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親優美散文
提起自己母親,所有人都會與我一樣對自己母親心存深深感激,無論你現在是長江東海,還是普通小溪,都肯定會感謝你們自己母親。今天小編就為大家整理了我的母親優美散文,希望對你有用!
我的母親優美散文篇1:我的母親
提起自己母親,所有人都會與我一樣對自己母親心存深深感激,無論你現在是長江東海,還是普通小溪,都肯定會感謝你們自己母親。母親把我們含辛茹苦拉扯大,她就如蠟燭燃燒了自己,把光和愛給了我們。我兒子今年12歲,別人總是問他:我好,還是他媽媽好,他總是說他媽媽好。從小到現在,都是他母親為他操勞,從每天吃什么,到身上穿什么都是他母親為他料理。同樣我也是母親對我操勞較多,從出生來到世上、念書、成家、走上社會。
從我記事起,母親就沒有清閑過。還是在大集體,我還隱隱約約有這樣印象:父親在大隊做事,我與母親在生產隊里苦工分。生產隊喂不少牛,每天天不亮,母親就喊我起身與她一起去到老家南湖底去割草。每次,我總與母親比誰草割得多。我總想與母親草割一樣多甚至想超過母親,每次我總是比在母親下風。每當太陽掛在樹梢老高,我與母親便興高采烈背著“戰利品”向老家趕來。每當老家有人夸我與母親草割得多時,我與母親都非常欣喜。土地分到戶,我就開始上學,父親也不上大隊做事。為了早致富,老家買豬、牛、羊。每天,我還在睡夢中母親就早早起來,燒豬食喂豬、割青草喂牛、喂羊。我起來上學,母親便與父親一起到地里干活。到夏收秋種,母親更是天不亮就起床,喂好牲口,然后拿塊餅邊走邊吃、拿著鐮刀上地里割莊稼。父親在后面推車,她則在前面拉車。每天中午放學,母親與父親還在地里,我則到老家家后土井去挑吃水,將吃水缸挑滿,母親與父親都還未從地里回來。在每年四月份或者八月份,如果是星期天,母親總是喊我們起來,與她一起到地里錐肥(用錐肥錐子在莊稼下面錐個窩,把肥料放在里面然后用土蓋實。)、或打玉米葉或到稻地割草。特別是農忙,母親很晚才睡覺。她做過地里活,又做家務活。農閑時,母親則擰線納鞋底、扯布做衣服、套被。我們全家腳上穿的單鞋(春秋夏穿的鞋)、棉鞋,身上穿的單褂(也叫削褂)、棉襖、棉褲,都是母親巧手所做。
母親給我財富除了做人要勤勞,還有做人要有顆好心、愛心。在老家很少有人說母親不是。在我老家院子里有幾棵梨樹、幾棵柿樹。每當梨、柿成熟,母親總是要摘一些送給老家鄉親。每次有誰家農活沒做完,母親總叫我們去幫忙。每當老家誰要是生病,她總是要過去看看。我從母親身上學到了要與人為善品德。
母親對爹奶很孝順。爹奶還在時,母親每年都叫我與大哥去幫爹奶(我的祖父、祖母)干農活。每次過節,母親總叫我叫爹奶到我家過節。在我記憶里母親與爹奶沒有吵過戰、拌過嘴。她與爹奶相處比閨女與父母還親。母親與父親結合,是奶奶當的家。奶奶與我姥姥是表姊妹。奶奶說她當時看中母親模樣俊秀、做事穩當、人很周正(正派)。2008年母親得腦出血在市區住院,奶奶說她天天在家為母親祝福。奶奶是在2008年11月去世,母親比誰都傷心。每次我上兩個姑姑家,兩個姑姑都說她們不如母親對奶奶好。奶奶一周年,母親在奶奶墳頭哭得撕心裂肺。
母親最讓人尊敬是她對人理解,她總是從對方角度考慮問題。我總共弟兄三人,現在我們弟兄都已成家。母親與大嫂、我的愛人、弟媳相處都非常融洽,到現在她們都未紅過臉。每年過年,我們三家總是在一起過年。孫男輩女總是纏著他們奶奶打撲克。看著母親與她孫男輩女玩得很開心,我心中也樂陶陶。母親喜歡她的孫男輩女,有什么好吃東西都留著給她的孫男輩女。有時星期天,我兒子叫我帶他到他奶奶家,他想與他奶奶再在撲克上比個高下。每次我與妻兒回家,給母親錢想孝敬她,她總是不要。她總是說:“你兩口(兩人)工資不高,小孩又念書,又買房子不容易。”總么也不肯要我們的錢,我與妻子還是把錢揣在她口袋里。
