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古詩《回鄉偶書》鑒賞
時間:
寧靜2
小學生必背古詩
《回鄉偶書》是唐朝詩人賀知章的作品,共二首,是作者于公元744年(天寶三年)致仕還鄉時所作。詩中既抒發了久客傷老之情,又充滿久別回鄉的親切感,雖為晚年之作,卻富于生活情趣。 這首詩寫出詩人內心復雜的情感,對家鄉和親人的懷念,寫出萬年安逸生活的情趣。
回鄉偶書
作者:賀知章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催。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注解
1、鬢毛摧:兩鬢的頭發已經斑白。
譯文
少年時離鄉,到老了才回家來;
口音沒改變,雙鬢卻已經斑白。
兒童們看見了,沒有認識我的;
他們笑問:這客人是從哪里來?
賞析
這是一首久客異鄉,返回故里的感懷詩。全詩抒發了山河依舊,人事不同,人生易老,世事滄桑的感慨。一、二句,詩人置于熟悉而又陌生的故鄉環境中,心情難于平靜。首句寫數十年久客他鄉的事實,次句寫自己的“老大”之態,暗寓鄉情無限。三、四句雖寫自己,卻從兒童方面的感覺著筆,極富生活情趣。詩的感情自然、逼真,內容雖平淡,人情味卻濃足。語言樸實無華,毫不雕琢,細品詩境,別有一番天地。全詩在有問無答中作結,哀婉備至,動人心弦,千百年來為人傳誦,老少皆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