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歲月流逝的散文欣賞
描寫歲月流逝的散文欣賞篇1:那年,那些流逝的歲月
曾經的那枚戒指早已不知去向,但它卻在我的心中不曾離去,或許很多年以后,當我再回首這段情時,有的也只是回憶和惆悵--感言。
文/冷夜
轉眼匆匆,來到這座城市已是三年,期間發生了太多,從學徒到獨立,到面對現實,從戀愛到失戀,到走出陰影。回想起來,有著太多的感慨傷懷,也領會到了人生的步履薄冰。
2011年10月2日,剛過完國慶節的第一天,我就急忙地在搬家,因為先前對于廠里的不滿意,而讓我不得不在這喜慶的日子里忙碌著 ,之前也換過好幾家廠,但都由于各種原因等因素而辭退,讓我感到有點無奈,好在此次這家給我的映象還不錯。
那是一個下著小雨的午后,由于東西比較多,無法打傘,再者相隔也不甚太遠,到搬完的時候,早已成了落湯雞,只好沖了個涼水澡,換了一套從箱中胡亂找到的干衣,因雜亂原故,也無心打掃,此時距晚飯也不遠,只好留著飯后再做打算。
在飯桌上,我認識了我的初戀。她坐在我的對面,老實說,可能因那時還太年輕,不太懂男女之間的事,當時感覺有點別扭,現在回想,除了感嘆物是人非外,還有著那么一點點的遺憾,而我也不曾想到,那里會是我青春的開始,也是我人生情感的第一驛站。
在男女剛認識彼此時,或選擇聊天,或好整以暇想辦法靠近,或約會等等。常常大眼瞪小眼,反而是不太擅長語言交際的我錯誤的策略,想想,彼此的眼睛必須擺在對方的臉上,若沒有足夠的交談內容支撐彼此的視線,就很容易陷入尷尬的境地,而我卻時常發生這樣的狀況,事后卻總是找不到解決之法,只能唉嘆一聲無奈罷了。
所以陌生的男女要約會,理應客觀理智地選擇可行性方法是很重要的。
比如說:看電影,彼此的雙眼放在遙遠的大屏幕上,不用看到對方的眼睛而顯得尷尬,也不用多說一個字(完全沉默亦是一種格調),一切都很自然,不需承受額外的壓力。
承然,我比較喜歡浪漫的一種愛的表達方式。
比如:夜下月光色,試想,柔和的月幕照在彼此的身上,似有一種朦朧浪漫的氣氛與神秘,也不失為一種感受,望在對方的臉上,那種似清晰似模糊的柔美定會受到一種宣染,再加以夜深人靜,寂寥無人,豈非失為一種表達?
但這種所例舉的方式并不試合我,只因我和她還未達到那種程度,這時就需新鮮獨特。
非然,這種獨特的方法往往是男生追求女生的一種必勝招式,可能有的時候會很單調,有的時候會很呆板,有的時候會一語不發,但不得不承認,這種獨特的方法卻是最直接也是最容易打動女生心扉的一種。
如果有機會,時光可以倒流,我也定會選擇這種單調,呆板,笨拙的方法,只是物未非,人已逝,時間不可能因為我的遺憾發生改變,而我的這個遺憾也終將埋在心里的最深處。
也許是天意,剛進去的時侯并沒有太多的精力和客觀的要求去分散注意力,只因對環境的不熟悉,對工作的不認清,導致遇到困難,她來到我的位置教導,從那時便引起了我的注意和觀察。
每個人都想要心愛的對象在見識到自己的時候,能夠擁有最好的心情,好在記憶相本里留存最深刻的一頁。
描寫歲月流逝的散文欣賞篇2:時間在流逝
活在物欲縱橫的當下,本該圣潔的愛情也被賦予速食的性質。似乎,在面包面前,再要強的愛情終究會丟棄那難以護持的尊嚴,迷失最初的悸動與地老天荒的承諾。但《第一次》以小清新的愛情觸動了大時代的脈搏,讓惘然的你我再次有了成全純真與唯美的欲望,并不禁為之動容。
《第一次》是由韓延自編自導,楊穎、趙又廷領銜主演的愛情電影,講述了患有遺傳病的女孩宋詩喬與搖滾男宮寧之間唯美浪漫的初戀故事。正如導演所言:“是真正拍給年輕人看的電影。”他追求破釜沉舟,不摻雜質的愛藉著畫面,輕輕卻又深深地根植于你我心間,那樣不動聲色地把人徹底征服。
縱觀整部影片,敘事結構值得一提,巧妙運用倒敘的方式避免了敘事方式的單一,層層剝開的懸念又讓整體顯得連貫順暢,吊盡了觀眾胃口。乍一看,敘述的以為僅是巧遇昔日同窗,而后順其自然地發展千篇一律的愛情故事,但隨著答疑的步步遞進,將會發現每個人不經意的一舉一動背后都有著刻意的善念,于是細微的點滴匯聚成一個個高大的形象,崩潰了淚腺。
