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家人的散文
:愛是一把大傘,總在有家的天里撐著。那關于家人的散文有哪些呢?下面小編為你整理了關于家人的散文篇,希望你們喜歡!
關于家人的散文篇1:愛及家人
有一位同事曾經說過:“既然我選擇了他,我愛他,就要接納他的家人,愛他的家人。”我聽后很是覺得耳目一新,就想不管她能否做到,但是她能有這樣的認識,足以證明是一個理智與敏知性并存的女性。
在生活中,有多少為人婦者懂得這個道理呢?
當母親的,恐怕都會看不習慣兒子被媳婦吆來喝去,更加害怕取了媳婦失去兒子。畢竟社會上娶了老婆忘了娘的例子不在少數。
有人說世界上最難處理的關系就是婆媳關系。其實,君不見也有許多婆媳就像母女那樣親密無間。
說到底,關鍵是看把雙方把在一個什么樣的位置,在心中有多少份量。試想一下,如果能夠把對方的家人當作自己的家人來對待,愛他所愛的人,家庭的幸福還會遠嗎?
有的人妻只愛丈夫一人,夫家的成員當成可有可無,甚至處處與之計較,丈夫就變成了夾心餅干了。有的人妻時時、事事、處處為娘家人著想,要求丈夫無條件的給予關心與照顧,但是從來沒有想過丈夫的家人,生病時更不會噓寒問暖,體貼照顧,甚至還不讓丈夫去盡責,最終使丈夫成了千夫所指、眾叛親離。這樣的人妻是自私的。
愛他,就要讓他感到幸福。為人婦者、為人媳者,你能夠把他的爸媽當作自己的爸媽去孝順嗎?你能像他那樣愛他的父母,愛他的家人嗎?
關于家人的散文篇2:家人
今天有一個朋友問我,為什么我們要努力學習,未來還很遠啊。
我只是說,我現在想看到爸媽開心的笑容并對我說,我很滿意。但將來不知道了。
他說,不是說為了自己嗎?我說,那一定是我們在說謊是在自我欺騙。
是的,人生那么長,變化最快的是人心,未來誰知道。而且坦白的說,我對自己的未來并不清楚,一切都懵懵懂懂,怎么去談以后。但我一直都知道的是,我想要爸媽的肯定,而且我也想為他們做些什么。工作我不懂,但他們最擔心我的學習,所以我要努力做到學習不讓他們擔心,并由此而自豪,我能做的只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
我不知道為什么要說是為了自己,那些不是我想要的,我也不會這樣,也或許以后會。但我知道,家庭永遠是我最重要的守護。
我是沒有叛逆期,比上我是他們愛護的女兒,比下我是弟弟們的榜樣,所以我沒有任性的權力。也有熟悉的人說我很嬌氣,卻不知道我只有小事上才能嬌氣,其他時間,我身上更擔負了爸媽的希望,不能給家里丟臉。有時也會抱怨為什么我要擔負那么多,但更多的是開心。至少我是被需要的,至少不是他們在單方面付出。
說這些不是為了別人,我只要我愛的人懂我就行了。只是有點心疼每天工作那么晚的爸爸媽媽。那么付出,卻被人用“為了自己”而帶過。我想說不要那么操心,卻開不了口,只怕那些話才是對他們努力的侮辱。我很心疼,在他們不知道的地方,我曾偷偷哭泣,只為了在我不注意的地方,他們的關心。我不會讓他們知道,不是會害羞,只是不想讓他們心疼。我曾有一次惹我媽媽哭了,可每次想起那一次,我還是忍不住想哭,想把自己揍一頓。忘不了她的傷心,她的眼淚,一向堅強的她,只有遇到和我們有關的事才會那么脆弱。她的每一滴眼淚都是對我的失望。不想在嘗試,那種窒息的痛楚。不是訴說瓊瑤劇,只是想讓大家學會愛護那份感情,比愛情還要純粹的感情。不要再讓自己的不以為然傷害了他們,那些愛著我們的人。
我好愛他們,我的家人。在他們面前,我說不出口。只是,這感情早已溶入我們的骨血。
不是為了什么,只是有點感慨,也許,空氣最讓人忽略的地方,就是因為它的無所不在與從未消失過吧,就像我們的親人,沒有理由的愛會把我們寵壞的,所以,我們要自己學會珍惜和感恩。
不用煽情的話,這不是談戀愛,你只需要做到記得還有他們在就行了。而我們只有用成績去證明而不是報答。也許你感覺他們太在乎你的成績而讓你壓力太大,請在抱怨前明白他們對你的過于在乎與不想你過得辛苦的心情。
去關心他們,去愛他們吧。愛人可以再找,父母失去了就不在!
