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蘇東坡傳》讀后感800字
通過寫讀后感,人們可以不斷改進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還可以幫助人們拓寬知識面,提升學識和素質。寫好讀《蘇東坡傳》讀后感800字有什么技巧?這里給大家整理讀《蘇東坡傳》讀后感800字,方便大家學習。
讀《蘇東坡傳》讀后感800字篇1
《蘇東坡傳》,作者林語堂。寫書人與被寫人的名字都如雷貫耳,所以,這是一本含金量非常高的經典之作。
當時讀它依然帶著一些目的性和應急性——為了講好《大學語文》的一節專題,即《宋代文學的集大成者——蘇東坡》。后來了解到,這本書還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長篇傳記開標立范之作。學貫中西的林語堂先生用生花妙筆,將一位文學家、政治家、書畫家的一生娓娓道來,一個性格鮮明、多才多藝、形象飽滿、可敬可愛的蘇東坡清晰地浮現在人們的眼前。
古人之中,我最喜歡蘇東坡,首先是喜歡蘇東坡那些“明月幾時有”“橫看成嶺側成峰”等等朗朗上口的詩文,再就是被蘇東坡的“十年生死兩茫茫”的深情所打動,被蘇東坡“一蓑煙雨任平生”的曠達樂觀態度所折服,讀完這本書后,更覺得蘇東坡“是天地間的鳳毛麟角”,也只有林語堂林大師的如椽之筆能把他夸盡、寫真、寫活。林大師說:“知道一個人,或不知道一個人,與他是否為同代人,沒有關系。主要的倒是對他是否有同情的了解。歸根結底,我們只能知道自己真正了解的人,我們只能完全了解我們真正喜歡的人。我認為我完全知道蘇東坡,因為我了解蘇東坡。我了解蘇東坡,是因為我喜歡蘇東坡?!?/p>
而我們知道,有時我們愛上一個人,或者將之視為偶像,是因為我們心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知道,這樣的人是我們窮極一生也無法成為的,無論是先天的天賦,還是后天的風骨氣韻,或者是大時代給與的波瀾壯闊。我們掙扎在自己的人生里,一不留神就變成了塵埃,那么渺小,那么為現實所迫,一切都是有理由的不得已,因此別人的閃光天賦和放任性情就成了我們在暗夜里羨慕嫉妒恨的標的之一。
對韓寒如此,對邁克爾杰克遜如此,對蘇東坡更是如此。蘇東坡的智慧與才情,不但驚艷了同時代的人,還穿越了千載的悠悠歲月,溫暖著我們,和我們同悲同喜。這樣活潑潑的生命,這樣平易近人的古人,這樣的心胸才華,這樣跌宕起伏的命運和他在命運流轉之間表達出的達觀幽默,享受生命的態度,真的是古今中外再找不出第二個出來。
每當想到世間曾經有一個這樣偉大而溫暖的靈魂生活過,我就覺得非常感動。蘇東坡用他的文,他的行,他的人,讓我看到了生命的一種境界。
讀《蘇東坡傳》讀后感800字篇2
深夜。孤燈。翻著泛黃的書頁,嗅著淡淡的書卷氣,我的心靈也拋卻了浮華,得到了洗滌。
之前讀過很多東坡的詩詞,在我的印象中,他僅是一位北宋偉大的文人,留下遺芳百世的作品供后人品讀。這幾天讀完林語堂先生所著的《蘇東坡傳》,才真正了解這位偉大的才子一生所經歷的跌宕起伏的曲折事跡。
林語堂用極自由的散文筆調,化嚴肅為簡便,為我們講述了一代文豪——蘇軾的故事。蘇軾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樂觀、豁達,會享受人生,不故作深沉,開辟了文學的一塊新天地??蛇@位幾百年才能出現的一位曠世奇才,人生之路也并非一帆風順,而是“一個被政敵迫害的政治家,一個終身顛沛流離的才子”。
政壇多風雨,此后宦海沉浮,他一貶再貶,由黃州而惠州,由嶺南而海南,愈貶愈遠。應對接踵而至的人生苦難,生命的激流遭遇到不可繞行的暗礁,沖天而起的卻是最美的雪浪。蘇軾以一種全新的人生態度對待不幸,化解苦難,成就了絕美詩篇,成就了他被后人敬仰的“精彩人生”。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嚯y面前,東坡的人生始終充滿期望和浩然之氣。
他遠離了喧囂,回歸于清純空靈;他習慣了淡泊,才情更加俊逸灑脫;他明白了如何應對困難,才能做到寵辱不驚。多情卻被無情惱,與其去趟政治渾水,倒不如求為“百姓之友”,求其“自退之道”。于是,他以一種全新的姿態,開始了新的生活?!澳牬┝执蛉~聲,何妨吟笑且徐行?!庇卸U意,有不羈,更有一種勇往直前的無悔。
