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打白骨精簡單的讀后感
寫讀后感需要運用到平時所學的語言知識,使學生通過思考和表達方法改進自己的寫作能力。想知道如何寫出優秀的三打白骨精簡單的讀后感嗎?這里為大家分享三打白骨精簡單的讀后感,快來學習吧!
三打白骨精簡單的讀后感篇1
唐僧師徒四人在路上碰見了白骨精。白骨精為了自我長生不老,幾次去蒙騙唐僧,想吃上鮮嫩的唐僧肉。但是每次都被孫悟空的金箍棒打傷了,白骨精化做一股黑煙逃走了。之后,白骨精就成了菩薩,孫悟空還是把他打死了,唐僧不明真相把孫悟空趕走了。透過“三打白骨精”的故事,我覺得唐僧是一個很善良的人,但不分敵我,為了一個假菩薩趕走了孫悟空,被白骨精的表面現象和花言巧語給騙了。這些讓我明白了,不要輕易被陌生人的外表和欺詐行為所迷惑。個性是交朋友的時候要了解對方,要有把握的時候才與之接觸。
書中的孫悟空是個很了不起的人物。他敢于和妖怪作斗爭,盡管唐僧用金箍咒折磨他,但孫悟空立場堅定,堅決把敵人消滅了,他是個偉大的人物。
三打白骨精簡單的讀后感篇2
“唐僧,你怎么能這樣呢?那三個人是妖精變的呀!”每當我讀到這個故事時,我嘴里總會這樣自言自語。
孫悟空火眼金睛,可唐僧是肉眼凡胎不識妖怪。這一天,唐僧一行人遇到一座高山,唐僧讓悟空去化齋。一會兒,崎嶇的山路上走出一個貌似天仙的女子來,左手提著一個青紗罐兒,右手提著一只綠瓷罐兒,其實她是妖精變的來捉唐僧,可唐僧看不出來。
正扯著,孫悟空摘果子回來了,睜著火眼金睛一瞧:“那里的妖精?敢在這兒騙我師父!”它放下果子一棒打去,那妖精用了“解尸法”,真身化陣風逃走了,唐僧還怪孫悟空無故傷人,念起了緊箍咒。
那妖精又變成老太婆來捉唐僧,結果又被孫悟空識破打傷了,唐僧不信那老太婆是妖精變的,就念了五遍緊箍咒并告訴它不要在無故傷人,可是那妖精不死心,又變成了一位老公公來捉唐僧,這回被孫悟空狠狠的一棒打死了,現出一堆白骨,可是唐僧仍不信孫悟空的話,將孫悟空趕回花果山。
三打白骨精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我們要堅持正義,像孫悟空那樣,立場堅定,勇于同歪惡做斗爭,不要像唐僧那樣不明是非,聽信別人的話,被外表所迷惑。看一個人,不要看他的外表,重要的是看他的心靈,心靈美才是真正的美。
<三打白骨精>的主要內容是:有一天,唐僧師徒四人來到山高林深的白虎嶺。唐僧騎在馬上,感到有點餓,就叫悟空去化齋。悟空聽后,縱云飛上了天,他看到南山有一片紅透的山桃,便前去采摘。沒想到這山嶺上有個白骨精。此時,那個白骨精正在云端里踏著陰風,看見了唐僧,心中大喜,因為人人都說吃唐僧一塊肉,就可以長生不老。
白骨精剛準備下去抓唐僧,忽見唐僧身邊有兩個徒弟護衛,不便硬取,于是計上心頭,在山坳里變化成一個花容月貌的女子。只見那個女子左手提一只青砂罐,右手提一個綠瓷瓶,向唐僧走來。唐僧看見那個女子,嚇了一跳,急忙問八戒他們怎么回事。
