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關于明月的浪漫散文
名人關于明月的浪漫散文篇1:明月寄相思
這幾天心里頗不寧靜.縱然有海風撫面的溫柔,縱然有海上生明月的壯美秀麗,縱然有朋友間彼此的祝福和親人的短信問候.可是我卻一直感覺心里不是滋味,"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當幾百年前先哲的情思突然出現在我的身上時,我有的是恐慌,是不安.但恐慌和不安之后我覺得它們又是那么的真切和無奈......
歲歲中秋,今有中秋.金風送來了收獲的喜悅,也送來了團圓的時節.圓圓的明月高懸天際,明亮的月光如瀑布一般一瀉千里,映照著每一個團圓的幸福的臉龐.以往的中秋節,我們全家人除了會吃月餅,看月亮,還會一起看中秋晚會.可是今年的中秋節,我和弟弟都離開了家,分別在各自的學校里過節.第一次遠離父母,第一次獨在異地,這個中秋節該是別樣的吧!唉!
一個人吃著月餅,看著月亮,有多少言語要說卻又不知從何出說起,有多少思念要發泄卻是話到嘴邊,心中又突然平靜下來一絲波瀾都沒有.我不知道有誰可以了解我的心情,是朋友?是父母?是和我一樣的遠方的游子?或許是吧!又或許不是.或許只有那閱過千古離別之情,見過萬代思念之苦的明月可以了解我的內心.父母打來電話讓我發錢買些好吃的,買些月餅.我答應了,很爽快的.他們一遍遍地重復著讓我不要想家,好好學習之類的話語,我也答應了,但卻沒有了先前的那種爽快.雖然我極力地不想把我的情緒表現出來,但是我很清楚我不堅強,我很清楚遠在家鄉的父母的這個節日過得也一定不愉快.晚上一個人躺在宿舍的床上,翻來覆去的睡不著,心中總有一份牽掛.牽掛那些家鄉的親人,牽掛那些家鄉的朋友,牽掛那個和我一樣在異地過節的弟弟.我不知道為什么當吹著秋風,看著秋月時,我那本不強烈的感情會突然迸發出來,有時我真的恨不能生上一對翅膀,隨風飛到我想去的地方,雖然我很清楚我的幼稚和可笑.但還有更好的辦法嗎?有人說秋天的風和月最無情,盡惹天涯游子傷心流淚,秋風可以撩起你思念的漣漪,秋月可以吻濕你鄉愁的淚滴.大概是這樣吧!
蘇軾曾愿"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我也愿這金秋的明月可以帶著我的思念和祝福悄悄地照亮每一個我愛的人和愛我的人的胸膛......
名人關于明月的浪漫散文篇2:明月光
坐在屏端任由時光如逝水般輕輕的在指尖流過,眨眼又到滿院桃花飄香時。光陰婉轉,一路芳菲故然。生命為誰駐留,為誰徘徊,自有清心守三更。花開花落是生命一個輪回,春去秋來亦是人生一段流年。守著寂靜的夜,分外清醒在這般初春冷清的夜里,我的心思飄浮,如漫步在生命弦動的音符里,任其沉浸于那份純真,那份淡泊,摒棄白晝的喧嘩與煩瑣,在靜夜任聽心路無聲無息的延長。靜靜地讓文字從指尖滑落,蒼白的手指敲擊在冰涼的鍵盤上,手指尖接觸到的些許寒氣擋不了我心間的暖意,只感覺熱乎乎的暖流綿綿而入,讓我的心由內而外地溫暖著。
獨駐夜的窗,憑欄遠望彼岸似有一抹煙花亮過,雖然依稀看不清那抹絢麗的場景,此時卻感受到如煙花般美麗的心情在陪伴著我。相似于煙花,生命不過是一場短暫的盛開,盡管它盛開的時候是那樣精彩,然煙火的清香會一瞬化為烏有,就如曇花也只能綻放一夜的美麗。當煙花散盡,所有的心動將慢慢的沉淀下來,所有的激情最終都會歸于一種本初的平淡。此際又收到不少朋友的短信祝福,心底不禁涌動那份滿滿的感動,因為有著彼此相伴的溫暖,有著千里真摯的祝愿,有著欣喜相伴的渴望,有著相約美好的憧憬,而情不覺悄悄地滋長,讓我的心也那樣美麗著!呵,遠方的約定可曾淡忘?
