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書法的散文
關于書法的散文篇1:書法之美
一杯淡茶,一盞昏燈,夜空中零碎的星星似乎毫無睡意,靜靜的聆聽窸窣蟲鳴。窗外的縷縷清風仿佛細膩優雅的梳子,精心的梳理著疲倦的靈魂。
一張宣紙靜靜的躺在 書桌上,本來潔白的面目在昏黃燭光的映襯下,仿佛一個飽受滄桑的老者,靜靜的訴說著久遠的歷史。毛筆受到了冷落,人們怕它,人們無法駕馭它桀驁不馴的性格,它的奔放,它的豪邁。是呀,寫字并不是零亂隨意的涂鴉,寫字是在寫生命,一筆一劃間,都是對美好生命的虔誠禮贊,抑揚頓挫的筆法,是筆者心路歷程的真實寫照,柔軟的筆觸與粗糙的紙面所碰撞出的激情,那是筆者內心深處靈魂的吶喊。書法所呈現給世人的不僅僅是優雅悅目的線條藝術,書法的背后還蘊含著神意和主愿。
沉默久了,仿佛時間凝固了,竟然不知道時間的流逝。筆墨紙硯在寂寞中苦苦等待隨性瀟灑的那一天。終于有一天,一個醉漢拿起了這只熟悉而陌生的狼毫筆,檀香木鎮紙輕輕的劃過沉睡已久的宣紙,宣紙被從睡夢中驚醒,將自己一覽無余的展現在狼毫面前,就像遼闊的草原在靜靜的等待著駿馬的馳騁。墨與水的交融,使得空氣中彌漫著芳香情欲,筆醉了,墨醉了,小小的硯池頓時成了宇宙的泄洪口,無限的情懷和心潮在這里得到了盡情的釋放。筆與墨的融合是天地交融時劃過的美麗閃電,壓抑已久的激情盡情傾注吧,天地都是你的舞臺,盡情揮毫吧,無論是尚韻的晉朝,尚法的唐朝,還是尚意的宋朝,都無法束縛你的筆,更無法束縛你的心。你的骨氣,你的韻味,仿佛星空月夜下行走的身影,難以琢磨。你至大無外,溢滿天空,你至小無內,存乎方寸,你以天地為師,山山水水風風雨雨都是你的靈感來源,世人無法徹底領悟你,只能跟在你的背后,希望能更深的理解你書法文字背后真正的心境。
關于書法的散文篇2:感悟書法
自從學習書法后,就深深地喜歡上了書法。書法有“無色而有圖畫之燦爛,無聲而有音樂之和諧”仿佛是一個燦爛的精神世界,宛轉如意,飄若浮云,或矯若驚龍給予我很大的心靈觸動和精神享受。
斷斷續續地學習書法已經十多年了,雖然因為上班原因,無法時常練習,卻也領悟到了書法的小小皮毛。人常說字練多了就能寫好,但不盡然。歷史上勤奮習字的人有如河中之鯽,但是能寫得好、寫出名的,卻屈指可數。這不是他們不勤奮、不努力,而是他們還沒有接觸到精神上的層面。精神上的東西說起來很虛無縹緲,這種感覺就如作文章的靈機一動、一揮而就,在書寫的過程中,找到這種感覺時,就會覺得暢快愜意,毫無生澀的感覺。也有人常說:“人老拉,字已經定型拉,改不了了”。這就是因為沒有用心去寫,沒能用一顆寧靜的心去感受字的點、橫、豎、折,不用心地死練,是永無出頭之日的。
練習書法,絕對要多看多領悟的,還要保持一顆平穩而寧靜的心,所以也有人說:“習書法,就是習性!”。現在練習書法的人的確是很少了,大多都去學習畫畫,跳舞,樂器什么的了,當然不是說學習這些不好。書法在我國的文化藝術領域里占了極大的重要地位,也是我國獨特的藝術領域,因為古老的華夏文明所留傳下來的、今日仍在使用的文字,我們的確有責任傳承,有責任去研究和學習。
然而,在近百年的書法界里,能說是自成一家的也就毛主席他老人家了。感覺有點失落……
關于書法的散文篇3:書法的幾種美
書法美是一種直覺美,鑒賞書法不需要理念,不需要想象,不需要技巧,我們一看,瞬間就能感覺到是美是丑。這種直覺,依憑的是潛意識,是潛意識中人類文化的積淀、或人文素養的積淀,或人生閱歷的積淀。潛意識是人人具有的,因此不論怎樣的人,都會有一種對書法的“一詞評價”,好或不好。
書法美是一種朦朧美,像霧中看花,簾中看柳,雨中看山。這種美,朦朦朧朧,隱隱約約,處在似與不似之間。這種美,就像交響樂,單三婭在《陳佐湟的交響樂世界》中說:“陳佐湟認為,交響樂好就好在它的無標題,它的可解性,妙就妙在它給解釋者和欣賞者以相當大的余地,形成了一個包羅萬象的世界。即使有標題的作品,也很難界定抽象、自由的音樂形象。同一部音樂,對于無數個不同心境、不同經歷的個人來說,就會有無數種感受。”這雖然在談交響樂,但我更感到是在談書法,這交響樂的特點,何嘗不是書法的特點,書法也是抽象、自由的形象,也是一個包羅萬象的世界。如同樣王羲之的《蘭亭序》,有的說像春天風和日麗天那花草樹木之美,有的說像在潺潺的溪水邊那浣紗的美女之美,有的說有“清風出袖,明月入懷”之美,有的說有“飄若浮云,嬌如游龍,波譎云詭,變化無窮”之美。書法抽象的特點,決定了一件書法作品,在人們欣賞中會有多向聯想,多向想象,多種美的感受。
書法美是一種象征美,或者說是一種含蓄美。戴平在《荒誕派戲劇的象征意蘊》中:說“象征主義反對直抒情感,意蘊不是由作者明白地說出來,主張用象征的物象暗示主題,暗示其他事物,暗示作者的思想感情,追求作品意義的潛在性和啟示性。“書法內容即形式,形式即內容。而這形式雖然是抽象的,但卻又是一種視覺形象,這形象有象征意味,是耐人尋味的。梵高能用抽象的黃色象征光明,宗教能用教堂抽象的尖頂象征人與上帝的聯結,雕塑家能用抽象的扭曲線條來象征痛苦,那么書法家也在這藝術氛圍中以各種筆墨來象征自己的性情、情感和美學追求。象征陽剛之美,潑墨如灑;象征陰柔之美,運筆寧靜平和;象征慷慨激昂,下筆波瀾起伏;象征溫柔甜蜜,線條婉轉柔和。
書法美也是一種理性美。布萊希特說“有人用感受去思想,有人用思想去感受。“不是嗎?常見人們欣賞書法作品,談收放的對比,談節奏的抒情,談用墨的韻味,談章法的視覺沖擊力,美都有理論根據,美都有哲學依憑。如以大巧若拙來談運筆,以每一片葉子的脈絡都不相同談筆畫,以量變到質變談筆法氣勢的節奏形成。(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