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瀘沽湖的散文(2)
二
世居在那里的摩梭人,至今仍奉行著中國唯一的摩梭母系民族文化,實行“男不娶,女不嫁”的走婚制度。到摩梭人家家訪時,一次偶然的入廁經歷,讓我對當地人的生活習慣和衛生習慣再次刮目相看。衛生間和浴室是合二為一的,面積近2平方米,磚混平房,內外墻及地面水泥砂漿壓光,配有可反鎖的小鐵門,房頂安裝有太陽能,原以為山區條件差,估計會像老家農村的旱廁一樣,臟污而簡陋,用后才發現竟然是水箱式蹲便器,干凈又衛生,室內洗浴用具也是一應俱全,和城里人商品房衛生間水準相比,除了內裝修簡陋外,其余均大致相似。也許只是個例,也許家中自建有滲水井,起初我不以為然,深入了解后才知,為保護環境,多年前當地就建成了完整的生活污水管網,并將湖區及瀘沽湖流域的賓館、飯店、環湖污水管網和污水處理廠納入環保監控范圍,同時公布有獎舉報電話,動用當地社會力量監控瀘沽湖污染源,對提供線索和證據的舉報人給與現金獎勵。云南相關部門還與天津南開大學合作,從瀘沽湖的生態保護、旅游規劃、市場經營、摩梭文化傳承諸方面,實施“瀘沽湖文化旅游市場戰略與運營模式”項目研究。
廁所是旅游必不可少的要素,良好的入廁環境不僅為人們日常生活所必須,也是一個地區乃至國家經濟發展水平、文明程度甚至是價值取向的重要標志。所謂一葉知秋,見微知著,瀘沽湖之所以美得令人窒息,透過這些生活細節,或許可以洞悉一二。
三
瀘沽湖畔的摩梭人幾乎都是宗教信徒,達巴教與藏傳佛教是其信奉的主要教種。摩梭人雖說與許多藏族人一樣信奉藏傳佛教,但與藏族人死后進行的天葬習俗不同,他們的葬俗是火葬。人死后要用白布帶把尸體捆扎成蹲踞狀,雙手交屈于胸前,看上去有如在娘肚里的胎兒,象征人死后要回歸母腹,再投胎問世,捆扎好的尸體裝入麻布袋,放入正房后室的穴中,停尸期間,要請喇嘛和巫師達巴念經超度,然后擇日出殯火化。第二天,兩位死者的遺屬到火化場揀一些遺骨放進布袋內拿回家,經過祭祀,再把骨灰袋送到各姓的墳山去,骨灰多葬在山中大樹下或巖洞、樹洞中。相較漢族人大修豪墓、大建陵園等陋習,摩梭人“不立碑、不建墳”的喪葬習俗更能體現環保的元素,也更值得我們尊重。
瀘沽湖在我的心里就是一面綠色的明鏡,鏡子折射出的是當地人源于自然、尊重自然、享受自然、回歸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這種理念鼓舞人心,催人奮進,更能啟迪我們在日益浮躁的當下理性思考人生。
看了“關于瀘沽湖的散文"的人還看過:
1.云南旅游感想文章
2.游記隨筆
3.愛人離別傷感文章
4.云南游記隨筆
5.麗江旅游感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