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的散文欣賞
家鄉的散文欣賞篇1:故鄉的味道
在我的記憶里,故鄉是有味道的。這種味道是特別親切的,獨一無二的,溫暖心扉的,深入骨髓的,令人沉醉的,難以忘懷的,是彌久生香的。
——題記
這種味道是人生最初的記憶,是從童年開始,然后隨著月歲的流轉,慢慢沉淀,日漸豐滿。無論你走到哪里,無論你身在何處,都能憑借這一抹溫馨的氣息,讓一顆疲憊的心回歸故里,找到那一種久違的感動,投到故鄉溫暖的懷抱里。
故鄉的味道,就是那裊裊的炊煙的味道。每當暮色向晚,那縷縷炊煙升騰在空中,彌漫在黃昏的街頭,你深深地吸一口,瞇起眼睛,你便會沉醉在這濃濃的鄉情里。我喜歡這故鄉的炊煙,這是對故鄉一種深深的眷戀,嗅著炊煙的味道,我仿佛聞到了母親的飯菜香,一看到炊煙,我就會想起了那熱乎乎的炕頭,暖暖的感覺,涌上心頭。
故鄉的味道,還是那濃濃的鄉音。那一聲聲喊著我乳名的呼喚,總能換醒我心底那一絲絲柔軟,那帶著泥土氣息的話語,是你走遍萬水千山也尋不到的最妥帖的安暖。我雖然沒有和故鄉遠離,但每次踏上家鄉這片熟悉的土地,聽到這熟悉的鄉音,依舊是那么的親。放佛只有在這里,才沒有虛偽的寒暄,做作的恭維,只有真切的溫暖,簡單的問候,卻讓你久久感動。
故鄉的 味道,就是幽幽的夜空里,那一輪圓圓的明月。月光下,我們一起唱著兒歌煮月亮,月光下,我們一起玩游戲、捉迷藏。我一走,月亮也走,我在街上,月亮就在街上,我回到家,月亮就在家門口,那一輪圓月啊,始終在我的頭頂上。不知在多少個幽深的黑夜里,我們就是這樣尋著月亮的那一縷銀白的光,嗅著月光的味道,才找到了回家的路。
月是故鄉明,城里的月亮也是大而圓的,但她終究抵不過故鄉的月亮,因為故鄉那一輪明月早已鑲嵌在心底,早已深深地雕刻在永恒的記憶里。每當皓月當空的夜晚,我總愛久久地凝望,沉思,遐想,我想,故鄉的月色一定是有味道的,那味道是什么呢?雖然無法形容,但一定是美好的,香甜的,是味蕾里無法改變的。
故鄉的味道,還有那成熟的麥香,煮熟的玉米香,炒熟的花生香,烤熟的地瓜香...... 還有那一叢叢花草香,以及那一樹樹淡淡的棗花香!這里所有的香氣都是接地氣的,包括蔬菜水果,沒有污染,只有純綠色,純天然,沒有繁蕪,只有簡單,沒有喧囂,只有安寧,沒有浮躁,只有淡然。
故鄉的味道,還有那泥土的芬芳。喜歡在朦朧的一簾細雨里,走在田間的小路上, 望著一片片蔥蘢蒼綠的莊稼茁壯成長,腳踏著大地,深深吸一口,那空氣中彌漫著的濃郁的泥土的芳香,心情是多么的歡快舒暢!
故鄉的味道,還是母親那座老房子。雖然父母都不在了,我走進這個院子,卻能聞到他們的氣息。看到了熟悉的房屋,仿佛二老就跟在我身后。眼前的一切是那么的親切!輕輕撫摸著那一把破舊的圈椅,父親就坐在那里, 依然笑容滿面。還有那陳舊的鍋灶臺,母親則為我準備我愛吃的晚餐......突然之間,淚水滑落下來,酸酸的,澀澀的,甜甜的.....