易卜生說:“真正的強者,善于從順境中找到陰影,從逆境中找到光亮,時時校準自我前進的目標?!碧K軾的曠達、超乎物我和兼濟天下之志,對于那些如他一樣漂泊淪落、屢不得志的士子來說,是一劑良藥,激勵著他們。如今時代發展越來越快,多少人在歷經挫折之后迷失了自我,選擇了沉淪。而蘇軾,看透繁華,依舊堅持著初心。我想,人生不如意事十之__,我們何不像蘇軾一樣,“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來笑看風云,笑對人生呢?
讀《蘇東坡傳》讀后感800字篇3
書是兒子初中時買的,幫他整理書桌,又翻出了,就拿來讀。對蘇東坡最深的記憶,是他的《念奴嬌》: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
遙想公謹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人間如夢,一樽還酹江月?!?/p>
但當我細細讀完林語堂老師的《蘇東坡傳》之后,才對這位不朽的傳奇人物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蘇東坡過得快樂,無所畏懼,像一陣清風度過了一生,連林老先生都說自己無論如何都無法用詳盡的語言勾繪出蘇東坡的全貌,說他是自己“萬分傾倒”,而又“望塵莫及”的。但有一點可以確認:蘇東破是一位人格完整,可以駕馭自己心靈的高士。再加上他曠古無今的文學造詣,敢做敢為的正直作風,樂觀積極的人生態度,造就了一個浩然不朽的偉大生命。
從出生到架鶴西去,他的足跡遍布中國的大江南北。他每到一處,都會給當地人帶去他所獨有的深遠影響。他憂天下之憂,嘗黎民百姓之苦,在艱苦的環境依然生活愜意;他在官場沉浮,受盡小人排誹,依然潔漱一生;他敢于嘗試,勇于實踐,做工程,學瑜伽,煉仙丹?!吧焓终?,未能如愿,但它不會弄臟你的手?!蓖瑯樱染瞥砂a,還喜歡月下漫步。他一生都在實踐他的理想,他是浪漫主義和理想主義的結合體。蘇東破的一生飽經憂患,但他的人性卻隨時間推移更趨溫和厚道,并沒有變得尖酸刻薄。我之所以喜愛蘇東坡,也是因為他飽受了人生之苦的緣故。中國有一句諺語,就是說一個人如何,要“蓋棺定論”。人生如夢,一出戲演得如何,只有在落幕之時才可以下斷語。
這本書,我前前后后共讀了兩月有余,每每睡前沉浸其中,感知他的情緒,與他同樂同悲。林語堂先生所言,蘇東坡“像一陣清風過了一生”,“根本是他本性的自然流露”,“他的肉體雖然會死,他的精神在下一輩子,則可成為天空的星、地上的河”。
讀《蘇東坡傳》讀后感800字篇4
一次又一次地走近東坡,一次又一次的被其吸引,沉醉,著迷。
書本的魅力是難以言喻的,盡管在校期間觀看過東坡的紀錄片,但我還是對于這本《蘇東坡傳》愛不釋手。喜歡作者在字里行間流露出的對東坡的愛,喜歡再這樣離東坡更近一些。
很小的時候就總的聽人哼唱“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什么都不懂的年紀,只是覺得:真是好聽……到了初中,開始要求背誦這首《水調歌頭》的時候,才初初知道了蘇軾,因為小小的時后背的只是些“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之類的詩句。到了這個時候,才算真的了解了些許蘇軾。
不知道是怎樣一個人,可以既是“長恨此生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又是“不怕,一蓑煙雨任平生”,也只有東坡了。無奈那句“東坡何罪,獨以名太高”,他是個天才,獨得歐陽修的賞識,那時的他,可謂春風得意,一帆風順。然而,一場突如其來的王安石變法卻將東坡拖入深淵,想要憑著滿肚子的才情去爭上一爭,并坦言自己如不抨擊時弊便“如蠅在口,比吐之為快”,如此東坡,還是愛的,這般剛直性格。如不知,寫一吐為快,便遭來了“烏臺詩案”,遭來了往后的漂泊。
東坡這一生,不是被貶,就是在被貶的路上,初是被貶黃州,從當初的春風得意,到如今的潦倒落魄,東坡憑著他的樂觀,親自入田耕地,自建雪堂,作為吟詩作賦之所。甚至坐在村頭與村夫歡談。這樣的東坡,如何不愛!時有落寞,便是想要“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馀生”,但第二日還是在家呼呼大睡。東坡啊東坡,為何如此可愛?
