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雨100字讀后感
寫讀后感需要學生對所讀書本進行深入分析、綜合,形成自己的觀點,這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如何撰寫優秀的桂花雨100字讀后感?這里分享一些桂花雨100字讀后感寫作案例,供大家參考。
桂花雨100字讀后感篇1
《桂花雨》這篇文章是我最喜歡讀的,因為文章里包含了深刻的道理。
《桂花雨》文中寫道:“桂花樹不像梅花那么有姿態,笨笨拙拙的。不開花時,只是滿樹茂密的葉子,;開花季節,也得仔細地從綠葉叢里找細花。桂花不與繁花斗艷,可是它的香氣味兒真是迷人。”這句話表面上似乎是說:桂花沒梅花美。是的,桂花很小,在百花叢中,桂花確實是小得可憐,甚至是微不足道。但是,《桂花雨》又繼續寫道:“桂花不與繁花斗艷,可是它的香氣味兒真是迷人。”
是啊,桂花不像月季、牡丹那樣炫耀自己的花朵,它只是憑借自身濃郁的香氣來美化人們的生活。這讓我聯想到社會上有些人能說會道,但缺乏吃苦耐勞、踏實肯干的精神,做一點事情就自以為了不起,整天像蟬一樣叫。而有些人,雖然不善于言談,卻一心關注事業,苦干、實干,成為有用的人。《桂花雨》這篇文章中所揭示的哲理就是提醒我們不要做華而不實的人,而要做一個不圖名利、對社會有用的人。
桂花雨100字讀后感篇2
讀了桂花雨這篇課文,我才知道原來桂花有這么多好處。
尤其是桂花雨的香氣,太迷人了。讀了本文了解了作者的心情,也知道了桂花的作用,用做什么。
我讀了本文以后,就仿佛在一顆顆芳香美麗的桂花樹前,聞著桂花傳來的一陣陣香氣。使我沉醉在桂花雨中。
還有那剛剛搖下來的桂花,只要把它曬上幾天,就可以喝上一杯熱熱的“桂花茶”了。特別是冬天,如果桂花能開到冬天就太棒了。就可以在冬天喝上桂花茶,那時就會有一股溫暖的味道浸在我的身上,我就會有種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通過讀課文我還了解桂花還可以用來做蛋糕。
讀完這篇課文我理解了作者對桂花的濃濃感情,學會了一些作者借“桂花雨”來表達自己內心的思戀家人的情感和想法。我要珍惜和父母家人在一起的每一天。
桂花雨100字讀后感篇3
今日我讀了一本書,書的名字是《桂花雨》,作者是曹文軒爺爺。讀完這本書我覺得最能表現桂花樹精神的一句話是:千磨萬擊還堅韌,任爾東西南北風。
村里有一棵桂花樹,這棵樹長的很茂盛、樹干粗碩敦實,樹枝曲曲折折,這棵樹已經活了二百歲了,村里的每一代子子孫孫生生不息一向守護著這棵桂花樹。
一年一度的搖花節到了,大家十分興奮,村里的孩子都盼望著這一天。搖花節這一天到了,大家的臉上都露出了燦爛的笑容,首先大家要去小溪里把腳洗干凈,再到大樹下,大家一齊喊著:一、二搖!搖!桂花花瓣就像雨一樣嘩嘩落下來,大家看到滿地的桂花笑的可花心了!
可是因為一場大火,桂花樹被燒的慘不忍睹,那美麗的花和粗壯的枝干都不在了,大家十分悲痛,已經活了二百歲的大樹好可惜啊!
轉眼第二年到了,大家耐心的等待著那個日子—滿樹開花的日子。果然桂花樹又回來了,變得跟以前一樣充滿生機,孩子們用力的搖動著枝干,金色的桂花紛紛墜落,遠看一朵朵花模糊成一片金色。
經過桂花雨頑強的生命力,我想到了疫情期間,大家也像桂花樹一樣,一開始應對疫情的時候很迷茫,不明白該怎樣辦.
