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五四運動的散文
關于五四運動的散文篇1:五四運動
五四運動可以說是是繼辛亥革命之后,又一大震驚中外的事件。它的爆發,同樣來自于對外的放抗和新民主主義在中國的傳播。
1918年11月間,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巴黎和會召開。中國打算作為戰勝國之一,收回被德國占領的土地。但日本代表團卻在和會上提出了極其荒謬的無理要求,德國在中國山東的一切特權,均將無條件歸日本所有,日本這樣做自然有日本的理由。段祺瑞上臺后的1918年9月,段祺瑞派駐日公使張宗祥和日本政府交換了《山東問題的秘密換文》。日本正是以《山東問題的秘密換文》為借口,提出這一系列條件。可沒想到的是,中國代表陸徵祥竟準備簽字認賬。這一賣國行為很快被留日學生披露,并通電全國。北京,濟南等地知道后,一些愛國分子組織示威游行,堅決反對中國代表在和會上簽字。
1919年5月4日下午,北京12所學校3000余名學生在天安門前集會,抗議巴黎和會的決定;抗議安福系政府共謀,于1918年密允日本留在山東。和平地開始的示威者,后來打了一名親日官員并燒了一個內閣次長的住宅。北京政府發動兵力抓捕了32名青年學生。事后不久又抓捕了陳獨秀。這激起了全國人民的憤慨,學生罷學,工人罷工,商人罷市。徐世昌為此事傷壞了腦筋。接著,至少在其他200個地區爆發了學生動亂。政府不得不做出讓步,大約1150名學生勝利的走出監獄。陳獨秀也在被抓捕了98天后釋放。五四運動由于不是事先策劃的,意義更為深遠。五四運動的當天,不僅游行示威,北京學生還沖到了曹公館,打算嚴懲曹汝霖,章宗祥和陸宗輿三個賣國賊。由于沒有抓到曹汝霖,學生們心頭怒氣難平,就放火把曹汝霖家燒了。
五四作為一個事件,發生在政治,思想和社會的重要發展已經在進行的時侯,因而它既不是開端也不是頂點,盡管其名稱現在常常被用來概括一個時代。
到了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期,人們終于不得不正視這樣一個嚴酷的問題:作為一個完整體系的古老儒家傳統制度和作為社會,政治統治一體的中國這兩者并都繼續存在,是否是不矛盾。人們選擇后者,實際地就是由于今后的需要而選擇民族主義。一旦國家的生存和興旺被確定為首要的目標,民族主義的主題就一直占主導地位。中國歷史這樣波瀾壯闊的一個時期是很可能以這樣的水準,在這樣一個時侯到來的。此外,即使在思想和文化的發展程度上,我們也必須認清種種限制。
“五四”運動所占大部分的是學生,其原因是學生所接受的思想不僅僅拘束于儒家傳統思想,還有西方共產主義思想,用到當今中國的現狀似乎很適合。可是20世紀初的中國,共產主義思想好像并不靈活。中國傳統的儒家文化體系在中國傳承了近千年,都想突然轉變成現代共產主義思想。恐怕不是件容易的事吧!既然”五四”運動己經爆發,那它爆發也代表著共產主義思想在中國傳播取得了明顯成功。
偉大的五四運動熬愛國運動從此掀開了中國新民主革命的新篇章,中國無產階級開始作為一個獨立的階級登上了歷史舞臺。比中國資產階級舊民主主義革命更為波瀾的中國國新民主主義的序幕就此拉開。
關于五四運動的散文篇2:五四運動的導火索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日本借口對德宣戰,攻占青島和膠濟鐵路全線,控制了山東省,奪取德國在山東強占的各種權益。1918年大戰結束,德國戰敗。1919年1月18日,戰勝國在巴黎召開“和平會議”。北京政府和廣州軍政府聯合組成中國代表團,以戰勝國身份參加和會,提出取消列強在華的各項特權,取消日本帝國主義與袁世凱訂立的“二十一條”不平等條約,歸還大戰期間日本從德國手中奪去的山東各項權利等要求。巴黎和會在帝國主義列強操縱下,不但拒絕中國的要求,而且在對德合約上,明文規定把德國在山東的特權,全部轉讓給日本。北洋政府竟準備在“合約”上簽字,從而激起了中國人民的強烈的反對。 導致激起青年們發起“五四運動”。這就是導火索!