家鄉的散文欣賞篇2:故鄉
站在渭河岸邊,腳下是漫長的河堤,堤邊長著郁郁蔥蔥的蘆葦,一陣風吹過,發出“唰唰”的聲音。不遠處,渭河從遙遠的西邊不緊不慢的走過來,又消消停停地向東而去。順河風為夏末吹來初秋的涼意,也勾起了我對往事的回憶。
故鄉就在渭河邊。從家出發,二十多分鐘就到了渭河。小時候常常到渭河岸邊,走下河堤,踩著河岸上大大的河卵石,也感受著細細的河砂的柔軟。踩著潮濕的沙土晃動,不一會便變得稀軟,腳丫慢慢陷進泥中。鞠一把沙土用手拍打,很快就變成糊狀,表面析出一層水,泛著亮光。夏秋時節,折一枝高高的草桿擎著,宛若行進的大旗。留意每一棵洋槐樹,那上面不時會有蟬蛻趴著,曾經多次收集起來想要賣錢,卻因為猴子搬包谷的性格,全部不知所終。從這個大卵石跳到另外一塊大卵石上,不提防摔倒,疼是無所謂的,倒是提防那卵石底下,或者草窩里會不會竄出一條草蛇。曾經跟爺爺去看他的老朋友,沿著河堤走了很久很久,去光顧河邊種甜瓜的草庵。爺爺指著一路眾多的土洞,告訴我那里面要么會有癩蛤蟆,也說不定正棲息著一條“長蟲”,聽得我心里緊張,趕緊抓著爺爺的手,追趕著爺爺的腳步,生怕被蛇給咬著。那時候蛇挺多,親眼見過小臂粗的蛇穿著花衣裳,悠悠地從眼前游過,那花紋在好久之后還給我的腦袋兩邊不時帶來麻意,心跳便隨著有些加速。我到現在都怕蛇,可惜小時候被人們追殺的蛇們,現在雖說保護,也不經常能見到了。河堤路也已經不是以前的沙土路,水泥混凝土堅固的罩著路面,洞口也只能在河堤兩邊的樹叢里了。爺爺也在我上初中的時候去世了,埋在遠遠可以看見渭河的坡上。只要過年回家,我都會和父親一起,在大年三十那天去爺爺的墳上,請爺爺和我們一起回家過年。
工作以前,每年三十黃昏的時候,作為長子的我,都會和父親一起,順著田間道路去爺爺的和奶奶的墳上,燃一束香,點一支蠟燭,恭恭敬敬地磕三個頭。這個時候,再調皮的孩子也要肅靜下來,仿佛先輩們就在眼前審視自己的后輩一樣。這個傳統一直傳續著,六十多歲的父親依舊每年去上墳,只要我的兒子在家,也會一起跟著,恭請自己的祖先。磕過頭,父親會跟我們介紹周圍墳塋的主人,是我見過和沒見過的,我也弄不清和我們究竟有著多遠血緣關系,該稱呼“**爺”“**婆”的長輩們。那時候我并不怎么留心,因為在父親看來好像并不遙遠,而在我看來,卻已經連不起來了,便只是不斷用腳搓著地,試圖擦干凈鞋子上的泥巴。回家時,暮色漸漸加重,炊煙和著霧氣已經籠罩了村落,露出依稀的樹木和屋頂。鞭炮聲開始此起彼伏,人們開始告別即將過去的一年。家里的年夜飯已經上桌,寫有“供奉三代宗祖之神位”的紅紙端端正正地立在預先布置的桌臺上,最先的一碗飯就敬在那里。等我們進了屋,一家人便站在牌位前,由父親親手點著蠟燭,祖先的神靈便已經回家了。接下來是放炮,一陣清脆的響聲之后,才開始大快朵頤。
