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描寫家鄉的散文
關于描寫家鄉的散文篇1:我可愛的家鄉
人說故土難離。就算是走多遠的路,遠離家鄉的人提起家鄉,說起鄉音,心總會柔軟,那里的一草一木以及人和所發生事總是那么感到親切。沒有任何緣由,兒時的記憶,時不時溫馨地出現在你我的夢境里余溫裊裊。
家鄉的任何變化,想念家鄉的情懷,是每個游子不容置疑,是最返璞歸真,童心未泯,回到天真浪漫的遐想年華。
說起我的家鄉是在呂梁山腹地文水縣城的東門外,故也稱‘東門外’,還有一個正式的名叫‘私評’,顧名思義,私下評議,今天我要說說私評的由來以及私評的人文氣息。
關于家鄉的名號‘私評’是人們贈送的雅稱。就算是普天之下‘私評’的村名還是很別致,每個村名都有一個典故,它的由來也讓我回到少年時代。我的爺爺與我同炕相隨了六個年頭,當星星閃閃,月兒高懸時每夜臨睡之前在我的央求下,爺爺就給我講故事,他給我說了很多很多的故事。一老一少被故事里的情節癡迷,‘我’天下獨舞者,唯我獨享那些教育人警示人激勵人的深奧道理,潛移默化一點一滴深深扎根于腦海。爺爺也算是學富五車,滿腹經綸,舊四書五經的傳授也沒有讓他迂腐,受新思想五四運動的影響,他年輕時與文水抗日名將李虎臣帶領學生鬧過學潮,后來又在河北宣化女子高中教語文,這些事是我聽父親講的,我曾經在一本舊影集里看到爺爺與學生的合影,那些彌足珍貴的東西不知還在不在了。是歲月滄桑讓古跡斑斑駁駁,同時也更讓后人敬仰。
讓我們一起穿越時空去到另一個已久遠了的地方尋覓:閉上雙眼,天將曉,古道上,淳樸的勞動人民坐著騾馬大車,在黑暗里,遠遠傳來了馬蹄‘得得得……’的響聲,向著縣城方向前行,東方的太陽徐徐上升,初始的太陽,光芒萬丈,沖破云霧,馬車上的人瞇著眼睛小憩,彌補早起誤了的覺,此時陽光已沐浴著全身,卻無暇愜意,打著哈欠,一臉陰沉,胳膊揮舞揚著響鞭,趨車前行,車身后絕蹄的塵土揚了起來。不時怒罵著牲口嫌腿腳慢。能坐馬車的是殷實人家,還有夫推妻坐的獨輪車,還有步行走著到縣城,一輩子沒進過城的人也不是沒有??h城西面背靠子夏山,文水地界大部分村莊在縣城東,城門未開,東門外車馬大店已聚集不少風塵仆仆的人困馬乏的客人在這里打尖歇息,一時間這里熱鬧異常,車馬大店是幾個東家合伙開的。店家熱情地招呼著客人,店小二也幫著把馬車安頓好喂了牲口草料,客人洗漱一把臉清醒一下,店小二馬上端來一海碗冒著香油氣灑著香菜的湯面,客人三下五除二連湯帶面就解決了。人們才坐下來抽起旱煙,一路煩惱此時也想發泄一下,就訴說著苦衷、冤屈,店家就好心出來勸說、排解。勞動人民同情勞動人民,沒錢沒勢的人才受氣。以前有一句‘衙門口朝南開、有理無錢莫進來’老百姓打官司又勞神又傷財。遠道來幾回連縣太老爺也見不著面。但凡來這里打官司、告狀的,在此地就給私下評議解決了,這個名聲也越傳越遠,車馬大店的生意也出奇地好。到后來,人們有了麻煩也來這里,‘滿臉冤屈來,面帶喜色回’車馬大店沒出名,私下評議卻出了名,簡稱私評。不知道化解了多少恩恩怨怨,畢竟冤家宜解不宜結,車馬大店成了老百姓的小衙門,遠近聞名。
也許老輩的人積了德,如今的私評無論從那方面說都是首屈一指,從八十年代伊始,一個個莘莘學子考入中專,大學。有一個最值得說的是有一成姓年輕后生,高中畢業就回鄉務農趕牛牛車,趕了二年牛車又返回學堂,最后鯉魚跳農門,這個無疑成為后來者的榜樣。人們多用他的事跡激勵鼓舞,一個只有一千多人的村莊,到今天考入中專大學的學生幾乎家家都有,數不勝數,有的一家兩三個也不在話下。還有各個領域的研究生也不是新鮮事了。每年都有高中榜上的,村里就會掀起一股風,是誰家孩子又榜上有名,很快全村的角角落落都如沐喜慶之氣。這些都得益于我們村前支書樊鐵鎖,他在八零年與城里【紅衛學?!楷F叫東南街小學交涉我們所有私評的未來才得以接受良好的教育。剛到新學校我這個我們村的尖子生才中上水平,我們村領導的英明決策真是造福子孫后代。如今更是如火如荼,私平的人每年都發放分紅,每年依次提增,按人頭每人兩千,在文水縣也是鳳毛麟角。