最終經過醫生、護士和全國人民的一齊努力,戰勝了疫情,桂花樹就像我們中國人一樣打不倒,再大的困難也能走出來,中國那么強大,最終我們戰勝了疫情,桂花樹也再次蘇醒了,屹立在人們的面前。
桂花雨100字讀后感篇4
這是一篇回憶童年生活的文章,描寫了在家鄉搖落桂花時的情景,表現了兒時生活的樂趣,字里行間充滿了對家鄉、對童年生活的無比懷念。
課文先寫小時候對桂花的喜愛,寫為什么要搖桂花,接著主要描寫了“我”幫大人搖桂花、收桂花的快樂情景,最后寫“我”對童年時代“搖花樂”的懷念。作者以童年時代的眼光看待事物,反映出純真的童趣、純樸的情感,這種情感集中體現在搖桂花這一場景之中。文章語言清新,情感豐富而真摯。理解課文內容,引導學生從搖花樂中體會到作者對童年生活的留戀和對家鄉的懷念是教學的重點,教學難點是體會母親說的“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鄉院子里的桂花”所表達的感情。
選編本課的意圖,一方面是為了繼續培養學生分清文章主次的能力,理解課文內容,另一方面是激發學生對自己的童年生活、對自己家鄉的熱愛,培養熱愛生活的情趣。
桂花雨100字讀后感篇5
這次,教師讓我們讀閱曹文軒大作家寫的《桂花雨》。
曹文軒是當代著名作家、北京大學教授、江蘇鹽城人,著名的兒童文學作家,他寫過的作品有《草房子》、《根鳥》、《青銅葵花》。其中深受喜愛的《草房子》寫的也是相當不錯,但,這次的《桂花雨》也讓我讀出了不一樣的感覺。
讀完《桂花雨》,我感受到了人民的淳樸善良。婉靈是個善良自愛的小女孩,可是那里的人都視她為不祥不潔之物,全都離她遠遠的,她沒有一個朋友。但她并沒有心生怨恨,而是默默的承受,依然堅持歡樂的心態。這一切都是受外婆的善良而感染了她。
無論遭受什么樣的白眼和歧視,她都頑強地活著。在雀芹的幫忙下,向世人澄清了自我的清白,大家對婉靈表達的自我的歉意,又表達了對婉靈的喜愛之情。
所以說善良就是金子,就像我在媽媽賣貨的地方待著的時候,我就看見有一位正在賣貨的阿姨,她就十分有愛心、善良,只要有人們送貨丟了東西,那個阿姨就幫忙他找、咨詢,不怕累,也不怕臟,所以說每一個人只要獻出一點愛、一點善良,那么我們的生活就會更加和諧,更加完美,更加歡樂。
人為之善,百善而不足。人們要做好事,可是不要為了做百件好事而感到驕傲,只要你是用心去做的。
桂花雨100字讀后感篇6
他們只是臨時歇一會兒,過一會兒就要飛走,看著看著那一朵朵花模糊了,最后模糊成一片金色。——《桂花雨》
讀完這本兒童文學四大天王之一——曹文軒的小說集之后,我被曹文軒對于這個世界這個社會的看法深深的震憾了。
曹文軒的童年黯然無色,那個年代,科技并沒有這么先進,互聯網也沒有普及,但這些卻造成了他對文學的愛與他對人生的意義的詮釋。他抽空了歷史時代,只有唯美和永恒,用“道義的力量,情感的力量和愛的力量”去感動兒童,為了更加凸顯出來,他可以拋掉丑和惡,但盡管這樣,他的一些小說總能讓我們一邊沉浸在愛的里面,一邊感受著社會的殘酷。
《桂花雨》講述的是一個叫婉靈的小女孩,她的父母做錯了事,導致整個村的大人都間接性的鄙視她,也不讓小孩子跟她玩,幫忙也被大人誤解,以為是搗亂,每天都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沒有朋友,只有奶奶陪著。
終于,她因為滅掉了淘氣包“長腿二鬼”放的火,被原諒了。她們也同意婉靈可以跟大家一起玩的,可以跟所有的小孩去小女孩雀芹菜家里,搖那滿天飛舞的桂花。
每當看到一片片落在地上的桂花葉時,她所想到的并不像其他孩子一樣,非常的高大上,而是認為這些葉子只是稍微停留一下,過不了一會兒,就要消散。
讀完這個故事,我心里有一種強烈的'憤怒,難道父母做錯了事,就要孩子來承擔嗎?為什么要冷落婉靈呢?要是我的話,我的心靈底線,早就被攻破了,幸好婉靈并沒有把自己的世界徹底描繪成黑白色的,她告訴自己還有奶奶陪在身邊。
不管遭到什么白眼和歧視,她都頑強的活著,向世人證明自己的清白。
桂花雨100字讀后感篇7
婉靈一向被大家排擠,最終為什么能參加搖花——這件不是儀式卻充滿儀式感的事情了呢?這還得從一場火說起。
婉靈之所以會被邀請搖花,是因為同樣被排擠的長腿二鬼放火想燒了桂花樹,被婉靈發現了,當婉靈救火快撐不住的時候,大人們才趕了過來,最終將大火撲滅,保住了桂花樹。
經過這件事,村民們才醒悟過來:原先這個微不足道,甚至有點奇怪的小女孩,內心竟是如此地純凈!