雖然情節講述的不是那種很接地氣的故事,時間和環境有點架空,但這本身就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藝術。我們能很清楚地感受到導演刻意在時間的罅隙里營造一個夢幻的空間,去延續那份恬淡的情感,他為不曾見過雪的她造雪,手舞足蹈像個小孩;與不能出門的她用籃子傳遞剛錄音的磁帶;背上不能劇烈運動的她,借她雙腿,帶她奔跑;橘子味的第一次初吻,甜透了青春……
也許有些舉止看起來再平常不過,可當觀眾體味到那眉目間流露出的真情,以及輕聲呢喃時給人的深刻,普常也變得有催人淚下的力量。仿佛自己也融在他們中間,化作灑遍周身的陽光,抑或是詩喬淚盈眼眶時,順著兩人交錯目光飄落的雪花,再或是一起跑過的小巷中的一吊幽蘭,見證著這平凡卻撼動人心的愛戀。
臺灣的電影大抵如此,很善于用光取景和構圖。以淡淡的暖黃色作為電影的主色調,渲染了一種溫馨浪漫的氛圍。無論是透過糖果紙調皮天真地望向天空,還是初吻時那逆光的剪影,鏡頭內滿溢著繾綣的幸福。那光,有著安撫人心的力量,炫目中讓人想象那迷失在光中的美好。暈染了內心的一方甜蜜。
就取景而言,可明顯看出作者將復古與小清新結合得不甚完美。以美麗的廈門為藍圖,優雅靜謐的小巷,干凈陽光的沙灘,上足發條的旋轉木馬以及精致可愛的錄音機,輔之以單純的情愛和對人性美好的追求,為愛情的碰撞制造了火花。埋下的是一道道清新的風景,經年之后卻醞釀出真愛的醇香。
描寫歲月流逝的散文欣賞篇3:歲月流失,不留痕跡
很多時候,時光就像一張無形的網,總在無聲中拉拉扯扯著許多東西,許多曾經的過往,許多單純的希冀,都在拉扯中慢慢遺忘。回眸,才發現過往的許多東西都在歲月的流失中,慢慢的淡去,漸漸的成了一種虛妄。
歲月風平,夏至未至。看到這樣清冷的字眼是,內心莫名的多了一種說不出的失落。何時起,將自己生活過得如此的不堪與面目全非。心,盤根錯節,蔓草重生。步履匆匆,似乎凌亂與彷徨充斥著脆弱的自己。但我依然知道,懂得安然才能渡過迷惘。
午后,站在時光的路口,回望著曾經走過的人,走過的歲月,走過的那段蔥蘢與青澀。許多人,許多事,都成了一段段模糊的光影,遺落在無人的角落里。何時起,習慣了去懷念過往的歲月,懷念過往的人。也許是因為曾經太過于唯美,如今太多的無奈,或許只是想獨自在安靜的地方,慢慢的細數著那些失去的東西而已。
伸手,光影那份單薄的溫暖殘留在手掌上,時光成了一只停留在指尖的蝶,看上去熠熠生輝,下一秒鐘可能就消逝無蹤。莎士比亞說,“時間會刺破青春的華麗精致,沒有人會逃過它橫掃的鐮刀。"我們似乎都是看著時光在手掌中溜走,看著歲月如風般輕撫而來,不留痕跡。
走過了很多軌跡,當曾經的青澀蛻變成了一種沉淀時,我們才會明白很多東西。明白了流年的匆匆,明白了人情的淡薄,明白了成長就是用孤獨在演繹著自己的劇情。只有自己走過阡陌的寂寥與薄涼之后才慢慢的變得沉默,而我們似乎只有渡過沉默才能將以往的單純與輕狂慢慢褪去。
也許每個走過匆匆那年的人都曾有過人生的低潮,都會有不被別人理解、低聲下氣的時候。似乎這才是蛻變自己的時刻,此時我們需要便是相信自己,相信生活不會離你而去,用滿懷信心去等待著。如若奈不住寂寞,又怎么能看到繁華。
歲月流失,時間有淚。我們都是在歲月的流失中,讓風吹干了眼角的濕潤。當眼角痕跡慢慢沉淀到自己內心時,也許著就是成熟。而成熟便是更加能忍受痛苦,更加能忍受失落與孤獨而已。
看過歲月的無痕,看懂了世事的浮繪篇。才會知道,許多人,許多事都會成為過去,就如此時我站在這里,下一刻卻又不知道身處何方。但我不能輕易的被那些世事的紛擾擊潰,我能生活的本質還原,讓靈魂身處那份最深最真的渴望與憧憬成為一道熒光,指引著自己一路前行。
若能懂得繁華背后的一處安靜,輕撫著歲月那道不留痕跡的褶皺,翻蓋上記憶里那段清淺是過去,那么生活也將變得整齊與干凈。
紅塵滾滾,夾雜著太多紛擾,我們只需要在自己的天空下,守護著自己內心那道最純凈的籬笆,懂得一份滿足,懂得一份放手,懂得一份悲傷。那無論何處依然可以做到,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云卷云舒。
夢會歸處,浮現了,曾經的自己帶著一種安靜,遠眺著最遠處的那片海…
看過“描寫歲月流逝的散文欣賞”的人還看:
1.歲月流逝人生感悟散文
2.描寫感嘆歲月流逝的散文
3.歲月流逝優美散文
4.歲月流逝感悟散文
5.歲月流逝人生匆匆感悟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