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親情的散文段落 關于親情的散文段落
描寫親情的散文段落篇1:親情無價
家是心靈深處的綠色,這綠色是生命的源泉,任何艱難困阻,都阻止不了回家的腳步,有子女的家很溫馨,有父母的家更溫暖,家是一個牢不可破的親情編制的網,此時,靜靜地傾聽薩克斯回家,美妙的音符穿透心靈,當心情裝滿了感悟,喜歡伴著音樂隨心起舞,心情隨著文字慢慢沉淀,心事重的時候,它就成了形影不離的老友,喜怒哀樂都會平淡,會歸真,也會把人生的苦澀轉換成快樂,心事濃了便與文字對話,品的是那份清靜,文字可以使我快樂,我在意境中感悟人生,人生風風雨雨坎坎坷坷,只要心中有愛不放棄,就會雨過天晴春風化雨,正如此心,看似濃烈的心事,誤認為它會苦澀,解開了心結,便云霄霧散了。
歲月的年輪,裹著酸甜苦辣,陪伴父母走過了七個春秋,回望過去,值得珍藏的東西實在太多,溫暖的親情、誠摯的友情、甜美的愛情,哪一個不讓人心懷感動,倍感珍惜,但我現在感悟最深的,就是溫暖的親情,親情就像溫暖的冬陽,照在身上渾然不覺,親情就像流過的小溪,滋潤河旁的小草潤物無聲,真正的親情,可以抵達任何風雨,無論是炎炎夏日,還是雨雪霏霏,都能享受到她細膩的呵護,最容易遺忘的是細節,而最容易想起的也是細節,飄落的雪花,帶不走凝固的記憶,心似有所待,任思緒飄零成風,抑或是想抓住一些什么,曾經過往的日子,已經風干在記憶的深處,溫馨著每一段如水而艱難的日子。
親情的無私,不求回報,那種血濃于水的深情,一直會讓我感動到老,最讓我感動的是父母給予我的愛,總是那么的真摯與無私,不攙雜任何的虛假,在他們的眼中、心里,看到的、想到的永遠是自己的兒女,做什么事情,都是以自己的兒女為重,即便自己受苦受累,即便自己節衣素食,他們也毫不計較,他們從不去和自己的兒女算帳,因為他們沒有想過付出之后,要有什么樣的回報,“可憐天下父母心”,這種情,與時空無關,與地位無關,與貧富無關,是人世間的至善至美!
描寫親情的散文段落篇2:論親情
人來到這個世界上,最先接觸到的就是親情了。大多數的人都是在親情的呵護下長大的,從一個懵懂的嬰孩兒到一個能夠獨自面對世界的個體,一直都有著親情的陪伴并開始逐漸地把它視為一種習以為常的東西而忽視它的寶貴,如同空氣和水之于生命一般。所有這樣的人都可以說是幸運的。也有些人卻生來就沒有這樣的幸運,以致于在之后漫長的人生中總是對這一缺失的親情懷有異常強烈的情感。很多東西對于人生都是可有可無的,但缺失親情的人生該是何等的不幸和讓人哀傷啊。
也許,對親情的渴望和珍視是源自于每個人內心的,這種情感在現實生活中會特別的針對某個人或某些人表現的異乎強烈。親情是一種情感,而情感是需要有所寄托的。身邊的很多人都會因為失去某位親人而表現出長久的哀痛和思念,仿佛心中的那份情感再也無處安放,仿佛總有一種隱隱的痛楚揮之不去的在心頭激蕩。
無論親情、友情或是愛情,人類的任何情感都會對人心產生或積極或消極的影響,給人帶來對幸福與快樂的渴望,同樣也帶來痛苦與絕望的感受,一切都只不過是心念一時的取舍。面對這樣的處境,有的人選擇了與所有這些牽絆人心的情感保持距離,成為了別人眼中一個冷漠的人;有些人則選擇了恣意的沉浸于諸多的情感之中,成為了一個別人眼中和善的人。成為怎樣的一個人,同心靈有關,同人生的際遇也有關,并不完全取決于任何單一的因素,因此,又何必總是以一種不寬容的態度去對待別人呢。誠然,現實的社會中存在太多的理由讓我們以一種戒備的心態去面對接觸到的人和事,固然這樣方式讓我們較少的受到傷害,但也同樣失去了很多。這是一個讓人無奈的時代,也許這樣的無奈曾經以往每個時代的人都有,只是程度和對象有所不同罷了,更也許這樣的無奈源自于生命,根本就同外在的世界無關。