不似常人,自然,東坡并非常人,他每到一處,畢竟造福一處,不說東坡肉,就是從其在旅居武昌時上表向太守請求禁止民間殺嬰的野蠻風俗,到于杭州治理西湖,成就了著名的“蘇堤春曉”、“三潭印月”,再到他在儋州建立學校,傳播儒教。
還記得讀《江城子》時的震撼,是的,是震撼,嘆東坡那句“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令人肝腸寸斷;又有羨,羨那句“不合時宜,唯有朝云能懂我”;之于弟弟那句“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往日崎嶇還記否,路長人困蹇驢嘶”。其兄弟情深,可見一斑。
豁達是東坡,淡泊是東坡,可愛是東坡,真性情亦是懂破,如何能不愛東坡?
讀《蘇東坡傳》讀后感800字篇5
他讓語言和文筆中永遠沒有隔閡:他將至情融化為筆端流淌的華彩;他讓生命因為語言而奪目他用豁達凝練成筆上飄灑的旋律他讓宋氏筆調源遠流長……——題記
一提到蘇東坡,人們的腦海中就會浮現出一個可親、可敬的小老頭,仿佛他就是自己身邊的長輩一樣,《蘇東坡傳》讀后感。蘇東坡的詩詞有“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豪放,有“一蓑煙雨任平生”的瀟灑,有“天涯何處無芳草”的達觀,有“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的痛楚,還有“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哲理,還有那“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的千古絕唱。
他在文學方面的造詣,還有他的書法,他的畫作,在當時也是無人能比。就這么一個天才級的人物卻是一生仕途坎坷,窮困潦倒,但依然自得其樂。軾以他坦蕩的胸懷,盡情的享受人生,不懼權貴;他敢于說:“我做華堂上,不該麋鹿姿。”他敢對天子說:“我豈犬馬哉,從君求帷傘?”,他敢于向帝王直言陳述:“苛政猛于虎。水旱殺人,百倍于虎;人畏催欠,甚于干旱……是常有二十萬余虎狼散在民間,百姓何由安生?”
