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大學的散文隨筆
描寫大學的散文隨筆篇1:理想的大學
柏拉圖用“線段比喻”形象地說明了兩個世界及其關系,而我認為,可以將一條線分成三個不相等的部分,一部分是可見大學,一部分是可知大學,還有一部分是可想大學。即理想的大學,我叫它醉木(Dream)。
醉木大學定格在草長鶯飛的二月。
醉木的春特別的多風。甜綿的微笑輕輕地撲在窗前,吻在你的臉上,濕濕軟軟的。昔日在田地里奔跑、游戲的光陰,便偷偷地,從你擋住陽光的五指縫里溜了回來。天晴的日子,站在古樸滄桑的圖書館門口,看草坪上,一樹樹綠葉,新碧搖曳,欣欣然暈出緋紅一片,便忍不住贊道:夜宿枝頭俏等春,坐含清露綴清晨。任他明月何巧妙,斂盡芳心別向人。
醉木的春太美,美得輕薄,美得柔軟,美得太過虛幻,仿佛一觸便碎的湖鏡,支離破碎的憧憬,散落在時間的隧道里,即使找回來,你還能說,此時的醉木還是現在的醉木嗎?
醉木是美的,美在多變。
它完全存在一個不真實的空間里,時時刻刻,會融入新的構圖,新穎多變,絕不乏陳。人們往往對朦朧的東西都投入了些許好感。要不,蒙娜麗莎的微笑怎傾倒了這樣多的人呢?七分虛三分真,便凝聚了通向醉木的九曲橋。曲曲折折,似人的九曲心腸,捉摸不定。踟躕在橋廊,垂柳新枝,榭閣聽風,若隱若現在霧氣未盡的朦朧中。最妙的,是霧里的鐘聲,好似沐浴佛家真言,平和靜謐,一切都明徹了般。
醉木不真,卻有似真的傳奇。
逸夫學院是醉木最大的傳奇,久遠到白堊紀。是一個關于偉大的大文學家和科學家吳懦夫的。懦夫性情不羈。上課時,常常燒掉女老師的長發,美其名曰:觀察頭發的著火點。他不喜循規蹈矩,課堂出勤率低至零。他還在圖書館搭了個小窩,晚上不回宿舍,就睡在圖書館。為此,管理員屢次三番找到校領導,懦夫還為此記了處分。值得一提的是,懦夫在而立之年名揚海外,學校為了紀念他,建立了這所逸夫學院,擬隨心所欲地學習之意。
“形而上者為之道,形而下者為之器”——這是醉木的校訓。有人曾說,智慧就是人的原罪。我深以為然。因為人們有了智慧才會探索出他們認為的真理,而又因為智慧,他們知道這種真理是一種財富,一種占有人的數目越多,個人的享受愈大的財富。所以,他們開始直接或間接地制定了許多的條條框框,讓人們不由自主地接近他們探索出的真理。然而,真理是什么?這個世界上本沒有真理。那為何我們要死死地遵循他們制定的路呢?醉木的可貴之處在于敢于打破常規,敢于質疑。反思、質疑、突破、平等是醉木的精神。
然而,敢于反駁不意味著不尊師重道。
醉木最值一提的是一座墓園,里面長眠著醉木從建校以來所有杰出的、有貢獻的先哲們。這里充斥著學術、求知、鉆研、拼搏的味道。先哲們的浩正遺風洗禮著每一個學者。每年的清明節是醉木的大日子,學校所有在校者都會聚集在一起瞻仰先哲們的風采,感受他們生前是豪情。
醉木是靈魂自由的大學,是無數學子的樂園。然而這又如何呢?它只存在夢里罷了。
描寫大學的散文隨筆篇2:大學 青春
這個春天我在等雷聲,希望它的聲響提醒我童年時跟它的約定:我會快快樂樂的越過生命的原野。想起一起淋雨的日子突然想起某些事、某些人,想得遙遠而清晰。為了自己所謂的夢,在路上遺失,然后又找回,就這樣風雨兼程。細想生命也許就是尋找與失去的過程。其實到現在我還有些勇氣去呵護以前的大學夢,雖然這個夢很淺。人的擦肩而過,大學的無奈而我只能目睹天藍成海的顏色。習慣的是:左手倒影,右手年華。
曾經:
秋千下 蝶尋花菊花翩翩
黃葉地 古道曲雁排兩行
還是那樣的眼神,記憶的裸露、夢境的空洞!