私評,生我養我的地方,每回故地重游,都在找尋曾嬉戲熟悉的犄角旮旯,每回都感受著變化,那是人是物非了,驚嘆之余更是感嘆,早在三十年前誰敢這樣想,甚至連做夢都不敢有非分之想,有許多民營企業,有現代化的高樓大廈,農民們住進了這里,在小區里健身娛樂,享受著這里一草一木的風景,身居其中富康福地,可愛的淳樸的農民兄弟姐妹,這是流傳至今千古未有的盛世,這就是我魂牽夢繞的故鄉家園。
關于描寫家鄉的散文篇2:我的家鄉美
我的家鄉在鄉下。 這些年來,我離開家鄉在外奔波,是家鄉給我的動力和拼勁,盡管在外奔波艱難,曲折,坎坷不平,走了不少的彎路,家鄉的父老鄉親一直關心關注我,我能走出鄉下是家鄉人的驕傲。我雖走出了鄉下,但家鄉的每一支歌,每一座山,每一條河,每一道嶺,每一壩田,每一塊土,一棵樹,一株草,每一朵花,都是我一生中深深的眷念和牽掛,是我在離開家鄉后回味的一種酣暢淋漓的回望。
家鄉月夜美,就如同泛著銀光的石上流泉,激揚、傾瀉,淡雅、清麗、潺緩、不驚;就如家鄉田野山崗上舞風弄影的女子的胴體,沒有雕琢和粉飾,醇美 自然,和諧、流暢。在時間的催化中,家鄉的一切便會封釀成一壇醇濃幽香的陳年老酒,幻化成一幅意蘊深沉的水墨丹青,吟詠成一首靈秀雋永的錦繡詩篇,最終成為我出門在外刻在心底永恒的珍藏。
家鄉的美是飄浮不定甚至無蹤無影的精靈,摸不著也看不見,只能在沒有煩囂、沒有喧嚷的寧靜中,用心去吟唱,藉靈感去捕捉。于是乎,常在夜闌人靜之時,鄉韻便風絮流云般從布滿木屋、菜畦和水田的鄉村淌出,輕輕悠悠地飄入我的夢境。
家鄉,是一個人行走天地間扯不斷的根。無論是在曉風殘月的異鄉,還是月黑風高的夜晚,不覺然就有種種熟悉的味道悄然潛入心底,幽幽的,悠悠的。是玉米那“甜桿桿”的味道,愈嚼愈甜;是黃豆炒熟了的味道,愈嚼愈油;是白瓜子炒調料的味道,愈嚼愈香……
家鄉很古老也很原始,家鄉在古老中原始中成長,成長中孕育著原始的真實和真誠。所以,真切素樸、隨意恬然便構成了它的韻律。鄉村有如五線譜面,純樸厚實的鄉民,以及鄉民們如水般清淡澄澈的生活就是音符,當這些音符跳蕩在譜面,那美妙絕倫的天籟之音便會盈滿你的心空,如果你覺得苦了,這里便是一棵隨意棲息的心枝,覺得累了,就暫時收起人生的風帆和 船櫓在這港灣里悄悄地依泊。
是的,家鄉的寨子里都是真實的,真誠的。連綿不斷的山巒是真實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家鄉人是真實的,就連他們因生活中的磕磕絆絆引發的怒目圓睜,甚至爾虞我詐也是真實的、真誠的,沒有絲毫的遮掩。這種真實和真誠似溪澗的涓涓清流,滌去在外奔波游子心中的 煩囂,使一顆顆躁動不安的心會變得寧靜、平和和坦蕩。這也許是對鄉村最好的詮釋,也是我對故鄉最深刻的感受,因此,只要閉上眼睛 家鄉的山山水水,村村寨寨,溝溝谷谷古,草草木木便會浮現在眼前,而且在歲月的剝蝕中,愈加清晰,歷久彌新。家鄉的人情世故,甚至相互間的恩怨情仇,都是曝曬在太陽底下的,沒有晦澀,也沒有隱諱,就像千百年來在鄉村傳唱的那一首首山歌,雖然原始古拙,卻總是百聽不厭。
三月的家鄉,遠遠望去,被一抹或白或紅的云霧繚繞著,近前始知,那是家家戶戶房前屋后的杏樹桃樹正逢花事,風過村莊,落英繽紛,空氣中彌漫著淡淡的杏花桃花的香氣,漫步樹間,愜意無比,吸一口清爽新鮮的空氣,所有的不快和疲勞頓時消失得無影無蹤。
家鄉美,美在山美在水,美不美,家鄉水,親不親,家鄉人,美在家鄉的四季里,美在家鄉人心靈里,也美在家鄉春天里,當桃花殘紅退盡,布谷聲里,家鄉的溝溝坎坎,山上山下,坡坡嶺嶺,一夜之間開滿了如雪的油桐花,像白云,像濃霧,這下就忙壞了蜜蜂,醉了鄉親。大人小孩都格外興奮,提竿挎藍,樹上樹下,忙的不亦樂乎。在開滿白花的油桐樹下采蘑菇,挖野菜,回到家里洗凈炒香,甜甜的、麻麻的、爽爽的清香可口,回味綿長,在哪個饑荒的年代,蘑菇野菜救過不少鄉親的命。