仕途的不順,反而讓他的才氣顯露出來,上天將他的一扇窗緊閉,也必將把他的才氣之門流傳千古,他即使被貶官,但是他依舊會用他的精神感動世間萬物,王安石的變法原本是好的,但它沒有將整個宋朝有一個轉變,縱使蘇東坡奮力反抗,遭到迫害,歷史也會還給他一個光明的春天。
周國平評價蘇東坡說:“讀所東坡豪邁奔放的詩詞文章,你簡直想不到他有如此坎坷艱難的一生?!碧K東坡人格中那豁達樂觀的一面,他的詩文自然清新,奔放靈動,豪放不羈。
同時他也把這種豪放之風吹入了詞中,大大擴寬了詞的題材。在“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英雄人物”背后,是詩人廣袤千里的豁達胸襟。人生之中難免會有些風風雨雨,當他遇到暗礁時,早已用闊達的胸襟將其粉碎,好一個曠古奇才。
讀《蘇東坡傳》讀后感800字篇6
在林語堂筆下的蘇東坡,可謂是幾千年來才一出的奇人,他曾這樣評價文壇的巨子:“李白,一個文壇上的流星,在剎那之間壯觀驚人的閃耀之后,而自行燃燒消滅,正與雪萊、拜倫相似。杜甫則酷似彌爾頓,既是虔敬的哲人,又是仁厚的長者,學富而文工,以古樸之筆墨,寫豐厚之情思。蘇東坡則始終富有青春活力?!薄疤K東坡雖然飽經憂患拂逆,他的人性更趨溫厚和厚道,并沒變得尖酸刻薄?!?/p>
縱觀蘇軾的一生,在才華畢露的背后,幾度升遷的辛酸卻只有他獨自品嘗。他一生為官,一生清廉,一生都在和大文豪、大政治家王安石斗智斗法。至于王安石的變法究竟是對是錯,我們暫且不管,但要和當朝的得寵人物、位高權重的宰相相逆而行,用一顆博大的心斗那種善于剪除異己,心胸狹窄的小人,在封建的宋朝,也許真的是需要一番勇氣的。類比蘇子由——蘇東坡的同胞親弟,在才華上,可能不及蘇軾的十分之一,更或是百分之一。
但是他一生平平安安,妥妥當當,官職也扶搖直上,最終也能夠安享晚年。說到底,在于蘇軾面對邪惡,面對錯誤,有敢于提出、敢于批評的態度。也許富貴榮華、安寵榮辱在他看來,只不過是一己的私欲,這是十分卑微的事情,他的人生,他的奮斗目標是定位在百姓身上的,他的雙眼,更多關注的是他們的愉悅或是疾苦。只要他認為變法脫離了實際,與救百姓于水火發生了抵觸,他就要反對到底,甚至于在他管轄的州府里,這些所謂的強國措施他概不搭理。
雖然蘇軾的人生道路上有許多的泥濘,可從他的詩篇,他的文章,以及他的生活見聞中能夠發現,他的人生態度是樂觀、是積極向上的。即使是雙足深陷的時候,他依舊能唱著小調,邀上三五個知心的朋友,享受生活的美好。他為妓女提詩,他和和尚趣談,他為百姓求雨,他四處游歷。蘇東坡的詩詞良篇里,即能寫出《赤壁賦》這樣恢弘的文章,也能寫出“天涯何處無芳草”這樣富有深遠意義的詩句。
拿林語堂作結時的話說:“蘇東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個記憶。但是他留給我們的,是他那心靈的喜悅,是他那思想的快樂,這才是萬古不朽的?!庇梦易约旱脑捳f就是:蘇東坡已去,其浩然之正氣,必當永存。
讀《蘇東坡傳》讀后感800字篇7
蘇軾一直是我最喜歡的詞人!每當讀到他的詩詞時,都會多少有些心潮澎湃。他的詞,沒有婉轉柔情和拐彎抹角,敢于直接坦蕩地表達出自己的情感,我喜愛這種豪放的氣勢!平時在課上,除了蘇軾的詞,我也對其本人的生平有了少許了解。于是正好應老師的要求,在暑假中我讀了林語堂的《蘇東坡傳》,想真真正正地了解這位我心中喜歡的詞人。我用了一個多星期的時間讀完了這本《蘇東坡轉》,書中有很多對蘇軾的評價,看來在林語堂的心中,蘇軾也是占有很高的地位的。
我喜愛蘇軾這個人也正是因為書中說到的這幾點:
首先他才華橫溢,詩詞氣勢磅礴,文章簡潔飄逸,正如他自己評論是“行云流水”。并且除了琴棋書畫樣樣精通,他在醫藥、水利以及烹飪方面都有所成就,真可謂是十項全能!