青春在那些女生背后盛大、流光溢彩,每段歲月的無意卻是她們眼中的繁華盛景。青春為我設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不僅因為我會跳舞,還有那些淡淡的文字。跳完舞后還是自己孤單的收場,寫完文章后還是看著自己賣出去的文字爬成的模樣,記得痛惜的那些精靈般的呵護自己的殤!有意無意地去在乎結果,在乎的最后還是自己眼角的努力!
童年:
長亭外 古道邊 芳草碧連天
晚風吹柳笛聲殘 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壺濁酒盡余歡今宵別夢寒
熟悉的童謠,熟悉的記憶,還有現在以為熟悉的人群!
屬于的記憶在細胞的轉換,放映的童年那樣燦爛、那樣快活。那里干凈的陽光,迷人的稻花都能組成一個驚人畫面!畫面里的光景,歲月的骨髓那樣的明顯!
成長:
我知道那些夢那些記憶有天會隨歲月流到該去的地方,在那里沉淀成生命的努力。我也相信在某天日子以后,我會看見青春在大學流光溢彩。
后記:在淺夢與現實有差距的時候,用記憶緬甸年華,只會讓日子更加沉重,青春的絢麗,年華的燃燒,我瞇起眼選擇風雨兼程。送給所有對自己心中大學幻想卻在現實中擱淺的人。
描寫大學的散文隨筆篇3:我的大學
當春天的腳步由鵝黃轉為嫩綠,當暖暖的春風吹過懶洋洋的心田,時光的影像也在燦爛的陽光下變得影影綽綽,在感嘆春去春又回的同時,大學的第二個春秋已經在漸去漸遠中只剩了一個尾巴……
記得剛來時的失望與迷茫,無助與惆悵,三面環山就像一把枷鎖將我牢牢困住,我有一種被拋棄的感覺,或許是因為理想與現實差的太遠,我恨不得立刻就離開這里,逃也似的離開……可是現實并不以我的意志為轉移,就這樣,過了一個學期又一個學期,知道兩年應經快從指縫間溜走的時候,我才意識到,其實我的身上已經打上了她的烙印,永遠也抹之不去。
兩年來,無論在我失意或是得意的時候,她都默默的守在我身邊,像母親一樣將我包容,對我不離不棄。我終于明白,在這里,雖然沒有都市的喧囂,沒有車水馬龍的繁華,但是,她有謙虛與厚重的品格,她有寬廣而博大的胸懷。因為有山的熏陶,才給了她別人沒有的沉穩;因為有我們大家的加入,她不再寂寞與孤獨。
兩年來,她讓我認識自己,也讓我改變自己,由最初的毛毛躁躁到現在的成熟穩重,由先前的抱怨埋怨到現在的理解懂事,伴隨著歲月的流逝,我長大了,也漸漸的理解她,尊重她,可是,一想到終有一天我將離開她,卻分明痛的撕心裂肺.
我沒有李清照的婉約也沒有張愛玲的深沉,無法形容她帶給我的感動,也無法表達我對她的感激,如果注定是一只蝸牛,又何必讓自己背上一只烏龜的殼子,那么就讓自己背上螃蟹的殼子吧,因為年輕,我不辛苦誰辛苦?!
看過“描寫大學的散文隨筆”的人還看:
1.有關大學校園的經典散文
2.描寫大學歡樂時光的生活散文
3.描寫憧憬大學生活的散文
4.描寫大學青春的散文精選
5.關于初到大學的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