八戒過去詢問,那女子編說是齋僧的。唐僧問了她好幾個問題,她都一一回答出來。正在這時,悟空回來了,識別那個女子是妖精后,便一棒打過去,那白骨精使了個解尸法逃就念緊箍咒,悟空好不容易勸說,唐僧才留住了他。
那妖精又變成一個老婆婆,悟空見又是那個妖精,舉棒就打,那妖精又使解尸法逃跑了。唐僧見了,二話不說,把緊箍咒念了二十遍。悟空又說了許多好話,才又被師傅留住。那妖精恨死了孫悟空,又搖身一變,變成了一個老公公走向這里。悟空發現這老公公還是那妖精變的,打死他吧,又害怕師父念緊箍咒,不打吧,師父定會被抓去。他召出土地神,設法打死了白骨精,唐僧見狀堅決攆他走。悟空萬般無奈之下,只好給師傅磕了頭,飛回花果山了。
讀完<三打白骨精>后,我有很多感想。孫悟空本來和唐僧相處得很好,但是突然出現了一個白骨精,把唐僧和孫悟空弄得不歡而散。
孫悟空有一雙與眾不同的“火眼金睛”,能發現變化了的妖怪,而其他人則不能。白骨精第一次變化時,她用辦法使唐僧師徒相信她是齋僧的好人,眼看師徒三人就要中白骨精的詭計,就在這時,孫悟空及時發現并把那假尸打了一棒,悟空讓他們看了飯罐唐僧才相信,可是,豬八戒在旁邊挑撥,孫悟空說了好話,才被師傅留住;第二次,孫悟空打到尸體的時候唐僧又要趕他走,還好他又說動了師傅,再次留了下來;第三次,孫悟空打死了白骨精,自己也被師傅無情地趕走了。
唐僧是個一心向佛修善之人,但他的善心卻被妖精所利用。在妖精的迷惑下,唐僧不能分辨真偽,再加上豬八戒在一旁火上加油,孫悟空被師傅冤枉也是可以理解的。孫悟空愛憎分明,一雙 “火眼金睛”善辨真偽,并且他對師傅十分忠誠,他是一個我非常喜歡的人物形象。
而豬八戒則又懶又饞又愛湊熱鬧,雖然有些令人討厭但也有他的可愛之處。通過讀這篇文章,我明白了幾個道理:一個人的好壞不能光從外表來看,還要從內心深處去看。與人為善是對的,但是一定要分清對象。如果發現對方不是善良的。
三打白骨精簡單的讀后感篇3
讀了《三打白骨精》后我十分欽佩孫悟空的智勇雙全、中心耿耿,面對白骨精三番五次的挑撥離間,唐僧幾次的將它逐出門外。但仍舊與白骨精勢不兩立。無論別人怎樣的多番阻撓,他都不會離開師傅。
《三打白骨精》主要講了白骨精依次化作美貌的村姑,老奶奶和老爺爺以被孫悟空打死的借口蒙騙唐僧,讓唐僧對悟空失去信心將孫悟空逐回花果山,這樣就可以享受唐僧肉。無論白骨精怎樣變化多端都逃不出孫悟空的火眼金睛。盡管受到了唐僧的.多方阻撓,可孫悟空仍依然為了師傅和師弟與白骨精決斗到底。最終孫悟空找出眾神來在半空中為作證,孫悟空誓要把白骨精打回原形,于是,他舉起金箍棒打死了白骨精,白骨精化成了一堆骷髏這才使唐僧相信的悟空。
孫悟空那除惡務盡、不避艱險的精神多么值得我們學習啊!現代人就沒有幾個有著孫悟空這樣的拔刀相助、不爬犧牲的精神。在公交車上乘客被強盜搶錢大家看到了,就是無動于衷,只把自己的錢財保管好;在大街上小偷光明正大的偷東西,可卻沒人提醒,連一聲“小心”都不說。作為一個現代人,不光我們的好生活、財富日漸增多;而且我們的懦弱、自私也與日俱增。反而我們的良心、奉獻精神卻逐漸減少。作為一個現代人必須要具有孫悟空的精神,這樣我們的社會才能更加完美!