可是,沒多久,婉靈要走了,十幾二十幾個孩子,把她追了回來。好報來了:允許婉靈搖花!
經過這,我明白了:無論外表多丑陋的人,內心也能夠是純凈的。有純凈心的人,就有完美的回報。這讓我想起了一則伊索寓言:
一只螞蟻想喝水,結果自我沒喝到,倒先溺了水。一只鳥救了它,可當鳥回到樹上時,一個獵人輕手輕腳地走到鳥背后,想用捕鳥膠粘住它。螞蟻迅速追上來,狠狠地咬了獵人一口。獵人一下慌了神,螞蟻趁機提醒鳥快逃走。
這則寓言很好地說明了好人有好報這個道理。雖然我年齡小,沒有經歷過,但我相信,現實生活中必須發生過這種事情。
所以,人要擁有一顆純凈的心,并且不要以貌取人。
桂花雨100字讀后感篇8
這次,老師讓我們讀閱曹文軒大作家寫的《桂花雨》。
曹文軒是當代著名作家、北京大學教授、江蘇鹽城人,著名的兒童文學作家,他寫過的作品有《草房子》、《根鳥》、《青銅葵花》……其中深受喜愛的《草房子》寫的也是相當不錯,但,這次的《桂花雨》也讓我讀出了不同的感覺。
讀完《桂花雨》,我感受到了人民的淳樸善良。婉靈是個善良自愛的小女孩,但是這里的人都視她為不祥不潔之物,全都離她遠遠的,她沒有一個朋友。但她并沒有心生怨恨,而是默默的承受,依然保持快樂的心態。這一切都是受外婆的善良而感染了她。
無論遭受什么樣的白眼和歧視,她都頑強地活著。在雀芹的幫助下,向世人澄清了自己的清白,大家對婉靈表達的自己的歉意,又表達了對婉靈的喜愛之情。
所以說善良就是金子,就像我在媽媽賣貨的地方待著的時候,我就看見有一位正在賣貨的阿姨,她就非常有愛心、善良,只要有人們送貨丟了東西,那個阿姨就幫助他找、咨詢,不怕累,也不怕臟,所以說每一個人只要獻出一點愛、一點善良,那么我們的生活就會更加和諧,更加美好,更加快樂。
人為之善,百善而不足。人們要做好事,可是不要為了做百件好事而感到驕傲,只要你是用心去做的。
桂花雨100字讀后感篇9
今日,我學了一篇課文,叫做《桂花雨》。
《桂花雨》是一篇散文,作者主要講的是故鄉童年那個時代的“搖花樂”和“桂花雨”,字里行間彌漫著作者濃濃的思鄉情和對故鄉完美的回憶。我沒有搖過桂花,但讀了作者的描述后仿佛身臨其境,眼前出現了作者小時候搖桂花,收桂花時的情形。
讀了這篇課文,我也喜歡上了桂花。桂花的香味真是迷人。俗話說“桂子花開,十里飄香”,那股迷人的香氣直往人心里鉆。不信到了八月份,你能夠去縣政府廣場轉一轉,總能聞到一股迷人的香味。桂花還不與繁花斗艷,有一種謙讓的品質,更讓我喜歡。
桂花樹的樣貌笨笨的,它沒有野菊嬌小可愛的模樣;它沒有玫瑰萬紫千紅的顏色;也沒有玉蘭引人注目的美貌;更沒有臘梅頂天立地的氣節。可在萬花之中,作者卻還忘不了桂花,因為桂花是她童年時代一道不可抹去的風景,所以桂花雨一向埋藏在心里的某個角落,雖小,但永不磨滅。
在文章的結尾,作者寫道母親常常說:“外地的桂花再香還是比不得家鄉舊宅院子里的金桂。”字字都飽含著母親對家鄉的熱愛與懷念之情。難怪詩人李白說:“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是啊,金家銀家,不如自我的窮家,金窩銀窩,不如自我家的狗窩。誰能不愛自我的家鄉呢!
