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毛澤東的散文
毛澤東是偉大的政治家,關于他的散文有哪些呢?下面小編為你整理了關于毛澤東的散文篇,希望你們喜歡!
關于毛澤東的散文篇1:毛澤東故居游
毛澤東故居逰“瀏陽河彎過了九道彎,五十水路到湘江,湘邊有個湘潭縣,出了個毛澤東領導人民得解放……”其實,這是歌的起興。我們是乘坐旅逰巴士,喜看著車窗外,稻菽千層浪從路陸直達的。車子駛進碧綠蔥蔥的韶山沖,“故居這就到了”。導逰小姐對滿車的逰客說。
一下車不知怎的我的心有點撲撲的跳,畢竟要看的不是凡人的凡物嘛。轉過一高坡,故居進入視線,噢,與畫照里一分不差,依舊是那幾間呈倒凹形,當地人叫一擔柴的茅舍。從導逰的講解中才曉得故居原不全屬“毛家”,左邊一半屬鄰居,就連正屋也是兩家合用的。故居大小十八間,一一走來,紅壤的地面,紅壤的墻壁,故居被長龍似的逰客塞滿。
少年毛澤東的居室是逰客們駐足時間最長的地方,人們的視線停留在陳舊的桌椅或同樣陳舊的油燈上,好象要從中找到點什么,獲的點什么。畢竟眼前這些連著一個開國領袖,一個豐功偉績……轉而又來在領袖父母的寢室,那張至今掛著紋帳,疊放著青花布被子的舊床,又被逰客們視為“龍床”,在上面爭相“坐一下”。以至弄的年輕的武警小戰士勸也不是不勸也不是。爭相坐龍床的舉動,也是凸顯著人們的某一種心理……從故居走出來,逰客紛紛來至荷塘,也就是畫照里故居前面那灣荷塘,取景留影。
塘里的水依然充盈,荷葉依然肥碩,這里是約定成俗的最佳取景點了。松蒼竹翠的山,故居,綠肥紅艷的荷塘。傾刻間,我如遁入一個夢境,腦屏淡出長長的夢影,紅旗卷起農奴戟之夢,金戈鐵馬之夢,站立天安門城樓之夢,小康富國之夢。這夢或許有點過,可她地地確確夢繞回牽著我的整個歸途。
關于毛澤東的散文篇2:假如毛澤東留在蘇區
長征(準確地說是逃跑)名單上沒有毛澤東。“三人團”之一的周恩來向李德和博古拍案力爭:丟下蘇維埃共和國主席,太不像話了,紅軍將士不會答應的。由于周恩來的堅持,也因為毛澤東的威信,毛主席得以參加長征,李德等人不可告人的陰謀沒有得逞。
假如毛澤東被甩包袱似的扔在蘇區,他的結局不外兩種。一是被蔣介石抓住殺頭,那樣東方就不會“紅”,“太陽”也不會升;二是和陳毅一起打游擊,最后也被消滅掉。因為沒有毛澤東的長征,只能是徹頭徹尾的逃跑,不會有四渡赤水的軍事神話,也不會有婁山關大捷,不會有遵義會議,不會有不到長城非好漢的佳句傳世,不會有北上抗日的氣壯山河……總之,紅軍會被消滅在逃跑途中,共產黨轉入地下,從此一蹶不振。騰出手的老蔣會將蘇區收拾的片瓦不存,毛陳也隨之灰飛煙滅。
鄧小平說,沒有毛澤東,中國革命還會在黑暗中摸索很長時間。我估計現在還在摸索。一看蘇聯解體,古巴朝鮮世襲制,阿爾巴尼亞窮個犢子似的,摸索也會蔫退了,民國大纛會繼續高高飄揚。中華人民共和國不會有,抗美援朝不會有,改革開放不會有,你我不會有,當然釣魚島也就不用保了,琉球群島也不用收回了。
歷史不是沒給陳獨秀等人機會,實踐證明,只有毛澤東能領導中國。識時務者為俊杰,遵義會議確定的最后決策者的便周恩來選擇了輔佐。毛澤東、周恩來,東來結合,紫氣東來,珠聯璧合。
偉哉,周恩來。沒有共產黨就沒沒有新中國,也可以說,沒有周恩來,也沒有新中國。
角度決定方向,尺度把握人生。找一個合適的支點,地球會被高高撬起。
歷史不承認假設,但英雄能夠改變歷史進程。周恩來就是這樣的英雄,曠世奇人。
關于毛澤東的散文篇3:領悟毛澤東
好幾天沒有寫東西了,也有為不知寫啥苦惱的時候,這往往在心情雜亂,沒有明確目標的時候。人生雖然定下目標和理想,能始終如一腳踏實地去完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近日迷上了中央一臺電視劇《毛澤東》,每集必看,手頭所有的事都給這個電視讓路,昨日又把漏掉的幾集也在電腦上尋找補上了。不僅如此,我還搜尋毛澤東家人的事兒深入了解。