三打白骨精簡單的讀后感篇4
這幾天影院比較熱播的影視大片有《美人魚》《澳門風云3》《孫悟空之三打白骨精》3D版,其中我最喜歡的是《三打白骨精》。買好了爆米花、可樂等零食飲品,當時在電影院買了票,坐下來然后就去跟爸媽說了一部電影好不好看,我跟爸媽一起觀看了這部電影。
這部3D版的影片太精彩,太魔幻了,也很逼真,感覺自己像是在仙境中一般。其中最精彩的是有一只大白老虎張著大嘴跳出來,我感覺它好像是沖著我來的,一顆顆鋒利的牙齒,嚇得我都來不及閃躲了,我以為我這次肯定被咬了,嚇得我緊緊地抓住媽媽的&39;手,等我回過神來,才想起那是3D效果,我不禁偷偷笑出聲來。這個電影還有一個開心的結局,我認為唐僧永遠都可能成為一尊石像,可是觀音菩薩把他救活了,并踏上了新的取經之路……我希望新的征途中,孫悟空不要那么暴力,唐僧辨別是非,豬八戒不要那么貪吃,沙僧靈活出事。我們每個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都有各自的優點、缺點,我們要取長補短,改掉自己的缺點,保持自己的優點!我們還要學習他們師徒四人不怕困難、勇于挑戰的精神。
這部電影不僅要看,而且還讓我認識到了很多道理。
三打白骨精簡單的讀后感篇5
在《三打白骨精》這一回主要講了白骨精為了吃長生不老的唐僧肉,喬裝打扮,變成少婦、老婆婆和老頭兒,接二連三地來欺騙唐僧,以偽善一面來引人上當。幸虧孫悟空用火眼金睛看出了白骨精的陰謀,上演了一場“三打白骨精”如此精彩了情節,我想同學們也對這引人入勝的故事入了迷,越看越想看。可是唐僧分辨不出善與惡、是與非,被假善迷騙,趕走孫悟空的那個場面還真是讓人著急。
讀了這個故事我不僅明白了要分辨是非、看清事物的真假,還知道了寫好一篇文章要有真實化、多用好詞好句,才能像吳承恩所寫的《西游記》一樣出神入化,讓身臨其境!
三打白骨精簡單的讀后感篇6
“看俺老孫來也”這句話,大家應該都不陌生,沒錯,這就是孫悟空的口頭禪,《西游記》的《三打白骨精》這個故事讓我印象深刻,接下來由我來介紹自己讀《三打白骨精》的感受吧。
《三打白骨精》主要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孫悟空在陪唐僧取經的路上遇到了白骨精,白骨精分別變成了小女子、老婆婆、老公公三個老百姓的模樣來博取唐僧的同情,目的是要吃他的肉。孫悟空發現了她的真面目,沒有想盡辦法讓唐僧相信她是妖精,就當面打死那“三個人”,唐僧因此趕走了孫悟空。
當我讀到這兒時,恨不得跑進故事情節里,想辦法告訴唐僧,那是妖精騙你的,但我更氣孫悟空的魯莽:沒有多動動腦筋,多想想辦法,讓唐僧相信那是妖精變的,非得當著唐僧的面打死他眼作文中的“好老百姓”,好意保護師傅,最終被師傅誤會,還被趕走了。
我不禁想到了自己。有一次,我看到王紅的花快要枯萎了,想給它澆點水,我注意到花盆里有許多雜草,便伸手幫花除草,一不小心把花盆打碎了,這時王紅聞聲趕來,一臉不高興地說:“你故意的吧!”我沒有想辦法讓她相信我的好意,而是生氣地放話:”好心當做路肝肺,你說故意的就故意的吧!”她毫不示弱:“嘿,我不要你這樣的朋友了,絕交!”“絕交就絕交。”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要是我當初冷靜思考,想辦法跟她解釋清楚,讓她相信我的好意,我們是不是依然會和好如初呢?我想:一定會的。