一年有著太多的記憶,擁塞著流年的河流。如今回復云淡風清的日子,回望似沒有什么可以煩惱的理由,替自已暖一壺薄酒,暖暖的捧在手心,竊喜著心底一抹溫柔,僅僅只因為,酒香入喉舒卷縈繞,心里涌動著那酒般淡淡的醇香,于是輕輕的把我的心溫柔的漾在酒中。聽一首老歌,那一瞬感觸的幸福,就會悄然襲來,朦朧如薄霧在我的心中醞釀起溫情的漣漪。
獨自伴著這寧靜的夜,耳邊響起的依舊是那首愛聽的“明月光”,千里明月寄相思,那伴樂流淌過來的一絲懷舊,伴我心底隱隱的留戀,一起由那耳麥輕輕淌到我的心間。呵,伴隨那些情緒終結到最后,連同無止境的快樂與幸福,在寂寥的夜里,在熟悉悠揚的旋樂聲中,享受著久違的一份沉靜,溫暖著我的心。隨年華逝去,燈火闌珊再回首時,遙看那旖旎的色彩里哪身影存留著的絲絲柔情,淡淡的一刻如同淡墨印痕滿載著心醉亦或心痛的軌跡。往事如詩,當一切都淡化,我愿一生僅吟唱一首悠揚的詩,在詩詞中迷醉自已。無論甜蜜無論平淡,即使是苦難,我也要做一個真實,自由的自己!
對明月舉杯微笑一下,感覺此即自已很幸福。窗外起風了,我靜靜的看著窗外陽臺上那幾盆新移栽的桃花,在如水的月華下悄悄的綻放。那一抹淡淡的花香,飄逸在我的生命里,至永遠。
名人關于明月的浪漫散文篇3:當年明月
一間房,他的城;一記流年,他的人生。
—題記
偶爾路過一個正在拆遷的繚亂工作地。
偶爾看到一個老男人正在堅守著他的殘留記憶。
偶爾目睹了一段為時間抗爭的故事。
故事的起因是那么的“不堪”,老人不想走,不愿走。這里,擁有著他珍藏多年的記憶,是屬于他的城,有他的歡笑,有他的淚水,有他的艱辛,有他的故事,有他的人生。可惜,一切都顯得那么的脆弱。
他知道,無縛雞之力的他無力回天。或許他也是在做最后的掙扎吧,留下最后一段潺潺的殘香。畢竟,他老了。匆匆的時光帶走了太多,曾經的曾經,一句嘆聲會是故事的結局嗎?歲月的傷,侵蝕著一切,他也只能無奈的怨恨自己‘沒能力,沒能守住自己的家’,就連最后親切的告別也只能是那深情卻廉價的一瞥,很快,他荒蕪的廢墟將被新的城池占領。還是原來的地方,只是物是人非而已。夕陽已經落下,他也該回家了,現在剩下的,恐怕是那漸漸伸長的黯影吧······
偶爾,想起來許嵩的一首歌《拆東墻》歌詞簡單卻有內涵。 許嵩借敘述一個唐代小酒館老板的悲情人生,影射當下種種社會現實,頗有后現代意味。細細品味,也真符合了此情此景。恍惚間,開始為許嵩的膽氣叫好,犀利的語言洞悉了這個社會的一切。
我更記得李白這樣的一句詩:“更變了朝代 當時的明月換撥人看。”
一間房,他的城;一記流年,他的人生。
看過“名人關于明月的浪漫散文”的人還看:
1.描寫月亮的優美散文
2.歌頌月亮的散文
3.精選關于月亮的散文
4.關于寫月亮的優美散文
5.有關描寫月亮的散文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