桂花雨100字讀后感篇10
在妙趣橫生的暑假里,我趁著這大好時光,在家里重溫了琦君的《《桂花雨》》。再次品讀,有了一番新的感觸。
《桂花雨》是琦君出版于1976年的書,已經算“老古董”的級別了,它早已過時,可當我一打開,立即又一次被迷進義軍式那淳樸又風趣的文字世界里了。
“一個悠遠而深沉的橘園,一段真摯而落寞的往事”,這句話是人們對這本書資料的評價。
書中有一句話讓我難忘:“我邊走邊搖,桂花飄落如雨,地上不見泥土,鋪滿桂花,踩在花上軟綿綿的,心中有點不忍。”
多么美的意境啊!繁花大地,散發著清香,于是她父親吟詩,母親做桂花鹵,過年的時拿來做糕餅,平時和在茶葉中泡茶。
琦君是我佩服的人之一,我來介紹一下吧!
琦君:知名女作家,1971年出生在浙江省永嘉縣。小時候由家庭教師教授詩經、唐詩等古文,十四歲考進弘道女中,中文成績名列前茅。中學畢業后,經過會考直升杭州之江大學中文系。
琦君的作品繁多,有《義軍小品》、《水是故鄉甜》、《琦君寄小讀者》、《桂花雨》、《煙愁》等。其中《橘子紅了》還拍攝成電視連續劇,轟動一時。她的作品受到廣大讀者喜愛,更獲得了中山學術基金會文藝創作散文獎,以及金鼎獎等諸多獎項的肯定。
文章之所以感人,就在一個“情”字,琦君沒有深奧難懂的詞句,僅有最簡樸的語句,和平易近人的描述,以及細膩的筆法,最終用加上最真摯、最濃厚的情感,交匯出一篇篇動人的文筆,不管是寫物、寫景、亦或寫人,這種最自然的情感,流露出最真切的感受,所以才能獲得大家的共鳴吧!
桂花雨100字讀后感篇11
八月,我走在花園的小路上,陣陣桂花香撲鼻而來,讓人心曠神怡。朝氣蓬勃的樹上結滿了如星星般的桂花,望著這場景,我不禁想起了曹文軒先生的《桂花雨》中孩子們搖花的情景,還有那個可憐孤僻的婉靈。
雀芹家門前有一棵桂花樹,每到八月,全村的孩子都能爬上桂花樹搖落桂花,這是他們村里的習俗,一年一度的盛大節日。但有兩個孩子不能來參加,一個是長腿二鬼,另一個,就是婉靈。長腿二鬼因身上很臟而不能來;婉靈則是因為沒有父母遭到人們的歧視,而不能來。
有一年,長腿二鬼惱羞成怒,放火燒桂花樹,婉靈恰巧發現了便趕緊救火,但卻遭到人們的誤會。對村子里的人失望透頂之后,外婆就帶著她離開了......后來人們了解了真相,一起把婉靈和奶奶又迎回了村子里,從此以后,婉靈也能像其他孩子一樣,爬上桂花樹,搖落桂花雨。
婉靈是個善良的女孩子,一直心存善念,不會因為別人的誤解而去傷害他人。當大家不讓長腿二鬼搖桂花時,他選擇了放火;而大家不讓婉靈搖桂花時,她并沒有感到憤恨,更沒有做出破壞的行為。婉靈即使因為救火被誤以為是縱火犯,也沒有過多的怨言和辯解,而是選擇與外婆默默離開。
莎士比亞曾說過,“善良的心地,就是黃金。”
像婉靈這樣純潔、善良的心靈,常常出現在現今社會中,讓我們常常被感動。
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每個人都岌岌可危。這時候,勇敢善良的白衣天使挺身而出,他們舍己救人,不顧自己的安危。在新年之時,他們告別家人,沖上一線,犧牲小家,成全大家。他們與時間賽跑,與病毒作戰,在死神手里搶人,創造一個又一個奇跡。即使在救死扶傷的過程中遭受誤會,也無怨無悔。
有段時間,我一直在關注疫情的最新消息,看到了好幾起醫護人員被不配合核酸檢測的患者打傷的新聞,不禁感到又氣憤又心疼。讀后感m他們付出了那么多,為了保護我們的生命健康安全而將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卻要受到如此不公的對待。但即使有危險,這些醫護工作者仍舊奮戰在第一線,不辭勞苦。他們展現出來的,不僅有高尚的職業道德,還有善良的心靈,讓人感動。
孔子說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現實生活中,我們很難做到讓所有人都滿意,偶爾也會被誤解被傷害,但我們不能因此忘記初心。我們要不讓自己的善心變質,但行好事,前程一定不會太差。
正當我思索之際,一陣風吹過,桂花樹的枝頭應聲搖曳,霎時蕩出陣陣清香,灑落滿天桂花……好美的桂花雨,好美的善良心靈。
桂花雨100字讀后感篇12
喜歡琦君,源于課文《桂花雨》。