母親一直沒離開過土地。隨著她年歲漸高,而且有腦出血不能負大重,父親身體也不大好,大哥在外打工,小弟又經常出外,農忙時又沒有人幫忙,我總是勸他們把地讓給大哥種,母親總是不干。她說:“我們能種一天就種一天,不能種再說。你東頭唐大娘比我年紀還大,還種著地。你大哥在外打工又不回家,你大嫂一個人在家也不容易,還帶著個孩子。”我工作在老家不遠鄉鎮,但是卻很少去老家,主要是成家繁瑣雜事較多。由于大哥在外打工,小弟又經常在外,由于母親得腦出血不能負大重,父親身體也不大好,每次農忙,我總是請假回老家幫忙。2010年秋收,老家稻子倒伏,母親在前面用鐮刀找(割)穗子,我在后面砍稻根子。地里只有我們娘倆,我勸母親回家歇歇,讓我一人干,我說:“媽,你腳扭了,你不能再干啦!”母親不干(聽),她硬堅持與我一起將一塊地砍完。當父親說:“你媽將老家農活干了(做完)腿腫幾天不能走路。”聽到這,我心里特酸疼。父親還跟我說一件事。父親說:“有一次,你媽腰疼個把月,我要打電話給你,你媽硬是不讓我打電話給你,她怕給你思想上添加壓力。”聽父親說這話,我感到母親就是一座高山。,我見過不少母親,她們有病痛總是自己硬挨,不給兒女添麻煩我母親與天底下所有母親一樣都不愿給兒女添麻煩。
母親對我很疼愛。每次回老家,母親總是要留我在老家過一夜。每次我與母親談很晚才睡。每次回老家,她怕我吃不好,她總是弄幾個雞蛋藏在我碗底。我準備夾給她時,她說:“我和你大(父親)都有。”第二天,母親知道我要走,早早起來弄飯給我吃。每次她都叫我多吃點。每次我離開老家,母親總是叮囑我要照顧好我自己,我則也叫她注意身體。每次離開老家,母親總是站在老家家后小堆上看我背影消失在天際,她才去家。
母親與兒女總是心連心。2007年春夏收麥,母親將小腿摔斷。我聽到消息,趕緊回到老家。我到家,母親已躺在老家涼床上用鋼釘牽引。看著母親非常痛苦,我也忍不住落淚。母親怕我為此擔憂,連忙裝做不疼。母親知道我工作走不開,我在老家呆一天,她就催促我上班。我在班上總是魂不守舍。每天下過班,我就騎自行車趕30來里路到老家服侍母親,第二天早早離家。我食不甘味,母親也是一樣。母親勸我如果班上忙,就不要朝家跑(回老家),我不干(愿意)。有一天下班晚,天伸手看不見影,路上到處是麥草,我騎車不留神栽掉小河里,全身濕透到家,母親第二天怎么也不讓我再去家。我總是不忍,母親畢竟將我拉扯大,關鍵時候我不能不盡孝心。那期間,母親與我一樣是又黑又瘦。母親與我都非常關心對方。2011年春節,我說好到大哥家過節,父親說母親到大哥家家后望我好幾遍。
母親給我最大財富是教我如何做人。每次回老家,母親總是叫我見到鄉親要主動打招呼。到老家門口,要下車、推自行車走路。母親對我說:“你是徐燈人,你孬好讀幾天書,你一定要給鄉親留個好印象。”母親總是叫我要中規中矩做人,不要學奸使詐,遇到人有麻煩要主動去幫忙。她對我說:“誰能不遇到難違事(困難)?你只有幫人家,人家才能夠幫你。”有一件事,至今我還難以忘懷。那是一年夏天,我家睡得遲,那天夜里,天突然由滿天星變成黑暗一片,“天要下雨”母親叫道,母親一邊叫我與父親將曬在場上小麥弄去家,不顧勞累一邊到各家喊門說天要下雨叫鄉親起來收(將小麥扒回家)場上小麥。由于母親對鄉親好,母親在我老家徐燈威望很高。年齡大親切喊她為吳大嫂。年紀輕親熱喊她為吳大娘。父親跟我講一件事:“你母親我叫她少做活,她就是不聽。上天(不久前)她看見通往鄉里路坑坑洼洼,她帶村里幾個人將路整平。”
母親一生很平凡,沒有做什么驚天動地大事情。但是在方圓十里老家,都知道母親是個好人。她就像老家院子里梨樹讓老家鄉親很溫暖,老家鄉親也沒有忘記她。2008年母親腦出血,由于起病急,我和父親將她送出住院。在她住院期間,王二嬸,吳三娘,不少鄉親都去看望。母親回家療養,每天都有不少鄉親去看望。我在那一時刻又看到母親偉大。
人們總是說天底下最偉大人是母親。正如孟郊《游子吟》所說;“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有時我覺得我是風箏,母親是線,無論我漂泊在何方,母親總拽拉著我;我是莊稼,母親陽光總暖照著我;母親是根,我是葉,母親總是滋潤著我;母親是大樹,我是小樹,母親總關愛著我;母親是高山,我是高山上樹,總在母親懷里;母親是大地,我是種子,她總對我深情款款;我是大地,母親是天空,我們總是互相依戀;在母親眼里我永遠是個孩子,無論我50歲,60所歲、、、、、、,我永遠是一生氣就往老家家后跑小二子。
我母親是平凡的,平凡就像泥土。我知道世上還有許多母親與我母親一樣,她們也是平凡的,也是平凡就像泥土,但是她們又是偉大的,在我們這些兒女眼里,她們就是高山、就是大海,就是太陽。她們希望她們兒女過得好、平安、幸福、有出息、對社會有用,她們不給兒女添麻煩、增負擔。真是天底下最值得我們用詩來歌頌是我們母親!最值得我們用歌來唱頌是我們母親!最值得我們用畫來畫是我們母親!最值得我們一生進行報答還是我們母親!