讀了《三打白骨精》,我懂得了:當你好心做事,被別人誤會了,一定要想辦讓別人相信你的好意。
三打白骨精簡單的讀后感篇7
《三打白骨精》是長篇神話小說《西游記》中的一個故事。
故事說白骨精想吃唐僧肉,先后變成少女、老婆婆、老翁,來到唐僧師徒面前騙人,孫司空用火眼金睛認出了是白骨精,就一棒打死了她。唐僧剛想念“緊箍咒”,悟空叫唐僧看枯骨,上面寫著“白骨夫人”,而豬八戒說哄自己,就讓孫悟空回去。
我想:這個唐僧,沒有火眼金睛,不分真假,總把責任推在孫悟空身上。這一次還好,沒有把唐僧抓走。我覺得,唐僧應該相信孫悟空的話。要是我在唐僧身旁,我就對他說:“唐僧你不要怪孫悟空,因為他有雙火眼金睛,假扮成人的妖精都能認出來,你就放心好,不要對悟空總是有眼無珠的。要不然,你不但不會取到真經,還會永遠消失在世界上;如果你信了悟空的話,就會早一點取到真經。”
我覺得,我們一定要相信聰明的人的話,因為他有豐富的經驗。只要你學會他的本領,就不會因小失大,而是一箭雙雕,對什么事都胸有成竹。
讀了《三打白骨精》讓我深深地明白:我們應該相信名人說的話,這樣你不會因小失大,而會對什么事情都成竹在胸。
三打白骨精簡單的讀后感篇8
人們都明白三打白骨精的故事,在《西游記》中,我最喜歡三打白骨精的故事。
這個故事的主要資料是,唐僧三人來到一座山上,之后一個叫白骨精的妖怪明白了,就變成了一個年輕的姑娘,下山給唐僧三人去送飯,結果被悟空的火眼金睛一眼識破,把這個姑娘打死了,白骨精僥幸逃跑了。之后白骨精又變成一個老奶奶,結果又被識破了,把這個老奶奶打死了,結果又被悟空的火眼金睛識破了,把這個老奶奶打死了,白骨精又僥幸的逃跑了。不一會,白骨精又變成了一個老爺爺,假裝尋找什么,唐僧問那個假扮的老爺爺:“你在找什么”那個白骨精扮的老爺爺說:“我的孩子和我的老伴,都下山了,請問你看到她們了嗎”唐僧還沒說話時,悟空大聲說:“妖怪。”連忙拿起金箍棒,并且一棒把老爺爺大死了,白骨精再次僥幸的逃跑了,唐僧看到了把悟空趕走了。
讀了這本書讓我懂得了,不要被事情的表面現象所迷惑,要仔細認真的思考,再下結論,不要不思考,盲目下結論,使自我確定錯誤,而誤解別人的好意。
三打白骨精簡單的讀后感篇9
暑假中,我閱讀了名著《西游記》,其中《孫悟空三打白骨精》這個故事真是讓我百看不厭。讓我受益匪淺,懂得了許多道理。
我們要學悟空,明辨是非。我越看越想看,不知不覺地被那個神通廣大的齊天大圣所吸引住了,他不僅能夠上天入地,七十二般變化,還有一雙火眼金睛,能夠分辨人妖。當他遇到白骨精時,毫不猶豫地降妖捉怪,斬邪除魔,這種善于分辨真假善惡,勇往直前的品質是多么值得我們學習呀!我們生活在一個多姿多彩的社會里,到處充滿陽光雨露,但也有一些事令我們感到不安與無奈,那就是在我們的周圍,時不時會出現一些壞人壞事:路上遇到了和你搭訕的陌生人;一人獨自在家,陌生人按響了門鈴;在放學回家的路上,發現有陌生人悄悄尾隨,四下無人,這可怎么辦……我們沒有孫悟空的火眼金睛,但我們有一個聰明的小腦袋!像孫悟空那樣,不被形形色色的“妖魔鬼怪”所迷惑,擦亮眼睛,明辨是非,才能撕破一切偽裝的畫皮,這樣危險才會離我們遠遠的!才能保護好自己。