這篇連名字都散發著香氣的散文,攜著淡淡的鄉愁,不經意間就吸引了我。一口氣讀下來,竟覺得不甚過癮,反反復復,又讀了幾遍之后,對《桂花雨》又有了更深的體會。
“桂花盛開的時候,不說香飄十里,至少前后十幾家鄰居,沒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全年,整個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氣里。”
一個“浸”字,形象地寫出了“桂子花開,十里飄香”的意境。桂花不僅僅花開時香,晾干了泡茶、做餅也同樣香氣彌漫。桂花,永遠香在人們的心里。它的香,已不受季節的束縛,香甜四季,也香甜了人們的生活。
“全年”“整個村子”從時間和空間的角度,巧妙地描述了桂花給人們、家鄉的歡樂。字里行間,桂花的香氣始終縈繞于字里行間,思鄉的情懷也如桂花香一樣縈繞于心頭。
母親說:“那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鄉院子里的桂花。”
那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鄉院子里的桂花”,事實上又是什么情形呢?我們不妨看一看課文中的這些句子:
——杭州有一處小山,全是桂花樹,花開時那才是香飄十里。
那么,家鄉院子里的桂花又是什么樣呢?
——桂花盛開的時候,不說香飄十里,至少前后十幾家鄰居,沒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顯然,從香氣上看,是沒有區別的,甚至小山上因為樹多,更顯得濃郁。
那,為什么母親要這樣說呢?母親這句樸素的話,與“月是故鄉明”如出一轍。
母親每年都聞著桂花的香氣,關注桂花,收獲桂花,體驗著饋贈桂花的歡樂,吃著桂花做的食品,喝著桂花茶。桂花,已浸潤在她的生活中的角角落落,成為她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家鄉院子里的這棵桂花樹是獨一無二的,是母親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還會有什么能夠替代它呢?桂花是沒有區別的,然而母親不是在用鼻子區分,是在用“心”來緬懷桂花相伴的歲月,那是無可替代的味道。
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鄉童年時代的"搖花樂",還有那搖落的陣陣桂花雨。
撫摸著這個“又”字,仿佛看到了作者不止一次地想起故鄉童年時代的“搖花樂”和“桂花雨”,只是這次母親的話使她又一次想起。
淡淡的一句話,卻傳遞出了作者對故鄉桂花的深深懷念。家鄉的桂花,是跟作者童年的歡樂連在一齊的,那種“搖花樂”和“桂花雨”已融入了她的生命,成為她幸福童年的最完美、最耐人回味的記憶。這恐怕是作者難忘家鄉桂花的真正原因。
小時候,故鄉是哺育自我成長的地方;長大了,故鄉是每個人心底深處的完美。這份完美的回憶在每個人多少次夢境中被描繪得越來越清晰,勾勒得越來越完美。
祖父今年九十一歲了。我一向努力想要忽略他老人家已是耄耋之年的事實,總期望他老人家還是我記憶中的那個走起路來腳下生風的老軍人的形象,可是,終究歲月的齒輪還是把時光帶到了他人生的暮年。
前段時間老人家摔了一跤,骨折了。得到消息后我連夜趕回老家,看著祖父默默地坐在家門口的背影,忽然之間我就落淚了。
記憶中的祖父是會撐著傘帶著年幼的、不愿睡午覺的我,去買餅干的……
記憶中的祖父是會端著奶奶剛煮好的雞湯,領著我和哥哥妹妹一齊解饞的……
記憶中的祖父是會用那個我印象中很大其實很小的木盆,給我和妹妹洗澡,然后用花露水幫我們驅蚊子的……
而今,這些時光仿佛黑白影片,都成了祖父在夕陽下的剪影,成為了過往,成為了眼前這位身形佝僂的老人。
往事如夢,幾番花開在心底,回首時無情也無雨。搖桂花的歡樂和童年的笑聲,濃縮在琦君的筆下,我們每個人對故鄉的回憶,也定格在一張張老照片里。
繁華落盡,一身憔悴在風里,僅有桂花香暗飄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