其次他對自己的主張原則始終都是堅定不移,并且對世事從來都有獨特的見解。在應試時,他自己杜撰的歷史事例“當堯之時,皋陶為士,將殺人。皋陶曰殺之,三。堯曰宥之,三?!钡玫搅酥骺脊贇W陽修和判官梅圣俞的大力賞識。而且他與王安石的變法意見不合,上書談論其新法的弊端,而且敢作敢當,自請出京。
最后就是他擁有一個常人無法達到的豁達的心態。他的人生波瀾起伏,在經歷了“烏臺詩案”,險些被殺,然后被貶黃州之后,仍然沒有唾棄這人世,寫下了《定風波》和《赤壁賦》等名作,在其中將他的豁達盡顯無遺,一句“一蓑煙雨任平生”好似在說沒有什么能夠阻攔他。甚至在年邁之時,他被發配到儋州后依然在教書授學,展現他那不屈不撓的精神和達觀的人生哲學,這是內心真正的強大!
對于這最后一點我非常的有感觸,想想蘇軾的人生如此跌宕起伏,飄忽不定,但是他依然用他那豁達的心態挺了過來。不妨再想想現在的生活中,有多少人經歷了一些小小的挫折就會氣餒,甚至出現大學生跳樓的事件。我只能說,這些人在蘇軾面前是顯得那么那么的微弱和渺小。正想書中最后所說的,“蘇東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個記憶,但是他留給我們的,是他那心靈的喜悅,是他那思想的快,這才是萬古不朽的?!彼男挠肋h是快樂的,就好像那“一蓑煙雨任平生”!
現在,我對蘇軾已經不僅僅是喜愛,更是由衷的敬佩!
讀《蘇東坡傳》讀后感800字篇8
《蘇東坡傳》,作者林語堂。寫書人與被寫人的名字都如雷貫耳,所以,這是一本含金量非常高的經典之作。
當時讀它依然帶著一些目的性和應急性——為了講好《大學語文》的一節專題,即《宋代文學的集大成者——蘇東坡》。后來了解到,這本書還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長篇傳記開標立范之作。學貫中西的林語堂先生用生花妙筆,將一位文學家、政治家、書畫家的一生娓娓道來,一個性格鮮明、多才多藝、形象飽滿、可敬可愛的蘇東坡清晰地浮現在人們的眼前。
古人之中,我最喜歡蘇東坡,首先是喜歡他那些“明月幾時有”“橫看成嶺側成峰”等等朗朗上口的詩文,再就是被他的“十年生死兩茫茫”的深情所打動,被他“一蓑煙雨任平生”的曠達樂觀態度所折服,讀完這本書后,更覺得他“是天地間的鳳毛麟角”,也只有林語堂林大師的如椽之筆能把他夸盡、寫真、寫活。林大師說:“知道一個人,或不知道一個人,與他是否為同代人,沒有關系。主要的倒是對他是否有同情的了解。歸根結底,我們只能知道自己真正了解的人,我們只能完全了解我們真正喜歡的人。我認為我完全知道蘇東坡,因為我了解他。我了解他,是因為我喜歡他。”
而我們知道,有時我們愛上一個人,或者將之視為偶像,是因為我們心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知道,這樣的人是我們窮極一生也無法成為的,無論是先天的天賦,還是后天的風骨氣韻,或者是大時代給與的波瀾壯闊。我們掙扎在自己的人生里,一不留神就變成了塵埃,那么渺小,那么為現實所迫,一切都是有理由的不得已,因此別人的閃光天賦和放任性情就成了我們在暗夜里羨慕嫉妒恨的標的之一。