母親是太陽,她照亮整個世界;母親是綠葉,她溫暖大地;母親蠟燭,她成全別人;母親是港灣,她讓兒女有了依靠;母親是大愛,她造就這個世界。
我的母親優美散文篇2:我的母親
徐堂忠
如果有人問我這輩子最大的遺憾是什么?我會毫不猶豫的告訴他,我這輩子最大的遺憾是沒有照顧好我的母親。
時間定格在2014年3月15日。這是一個刻骨銘心的日子。我的母親在當天凌晨起床去解小便不慎跌倒在地,因無人知曉,躺在冰涼的的地上幾個小時沒人管,等到我哥哥嫂嫂來送早餐時,我母親已不省人事了。從那時起,我母親就再也沒有站起來了,當我聞訊中午趕回母親身邊時,母親含著眼淚顫抖著嘴唇想跟我說點什么,但遺憾的是上帝再也沒有給予她傾訴和說話的機會了。就這樣我們守候在母親的床前,每天給她喂點米湯,母親連續5天喘著粗氣,從快到慢,從強到弱。幾度清醒的時刻都很短暫。嘴巴里發出的聲音也聽不清她想說些什么?卡在喉嚨里的一口痰發出“咕嚕咕嚕”的聲音,即使她多次努力也無力移動他失去了知覺的軀體,他那微弱而又疲憊至極的目光,無神的目光望著窗外的陽光,流露出對生命的無限眷戀。母親是多么的希望能走出那間窄小的睡房,到室外去吸一口清新的空氣,可是殘酷的現實告訴她,她已經無能為力了。
直到3月19日凌晨,母親那顆跳動了87個春秋的心臟終于停止了。母親帶著傷感帶著痛苦和遺憾離開了朝夕相處的家人,追隨我的父親去了一個陌生而又被人比作天堂的世界。母親的離去留給親朋好友的是無限的思念和痛苦,留給我和我的家人是無限的悲傷和遺憾。真讓人悲痛欲絕啊!
媽媽,您離開我們快100天了,在這段時間里,您的音容笑貌還時時刻刻浮現在我的眼前。我每次看著您的相片,就會淚如雨下,心里很不是滋味。我無時不在想念著您,牽掛著您,想的我好心痛啊!媽媽!!
您的離去,親戚朋友都從四面八方趕來吊唁,都為您的離世痛心疾首啊!
5月16日,我的侄女---笑鳳的婆婆去世,我聞訊去參加吊唁,又回去了一趟波水,我特意來到了母親的墳前。娘啊,我多么的希望您能看到我,聽到我的呼喚。就像你生前一樣,每次回家我會站在您的床前輕輕的呼喚一聲媽,您會艱難地從床上爬起來,有好多好多的話想對我說,有好多好多的委屈想向我傾訴。我梳理著您紛亂而又斑白的頭發,內心充滿著矛盾和不安,我不知道用什么話來安慰您,每次回家去看您,我的心像刀割一樣的痛啊!媽媽!當我每次離開您回單位的時候,您每次都會問我下次什么時候再來?您每次都會站在門口用昏花的老眼目送著我遠去,直至我的背影消失在河對岸公路的盡頭。現在想起這些,讓我是多么的揪心多么的難受啊!
那天我在您的墓前輕輕的呼喚著您,可是我再也聽不到您的回答了。我跪在您的墓前,淚水不停的滴落在土地上,滲進了您墓前的泥土。此時此刻,我有好多的話想對您傾訴,我真希望世上有只仙鶴,能陰陽兩界相通,能給您捎個信,帶去我無限的哀思和悔恨。
想起您最后的痛苦歲月,我真的很后悔,我覺得很對不起您老人家,我知道您一直盼望著有一天去新區跟我一起過日子。自從2011年5月父親去世后,我接您去新區敬老院住了半年,那段時間,您的身體恢復得很好,敬老院的服務周到,我每天下班就去看你,和你聊天,背你去外面曬太陽,你和敬老院的老人們有說有笑,很是開心。那段時間給您留下了一段美好的回憶,半年后您考慮我的負擔太重,您一再要求回家,可回家不到幾個月,寂寞的時光促使您又想回新區敬老院,可是敬老院沒床位安排了。
這些年來我一直都在盡力想辦法盡早把您接到新區來住,我火急火燎的把新房子裝修好,把您的生活必須品買好,把保姆也請好了。當我擬定4月10日準備接您回新區,把這個消息告訴您的時候,您是多么的高興啊!您當時說,不知能否等得到那一天啊!真的,讓我真的沒有預料到的是,您就真的沒有等到4月10日這一天啊!您提前20天就很傷感的離開了我們去了另一個世界。這是上帝的安排嗎?我的天啦!我真的無法接受這樣的事實。有人說,您是為了減輕我的負擔,您才匆匆地走了。是真的嗎?媽媽!您不應該這樣做啊!
