好,是否擁有重要的價值,都將無法忘記。因為這種回憶早已深深植入他的記憶中了。閑暇之余,我和孩子一起讀了高爾基的三部曲之一《童年》。這部經典名著之所以吸引人,是因為高爾基采用自傳體的形式寫了自己的親身經歷。
《童年》一書很好的詮釋了“黑暗”一詞,反映了當時社會層出不窮的暴行和那些鉛樣沉重的丑事。但正如那句話所說的:“有壓制的地方必然會有反抗,有黑暗的地方也必然會有光明?!边@個世界里也有一些高尚的人,比如主人公的外祖母以及主人公阿廖沙,他在黑暗的現實中,反而被錘煉成了一個堅強、勇敢、正直的人。讓我們看到了真、善、美、光明和希望。
和阿廖沙截然不同的童年生活相比,我的童年就幸福多了,更何況現在的孩子,簡直就是天堂與地獄的對比。此時的我們是否對沉浸在安樂窩中的生活做一些反思呢?與他相比,我們還有權抱怨今天的生活嗎?如今孩子的生活不愁吃不愁穿,甚至可以用無憂無慮來形容。有的孩子更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成天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相比阿廖沙,幸福千萬倍。少年興則國興,少年強則國強,我們更應該去努力奮斗,去創造一個和諧世界,讓一些像阿廖沙一樣的孩子可以有更多的微笑和溫暖,讓幸福的光芒灑滿世界上的每個角落。
想要得到幸福,首先要學會吃得起苦。美好的生活必須有所付出,才會長久,有所爭取,才會得到。高爾基的成就不正是靠他自己的努力爭取到的嗎?總結主人公的一句話:要執著求知、不怕困難、持之以恒、永遠以那種積極、勇于拼搏的態度對待現在和未來的生活。
希望孩子通過讀這本書能夠懂得今天生活的來之不易,也希望這本書能像春天的雨露滋潤著每一個孩子的心田。
名著讀后感匯報篇8
俗語說:“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總有許許多多的磨難,就好像《西游記》,唐僧師徒三人不也是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才取得佛經嗎?
說到《西游記》,它是中國古典文學的名著之一,講述了唐代大和尚玄奘到天竺去尋訪佛經。途中收了三個徒弟:孫悟空、豬八戒和沙僧,他們一路保護師父,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終取得佛經。
其中最讓我感動的故事是“悟空三打白骨精”唐僧遣悟空去化緣,山中白骨精想吃唐僧肉以換長生不老。第一次變美女,第二次變老婦,第三次變老翁,三次將唐僧騙去。但悟空用火眼金睛識破白骨精的詭計,將白骨精打跑,不料唐僧卻誤以為悟空濫殺無辜,將他逐去,但當師傅有危險時,悟空卻立馬趕去救師傅,這個故事最讓我感動。
西游記中最為精彩的故事是“大戰紅孩兒”火云洞紅孩兒是牛魔王與鐵扇公主的兒子,他生性貪玩,調皮。用苦肉計騙取了唐僧的信任,縱風將唐僧懾走。并用三味真火燒得悟空和豬八戒落荒而逃,于是悟空請得龍王降下雨水,不料反被燒傷,豬八戒去請觀音菩薩,不料被紅孩兒假扮觀音菩薩抓去,最終悟空請到真的觀音菩薩用蓮花寶座降服紅孩兒,并收他為善財童子。
唐僧師徒三人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讓我感到了他們的執著,不畏艱險,鍥而不舍的精神。這也是我們值得學習的精神,再聯系自己,遇到一點點困難就輕易放棄、半途而廢,如果我們能堅持到底,那么也許會成功,因為,一切的成功都是經歷了許多困難才得來的,“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蟲兒之所以能夠破繭成碟,是因為它經歷了許多的苦難,連蟲兒都能飽受磨難,我們人又何嘗不行呢?
《西游記》,讓我收獲良多,師徒三人的取經故事更讓我感動,懂得了磨難造就成功,更吸引我去關注的不是精彩的故事,而是一個個令人深思,讓人受益匪淺的道理。
名著讀后感匯報篇9
在這個寒假中,我讀了一本書,《簡·愛》。讀完后,我一直回味了半個月。
這本書的主人翁,簡·愛,在父母雙亡后飽受虐待,在她8歲時被送進了一所殘酷的寄托學校。當了好幾年學生和老師后,她離開了學校,來到桑菲爾德府當老師,負責教一個小姑娘。桑菲爾德府的主人羅切斯特,被簡·愛所吸引,在經歷了諸多波折后,他和簡·愛才由情人成眷屬。
品味完這本書后,我深受啟發。簡·愛,她沒有漂亮的外表,沒有富有的家庭。在發現自己深深地愛上了主人后,在地位懸殊的情況下,她敢于坦坦蕩蕩地去愛。她對自己的人生和思想有理性的認識,對自己的幸福和情感有著堅定的追求。她這種大膽地去追求的精神,十分值得我們去學習。從她身上,我們看出了自尊自重、自立自強的形象。羅切斯爾,他敢愛敢恨,熱情奔放,具有同情心。他們的品質,都令人難忘。
但把目光轉到現實中時,我不禁有些失望。在現實中,有許多人都不敢去追求,都覺得那件事高不可攀,自己實在是做不到。其實,每個人的能力都好比一座冰山,自己發揮出的只是冰山露出海面的一角,浸泡在海水里的則都是潛力。所以,不要去顧及什么,只要有一個堅定的目標,大膽地去追求,就能夠達到勝利的彼岸!
所以,讓我們去學習簡·愛的精神,大膽地去追求吧!
名著讀后感匯報篇10
大家都知道簡·愛是一篇小說,小說中的主人公簡自小失去了爸爸媽媽,后來被寄養在舅舅家。舅舅去世后,簡受盡了母的歧視和虐待,后來被舅母送到一所半慈善性質的小學校生活。但是簡卻憑著不服輸,她卻敢于與命運做抗爭。在這種情況下成長起來的簡雖然一貧如洗,地位卑微,相貌平平,但她不論在什么樣的境遇下都自尊自愛,勇敢地追求平等和幸福。不論是簡在蓋茨黑德府與舅母一家人做對抗,又或者是她與羅切斯特先生一波三折的愛情故事,都體現了簡追求尊嚴與愛這一主題,但是不論自己在別人眼里多卑微,她始終相信自己與別人是平等的;她珍視自己的靈魂,渴望平等的愛情。
我讀完了全部,心里若有所思,一個平凡的女子居然有這種偉大地想法,小說的作者夏洛蒂也和主人公都具有這種精神,她們都承受過打擊,也受到過嘲諷,更有過失敗,但是她們都獨立。作者在沒有出名時,收到過騷塞的一封浸透冷酷和偏見的信,信中暗喻:女子勇不可能和男子相提并論。但是夏洛蒂承受住這個打擊,后來她終于打破的傳統的觀念和陳腐的偏見。
我們要學習主人公簡獨立思考,敢于與命運做搏斗,還有敢于斗爭,積極進取的偉大形象,也使這本書超越時代永恒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