我們不能學唐僧,善惡不分。當我看到唐僧因為“分不清善惡,對妖怪講慈悲,錯把孫悟空打死的白骨精當成人,并將孫悟空趕出師門,結果被妖怪捉到洞里”時,既憤恨唐僧真糊涂!又為他的生命安全捏了把汗。當讀到“幸虧孫悟空對師傅忠心耿耿,及時趕到,才救出了唐僧,保住了他的性命。”時,一顆懸著的心終于落回了原處,好險呀!唐僧險些為自己“不分黑白,不識人妖”的行為付出沉重的代價。
讀了《孫悟空三打白骨精》后,我想,如果我能像孫悟空那樣神通廣大的話,我要用我的法力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如果我也能像孫悟空那樣有雙火眼金睛的話,我要用它來幫助警察叔叔抓壞人。總之,我要讓世界遠離邪惡,遠離危險,變得更加和諧美好。
三打白骨精簡單的讀后感篇10
一件袈裟,挑起觀音寺大火,一塊玉佩,成為沉冤昭雪的憑證,一場雨水,卻是助長火勢的兇手,讓我們走進《西游記》,走進經典名著。
《西游記》里的人物,想必大家都知道吧。
孫悟空——一個從石頭里蹦出來的靈猴,勇敢機智,保護唐僧去西天取經,一路困難重重,他使用神通廣大的本領,戰勝了一個又一個妖魔。在三打白骨精中,他一心一意保護唐僧,唐僧卻不分青紅皂白,把孫悟空逐出師門,但孫悟空無論師傅怎樣對他,他還是忠心耿耿,打死了白骨精,救出了師傅。
豬八戒——本是天上的天蓬元帥,因調戲嫦娥被貶下凡間,又投錯了胎,變成了豬。他受觀音指點,保護唐僧西天去取經。他雖好吃懶做,見利忘義,但是他從來不會做叛徒。
沙僧——他武功雖低,但在隊伍中挑擔子,牽馬,他是在所不辭,他從不抱怨師兄懶惰,只是覺得雖然不能打妖怪,但可以幫師兄門做做苦力也好。
唐僧——一個普通的凡人,被大唐皇帝派去西天取經,他心地善良,一心取經,但善惡不分。妖怪聽說了吃了唐僧肉可以長生不老,便一路用計,但都被悟空打敗了。
唐僧師徒四人歷經千辛萬苦,終于取得真經,修成正果……看著看著,我漸漸地陶醉了……
三打白骨精簡單的讀后感篇11
《西游記》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由明代小說家吳承恩所著,它是我國第一部浪漫主義的小說。在《西游記》中我最喜歡看的是第二十七回“三打白骨精”,原名叫“尸魔三戲唐三藏 ,圣僧恨逐美猴王。其中我最喜歡的人物是孫悟空,他機智,聰明,活潑,目標堅定,勇往直前,自從孫悟空被唐僧從五行山下救出,他就毫無怨言地隨唐僧踏上了取經之路,盡管這是按照觀音菩薩的囑托來做的,但在此后的九九八十一難中,孫悟空無論遇到什么艱難險阻,也從未動搖過保護師傅西天取經的信念。
在這章主要講了:唐僧師徒四人在宛子山波月洞內,一個千年尸魔白骨精,一心想吃唐僧肉,它利用孫悟空外出巡山的機會,先后變成上山送齋的村姑與朝山進香的老嫗,花言巧語使唐僧和八戒上了當,可兩次均被孫悟空識破并打死它的化身。而唐僧卻不辨人妖,反而責怪孫悟空恣意行兇,連傷母女兩命,違反戒律。白骨精第三次化為一個老丈,利用唐僧面慈心軟、善惡不分的弱點,三施攻心計,孫悟空一再揭露其妖怪面目,而唐僧執迷不悟,即使老丈為妖怪所化也不準孫悟空去打,還念緊箍咒來懲戒孫悟空。孫悟空為了取經,忍住痛苦,終將老丈打下深澗。白骨精又假冒佛祖名義從天上飄下素絹,責備唐僧姑息孫悟空。唐僧盛怒之下寫下貶書,孫悟空懇求師父收回成命,唐僧不允,孫悟空只得返回花果山。孫悟空走后,白骨精將波月洞化成天王廟,唐僧、沙僧中計就擒,八戒乘隙逃走,去花果山請孫悟空來救師父。孫悟空雖被貶回山,仍不忘取經大業和師父的安危,準備下山。見八戒來求援,立即趕往波月洞。途中,孫悟空打死前去赴宴的白骨精之母金蟾大仙,自己變成老妖模樣來到洞內,伺機搭救師父。在筵前,孫悟空為用事實教育唐僧,設計誘使白骨精重又變化成村姑、老嫗和老丈的模樣,使唐僧目睹妖怪的本來面目,痛悔自己不該亂發善心,不分人妖,逐走孫悟空。這時,孫悟空現出本相,經過激戰,消滅了白骨精及眾妖魔。