媽媽,孩兒對您的承諾沒有兌現,該盡的孝心沒有及時做到,可是現如今都為時已晚了。如果真的有來世,我還愿意做您的兒子,來世當牛做馬我也愿意報答您的養育之恩……我們還沒來得及讓您過上幾天幸福快樂的日子,甚至沒來得及與您說說告別的話,您就悄無聲息地離開了我們,走得那么倉促,那么的從容和坦然,竟然沒有留下一句話……
媽媽,您一生平凡,善良,艱苦,可我們卻無法留住您的生命,上天竟何其殘忍,讓我們母子天隔一方,叫我們怎能不悲傷啊!
永遠抹不去送您走的那天,我們姊妹四人悲痛欲絕的痛哭,您的孫子曾孫們和親戚朋友都悲痛欲絕,忘不了啊,您臨別時,那痛苦彌留的眼神,望著親人們那永恒的依戀和不舍。我看著您的遺容,眼前浮現出我每次回家您見到孩兒時那無限慈祥和喜悅的笑容,還有您操勞一生滿是老繭的雙手和稀疏的白發,眼前浮現出全家在一起其樂融融的一幕幕。而無情的現實,使我只能把這一切化作我們對您永久的追憶和珍藏,用以淚洗面來懷念我們平凡而偉大的母親!
母親出生在州門司鄉大有村一個叫樟樹垅的楊姓農家里,外公30多歲就死了(那時我舅舅還在外婆的肚子里),外婆是一個小腳女人,30多歲守寡把母親四姊妹(三女一男)拉扯大。我母親排行老大,因家境貧寒,1941年春,在父母雙親的包辦下,13歲的母親就嫁給了14歲的父親。據母親回憶說,是在一個名叫統王沖的村子里,在一個親戚辦的喜宴上,我奶奶和我外婆分別帶著幼小的我的父母去赴宴,在酒桌上兩小孩同時搶一個玩具,小孩玩的盡興也很投緣,奶奶和外婆都說他倆是天生的一對。雙方父母在酒桌上的一句玩笑,就為我的父母定下了終身姻緣。關于父母的這段姻緣我在2011年父親去世后寫的《我的父親》一文中有過較詳盡的敘述,因此本文就不必再重復了。
我的母親沒上過一天學,是千千萬萬平凡農村婦女中的一個,但她勤勞樸實、溫柔賢良,對老人尊敬孝順,對孩子慈愛。母親的做人美德深深烙在我的心中,就如一塊瑰寶,永遠閃光。
父母生育我4姊妹,三兒一女,我排行老四,母親生下我后,父親自費到醫院做了節育手術,含辛茹苦的母親用干癟的乳房撫養我們姊妹四人一天天長大。60—70年代末,我們一家五口人(父親在供銷社工作)母親既當媽又當爹,非常辛苦。從生產隊每個月分得的口糧只有120—130多斤稻谷,家里還要養豬、雞、鴨等家禽。經常是吃了上頓沒下頓,使我們從小就品嘗了農家子女的種種辛酸。
母親不僅要在生產隊里爭工分,還要種菜養豬養雞養鴨,還要承擔很多家務,每天都非常的累,但她從不抱怨。因父親長年在外,母親大半輩子獨自操持著家中的一切,一年到頭辛苦勞作,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歸。
面對我們姊妹4人一天天長大,長大后都要成家,面對遠遠不夠住的三間破屋,在母親的操持和親戚朋友的幫助下,我們家1968年至1981年13年間三度進行了舊房翻新改建,我們姊妹4人后來都分得了兩三間土坯瓦房,都相繼成家立業。其間父母所經受的磨難難以言表。
2008年春的一場冰災,讓父親的雙腿變成了殘廢,裝在左大腿夾骨的一塊8寸長的鋼板,2011年伴隨他去了另一個世界。殘疾的父親,靠一條板凳支撐著他瘦弱的身體艱難的走過了3年多,每移動一步都是那么的艱難,那么的痛苦。就像一個完全沒有自理能力的孩子。這3年是搭幫我80多歲的老母寸步不離的照顧我80多歲殘疾的父親。想起這些,我心里好難受好愧疚啊!就在父親去世那年,我母親終于積勞成疾病倒了,嚴重的肺氣腫、腦血栓使得她大部分時間只能躺在床上度過,那種日子真是度日如年啊!可是,作為兒女的我們,守候在您床前和您聊聊天,驅趕您的孤獨和寂寞的時間又是那么的少之又少。
母愛,是多么的難以忘懷。一些童年的片段現在想來還記憶猶新。
上世紀70年代,家里缺糧,母親按月口糧計劃著一家五口每天二斤半米,往往是2斤米拌三四斤曬干的紅薯絲,做出來的飯是黑糊糊的,幾姊妹經常搶飯吃,母親為了哄住我不吵著鬧著要白米飯吃,她用一只盤子蒸飯給我吃,看上去一大碗,吃起來才幾口飯。一家人經常是一餐吃下來就所剩無幾了,中餐和晚餐母親還得煮一些南瓜湯或野菜什么的,煮出來像一鍋潲搭配著填肚子,母親先讓著我們四姊妹吃飽,她常常是一碗稀飯一點菜湯打發自己,她忍著饑餓還要喂豬、剁豬草、洗衣服,每天忙到深夜才能休息。
每年的端午節,是我最快樂的日子。我母親早幾天就會到10幾里外的團結垅瑤山上去採摘一大筐粽葉回家,用稻谷草灰和竹葉灰泡水過濾成堿水,先天把10幾斤糯米和干豆或紅豆用堿水泡10幾個小時,第二天用半天時間包一大籮筐的粽子,母親包粽子手腳麻利,包出來的粽子四角勻尖,美觀又漂亮。粽子包好后盤放在一口大鐵鍋里用木盆密封蓋上,然后用猛火蒸10來個小時,滿屋粽味,香飄四鄰。這時,我會全天守候在母親身邊,直到深更半夜翻鍋嘗到粽子才肯去睡覺。
我家種有一塊苧麻地,每年夏未砍下來后母親會刮下苧麻皮。童年時常看母親搓麻繩。母親卷起褲腿,將兩扎一絲絲的苧麻放在大腿上用手掌來回搓,一邊搓一邊往手掌心吐唾沫。一有空閑母親總是會搓麻繩。這不起眼的勞作其實很辛苦,夏天有蚊蟲的叮咬;冬天有寒風剌骨。母親的腿總是紅紅的,每個毛孔都清晰可見。母親搓出來的這種細細的麻繩可以用來納鞋底,穿箅子,扎笤帚,捆綁東西,用途十分廣泛。那時候,我就對這些用原始方式紡出來的繩子產生過夢一般的想法:鄉間倘若沒有了苧麻,沒有了繩子,會是什么樣子?沒有羈絆的牲口會不會隨意逃進深山?我會不會在冰天雪地的冬天沒鞋穿打赤腳?