對韓寒如此,對邁克爾杰克遜如此,對蘇東坡更是如此。蘇東坡的智慧與才情,不但驚艷了同時代的人,還穿越了千載的悠悠歲月,溫暖著我們,和我們同悲同喜。這樣活潑潑的生命,這樣平易近人的古人,這樣的心胸才華,這樣跌宕起伏的命運和他在命運流轉之間表達出的達觀幽默,享受生命的態度,真的是古今中外再找不出第二個出來。
每當想到世間曾經有一個這樣偉大而溫暖的靈魂生活過,我就覺得非常感動。蘇東坡用他的文,他的行,他的人,讓我看到了生命的一種境界。
讀《蘇東坡傳》讀后感800字篇9
《蘇東坡傳》,作者林語堂。寫書人與被寫人的名字都如雷貫耳,所以,這是一本含金量非常高的經典之作。
當時讀它依然帶著一些目的性和應急性為了講好《大學語文》的一節專題,即《宋代文學的集大成者蘇東坡》。后來了解到,這本書還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長篇傳記開標立范之作。學貫中西的林語堂先生用生花妙筆,將一位文學家、政治家、書畫家的一生娓娓道來,一個性格鮮明、多才多藝、形象飽滿、可敬可愛的蘇東坡清晰地浮現在人們的眼前。
古人之中,我最喜歡蘇東坡,首先是喜歡他那些“明月幾時有”“橫看成嶺側成峰”等等朗朗上口的詩文,再就是被他的“十年”的深情所打動,被他“一蓑煙雨任平生”的曠達樂觀態度所折服,讀完這本書后,更覺得他“是天地間的鳳毛麟角”,也只有林語堂林大師的如椽之筆能把他夸盡、寫真、寫活。林大師說:“知道一個人,或不知道一個人,與他是否為同代人,沒有關系。主要的倒是對他是否有同情的了解。歸根結底,我們只能知道自己真正了解的人,我們只能完全了解我們真正喜歡的人。我認為我完全知道蘇東坡,因為我了解他。我了解他,是因為我喜歡他?!?/p>
而我們知道,有時我們愛上一個人,或者將之視為偶像,是因為我們心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知道,這樣的人是我們窮極一生也無法成為的,無論是先天的天賦,還是后天的風骨氣韻,或者是大時代給與的波瀾壯闊。我們掙扎在自己的人生里,一不留神就變成了塵埃,那么渺小,那么為現實所迫,一切都是有理由的不得已,因此別人的閃光天賦和放任性情就成了我們在暗夜里羨慕嫉妒恨的標的之一。
對韓寒如此,對邁克爾杰克遜如此,對蘇東坡更是如此。蘇東坡的智慧與才情,不但驚艷了同時代的人,還穿越了千載的悠悠歲月,溫暖著我們,和我們同悲同喜。這樣活潑潑的生命,這樣平易近人的古人,這樣的心胸才華,這樣跌宕起伏的命運和他在命運流轉之間表達出的達觀幽默,享受生命的態度,真的是古今中外再找不出第二個出來。
每當想到世間曾經有一個這樣偉大而溫暖的靈魂生活過,我就覺得非常感動。蘇東坡用他的文,他的行,他的人,讓我看到了生命的一種境界。
讀《蘇東坡傳》讀后感800字篇10
“吾上能夠陪玉帝,下能夠陪卑田院乞兒。眼下見天下無一個不太好人?!彼翘K東坡對他徒弟說的話,話說的最好是勾勒他自己也適當但是。
林語堂書中的蘇東坡囂張癖好,也可以輕輕松松玩笑話,也可以再三莊重,從蘇東坡的筆頭流露出來的是人們感情之弦的震動。有愉悅,有開心,有夢幻2的覺醒,有聽從的忍耐。林語堂自訴自身是一個樂天派,描繪蘇東坡這另一個樂天派。雖然蘇東坡遭受歷代皇后的庇護,但他的官運一直也不順利,屢屢貶降,乃至被拘捕,忍辱負重茍且偷生。