描寫親情的散文段落篇3:關于親情
前幾天有些咳嗽,買了點梨回來,帶著吃,潤潤肺。吃梨時總會記起父親那獨特的"嗜好"---喜歡吃梨核兒。
這樣的"嗜好"打我記事就有,那會兒家里條件不好,錢也都是算著用,買化肥的錢就不能去買其他的,買了其他的,家里的收成就受了影響,秋收的時候就少了產量,這樣一塊歸一塊,日子也就過的節儉。
半月奢侈一次,買點水果,那會沒啥吃,回家削了皮,一口咬下去,砰砰酥脆,嘴里都是梨的甘甜,滿足極了。
然后一旁剛幫忙削了皮的父親就說"我就喜歡吃核兒",聽到這樣的"嗜好",咧著嘴,自然更加大口的吃起來,直到剩下核兒。
父親接過梨核兒,吃的津津有味。
這樣的表情,讓我一度覺得梨核兒肯定比梨肉好吃的多,但時間證明,我也沒去嘗試著吃一次梨核兒。
這樣一晃,十多年就過去了。
當晚吃餃子,吃完推了碗,一家三口坐著聊天,父親說到大伯家三個兒子與餃子的故事,聽完我補了一句"這跟你喜歡吃梨核兒不是異曲同工嘛。"
父親笑了,笑的像個被人看穿小伎倆的小孩。
這讓我想起父親接過梨核兒,吃的津津有味的表情。當即起身洗了三個梨,一人一個,這一次我們一起吃梨。
為什么是梨,因為那個時候,梨賣的便宜。
大伯家三個兒子與餃子的故事,既然跟愛吃梨核兒異曲同工,自然也都是親情范疇內,不會跑偏。
在同輩人中算是文化人的大伯,當年鎮里招老師,準備去中學教體育,但那時的教師工資是無法供給一個有三個兒子的家庭,所以這事也就擱淺了下來。
大伯家的三個堂哥,歲數相隔不大,長身體的時候就像磨臺,放什么上去都能碾的碎,碾磨的利利落落,這一下就是三臺。
所以,到現在我都相當佩服大伯大媽。
日常吃飯,大媽只需多煮些飯,多洗幾棵菜,一家也就能吃飽,但總歸有的時候是吃其他種類的,比如餃子。
餃子按個吃,十幾歲的小伙子,吃個二十幾,太輕易的事情,但這是一個孩紙的情況,換成三兒,那就大不一樣。
搶著吃,比著吃,這是男孩之間的常態,于是,包的餃子完全不夠吃。大媽只能盛點餃子湯,先喝上幾口,墊墊一下午來忙活餃子的辛苦。
"餃子湯真好喝…"喝了一小碗湯的大媽又盛了一碗,臉上點著無奈苦苦的笑容說著。
昏黃的燈泡下,沒吃幾個餃子的大伯和三個脹的歪歪的堂哥坐在堂屋的四方桌上等著下一鍋的餃子。
一旁又下了最后一鍋餃子的大媽,用鍋鏟撈著水,防止餃子結了底,然后喝了口左手端的餃子湯,絮叨了一句"餃子湯真好喝…"
稍作休整的三個堂哥,戰斗力消滅一鍋餃子,自然不在話下。
說著"餃子湯真好喝…"的大媽,對餃子湯的喜愛的戲份,演的再好,也沒能嚴絲合縫,基本沒吃餃子的大伯一眼便識破,拿來了鍋巴。
"餃子湯真的好喝嗎?"往大媽碗里放些鍋巴的大伯說著。
"餃子湯真好喝…"
看過“描寫親情的散文段落”的人還看:
1.親情敘事散文
2.感人的親情散文
3.親情的優美散文
4.描寫親情散文700字
5.和親情有關的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