這篇文章讓我懂得了一個道理:真理不會因為表面現象的不同而改變,只要自己的判斷符合真理的標準是對的,就要堅持自己的想法,不能人云亦云。
1.小作者開頭直奔主題,結尾干脆明了,表達了自己的深刻見解。
2.小作者對《西游記》之三打白骨精這一章節的閱讀后,能緊緊地抓住鮮明的人物形象從而進行分析,深刻的刻畫了人物的善與惡,正與反兩面性格。
3. 小作者不僅能恰當的揭示人物的內心世界,并把取經路上孫悟空降妖除魔的精神轉化到了自己的身上,從而明白了“真理不會因為表面現象的不同而改變,堅持自己的想法,不能因別人與自己的想法不同,就聽取別人的想法,而否定自己的想法。
4.對故事中的情節看得比較細致,感受較深,能夠正確理解書中所表達的主題思想。
三打白骨精簡單的讀后感篇12
《三打白骨精》的主要內容是:有一天,唐僧師徒四人來到山高林深的白虎嶺。唐僧騎在馬上,感到有點餓,就叫悟空去化齋。悟空聽后,縱云飛上了天,他看到南山有一片紅透的山桃,便前去采摘。沒想到這山嶺上有個白骨精。此時,那個白骨精正在云端里踏著陰風,看見了唐僧,心中大喜,因為人人都說吃唐僧一塊肉,就可以長生不老。白骨精剛準備下去抓唐僧,忽見唐僧身邊有兩個徒弟護衛,不便硬取,于是計上心頭,在山坳里變化成一個花容月貌的女子。只見那個女子左手提一只青砂罐,右手提一個綠瓷瓶,向唐僧走來。唐僧看見那個女子,嚇了一跳,急忙問八戒他們怎么回事。八戒過去詢問,那女子編說是齋僧的。唐僧問了她好幾個問題,她都一一回答出來。正在這時,悟空回來了,識別那個女子是妖精后,便一棒打過去,那白骨精使了個解尸法逃就念緊箍咒,悟空好不容易勸說,唐僧才留住了他。那妖精又變成一個老婆婆,悟空見又是那個妖精,舉棒就打,那妖精又使解尸法逃跑了。唐僧見了,二話不說,把緊箍咒念了二十遍。悟空又說了許多好話,才又被師傅留住。那妖精恨死了孫悟空,又搖身一變,變成了一個老公公走向這里。悟空發現這老公公還是那妖精變的,打死他吧,又害怕師父念緊箍咒,不打吧,師父定會被抓去。他召出土地神,設法打死了白骨精,唐僧見狀堅決攆他走。悟空萬般無奈之下,只好給師傅磕了頭,飛回花果山了。
讀完《三打白骨精》后,我有很多感想。孫悟空本來和唐僧相處得很好,但是突然出現了一個白骨精,把唐僧和孫悟空弄得不歡而散。孫悟空有一雙與眾不同的“火眼金睛”,能發現變化了的妖怪,而其他人則不能。白骨精第一次變化時,她用辦法使唐僧師徒相信她是齋僧的好人,眼看師徒三人就要中白骨精的詭計,就在這時,孫悟空及時發現并把那假尸打了一棒,悟空讓他們看了飯罐唐僧才相信,可是,豬八戒在旁邊挑撥,孫悟空說了好話,才被師傅留住;第二次,孫悟空打到尸體的時候唐僧又要趕他走,還好他又說動了師傅,再次留了下來;第三次,孫悟空打死了白骨精,自己也被師傅無情地趕走了。唐僧是個一心向佛修善之人,但他的善心卻被妖精所利用。在妖精的迷惑下,唐僧不能分辨真偽,再加上豬八戒在一旁火上加油,孫悟空被師傅冤枉也是可以理解的。孫悟空愛憎分明,一雙“火眼金睛”善辨真偽,并且他對師傅十分忠誠,他是一個我非常喜歡的人物形象。而豬八戒則又懶又饞又愛湊熱鬧,雖然有些令人討厭但也有他的可愛之處。通過讀這篇文章,我明白了幾個道理:一個人的好壞不能光從外表來看,還要從內心深處去看。與人為善是對的,但是一定要分清對象。如果發現對方不是善良的。
