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詩詞鑒賞6首(2)
紅樓夢詩詞鑒賞4:太虛幻境石牌坊聯語
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
【詩詞鑒賞】
書中第一回說,當年姑蘇(現在蘇州)城閶門外十里街仁清巷葫蘆廟旁住著一位鄉宦甄士隱。此人擺脫名韁利索的員絆,在家里過著與世無爭、逍遙自在的小康生活。一日午睡,在夢中遇見一僧一道(即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有幸在他們手中見到那塊頑石(通靈寶玉),又不知不覺地隨著僧道到了“太虛幻境”,見到了石牌坊上這副對聯。
佛教和道教是來歷不同的兩種宗教。曹雪芹有意讓和尚與道士同行,明顯地帶有調侃的意味,以增加小說的幽默感。況且用了“太虛”、“茫茫”、“渺渺”字樣,就明明告訴讀者這是憑空虛擬的“假語村言”。
但是這種虛擬有它的根據,就是佛道兩教都對社會人生抱著虛無否定的態度,認為世人對物質、精神生活的追求,以及由此導致的擾攘紛爭,全是虛幻無意義的,只有清凈無為,靠精神力量去尋求精神的解脫——成仙成佛,才是有意義的。這副對聯就反映了這種崇尚虛無的理論。
佛家的觀點認為,世上萬事萬物,就其現象說似乎是真,是有;就其本質說是假,是無。前者是世俗人的看法,所以稱為“俗諦”;后者才是真理,所以稱為“真話”。這副對聯就是本著這種唯心的理論來嘲笑世俗人的。它隱含的意思是:社會上的人們慕富厭貧,為名為利,勞力勞心,強爭苦奪,就是把假的誤認為是真的,把真的反而當成了假的;把虛無誤認為是實有,把實有反而當成虛無。
曹雪芹要批判否定他所厭惡的那個社會現實,不可能有更先進的理論,而佛道兩家也是否定現實社會的,就自然成了曹雪芹現成的理論武器。須要辨明的是,作者并不是要通過其著作來宣揚宗教教義,而是根據他的需要把某些宗教觀念拿來為我所用。曹雪芹是極其熱愛生活、熱愛人生的,否則他就不會竭一腔心血來寫這樣一部五彩擯紛的《紅樓夢》了。我們讀《紅樓夢》,主要應該看作者所描繪的那個廣闊的社會生活畫面和眾多的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給我們的啟示,而對帶有虛無色彩的說教,則要在分析的基礎上得出清楚的認識。
紅樓夢詩詞鑒賞5:賈雨村口吟聯語
玉在櫝中求善價,釵于奩內待時飛。
【詩詞鑒賞】
賈雨村吟完那首單相思的詩后,興猶未盡,“因又思及平生抱負,苦未逢時,及搔首對天長嘆”,又吟出這聯聯語。
賈雨村是個利欲黛心的人,同時又才干優長,不是草包。這種人正是封建社會名利場中富有競爭能力的好手。即便在窮困落魄之時,他也按掐不住勃勃的野心。在萬家團圓的中秋月夜,他站在寂寞的葫蘆廟里,對著冷月清渾,想著傾心的美人;又想到尚無出路,前程茫茫,念出這樣聯語,抒發自己大志難酬的情緒。這副聯語恰合他的身分。這種“按頭制帽”(清人張新之語)的手法,表現了作者高超的藝術才能。
這副聯語的高明處,還在于把賈雨村的“姓”和“字”自然巧妙地嵌了進去。“求善價”的“價”,諧“賈”的音;“待時飛”的“時飛”恰是賈雨村的字.
有人以為,上聯的“玉”字隱指賈寶玉,隱喻寶玉后來被捕坐牢,黛玉憂忿而死,寶玉理想落空;下聯的“釵”字隱指薛寶釵,隱喻寶釵安分守拙,但總想“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云”。是否就是如此?可以聊備一說。又有人據“釵于奩內待時飛”句說,將來賈家敗落后,寶釵要落到賈雨村手里,給他做妾。這種猜測倒是很有趣,可是嫌太牽強、武斷了。
紅樓夢詩詞鑒賞6:賈雨村對月口占五言律
未卜三生愿,頻添一段愁。
悶來時斂額,行去幾回頭。
自顧風前影,誰堪月下儔。
蟾光如有意,先上玉人樓。
【詩詞鑒賞】
這首詩出現在第一回中。甄士隱家隔壁的葫蘆廟里寄居著一個貧困落魄的書生賈雨村。此人相貌魁偉,氣度不凡,很得甄士隱的賞識。一日在甄家書房里,偶然瞥見甄家的丫鬃嬌杏在院內掐花。這個嬌杏因家主人常提起賈雨村,就回頭多看了他兩眼,賈雨村便以為嬌杏看中了自己,狂喜不禁,回到廟里就害起了單相思。這首詩便是他中秋夜對月隨口吟出的抒懷之作。
賈雨村在《紅樓夢》中不是個無足輕重的角色。他賴甄士隱的慷慨資助赴京應舉,名登金榜,穿戴著猩袍烏紗,得意洋洋地回來當了知府。不久因“貪酷之弊”,被政敵搞掉,又變成平民,做了林黛玉的蒙師。后來又靠走賈政的“后門”,起復做官,由于善于鉆營,在官場中爬上得高位置。脂硯齋的批語說他是王莽、曹操一類人物,可能在賈家敗落時,他還要有一番恩將仇報、落井下石的表演,可惜曹雪芹的書只給我們留下八十回,高鶚續作的后四十回又沒完全體現作者原意,我們無法知道其具體情節了。從書的前幾回中,我們就可以看出,此人野心勃勃,城府極深,喜怒不形于色,心狠手辣,敢作敢為,可說是個亂世之奸雄。
在吟上面這首詩時,他還是個旅居僧房,向和尚討粥吃的窮措大,所以看見個長得周正一點的丫鬟也使他動心,一廂情愿地想入非非。這首詩準確地反映了一個窮秀才向慕女色及榮華富貴的心理。詩寫得挺像樣,說明賈雨村很有才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