過去,我以一個特殊的高不可攀的偉人形象看待毛澤東,今天,我以一個普通人的心體諒毛澤東的心,以個人不尋常的奮斗經歷看待毛澤東的理想之路,不由得情感上與他交融,親切而倍受鼓舞。
少年的毛澤東居住在韶山沖,也只能看見巴掌大的天。為給母親求藥治病,他曾一步步磕頭到銀田寺,捧回一包香灰給媽媽治病,而留洋的表哥拿回的西藥很快治好了他媽媽的病。表哥告訴他身后的世界都發生著什么?給他拿學費去上新學。在一個早晨,毛澤東父親發現三伢子(毛澤東小名)不見了,桌子上留下一個紙條:“孩兒立志出鄉關,學不成名誓不還。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無處不青山?”從那時起,毛澤東立志建功立業,但究竟路在哪里?他在探索。
在新式學校東山小學,十七歲的毛澤東和八、九歲的孩童一個教室學習。為學知識,他如饑似渴,不感到難為情。短短時間里,毛澤東脫穎而出,跳級躍步而上,很快考入長沙省中學讀書。走到哪里,毛澤東身邊都聚集志同道合的人和他一起為主義奮斗。毛澤東一次次領導學生運動,工人運動,通過請愿斗爭的方式嘗試改良社會,結果發現,只是解決表面且局部問題,解決不了根本問題。只有以武力反抗,才是唯一出路,“槍桿子里面出政權”。
毛澤東十七歲出家鄉,二十七歲前都是讀書,教書,接受新思想,探索革命階段。二十七歲后帶領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紅軍,歷經挫折,堅韌頑強,在一次次和蔣介石,日本帝國主義生死斗爭中從赤手空拳到成長壯大,最終取得政權,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
毛澤東父母去世后,作為家里的老大,毛澤東回到韶山,把別人欠他家的帳一筆勾銷,把欠別人的帳一次償還,把自家的田地分給窮苦鄉親,帶著弟弟妹妹們出來革命。雖然,他的姊妹,以及妻子楊開慧,兒子毛岸英為革命都獻出了年輕的生命,但卻鑄就了他們短暫而輝煌的一生。
在電視劇《毛澤東》中,我看到他為探尋真理那樣執著,每當看到新升的光芒,他的眼睛熠熠閃爍;每當革命遭遇重大損失,前路茫茫的時候,他也曾愁苦唉聲嘆氣。他的一生是探索的一生,是無限活力的一生,是對事業頑強不屈充滿熱情的一生。
縱觀毛澤東,我們被其感染鼓舞的同時,怎能不捫心自問?
我們堅守自己的理想由始而終嗎?我們對周圍的人善良奉獻嗎?我們為人處事襟懷坦蕩嗎?我們自己的意見被否決大膽陳述堅持嗎?我們的真誠,胸懷夠嗎?我們為偉大事業的犧牲精神有嗎?
囿在自己的小圈子,不能以天下為己任,而為自己的幸福精打謀算。這樣的人生,縱使你有理想,也是一己范圍的理想。
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
劇中有這樣的情景:毛澤東在長沙創辦的文化書社是傳播新文化的書社,開業之初,有人建議,搞一些武俠鴛鴦蝴蝶等流行小說賣,以增加點效益。毛澤東堅決否定了,他說,沒有銷量,也要辦成純正傳播新思想的陣地,只有這樣,才能吸納志同道合的人來和我們攜手。在前進的路上,寧缺毋濫,不妥協,不為現實利益所誘,這就是偉大志向和理想。
人生大半,也走過風風雨雨,在理想與利益的十字路口上,我也遇到毛澤東書社的類似問題,而我的做法恰恰是伴著利益,不損失眼前利益,在理想與利益沖突時,理想的純正為利益讓步。回過頭看,偉人與凡人的區別,正在于卓見和堅守。
愛人對我說:“我們都愛看毛澤東,喜歡他的精神,證明我們還能進步。”我點頭。
今天播放毛澤東,是最好的正能量。它如噴薄欲出的朝日,橫掃影視界一切烏七八糟的東西,迷失的心靈,需要導引,時代,需要這樣的光芒。
毛澤東讓我反省,愛看毛澤東,領悟毛澤東,我感到前路灑滿陽光。
看了“關于毛澤東的散文"的人還看過:
1.寫毛主席的文章
2.歌頌毛主席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