小時候,農村生活條件極差,農村的娃兒也沒什么好吃的,但母親總是會想些辦法讓我們填飽肚子。春天,她會炒些黃豆、綠豆、花生什么的讓我們裝在口袋里吃,咯嘣咯嘣的響聲和豆子的香氣饞壞了村里的小伙伴,逗得他們屁巔屁巔地跟在后頭直叫:“給我一粒,給我一粒……”那歡樂的場面別提有多炫。夏天,她會為我們準備一些爽口清甜的生黃瓜,生豆角、西紅柿……讓大自然的清香粘滿您的唇齒,溢滿您的全身。秋天,她會拿著棍子敲打樹上的棗兒,去山上打毛粟,摘下未熟透的野柿子、蜜猴桃什么的,用缸子放些谷糠漚幾天,等過了幾日便能漚成熟,那味道真的很美。我們家數我最好吃也最能吃,煨紅薯時,經常是從火灰里扒出來就吃,迫不急待地狠狠咬上一口,這一口下去經常燙得我哇哇大哭,還會把一肚子怨氣撒在母親身上。母親從來不會責怪我,只是叮囑我吃煨紅薯時不能性急。冬天,我們背著書包象小兔子似地跑回家,推開門的霎那,桌上已擺上油黃的酸辣椒,還有讓人直流口水的酸豆角,酸蘿卜條、霉豆腐、紅薯稀飯什么的,我會自顧自的拿起碗筷,開始狼吞虎咽地吃起來。此時,母親坐在凳子上,笑瞇瞇地看著我餓狼似的吃相,冬日的陽光照在她的臉上格外溫馨。
有時在半夜里,我會被低聲的抽泣聲所驚醒,細細聽,是母親在半夜里哭泣,是母親傷心的哭聲,難過和困苦又開始糾纏著她,而她只能在半夜里偷偷的哭泣,把軟弱與痛苦都藏在被窩里,獨自去承受。是啊,父親長年在外不回家,一家的重擔就落在母親一個人身上,母親那弱小的肩膀怎承受得了?母親越哭越傷心,有時我也會跟著母親莫名其妙的嚎啕痛哭一場。
母親不識字,但她的記憶超強的好,在她一生中所經歷過的事情她記得清清楚楚。她的語言表達能力非常好,她聽到的故事,她走過看過聽過的事情過目不忘,過耳不丟。她經歷過的事情可以滴水不漏的描繪得惟妙惟肖。她的速算能力非常厲害,幾斤幾兩幾角幾分她比算盤還快。我能成為一個作家,有人說是由于母親的某種基因遺傳!我不敢肯定也不敢否定。
母親有自己堅守的一套為人準則,其實她作為一名普通的農村婦女,她的思想、她的為人處世方法不正是中國幾千年儒家思想的最好詮釋嗎?