我們兄妹仨先后走出家門,弟弟到了縣城,我到了外市,而妹妹則去了沿海省份。這幾年,父母為了照顧外孫在外地住了幾年,又在我所在的城市住了一年。但不管我怎么做工作,他們都不愿意在我這里養老,不斷地往回跑。這兩年經過一些事,樸實熱情的鄰居,仗義誠信的堂兄弟,越發讓我感覺到故鄉的親切,感受到人情的巨大魅力。曾經莽撞的堂兄們,已經滿頭白發或者赫然謝頂,勤勞和奔波換來了平靜殷實的生活,聚在一起,感嘆歲月的無奈。很多同輩弟兄已經在外地落戶,很多上一輩老人已經不在人世,不覺中排行較小的我的父親,已經是同門中年紀最長的人了。感嘆之余,認同了人情和健康才是最重要的,約定每年要弟兄們在一起坐一坐,大家的事干得越來越大,也越發需要眾人的力量,約定弟兄們中任何人有事都要說,大家都要盡力幫忙。那時候覺得鼻子有點酸。雖然農村人在借錢方面錙銖必較,親弟兄明算賬,那是缺錢太久的緣故,對于不需要花錢購買的諸如飯菜等尤其是力氣,那是非常大方的,而且不需要還。經過幾次回鄉,我終于理解了父母,不再強求他們了。故鄉,畢竟是他們最熟悉的地方,他們一輩子的心血全部付出在故鄉的土地上,那里有他們用汗水蓋起來的房子,有他們一起生活的鄉親,有他們可以托付的親朋好友,有除了兒女以外再難割舍的鄉味鄉音鄉鄰鄉情。城市縱然繁華,可是舉目無親;故鄉雖然簡陋,卻有融融的氣氛......
家鄉的散文欣賞篇3:我的故鄉
時光,將最美好的東西賦與我,它賜予我平常的煙火,平淡的生活,讓我靜靜的和喜歡的東西保持著親密感,盡享安怡和淡然的美好,讓我有一顆樸素的心,于流年的畫景中看山看水,分享生活的悲喜和苦澀。
離開故鄉已經三十多年了,彈指一揮間。記憶中的古城,她就像一副山水畫,揮之不去,定格在我的心里。站在山頂遙看古城,一條清澈的河流,沿著古城的幾條山腳蜿蜒潺潺流過,每一條小巷從山頂飄然而下,順著青石板臺階來到山腳下的大街,大街大約八米寬,從溪子口橋頭到東關文昌門總長也不過只有三公里。從西頭走到東頭只要個把小時。城里誰家有個紅白喜亊,整個古城都會知道,哪里吵架打罵全城也都能聽的到,所以你走到街上都是熟人,即若不知道名字但基本上都認識,都知道是城里人住在什么地方。
從兒時起,故鄉的河就成了我們這些孩子們玩耍的地方。河對岸郁郁蔥蔥,樹木綠草交相輝映,河床上光滑而漂亮的卵石,還有金燦燦的沙灘,我們喜歡撿一些漂亮的卵石玩,也喜歡在沙灘上打滾,玩家家。美麗的故鄉河吸引了很多人在它的懷抱中游泳嘻戲,婦女們在河邊拿著棒捶拍打著衣服;姑娘們在河里梳洗著美麗的秀發;放排的船工們蹲在窩棚外達叭達叭的抽著旱煙;漁船上的老板在張網捕魚;充滿了湘西水鄉的味道。
記得哪時我家喂了十幾只鴨子,從黃絨絨的小鴨子,飼養到羽翼初豐時,這時鴨子可以下河自已尋找食物了。媽媽找來一根長竹桿給我,我便成了放鴨倌。每天放學歸來,我就趕著鴨子下河。揮著竹桿,吆喝著鴨子“呷,呷,呷走啰,下河去了”。從我家走二十來米到街口,,橫穿大街后再走二十來米的巷子鋪面才到河街,河街兩旁全是抵矮的居民住房。穿過河街再下二三十級臺階才到河邊。到了河邊你往兩旁河岸看,河岸上全是吊腳樓,古色古香的甚是好看。走過一片金燦燦的沙灘,經過一段光怪陸離的卵石灘,就到了河水邊。清澈透底的河水,唱著叮咚叮咚的歌,歡快的向遠方流去。鴨子一見到水飛也似的樸向水里它們在水里追趕著,昂著頭伸長著脖子,呷,呷,呷的叫。