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獻相關的散文
奉獻精神是中華兒女一貫追求的高尚品格,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關于奉獻的散文有哪些呢?下面小編為你整理了奉獻相關的散文篇,希望你們喜歡!
奉獻相關的散文篇1:學會奉獻
奉獻是什么?奉獻是羅隱的“采得百花成蜜后,為誰辛苦為誰甜”;奉獻是李商隱的“春蠶到列絲方盡,蠟燭成灰淚始干”;奉獻是龔自珍的“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學會奉獻,要有這樣的精神。奉獻不需要那樣的轟轟烈烈,只需要拿出你的一顆友愛之心。
或許,在某一個路口,你看見有人跌到了,而你正從他的面前經(jīng)過,你是視而不見呢,還是愿意伸出你的援助之手?伸出你的一只手,拉他一把,給他一份站起來的勇氣。也許這對你而言只是舉手之勞,微不足道。但你可知道對他而言又意味著什么呢?可能對他而言是莫大的鼓勵。或許,過了許久,當你再次出現(xiàn)在這個路口時,你早已忘記在這里發(fā)生的那件事。但他卻永遠也不會忘記曾經(jīng)在這個路口被人拉了一把。看似舉手之勞的事,對他人來說卻意見非凡。
學會奉獻,要有孔繁森那樣的精神。孔繁生不辭幸苦地奔走在大山深處,給藏區(qū)的人民看病,從不要一分錢。相反,他卻給那些貧困的人民送去錢、食物等。有一次,他看見一位生病的老人躺在床上,被子很單薄,老人看上去很冷。然而他二話沒說將老人的雙腳放入自己的懷中,這讓老人感動得掉下了眼淚。他一直以能為藏區(qū)人民做點事而自豪。他就這樣將自己的一生奉獻給了藏區(qū),奉獻給了人民。從而他的美名傳遍了整個中國,成為人民永遠傳頌的英雄。他將自己的一身奉獻給了別人,同時也照亮了自己。
奉獻要有蠟燭般的精神,它以自焚的痛苦將自己化為光和熱,照亮別人;奉獻要有粉筆般的精神,它以犧牲自己來為別人傳播知識。
雖然我們沒有蠟燭、粉筆那樣的無私和偉大。但我們可以在自己的位置上做出應有的貢獻。當別人需要幫助的時候,我們就應該豪不吝嗇的伸出援助之手。
拿出你的熱情,伸出你的雙手,給別人一點幫助,奉獻別人,也是服務自己。只要我們每一個人都學會去奉獻一份熱情。世界將會變得更加和諧美好。朋友們讓我們學會奉獻吧!
奉獻相關的散文篇2:愛崗敬業(yè)奉獻青春
愛崗,是我們的職責;敬業(yè),是我們的本分;青春,是我們的資本;奉獻,是我們崇高的追求。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潤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線陽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粒糧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最小的一顆螺絲釘,你是否永遠堅守你生活的崗位?”這是雷鋒日記中的一段話,它告訴我無論在什么樣的崗位,無論做著什么樣的工作,都要發(fā)揮最大的能力,做出最大的貢獻。今天,我們再重新體會這段話的含義,便發(fā)現(xiàn)它被賦予了更深刻的內涵,那就是愛崗敬業(yè),無私奉獻。
我們的崗位很平凡,工作很普通,但我們會用親切的問候、虛心的傾聽、耐心的解釋接待報賬的同志,贏得他們的理解和尊重。我們會以誠實的職業(yè)道德、嚴謹?shù)墓ぷ髯黠L、認真負責的精神對待每一項工作,通過我們勤勞的雙手,把一張張支票,一摞摞單據(jù),變成了一冊冊憑證,一本本賬簿,一份份會計報表,把簡單的數(shù)字變成跳動的音符,譜寫出悅耳動聽的財務工作交響曲。
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做到信念堅定、堅韌不拔,讓小事成就大事,讓普通成就非凡。以我們的熱忱和主動:絕不讓領導布置的工作在這里耽擱;絕不讓需要處理的業(yè)務在這里延誤;絕不讓各種差錯在這里發(fā)生;絕不讓來辦事的同志在這里受到冷落;絕不讓財務的形象在這里受到影響。這就是我們熾熱的宣言!在公司上下全面學習深入開展保持良好精神狀態(tài)努力開創(chuàng)卷煙上水平新局面教育活動的時候,我作為一名煙草員工在參與這項活動中,應該怎么辦?仔細想想那就是無論在什么時候、無論在何種境地,作為一個優(yōu)秀的人,都要有以滿腔熱情、奮力創(chuàng)新的良好精神狀態(tài),努力改變工作作風,加強自身建設,在行動中落實“講責任、講奉獻、講紀律”,為實現(xiàn)煙草的轉型發(fā)展和行業(yè)“卷煙上水平”的戰(zhàn)略目標任務做出應有的貢獻。
“眾人拾材火焰高”,單位的發(fā)展需要我們每個人都能在各自的崗位上發(fā)揮主觀能動性,把一分一秒的時間抓牢,把點點滴滴的小事做好。算準每一個數(shù)據(jù),填好每一筆分錄,做好每一步核算,搞好每一項審核,嚴格遵守財經(jīng)紀律,服從組織調配,。這就是愛崗,這就是敬業(yè)。我們雖然沒有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的執(zhí)著,沒有子美先生“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胸懷,沒有魯迅先生“我以我血薦軒轅”的豪情,也沒有陶行知“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超然物外,但我們同樣可以從平凡走向不平凡。小草雖小,不一樣也能鋪成遼闊無垠的大草原?物欲之外,難道有的只是凍土與荒漠?雨露為禾苗茁壯成長,卻把自己溶于泥土里。井水永不滿足地匯聚著自己,不是為了個人的貪婪,而是為了更多地任人汲取。一條航行的船,總是把負重的痛苦藏在水下,而在前進的歡樂中揚波逐浪。因此只有經(jīng)歷過艱苦生活和痛苦磨煉的人,才真正懂得幸福的含義和幸福的價值。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在企業(yè)改革大潮中,我們雖然只是滄海-粟,但是,只要你我以愛崗敬業(yè)無私奉獻的實際行動,必將成為推進改革的堅實基礎。讓我們團結-心,開拓進取,用愛崗敬業(yè),無私奉獻的堅定信念成就我們的事業(yè),鑄就平凡中的輝煌,全面推進卷煙上水平。( 文章
奉獻相關的散文篇3:愛的奉獻
古代大教育家孔子告訴我們:人之初,性本善。可是,在物質當?shù)赖慕裉欤嬲?ldquo;性本善”行事的人又有幾個?而面對那些無私奉獻的偉大人物,我們能不感動嗎?還能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嗎?