記得小時候有一天,我在別人家的柴垛里撿到兩只雞蛋,連蹦帶跳高高興興拿回家向母親報喜時,母親的臉一下子變得嚴肅起來,斥問我雞蛋是從哪兒來的?我告訴她是在別人的柴垛里撿到的,母親急忙要我送回原處,說別人家的東西是塊金子也不能要。
母親,是我人生的第一任老師。曾經有人問我,還記得母親和您說的第一句話嗎?還記得母親第一次教育您嗎?說實話,太多了,我真的記不得了。但讓我刻骨銘心的一次讓我終身難忘。
母親雖然沒文化,但總是以一顆善良仁慈的心接人待物。曾記得我們村有個結巴子小孩,說話半天憋不出一句話。有一天,我跟在他身后模仿他結巴子說話的腔調,結巴子的父親見狀,逮住我狠狠地打了我兩個耳光。當時母親叫他不要打人,有話好好說,她會好好教育我的,而結巴子的父親根本不聽母親的勸解,發瘋似地罵我母親沒教養,母親什么也沒說,抱起我就回家了,我知道自己闖了禍,心想母親定會打我的,但是她沒有打我,只是一個勁地撫摸著我的小臉,為我拭去淚水,語重心長地對我說:“兒啊,您怎么這么不懂事呢?您想想,假如您是結巴子,人家罵您,您心里是什么滋味?人一輩子不能嘰笑人家瞎眼、跛腳、結巴子,活到80歲都不能拿人家殘疾人開玩笑啊!懂嗎?以后不許再做這樣的事了!”為這事,母親還特意買了糖果給別人陪禮道歉。這件事讓我一輩子悔恨不已,沉痛的教訓影響了我一輩子。
母親很會做一手精細的針線活,只要有空閑時間她就會坐下來做一些拼布繡,做些桌布、枕套、頭飾、荷包、鞋面、襪底、小孩風帽、背包、背帶、迂涎、帳檐、圍裙、圍巾等手工刺繡精品。這些東西還蘊含豐富的民俗文化。
如果說我母親有什么缺點的話,她是60—80年代中國農村婦女的一個縮影,保守、自私、目光短淺,脾氣不好。有時壓力太大、勞累過渡或者別人侵犯了她的切身利益就會大吵大鬧,刀子嘴豆腐心,嘴巴子不饒人。說話辦事風風火火。我大哥是一個性格不緊不慢的人,常常挨我母親的罵不少。
母愛,是人類一個亙古不變的主題。 我們賦予它太多的詮釋,也賦予它太多的內涵。雖然沒有史詩般的撼人心魄,也不會有大海的驚濤駭浪,母愛就象一場春雨,一陣清風,一支《搖籃曲》,潤物無聲綿長悠遠。當代散文家余秋雨在一篇文章中寫道:“一切遠行者的出發點總是與媽媽告別……而他們的終點則是衰老……暮年的老者呼喊媽媽是不能不讓人動容的,一聲呼喊道盡了回歸也道盡了漂泊”。母愛就是一生相伴的盈盈笑語,母愛就是漂泊天涯的縷縷思念,母愛就是兒女病榻前的關切焦灼,母愛就是兒女成長的殷殷期盼。
想起了母親,志向消沉就會化為意氣風發;想起了母親,虛度年華就會化為豪情萬丈;想起了母親,羈旅漂泊的游子就會萌發起回家的心愿;想起了母親,彷徨無依的心靈就找到了棲息的家園,想起了母親,臨刑的腐敗分子也會潸然淚下悔恨不已……時光如水,年華易逝,似水流年淡去我們多少回憶,卻始終不改我們對母親的綿綿思念。鶯歸燕去,春去秋來,容顏漸老,白發似雪。但兒女們對母愛的眷念卻會愈來愈深。母愛是文學和音樂永恒的主題。文人以母愛為題,寫出的文章便滋潤蘊籍;樂師以母愛為題,彈奏的曲調便清柔幽美,余韻綿綿。
母愛是偉大的,也是無私的,它沉浸于萬物之中,充盈于天地之間。
有了母愛,人類才從洪荒蒼涼走向文明繁盛;有了母愛,社會才從冷漠嚴峻走向祥和安康;有了母愛,我們才從愁緒走向高歌,從頑愚走向睿智;有了母愛,也才有了生命的肇始,歷史的延續,理性的萌動,人性的回歸。
媽媽,您在世時對我說,您死后要安葬到8公里以外的徐家祖墳墓地去,您說您13歲就嫁到了徐家,生是徐家的人,死是徐家的鬼。您看到兒子有些為難的表情,您之后又放棄了自己的想法。媽媽,不是孩兒不答應您,也不是做不到。而是現在農村的青壯年都外出務工了,留守在家的都是一些老弱病殘啊!孩兒到哪里去找這么多勞動力啊!這一點,孩兒沒有滿足您的夙愿,孩兒請求您原諒。
媽媽,您在世時老想著有一間寬敞明亮的屋子,現在我們盡其所能為您選擇了一片朝陽豁亮的風水寶地,那是您年輕時開墾出來的村旁的一片菜地,那里是您用汗水澆灌過無數次的樂園,那里還有您親手栽種的茶葉、果樹和黃花,那里留下了您太多太多的腳印,那里您曾看到過無數次的日出的朝暉,那里您也曾看到過無數次落日的晚霞,那里您種下過無數季的瓜果蔬菜,那里您收獲過無數的喜悅和惆悵……那里空曠天高,視野清晰,陽光普照,坐東朝西,離家距離也不足200米,您隨時都可以看到您的兒孫們出出進進,這正是您生前想要的境界……母親,您終于可以在那里好好休息了,停止您勞頓一生的人生旅途了,該安心的歇歇了,您把您的個人品格和優良家風已經傳給了您的子孫后代,會使我們終身受益,雖然您已經無法再睜開雙眼,再看看您鐘愛的兒孫們,作為一位平凡而偉大的母親,您可以告慰平生了!母親,您放心吧!我們姊妹們也會慢慢地從悲痛和憂郁中走出來,從深切的思念中走出來,我們會彼此攙扶、互相照應,繼承您的意志,傳承我們的家風,守住我們好家風的精神源頭和道德底線,繼續著我們平凡而又普通的人生旅途。
我不停的敲打著鍵盤,淚水早己模糊了我的視線,寫完這些,我早已淚流滿面。
母親,安息吧!