三打白骨精簡單的讀后感篇13
在《三打白骨精》一文里,人物有:孫悟空、唐僧、豬八戒、沙僧、白骨精,主要人物有:孫悟空、唐僧、白骨精,我對這三個人的評價有所不同。
孫悟空:孫悟空是家喻戶曉的人物。在《三打白骨精》中,孫悟空堅定不移、機智勇敢、善于識破妖怪的詭計。孫悟空機敏、敢斗且善斗,藐視一切妖魔鬼怪的`特點。為了保護唐僧,孫悟空不畏艱險,不怕困難,去與魔鬼怪做斗爭。
白骨精:善于變化,詭計多端。一計不成又生一計。它先前用了“美人計”來騙唐僧,可是沒有成功,后來它用了“苦肉計”等繼續來蒙騙唐僧,想吃唐僧肉,后來,孫悟空把它一棒打死。
唐僧:人妖不分,善惡不辨,他有膽小怕事的性格。村姑、老婦人、老公公都是白骨精變得,孫悟空除妖,他還責怪孫悟空,把孫悟空趕回了花果山。
在這三個人物中,我最喜歡孫悟空,因為孫悟空知恩圖報,當年唐僧把他從五指山中救了出來,現在孫悟空來向師父報恩,保護唐僧去取經。
三打白骨精簡單的讀后感篇14
世界上,什么樣的人才是最偉大的?是富可敵國,有著高尚品質的知名人士?是造福百姓,有著鉆研精神的大科學家?還是為官清廉,能果斷做出正確決定的國家領導?也許,他們是最偉大的。但讀完了《西游記》中的《三打白骨精》,我有了新的理解。
《三打白骨精》中,唐僧師徒經過一座高山,被一個想吃唐僧肉的白骨精發現,為了迷惑他,分別化作了一位女子,老婦人,老公公。卻都被孫悟空的火眼金睛看透,一棒打死。而唐僧肉眼無法識別,在豬八戒的挑撥離間下,不斷念咒,最終趕走了悟空。
《西游記》中,孫悟空無疑是法力高強,神通廣大的。可是在這一會,悟空卻接連被唐僧冤枉,無端收到緊箍咒的懲罰,最后還被遞上一封貶書“今后再要見到你,我就墜下地獄,不得超生!”無論是生理還是心理,對威風凜凜的猴王來說,這是多么痛苦的折磨呀!無疑,悟空對唐僧始終是忠心耿耿的,他深知緊箍咒的厲害,可是為了師父的安危,他顧不上畏懼緊箍咒,而是義無反顧的打死了妖怪。俗話說:“吃一塹,長一智。”第一次吃了苦頭后,為了不在此被師父冤枉,悟空盡可以放任不管,直到妖怪現了真身,再來出手相助。而對于悟空來說,保護師父是他最大的責任。為了讓他不被妖怪傷到,嚇到,悟空可以為此付出一切。
細細品味書中的細節,腦海中浮現出悟空竭力保護師父反被冤枉的畫面,我突然意識到,這不正是那一位位英勇的解放軍戰士嗎?當時的民國時期,社會死氣沉沉,政府一片黑暗,人秘飽受壓迫。為了能讓人民過上幸福的生活,解放軍戰士們斗志昂揚,堅持與國民黨作斗爭。為了人民,他們可以付出一切。可是,他們的斗爭卻并沒有被人民所理解。當國民黨捉住解放軍戰士,對其進行殘忍虐待,帶到街上游行時,寬闊的大街上,有人對他們真正關心嗎?沒有。解放軍戰士的辛勤付出,招來的只有大家的冷嘲熱諷。可是既然這樣,為什么戰士們后來又能取得民心呢?因為他們能全心全意的為人民服務!為了別人,他們能拋頭顱,灑熱血!他們的所做,不是虛情假意,而是對別人真誠的付出!