昨晚中央電視臺新聞聯(lián)播報道福建中醫(yī)大學臺灣學生救老人的善舉,當記者采訪他時,他沒有過多的言語,只是說醫(yī)生以救人為本。如果他不是醫(yī)生呢?他就不救人了嗎?答案肯定不是!他只是想給大家一個所謂理所當然的回答,他的善舉是出于本能。看到他,我不能不想到我們湖南省湘潭市更偉大的“板凳媽媽”——許月華。
1956年出生的她在12歲那年失去了親愛的母親,屋漏偏逢連夜雨,同年4月22日被一輛從背后駛來的火車碾碎雙腿,雖然保全了性命,但她從此失去了雙腿。怎么辦?失去雙腿意味著不能走路,不能勞動。從此當個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殘疾人嗎?不!頑強的她并沒有屈服于悲慘命運的安排,沒有雙腿的她要想辦法走路,于是,她找來兩條差不多高的凳子,分別用手撐著往前一步一步移動,像球一樣的她每天天不亮就起來訓練,一天,兩天,一月,兩月……她纖弱的小手變得粗壯有力了,細嫩的手掌結了厚厚的老繭,天長日久,她終于可以利用板凳走路了,手代替她行走的腳,“腳”又回來了,她成功了。看似簡單的行走于她是多么艱辛的過程啊!
17歲那年,湘潭市岳塘區(qū)板塘鄉(xiāng)社會福利院破例收留了她。整個福利院有十多個孩子,從事護理工作的只有一個正式員工,板凳媽媽的加入無疑給他們帶來了很多歡樂,也給他們帶來了無微不至的照顧。她每天為孩子們縫洗衣服、衲鞋底、端屎端尿、喂飯……這些日常護理對于健康人來說不算很困難的事情,但對于板凳媽媽可要付出常人幾倍甚至幾十倍的艱辛,何況她幾十年如一日的照顧這些有這樣那樣缺陷的孩子們呢?她不計報酬的付出不是常人所能理解的,到底是什么力量支撐著她無私奉獻的精神呢?帶著這個疑問,三翼記者采訪了她。她說:“雖然我行動不便,可是我也是很小就沒了父母,懂得沒有媽媽的心酸。福利院的孩子們沒有媽媽,我就是他們的媽媽。我的愛人也是很支持我的。”并告訴記者:“在常人看來,帶孩子可能是件很辛苦的事,但是只要掌握了規(guī)律,是很容易的。我不怕辛苦,就是看到孩子們一生病,我就心里著急!”當記者問及被眾多媒體爭相報道后,生活與以前所有的不同,樸實的“板凳媽媽”笑著告訴記者:“我最開心的就是看到福利院的孩子們受到了更多的關注,生活更加幸福了!”激動之情溢于言表。“板凳媽媽”更是驕傲地告訴記者,在她的影響下,她帶大的孩子中,有越來越多的人從事到公益事業(yè)中,她很欣慰,因為“這份愛還將延續(xù)”。
在電視里看到在記者面前樸實無華的板凳媽媽,我的臉一陣陣火辣!我們這些天天渴望被愛,身體健康的人在她面前是多么的渺小啊!身體殘疾的她心靈卻是那么的健康!這就是愛的奉獻,不求任何回報的大愛!
這種愛的奉獻確實感動了不少愛心人士,其中包括我先生的嫂子,她數(shù)次到福利院看望那些殘疾兒童(當然也看望了板凳媽媽),自己帶頭捐資捐物,呼吁大家奉獻愛心。她也是受板凳媽媽無私奉獻的影響啊!我多么希望這根愛的奉獻的接力棒繼續(xù)延續(xù)下去啊!
我們呼喚愛,渴望愛,要求被愛的同時是否想過要奉獻愛呢?愛與被愛是相輔相成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