我的母親優美散文篇3:我的母親
“絲絲白發兒女債,道道深紋歲月痕”,轉瞬三十載,我們已成人,母親卻絲絲白發,道道深紋了。曾經,我對母親說,我要她幸福,不要她掉一滴眼淚。可如今,每見母親嬌小瘦弱的身影,我就無比愧疚,實在想不起來我為母親做過什么。
母親,兄弟姐妹共四人,在她三歲那年外婆就辭別了人世。外公,不僅人老實,而且多病,加之階級成分不好,日子特別難過!大舅,是家里的頂梁柱,凡事他拿主意。家里缺糧,大舅就偷偷地去地里刨點紅薯或土豆,趁著半夜夜深人靜時煮熟了,然后將兄妹幾個一一叫醒,等到大家吃飽公雞差不多也開始打鳴了。難怪母親總對我們念叨,“要不是你大舅,就不會有你這個媽了”,在她看來,大舅猶如生身父母。
隨著歲月的增長,我們兄弟倆逐漸懂事。記得那時,母親稍有出錯,奶奶就會無休止的訓斥她,母親卻總跟沒事似地輕柔一笑。時間一長,我倆便為母親抱不平。
一天中午,趁奶奶睡覺,我們就往涼蓆上倒涼水。奶奶醒來后,嚇了一跳,但沒有責罵我們,反而拿了糖來,我們堅決不要,而是要她對母親好。事后,本以為母親會表揚我們。沒想到,從沒動手打過我們的母親,臉色紫清,聲音顫抖,風也似地到了我們跟前,雙手像鉗子般地牽住了我倆的耳朵,“她,可是你的奶奶呀,你們怎么可以這樣不懂得孝敬老人呢!”說著,母親就松開了手,自個兒傷心地哭了起來。
是啊,母親這人,怎么說呢?在別人眼里也許就是一個極普通的農村婦女,而且只字不識。但對于我來說,母親的份量卻比泰山還重,好些時候我都想好好地寫一下我的母親,但終歸未能成文,因為我特別害怕,我笨拙的文筆會有損母親的形象。
母親,總是默默地做著事情,從不多說。有一年父親去了內蒙,母親就常去問神求簽,一天剛回家就急促地催我,“快發電報給你爸,讓他快回,我求了一個下簽!”,直到長胖了一點的父親平安無事的站到她的跟前時,母親才總算高興了起來。
中學時,我和弟弟分別于兩所中學住校,母親便忙了起來,不斷地給我們送菜,由于母親對學校作息時間不太了解,所以有時趕不上點,有一天母親來時,我們課間休息完,不到五分鐘。母親的身影在窗外晃了一下,很快就走了,我的心也靜了下來,心想母親走了就好,千萬別凍著,外面可是寒天大雪啊。一堂課的時間很快過去,當我從教室出來時,母親來了,從懷里拿出了被她用棉衣裹得暖暖的菜盒,而母親自己,臉色特別地難看,嘴唇明顯發紫,母親的手好涼,當我抓在手里時,我竟忍不住眼淚掉了下來,“媽媽,你為什么不讓老師叫我,你在寒風中可是等了近一個小時啊!”見我這樣,母親笑了,“哭啥,沒出息,我還得給你弟弟送菜去呢,安心學習啊。”
母親,就這么簡單,習慣性地做著一些她認為很簡單的事情。本來,我有兩嬸:二嬸,在成都;大嬸,在老家,但身體不是太好,而且脾氣也相對要差一些,三個兒媳中首選母親的性子最好。奶奶癱瘓后,母親主動要求伺候。俗話說“久病無孝子”,但三年來,直到奶奶去世,每一天,母親都手把手給奶奶喂飯,還要為奶奶端屎遞尿數十次,就是酷熱伏天,也從無怨言,無論誰進到奶奶的屋子,都很難聞到一點異味,因此,鄉親們無不贊嘆母親的孝道。那時,父親見母親瘦了好些,很是心疼,也曾抱怨過,對在外做官的二叔最為不滿,他的條件最好,對老人的關照卻最少,這種話父親就說過那么一次,再沒說過,因為母親特別生氣,“我媽死得早,我懂的東西少,多虧了老母親教我呢,你的媽就是我的媽,你跟他們比啥?盡自己的良心嘛,這么簡單的事,我又不是做不了!”
因為母親的善良與熱情,很多鄉鄰都會找到母親幫忙,小到納鞋底,大到別人借錢,只要自己稍微能行,她都絕不拒絕。甚至有外來收廢品的人,路過家門渴了、餓了,母親都會毫不猶豫地給人以幫助。
三十多年來,母親從沒對我們兄弟倆說過一個“愛”字,我們也一樣,從來不說,也許只有行動才是最好詮釋。離家十一年,我漸漸感覺到,母親越來越絮叨了,總是不厭其煩地叮囑我穿暖吃好,在外好好干……我們要在家一天,母親就一天不閑,一會問我回了家是否習慣,一會又找來件衣服叫我別著涼,一會又問我們喜歡吃什么……我偷偷地問父親,“母親咋變得這樣了?”父親的臉色“唰”地難看了起來,“你媽沒變,我看是你變了,你知不知道,你媽怕耽誤你工作從不問你回來不,但每到年底她卻總對我說天天夢到你!”
