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景詩:春思·鶯啼燕語報新年--皇甫冉
【原文】
春思·鶯啼燕語報新年
皇甫冉
鶯啼燕語報新年,馬邑龍堆路幾千。
家住層城臨漢苑,心隨明月到胡天。
機中錦字論長恨,樓上花枝笑獨眠。
為問元戎竇車騎,何時返旆勒燕然。
【注釋】
①馬邑:秦所筑城名。
②龍堆:白龍堆得簡稱,指沙漠。
③層城:傳說中神仙居住的地方。借指京城。
④論:表露,傾吐。
⑤元戎:猶言。
⑥勒:石刻
⑦燕山:山名
【韻譯】
鶯歌燕語預報了臨近新年,馬邑龍堆是幾千里的疆邊。
家住京城比鄰著漢室宮苑,心隨明月飛到邊陲的胡天。
織錦回文訴說思念的長恨,樓上花枝取笑我依然獨眠。
請問你主帥車騎竇憲,何時班師回朝刻石燕然山。
【賞析一】
這首詩是借閨婦抒寫春怨,期望早日了結戰事,征夫能功成名遂。詩的首聯點明題意,首句點“春”,次句點路遙“相思”。頷聯寫少婦和征人所在之地,一在漢,一在胡,相隔千里。頸聯寫離恨,寫春情。末聯故作問語,問征夫何時功成返鄉。全詩流露非戰情緒,也是借漢詠唐,諷刺窮兵黷武。
【賞析二】
馬邑,今山西朔縣。漢時曾與匈奴爭奪此城,唐為郡名。龍堆,白龍堆,在今新疆,地接玉門關,系上馬邑、龍堆。機中句,竇滔為苻堅秦州刺史,后謫龍沙,其妻蘇蕙能文,頗思滔,乃織錦為回文旋圖詩寄之,共八百四十字,縱橫反復,皆成文意。樓上句,意謂為什么不在花枝報春時憑樓賞玩。為問兩句,后漢竇憲為車騎,大破匈奴,遂登燕然山,命班固作銘,刻石而還。元戎,猶主將。返旆,猶班師。勒,刻。燕然,燕然山。即蒙古杭愛山。
此詩寫新春時妻子思念出征的丈夫。末是寫她的愿望,即希望戰事早日獲勝,她的丈夫也能立功回來。詩的首聯點明題意,首句點“春”,次句點路遙“相思”。頷聯寫少婦和征人所在之地,一在漢,一在胡,相隔千里。頸聯寫離恨,寫春情。末聯故作問語,問征夫何時功成返鄉。全詩流露非戰情緒,也是借漢詠唐,諷刺窮兵黷武。
【作者簡介】
皇甫冉(約718 — 約771),字茂政,潤州丹陽(今江蘇鎮江)人,唐代詩人。先世居甘肅涇州。天寶十五年進士。曾官無錫尉,大歷初入河南節度使王縉幕,終左拾遺、右補闕。其詩清新飄逸,多飄泊之感。
據《唐詩三百首新注》線裝版記載,皇甫冉,(716--769),字茂政,安定(今甘肅涇川北)人。曾祖時已移居丹陽。天寶進士,任無錫尉。大歷初入河南節度使王縉幕。官中左拾遺,補闕。
他生當亂離,頗有漂泊之嘆,流連景物之余,東南山水,常賦予他以好句,如“燕如社日辭巢去,菊為重陽冒雨開”,“積水長天隨遠色,荒林極浦足寒云”,“泛舟因度臘,入境便行春”,“岸草知春晚,沙禽好夜驚”等,并皆清逸。高仲武《中興間氣集》中悲其“長轡未騁,芳蘭早凋”,當是指他終年五十余。
皇甫冉才華橫溢,佳作頗多,留給后人的有《皇甫冉詩集》3卷、《全唐詩》收其詩2卷,補遺7首,共241首。詩歌多寫離亂漂泊、宦游隱逸、山水風光。詩風清逸俊秀,深得高仲武贊賞。《全唐詩》錄存其詩二卷,事見《新唐書·文藝傳》、獨孤及《唐故左補闕安定皇甫公集序》(見《全唐文》卷三八八)、《唐詩紀事》卷二七、《唐才子傳》卷三。
安史之亂后,唐朝統治由盛而衰。處在此時此境,他所賦詩文,反映了安史之亂的社會狀況。皇甫冉寓居義興,對義興的山山水水情有獨鐘,題詠頗多。有《荊溪夜湍》、《洞靈觀》、《三月三日同義興李明府泛舟》等著名詩作。如《荊溪夜湍》云:“驚湍流不極,夜渡識云岑。長帶溪沙淺,時因山雨深。方同七里路,更逐五湖心。揭厲朝將夕,潺諼古望今。花源若許到,雖遠亦相尋。”《洞靈觀》云:“孤煙靈洞遠,積雪暮山寒。松柏凌高殿,莓苔封古壇。客來清夜久,仙去白云殘。明月開金篆,焚香人木蘭。”《三月三日同義興李明府泛舟》云:“江南煙景復如何,聞道新亭便可過。處處藝蘭春浦綠,萋萋藉草遠山多。壺觴須就陶彭澤,風俗猶傳晉永和。更使輕橈隨轉去,微風落日水無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