關于家人的散文篇3:“蜜”林深處那家人
進入六月以來,在完達山北麓末端下的饒河縣境內,開始熱鬧起來,這是養殖人家收獲的季節,又怎是一個高興能形容的了呢!
沿著崎嶇的山路,三十六拐,傷心嶺,光聽這名字就讓人不寒而栗,蜿蜒的山路就像一條河一樣在饒河縣東北黑蜂自然保護區內延伸流淌,而老陰溝、小木營、大頂子山、永幸林場、一支線、杏樹等都是不錯的放蜂區域。
郁郁蔥蔥的原始林木,蜿蜒流淌的山泉小溪,鳥語花香的自然境界,宛如進入天然的大氧吧,空氣夾雜清香的氣息,令人陶醉、流連忘返。
我有幸跟著養蜂車體驗一下養蜂人家的生活。據有經驗的養蜂告訴我,決定蜜源的收成,需家里有經驗人去山里查看,經驗不同,去處也不徑相同,收成也不一樣。(
我們去的永幸林場一支線,屬深山區域,經過幾個小時的顛簸,大約相隔三、四里地一個蜂場。我們到了地方,至此一家,早已捎好的場地,我們幾個人七手八腳把一車蜂和生活所需雜物全都卸完,然后起巢門,被打開的巢門,蜂子象脫韁的野馬沖了出來,在空中來回縈繞,看著漫天飛舞的蜂群,它們屬于自由藍天。
“這回該采蜜了吧!”養蜂人告訴我,“他的需要一個過程,慢慢來,不是超之過急。”
“奧,是這樣。”
看著他們嫻熟解除包裝,我也加入其中,尋得其樂。
其實,養蜂人家是最能吃的辛苦,之所以能釀出甜蜜的生活是來之不易的,能堅持住甜蜜事業,更是難上加難,椴樹資源連年銳減,濫砍盜伐得不到遏止,能給養蜂人的生存空間已經越來越小了。
幾根鐵管橫豎連接的簡易帳篷,里頭是一層塑料布,外邊是一層帆布,幾捆搭上的草簾子,在炎炎夏日使窩棚里不那么炙烤,這就是養蜂人遮風避雨的家了,‘屋’里柴米油鹽,樣樣俱全,應有盡有,風餐露宿,簡簡單單熱湯面,都吃得那么香。
他們起早貪黑,管理組織蜂群,爭取多采蜜,辛勞可想而知呀!
晨起,裊裊炊煙,養蜂人又開始新的一天生活,林區晝夜溫差大,尤其半夜可以用冷涼來形容,都不為過。厚被子都不暖和,逢雨季,便是潮濕;冷涼了,時常有“不速之客”來光顧,“松花”和“土丘子”,俗名長蟲,令人又驚,又怕。
七月初,是正常年分,就要見椴樹蜜了,也是養蜂人家最高興的時候,一年中,屬大流蜜,再苦再累,心里也是甜的,一瓢山泉水兌的蜂蜜加醋,即清涼又解渴、解餓,豐收的喜悅洋溢在每個養蜂人的臉上。
脾與搖蜜輪子的轉動甩出一股股清澈的椴樹蜜從搖蜜機里流出來,清香怡人,抖脾、搖蜜在養蜂人手里是那樣得心應手,看著一桶桶的蜂蜜豐收的喜悅溢于言表。
每天都是忙忙碌碌的,檢查蜂群,組織強群,查看上蜜情況,每天周而復始忙著一樣的活計,只有淅淅瀝瀝的雨季,才得以小憩,但養蜂人不盼望雨休,一個是耽誤上蜜,二是雨量過大會是把蜜擊回去,或者蜜期縮短,或過盛。
而真正的椴樹蜜只有三刀或四刀,就基本結束了,大約半個月的流蜜時間。這是本地或南方客商紛紛蜂擁而至,打完濃度,以質論價,一桶桶裝車運走,椴樹蜜的結束,也是養蜂輾轉秋場地的時候了,一年就這樣過著居無定所的日子。
他們拔營起寨了,帶著豐碩的果實,眼望著一車蜂就這樣消失在密林深處,他們的忙碌,不正是象小蜜蜂一樣,付出的是辛勞,收獲著甜蜜嗎?
看了“關于家人的散文"的人還看過:
1.描寫親人的散文
2.2016關于感恩親人的散文
3.關于父母的散文經典
4.關于父母恩情的散文
5.有關父母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