聯想到自己,我們還是學生,不可能做出像解放軍們那樣的付出。可是在生活中,就是我們的父母,我們真的做出了一絲一毫的付出嗎?聯想到自己,我不禁感到萬分愧疚。當父母疲倦不堪,患上疾病的時候,我從來都沒有說過一句噓寒問暖的話;當父母的生日到來時,我從來沒有送過賀卡或禮物;當父母提著袋子上樓的時候,我都沒有想過要去幫幫忙……連這點微乎其微的付出都無法實現,解放軍叔叔們卻能全心全意地為別人做出巨大的付出,我不禁感到萬分敬佩。
世界上,什么樣的人才是最偉大的?那就是能為別人付出一切的人,包括自己的生命。那他就能受到別人的愛戴,敬仰,這就是最偉大的人。也許,我們還無法為別人付出一切,但我們可以只付出點點滴滴,哪怕只是一條手的距離。只要這樣,你就會逐漸得到別人的認可,喜愛。可能在哪一天,當你回到家中,無意看到鏡子中的自己——全身散發著金光,那就是解放軍精神!
三打白骨精簡單的讀后感篇15
今天我們學習了《三打白骨精》,《三打白骨精》是《西游記》里面最為精彩的一部分,《西游記》是四大名著之一,是神魔小說的代表,用生動的語句深刻地刻畫出了人物的善于惡,正反兩面性格。
這一天,唐僧師徒四人來到了一座高山前,只見高山險峻,這時候唐僧被白骨精發現了,白骨精大喜。說:“造化,造化,都說吃了唐僧肉能長生不老,今天我就要嘗一嘗。”白骨精第一次變成了一個村姑,假裝來給唐僧送齋飯,趁機想下手,抓走唐僧,結果被孫悟空一棒給打了,白骨精就用法術丟了一具假尸首在路上;白骨精第二次變成了一個老奶奶,假裝來找他的女兒,又被孫悟空的火眼金睛給識破了,孫悟空也不說話,當頭就是一棒,白骨精用法術脫了身,又把一具假尸首放在了路上;第三次白骨精變成了一個老爺爺,假裝來找他的女兒和老婆,這次孫悟空暗中叫來了眾神幫忙,這次一棒把白骨精給打死了,白骨精死了以后,變成了一堆骷髏,脊背上寫著白骨夫人。白骨精是兇惡,狡猾,頑強的代表;豬八戒是好吃懶做,好色,喜歡搬弄是非的豬的形象;孫悟空是機智勇敢,能分辨出善與惡,是猴子的形象;唐僧就是太過于善良,沒有主見,懦弱的人。
從這篇文章里我悟出一個道理,人們不要被表面現象和虛情假意,偽善的一面蒙騙,特別在如今社會里,有些人的表面是虛偽的,內心是陰暗的,常常想方設法達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卻使用各種卑鄙手段。有些人常常用某種利益引誘你,又可能挑撥你和朋友之間的交情。所以人時時刻刻都要檫亮眼睛,要知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