父親的話讓我怔在了那里,我注意到,母親的白發又新添了厚厚一層,額頭的歲月痕更深了,手背上的血管,如條條蚯蚓在爬行……這都是因為我們?因為我們是母親的兒子嗎?
每次臨行,本就不多的行李,硬是被母親和父親搶到了他們的肩頭,尤其是母親,個頭不高,特別瘦弱,我不讓她拿,她卻非要跟我爭,我說我空著雙手,讓路人看著也不舒服啊,母親火了,“長大了,你就不聽媽的話了嗎,我愿意,關別人啥事!”拗不過母親,我只好隨了她。很快,母親滿頭大汗,我要換她,母親依然不讓,而且還樂呵呵地沖我笑,“你記住,長多大你也是我兒子!”就這樣,我們走一程,母親絮叨一程,直到我獨自拿起行李時,我才真正領悟到“母愛”的含義。
弟弟在廣州打工兩年,母親曾多次來電,“阿文,你弟弟的電話老是不通,也不知道他最近怎么樣,你給我試試,聯系上了,就讓他給我們回個電話!”母親的話,總是那么簡單,連一個“想”字都聽不到。弟弟去世后,我們從廣州回來,半夜到家,那晚的雨很大,母親已開了門在等著我們,母親木然地坐在那里,身子明顯地顫抖著,好久沒有說出一句話來,也沒對我說太多的話,只是問我,兒子,回來了,外面的雨好大啊,你將阿武放好了嗎,你冷嗎,你累了,快睡吧,對,餓了吧,媽給你做飯去.……我,不知道如何安尉母親,靜靜地去了臥室,就在我剛剛躺下的時侯,我聽到了母親凄厲的痛哭聲。那晚,我們誰也沒睡著。第二天,母親起得很早,見我早起,母親生氣了,你夠累的了,怎么不多睡會兒。面對母親,我無言以對,我明白,這是母親希望她的另一個兒子好好的活著。
回到單位后不久,一天夜里九點,父親突然來電說,晚間回家途中,母親遭遇了毒蛇,現在已從腳下腫到了膝蓋。怎么辦?我的腦袋就像被人打了一悶棍似的,我不知道,假如我的母親有點什么閃失,我的日子還要如何走下去,我實在是沒有往下面想的勇氣,我想回家,可是現在最需要的是急救,一句話,我的母親不能有任何閃失。大舅,我想到了大舅,他在街上方便叫車,我立即打了電話給他。然后,我才讓母親接電話,是母親的聲音,而且我的母親在哭,聽到我叫了一聲媽后,我們母子倆幾乎在同一時間里痛哭失聲,母親的話讓我出乎意料,“阿文,假如媽不在了,你怎么辦啊,我的孫子,你的父親怎么辦啊!”聽到母親這么一說,我的“火氣”直往上躥,強迫自己鎮靜下來,“媽,說什么呢?現在的醫學這么發達,你很快就會好起來的,千萬別著急,只要你不著急,很快就會好的!”當時,父親也對我講,老家有不少被蛇咬的人都被看好了,所以我的心總算不再懸著了。
從那以后,我就總是做一些回到老家的打算。我想,因為弟弟的離開,父母所遭受的失子之痛是特別巨大的,回到老人的身邊多陪陪他們可能會好些,沒想到母親說,“我們都習慣了你們兄弟倆長期在外的日子,就當你們都還在外面,還要好多年以后才回來吧”。我理解母親的心情,在父母跟前我總要偽裝出多么地堅強,有誰知道,當我欲轉身離開母親的時候,我的淚竟是那么地隨意如流水。
每一次回家,每一次離別,每一次生病,每一次……都會讓我特別的想我的母親與父親。幾年前,我將母親接到北京呆了兩月,以后想讓她再來時,母親說啥也不來了,她說她不習慣,其實不用想我也知道,母親是不想給兒子增加負擔,但我又實在是無法勉強母親不愿意的事情。
每當我要從家里離開的前夜,天還沒亮,在朦朦朧朧中我就總會聽到一個不太清淅的聲音,細細一聽,我才明白,那是母親在為她臨行前的兒子禱告,祈求主賜與他力量,賜與他平安。看到母親雙手交叉,虔誠的默默念叨地樣子,我真的好難過,母愛如天,母愛如海,但做為兒子,在任何時候,我做到母親這樣了嗎?我需要認真地反省,也像母親那般的虔誠。
父母,都是最無私最偉大的。父母對我們的愛,作為兒女,我們傾其一生也無法報答!我們只有好好的生活,才是對父母之愛的最好回報。至今,我也想不起來:我為父母親做過什么?好像什么也沒有!
寫到這里,我的心濕了,我的眼睛濕了,這輩子我欠父母的太多太多。我想,天下為人兒女的朋友們,也許大家做的都比我好,比我多,但我今天還是要說:朋友,趁父母有生之年,盡我們的最大能力吧,愿天下父母都開心!
看了“我的母親優美散文”的人還看過:
1.描寫母親的催淚散文
2.優美散文關于母親
3.母親名家散文
4.關于母親的抒情散文
5.母親感動人的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