五四運動從形式上是中國學生的愛國運動,但從整個社會背景社會發展來說,它的影響遠遠不止于此,除了波及中國思想文化,政治發展方向,社會經濟潮流,教育,亦對中國共產黨的發展產生了重要的作用,同時它對現時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社會亦有著不可低估之影響。
五四愛國運動,是一次徹底地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的開始。
關于五四運動的散文篇3:五四運動源青島
九十二年前,一場勢浩大的學生運動席卷全國,這就是以“巴黎和會”為導火鎖,以反帝反封建為宗旨的“五四”青年愛國運動。
說起“五四”運動,不能不提及青島。因為“五四”運動是因青島的主權問題而引發的。1898年3月6日。在德國船堅炮利的威脅之下,中德簽訂《膠澳租界條約》。條約規定:德國租借青島99年,并獲得膠濟鐵路的筑路權及沿線采礦權。對于德國在華利益,日本垂涎已久。第一次世界大戰暴發后,日本于1914年夏對德國宣戰,由于德國忙于歐洲戰場,無暇東顧,日本乘機于11月7日出兵攻占青島,取代德國成為青島地區的殖民統治者。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后,日本拒不歸還青島,引起了中國民眾的強烈不滿。
1919年1月18日,巴黎和會開幕。中國北洋政府派外交總長陸征祥、駐美公使顧維鈞、駐法公使胡惟德、駐英公使施肇基、駐比公使魏宸組五人為參加巴黎和會全權代表。廣東軍政府派出王正廷、伍朝樞、汪精衛為出席巴黎和會專使。1月21日,北洋政府總統徐世昌從北京發來訓令:特委陸征祥、顧維鈞、王正廷、施肇基、魏宸組為巴黎和會全權委員。4月29-30日,參加巴黎和會的英美法三國代表召開會議,日本代表應邀出席,議定了凡爾賽和約關于山東問題的條款(第156、157、158條),將德國在山東所攫取的權益讓與日本。1919年5月1日,上海《大陸報》最先透露中國外交在巴黎和會上完全失敗的消息,報導說中國政府“接巴黎中國代表團來電,謂關于索還膠州(青島)租借之對日外交戰爭,業已失敗”。5月2日,山東三千余工人在濟南北崗子舉行收回青島演說大會。同一天,北京《晨報》刊登了題為《外交警報敬告國民》的新聞,確定了中國外交的失敗。兩天后,北大學生走向街頭,暴發了震驚中外的“五四運動”。“收回山東、青島主權”、“誓死力爭青島”、“拒絕在和約上簽字”的怒吼,響徹神州大地。
“五四運動”已經過去92個年頭了,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領土被瓜分、民族被凌辱已成為歷史。但是,“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依然存在。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亡我之心不死。為了紀念“五四運動”,弘揚“五四”精神,山東青島市在臨海岸邊建筑了“五四廣場”。我們這次赴山東旅游,在導游的引導下,游覽了五四廣場。四廣場北依青島市政辦公大樓,南臨浮山灣,總占地面積10公頃。五四廣場因青島為中國近代史上偉大的五四運動導火索而得名,意在弘揚五四愛國精神,勵人們奮發圖強,迎接新世紀的到來。五四廣場分南北兩部分,分布于中軸線上的市政府辦公大樓、隱式噴泉、點陣噴泉、《五月的風》雕塑、海上百米噴泉等富有節奏地展現出莊重、堅實、蓬勃向上的壯麗景色,在大面積風景林的襯托下更加生機勃勃,充滿現代氣息。在
“五四”廣場東面,建有青島奧林匹克帆船中心,該地依山面海風景優美,2008年第29屆奧運會和13屆殘奧會帆船比賽就是在這里舉行的。青島奧林匹克帆船中心占地面積約45公頃,其中場館區30公頃,賽后開發區15公頃。據導游介紹,青島市政府在奧林匹克帆船中心建設的過程中,緊緊圍繞“綠色奧運、科技奧運、人文奧運”三大理念,按照“可持續發展、賽后充分利用和留下奧運文化遺產”的原則,高起點規劃、高水平設計、高標準建設。奧林匹克帆船中心采用的一系列科技新技術,起到了示范平臺的作用。奧帆基地同樣注重環境景觀規劃,通過三條南北向軸線即:西軸-海洋文化軸、中軸-歡慶文化軸東軸-自然文化軸,組成了意向的“川”字。以“歡舞?海納百川”為主題,寓意開放的青島正以寬廣胸襟,向世界敞開大門。
游歷完青島的“五四”廣場和青島奧林匹克帆船中心,使我們對這座引發“五四”運動的城市又增添了一份感慨、一份敬意。92年前,就是這座被列強強占、瓜分的城市,引發了一場波及全國的“五四”運動,開辟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新紀元。90年后,又是這座城市,敞開了寬廣的胸懷,接納了世界帆船健兒,勝利完成了29屆奧運會在青島的賽事。青島,祝愿您從成功走向成功,從勝利邁向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