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心的散文《名湖畔的三年》
冰心的現代詩和散文體現著傳統文化與現代思想的交融,中國文學與外國文學的相互滲透,帶有鮮明的時代色彩。小編為大家整理了冰心的散文《名湖畔的三年》,希望大家喜歡。
《名湖畔的三年》
我回到母校教學,那正是燕京大學遷到西郊新校址的第一年,校舍是中國式的建筑,翠瓦紅門,大門上掛著蔡元培先生寫的"燕京大學"的匾額,進門是小橋流水,真是"美輪美奐"!最好的是校園里還有一個湖。據說這校址是從當時的陜西督軍陳樹藩手里買來的,是他在北京的房產之一。那時湖里還沒有水,湖中的小島上也沒有亭子,只在島旁有一座石舫。我記得剛住到校里時,有一夜從朗潤園回到我住的燕南園53號時,還是從干涸的湖底直穿過來的。后來不久這湖里才放滿了水。這一片盈盈的波光,為校景添了許多春色!
那時四座稱為"院"的女生宿舍里,都有為女教師準備的兩室一廳的單元,還可以在宿舍里吃女生餐廳的"小灶"。差不多中國籍的女教師如生物系教師江先群、教育系教師陳克明等都住進去了。我來得晚了一些,只好住進了燕南園53號英美國籍女教師居住的小樓。這個樓里吃的當然都是西餐,我在53號吃早餐,中晚兩餐卻到女生宿舍的第二院去吃中餐。我住在燕南園53號也有方便的地方,因為女生宿舍的會客室里,是"男賓止步"的,男賓來訪女生,只能在院門口談話,而燕南園53號人會客室就可以招待男賓。那時我的二弟為杰已考上燕大,三弟為楫也在預料學習,他們隨時都可以到53號來看我。
這一年住進新校舍里的新教師、新學生。大家都感到興高采烈,朝氣蓬勃,一切都顯得新鮮、美麗、愉快。特別是男女學生住在同一校園里--男生宿舍是六座樓,是坐西朝東,沿著湖邊蓋的,我的兩個弟弟都住在里面。他們都十分喜歡這湖邊的宿舍,說是游泳和溜冰都特別方便。--于是種種活動也比較多,如歌詠團、戲劇團等等,真是熱鬧得很。
我在"當教師的快樂"一文中,曾提到我在教授會里是個"嬰兒",而在學生群中卻十分舒暢愉快,交了許多知心朋友。一年級的新生不必說了,他們幾乎把我當姐姐看待?,F在和我仍有來往的如得到世界護士獎的王秀瑛,協和醫學院畢業的高材生、晚年成為虔誠的_的陳梅伯等等,至于現在中央民族學院教學的林耀華等,因為居處密邇,往來就更多了。
記得那是我為高班同學開的選修課中有歐洲戲劇史,用的是我在美國聽講時記的筆記本,照本宣科,基本沒有什么意思。這個班里有三年級同學焦菊隱,他比我只小三四歲吧,我們談話時一點沒有師生的意味。記得有一天早晨八時,他來上課--燕大國文學系里的教師大半是老先生,他們不大愿意太早上課,因此教務處把我的功課表都排到八時至十時之間--他進門來脫下帽子,里面還戴有一頂薄紗的壓發帽,我就笑著說:"焦菊隱同學你還有一頂帽子沒摘下來!"同學回頭看了都笑了,他也笑著把壓發帽摘了下來。
因為我喜歡聽京戲,我們課外常常談到京戲的一切。他畢業后就辦了一所中國戲劇學校,學生實習的場所就在東安市場的吉祥戲院。焦菊隱為我在戲院樓上留了一間包皮廂,說是謝先生任何時候進城都可以去看戲。這所戲校的四個年級學生的排行是:德、和、金、玉。所以以后的那幾位名演員如王金璐、李和曾、李玉芙等,他們小時候演的戲,我都看過。學生的待遇也十分平等,在上一出戲里演主角的,在下一出就可能跑龍套。我覺得他是個很得學生敬愛的校長。七七變事后,我離開了北京,從此我們的聯系便斷絕了,關于焦菊隱以后的事跡,我還要細經地去打聽。