我欽佩蘇東坡的勇于言表。他一生做官廉潔,擁有一顆眾多而仁德的心,雖然他一生都是在跟大文學家和王安石互斗。在王安石推行變法維新的情況下,他勇于逆向行駛。先不用說王安石變法的內容怎么樣,可是在那么一位在當朝頗得寵的丞相眼前勇于言出講出抵制,這一份勇敢無畏的膽量就非常值得我衷心的欽佩。
蘇軾的一生能夠說成艱辛動蕩不安,政治上的奸險小人,為了更好地嚴厲打擊這一代文學家,甘愿使盡千般方式,一次次的貶官,離中華更加漫長,到最終,乃至擁有元黨人碑的發生,被刻上黨人碑的高官,重則拘押,輕則貶放遠地,非經許可,不可內徒,而蘇東坡,與司馬光一起,位居信用黑名單前端。但就這樣的政治上的殘害,蘇東坡分毫不以為然,瀟灑依然。
蘇東坡過得開心,義無反顧,像一陣輕風渡過了自身的一生。在蘇東坡徹底松弛下來而精神欣然自得之時,他所作的美文雜記,就具備此類香醇的風趣美。
在蘇東坡臨終前,他曾輕輕地說過一句話:“靈山或許有;妄想前去,又有有什么用?”它是他的道家大道理。解脫之道取決于與當然,在不知道善而善。蘇東坡連遺教都沒對孩子說便來到。
蘇東坡的肉身雖已化作灰塵,但他的精神將永恒不變在大家心里。因此,他的生命是永恒的,是幸福的,大家將把他的精神弘揚在全球的每一個角落里。
讀《蘇東坡傳》讀后感800字篇11
近日讀林語堂的《蘇東坡傳》心中頗有感觸。蘇軾雖文章名滿天下,仕途卻歷經艱險,屢遭迫害,但終不改其樂觀的天性;他一生融儒,釋、道于一體,詩、文、詞、書、畫皆在才俊輩出的宋代立于尖峰位置;他的人格精神所體現的進取、正直、慈悲與曠達,千年來始終閃耀在
比之于李白,他多了憂國憂民的情懷,他的一生都在為百姓的疾苦而奔波勞累,被貶黃州時他雖是一介草民,但是仍然心系百姓,為了改變黃州丟棄女嬰的習俗更為了拯救那些無辜的生命,他用自己的積蓄建起了世界上第一座孤兒院,使那些剛出生的女嬰享有了生存的權利。出任杭州太守時他不僅整頓西湖,平衡糧價,更在杭州瘟疫盛行時為了解決農民因藥價貴而沒錢買藥的問題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座公立醫院。甚至在高齡謫居海南時他仍然沒忘了百姓,他教當地人讀書寫字,耕地種田,打井采藥,為海南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比之于杜甫,他又多了一些幽默和曠達,他喜歡陶淵明棄官歸隱的日子,在被貶為農時安于田園生活,他曾寫道:吾現在東坡種稻,勞苦之中亦自有其樂。只是因為勞而有獲,衣食能夠自給,他就心滿意足了,這就是他的達觀思想。他還喜歡做菜,也樂于自己做菜吃,吃飯乃人生一大樂事也,這點倒是和我很像呢,從來都不能理解為什么有人會覺得吃飯是一種任務。蘇軾做的菜肴至今仍然有好多流傳下來了,最有名的當屬東坡肉了吧,杭州樓外樓的東坡肉有幸吃過一次真的是名不虛傳呢,就是不知道是不是經過現在的廚師改良過。
個人總覺得會吃的人總是更懂得享受生活,就像蘇軾,不管朝廷怎么貶都貶不倒他,因為不管在哪里不管處于什么樣的地位他總能找到自己該做的事情總能從生活中找到樂趣。人似鴻雁來有信,事如春夢了無痕,時間總是轉瞬即逝,一切經歷都只有一次,正因如此,所以他那么深刻而堅決的愛好人生。
讀罷全書,留給我最深刻的感觸是“塵世是唯一的天堂”人生不再,我們應該趁著人生還未消逝的時候努力讓她更加豐富多彩,更加充實有價值!