兩只腳掌在水里劃著,拍打著一雙羽翼。不時的把頭伸向水里尋找魚蝦吃,捕到了一個魚或蝦,它會伸長脖子,雙腳高高的站在水面,脖子一伸一縮的呑食著魚蝦。碧波蕩漾的河水忍不住為它們捧出圈圈的漣漪。這時我也迫不及待的脫下衣褲穿著褲衩下到河里游泳,就在那時我學會了游泳。游累了就仰臥在水面上休息,仰望著天空中的藍天白云,讓水輕輕的載著我,慢慢的慢慢的流淌。等鴨子們吃飽了,我也玩盡興了,上岸穿好衣服用竹桿敲打著卵石,吆喝著鴨子“呷,呷,呷回家了”。鴨子們聽到我的呼喚,馬上回到岸邊,排著隊一搖一擺的往家走。
晚上作完了作業。躺在媽媽的身旁,聽媽媽給我們講故亊。“玉堂春,鎖麟囊,王寶釧”等等。媽媽總是對我說,“孩子呀,人要有一顆正直的心,善良的心,要吃得苦,不怕累不要嫌貧愛富,要多做好亊,看到別人有困難要多多幫助別人,不要欺負弱小的人,做一個好人,做一個人人都喜歡的人。”那時我還不太明白,長大后就明白了媽媽的一片苦心, 她要我做一個好人,一個有善心和良知的人,有著優良的品德的人。媽媽的教誨使我終身受益。很多很多的故亊都是在媽媽溫暖的懷抱里聽到的,聽著聽著我就在媽媽的懷抱里漸漸的睡著了。
好多年過去了,我再次回到故鄉,故鄉已變了模樣,由于是庫區,古城已遷往山頂,一條寬廣的大街,成群的高樓拔地而起,形成了一座嶄新的現代城市。 我眷戀的古城已不復存在。我站在柳樹成蔭的河堤上,河水依然清呤低唱,碧波蕩漾,沒有了光怪陸離的漂亮卵石;沒有了金燦燦的沙灘;沒有了古色古香的吊腳樓。我在時光的遂道里尋找原始的故鄉古城。我找不到兒時的河流;我找不到兒時的童伴;我找不到那些熟悉的街坊鄰里;我找不到家庭的溫馨;我找不到我的爹娘;我找不到父母的慈愛;我找不到媽媽的溫暖懷抱。青蔥歲月,豆蒄年華都化成了一股風,從我耳邊匆匆而過。
生命中的一些人,一些亊,一些時光,一些過往,一些寫過的句子,在某個瞬間,一縷縷詩意總會被一陣風,或一絲細雨喚醒。在閱讀歲月的深邃中總會激發出種種感動。思念掛上了月梢,安靜而又惆悵。聽著悠然緾綿的歌聲,心中陣陣猶如彈奏,心兒變的柔軟而濕潤。那些熟悉的人;那些熟悉的街坊鄰里;記憶猶新的家庭的溫馨;難以忘懷的父母慈愛;永遠難忘的媽媽溫暖的懷抱。那些淡去的亊,隔著歲月的長河,變的格外的清晰。
思念穿過月的眉梢,清涼而又憂傷。不舍我兒時的河;不舍我兒時的童伴;不舍我的街坊鄰里;不舍我的家庭溫馨;不舍我的爹娘;不舍我的故鄉;今生今世我的故鄉已不再是曾經的故鄉,我再也找不到我兒時的夢;我再也尋覓不到我曾經的念想;我再也無法找尋到青春的夢幻;一種莫名的失落感折磨著我的心靈。
月光灑向大地,水光輝映,銀光熤熤的河面上平靜如霜。我凝視遠方,驀然惆悵青春已悄然淡去,時光歲月在感嘆磋砣中紛紛離開,此情此景蒼然淚下,嘆蒼桑歲月無痕,“一壺濁酒盡余歡,今宵別夢寒。”故鄉啊故鄉!你在哪里?你在我的歌聲里;你在我的夢縈里;你在我的日志里;你在我的朝思暮想里;其實你已銘刻在我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