前天收到一本《泰安師專學?!?987年第3期,里面有一篇《高蘭評傳》,使我猛然憶起我的學生郭德浩,他寫詩的筆名,便是高蘭!這篇文章里提到高做學生時受到我的影響時,有許多溢美之詞,我就不往我的臉上貼金了。但里面有一段話,卻引出我許多思緒:"冰心給他教大一《國文》和《寫作》時,有別具一格的指導方法。有一次她給學生出個作文題--《理想的美》,她要男同學在文章里寫出'我理想中的美女子',女學生都寫'我理想中的美男子',以此來抨擊當時社會思想解放的學生設下種種禁區。她認為愛情要堅貞而潔美。"我真不記得那時我會給大一學生出這樣的題目。還有一次,我的女學生潘玉美--她也有七十多歲了--從上海來京,順便來看了我,也笑著提起,我給她們出過"初戀"的作文題目,還說"無論是親身經驗還是虛構的都可以寫"。這些事我都忘得一干二凈,我想那時我真是大膽到"別具一格",不知學生的家長們對我這個年輕的女教師,有什么評論,我也沒有聽見我們國文系的老先生對我有什么告誡,大概他們都把我當做一個"孩子頭","童言無忌"吧。
我回國的第二年,我父親的學生們便來接他南下,到上海就任上海海道測量局長,兼任海道巡防處長,離開了北洋政府。我們的家便搬到了上海的法租界徐家匯,和在華界的父親辦公處只隔一條河。這房子也是父親的學生們給找的。這一年涵弟便到美國留學去了。
我仍在北京的燕京大學任教,杰弟和楫弟在燕大的本科和預科上學。那時平滬的火車不通,在寒暑假我們都是從天津坐海船到上海省親。我們姐弟都不暈船,夏天我們還是打帆布床在艙面上睡覺。兩三天的海行,覺得無聊,我已記得我們還湊了一小本子的歇后語,如"羅鍋兒上山--錢短"、"裱糊匠上天--糊云(胡云)"、"城隍廟改教堂--神出鬼入"、"老太太上車--別催(吹)了"、"豬八戒照鏡子--前后不是人",等等,我們想起一句,就寫下一句,又笑了一陣。同時也發現關于"老太太"和"豬太戒"的歇后語還特別多。
這三年中,我和文藻通信不斷。他的信寄到我上海家里的,我母親都給鎖在抽屜里,怕有人偷拆開看。寄到學校里的當然沒有問題。住在同一宿舍的同事們,只知道常有從美國來的信,寄信人是w。t。wu她們也不知道這個姓吳的是男是女,我當然也沒有說。如今這些信和存在燕大教學樓上的那些書籍,都在珍珠港事變后,被進駐燕大的日軍燒掉了。
往事寫到這里,我不禁想到不但我年老的父母,就連文藻和我的三個弟弟此時也都已離開了我!往事如煙,我這一身永遠裹在傷感的云霧之中了!
散文鑒賞的方法:
注意展開聯想,領會文章的神韻聯想的方式有:①串聯式:如《獵戶》“尚二叔→百中老人→董昆”;②輻射式:如《土地》以“土地”為中心生發開去,寫“熱愛生活,保衛土地,建設土地”;③假托式:如《白楊禮贊》;④屏風式:如《風景談》。注意豐富的聯想,由此及彼,由淺入深,由實到虛,這樣才能體會到文章的神韻,領會到更深刻的道理。
品味散文的語言一大特色是語言美。好散文語言凝練、優美,又自由靈活,接近口語。優美的散文,更是富于哲理、詩情、畫意。杰出的散文家的語言又各具不同的語言風格:魯迅的散文語言精練深邃,茅盾的散文語言細膩深刻,郭沫若的散文語言氣勢磅礴,巴金的散文語言樸素優美,朱自清的散文語言清新雋永,冰心的散文語言委婉明麗,孫犁的散文語言質樸,劉白羽的散文語言奔放,楊朔的散文語言精巧。何為的散文語言雅致。一些散文大家的語言,又常常因內容而異。如魯迅的《紀念劉和珍君》的語言,鋒利如匕首;《好的故事》的語言,絢麗如云錦;《風箏》的語言,凝重如深潭。體味散文的語言風格,就可以對散文的內容體味地更加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