家鄉美,美在家鄉的春播夏插的季節里。父輩們一早就去插秧。小時候的我也跟著大人們去插秧一開始插四蔸,橫豎都要對齊,秧要插穩,且要分勻,每一束七八根,要做好這些對于我一個十來歲的孩子來講是不太容易的。稍不留神就插歪了,中間留下很寬的縫隙,插歪了大人是要你返工的,你不得不把秧扯掉重新插。路漫漫其修遠兮,望著身后這一百米的距離喲,好像怎么也插不到頭。家鄉人說,插秧不要忙,只要行對行,這時候多插一蔸秧,秋后多大一擔糧。
家鄉美,就美在家鄉豐腴的秋天里,家鄉被金黃色包圍著。金黃色的玉米, 金黃色的谷子,金黃色的高粱,金黃色的小米和紅通通的辣椒,微風吹過,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煙,這景色酷似萬頃碧濤在涌動。走在鄉間的小路上,好使舟行波濤蕩漾的海面上。藍天、白云、麗日、金色,你會深深地被家鄉這一派田園風光陶醉。最誘人的是那或燒或蒸或煮的嫩包谷,嫩嫩的、甜甜的、油油的,透骨爽心,余味無窮。
關于描寫家鄉的散文篇3:我的故鄉
一身疲憊,我從遠方歸來。踏著深淺的雪窩,裹緊吹亂的衣袂。拉長身影,染著席卷的陰霾,等待悄然與未知的邂逅,共赴一場極度幽寒。
斜射的陽光,鋪滿了凜冽的畫卷,深邃的天宇,映襯出遙遠的湛藍。青磚灰瓦的長廊蒙著晶瑩的外衣,古樸單一。街道和樓宇之間,所有空隙中無不充斥這凝凍的清冽,只有幾只上下翻飛覓食的地雀,劃破了小鎮寧靜天空、是那般別樣的生機。極目望去,浮露的白雪,如淡淡的墨色,勾勒出起伏凹凸的線條。覆蓋了往日似曾的繁華,淹沒了往日似曾的斑斕。鎮外的田埂,平坦如胸懷的潔白, 荒蕪的原野凝寒中撕扯著冷峻的清新。
與其說,季節鑄就的小鎮的豪爽天性;不如說,雪色塑出了花飛長廊勝江南的美景。
這個季節,雪花兒開了,伴著風鈴漫卷、飛舞……遮掩了凌亂的街巷,凝結著無續的嘲雜。以一種特有的純情,在這個季節、經過我的小鎮,打在我的臉上、落在我的眉間、癢在我的心頭。這……是誰輕盈的吹散了飄飄的裙擺,飛舞著滿天的白絮;是誰撕碎了冰凍的香蓮,肆意的拋灑,碎到浸染樸質。落在我的眉間,風輕劃去,堆積成雪;打在我的臉頰,慢慢融化,成簾滴落。雪花盡情渲染,造就著一場盛大的約會,寢蝕這小鎮的一磚一瓦……
記憶里下雪的小鎮是孩童的世界。鵝毛的雪話兒滿天舞時、街頭的行人便少了,那時仿佛整條街都是屬于我們的城堡,堆雪人、打雪仗、滑雪橇,或是學那閏土逮兩只饞嘴的地雀逗那暖爐旁的懶貓兒……雪中拾憶,那回不去的童年。
風景之所以成為風景,是因為有著一雙雙含著心靈溫馨的眼睛在倒影著……
四季更替,風景被春的氣機一次次融化。那雪色小鎮無垠潔白下,藏著我們的根……
這是北方的小鎮,千年不變的小鎮。這里,有著晉商的基業,一代代的老西兒擔起日月乾坤、開拓著北國的絲路,一身風雪,帶來家族的繁榮;這里,有著古樸的人們,黃土黃河孕育了一代代勤勤懇懇的三晉民風;這里,有著太多的太多……正是這些個小鎮文化的DNA不斷的傳承,才使得小鎮沒有在歷史中消逝。正是這水成雪的堅毅,在晉商兒女的代代傳承中,才會有風雪中屹立不倒的千年小鎮。
這是北方的小鎮,更是我們的母親。千百年來,它像一盞雪夜的油燈,守候著走西口的孩子——
盡管小鎮終將出落的豐盈嫵媚,但那原始的淳樸、自然、豪放才是心中永恒
水堅成冰的毅力,永遠刻錄著兒時的我們。鏗鏘的文化基因與白駒共傳……
他年他鄉……憶起我們 共同的 小鎮雪色 別樣溫馨
雪落無痕 、一曲墨香 何時何月,我在這里,等你.
看了“關于描寫家鄉的散文"的人還看過:
1.關于描寫故鄉的散文
2.最新描寫故鄉的經典散文
3.贊美家鄉的文章
4.描寫故鄉河流的散文
5.歌頌家鄉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