讀《蘇東坡傳》讀后感800字篇12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之豪情萬里;“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之閑情逸致;“老夫聊發少年狂”之壯士暮年;“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之深情思念……可即便是眾多精妙的詩詞,也僅僅是蘇東坡精彩一生的冰山一角。暑假里,帶著對大文豪的景仰,我潛心閱讀了林語堂先生所著的《蘇東坡傳》。
蘇軾的一生可謂是跌宕起伏,飽受磨難。仁宗景祐三年的一天,四川眉山的一間房中,一個嬰兒呱呱落地,他便是出生于書香世家的蘇軾。他成長于宋仁宗當政時期,其時四海升平,人民安居樂業,因此他生活無憂無慮。從小蘇軾在詩詞方面就表現出一定的天賦,后來進京應試,成績斐然,名動京城。青年時期的蘇軾正遇上王安石變法,政見上的不同使他遭到貶謫。特別是在一向維護他的皇太后離世后,他遇到政敵的打擊報復,被一貶再貶,直至流放到偏遠地方,終了余生,享年六十三歲。
曾有人形容蘇東坡為“樂天派”,對此我非常贊同。他喜歡開玩笑,開玩笑的對象不分敵友。在遭遇貶謫時,他對沿途鄉野、高山、峽谷等美景醉心游賞。在嶺南的時候,他過得非??鞓?,給朋友寫信說:“來此半年,已服水土,一心無掛慮,因為已經樂天知命?!彼l現甜美的荔枝,“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边€寫信給兒子說,別讓陷害他的人知道這里有好吃的荔枝。流放到海南,在古代無疑等同于死刑。海南氣候炎熱,土地荒蠻,易生疾病。但蘇東坡仍然笑對逆境,在那里了解民風,學習方言,興辦學校,稱贊那里沒有嶺南的瘴氣,還培養出海南第一位進士。
縱觀中國古代,沒有一位偉大的人物不是經歷過挫折與苦難的,蘇東坡也不例外。但他不同于陸游的憂國憂民之苦;不同于杜甫的顛沛流離之苦;不同于李清照的寂寞冷清之苦。蘇東坡縱使歷盡滄桑,依然苦中作樂。奸臣迫害,大可一笑而過;貶謫流放,仍可心如止水,樂天知命。在他的詩詞中,我們未曾讀出對世道、對他人的抱怨和指責,反而更多的是對當下生活的品鑒,對世事人情的豁達。
蘇軾的一生中,詩、詞、書、畫無一不精通,道家、佛家與儒家之精華,已在他心中沉淀。他親民和善的處世之道,樂觀積極的生活之道,都將在中華歷史中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記。即使再多的不公與艱辛,依舊能在苦難之中,盛開一笑翩翩。
讀《蘇東坡傳》讀后感800字篇13
中國古代文人墨客多如繁星,其中天縱之才不在少數,可是能夠被后世永為流傳的都是那些“真金不怕火煉”之人,蘇東坡赫然在列。
翻開《蘇東坡傳》,第一眼就令人驚奇,這本書是林語堂先生翻閱大量文獻之后,用英語寫成的作品,這就更令人萌生對書中世界的向往。
蘇軾,也就是我們口中的蘇東坡,北宋時期的一位杰出的詩人,也是眾所周知的“三蘇”之一。從小他就在母親的諄諄教誨之下成長,在這個小康之家中,有一位灑脫豪放的爺爺,一位知書達理的母親,還有一位中年得志的父親,氤氳在這樣的環境中,對于他后來人性的和善及創作都有著深遠影響。
很多人說蘇東坡是天才,與其這么說,我更愿意稱他為真人。他性情和善,摯友頗多;在政治的漩渦之中,他光風霽月,高高超越于狗茍蠅營的政治勾當之上,出淤泥而不染;他之寫作,或一時即興之作,或是有所不滿、有感而發,都是自然流露、順乎天性……
書中對于蘇東坡的政敵王安石下了不少筆墨,并且蘇東坡與之斗智斗勇的部分著實精彩。王安石新政,推行青苗法等,使天下民不聊生、烏煙瘴氣,過去吟詠“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時還對王安石充滿敬意,今時一窺變法全貌,不由得生出少許厭惡之情。在這個官宦爭權的北宋朝廷,唯有東坡和他的戰友們堅守本心,可以說是混亂官場中的一股清流,終究力挽狂瀾,廢除了新政。
蘇東坡的美名更多的源于他的作品。捧著這本書,讀著讀著,腦海中就會不自覺地閃出這樣一幅畫面:蘇東坡一臉輕松愉悅的神情,揮動如椽之筆,如同兒戲一般,寥寥數字勾勒出心之所向。要說為什么還會有這樣的想象,是因為他的作品字字流露出本性,亦莊亦諧,生動而有力,雖需視情況之所宜而異其趣,然而莫大真篤而誠懇,完全發乎內心。
捧起《蘇東坡傳》,來一場精神上的漂泊之旅,與蘇東坡一同聆聽母誨、一同考仕中舉、一同官場沉浮,也一同為國而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