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牡丹最美好的散文作品
關于牡丹最美好的散文作品篇1:牡丹與桃花
在人們離開之際,盈盈的春雨隨之而來,雨是越下越大,遠遠地聽見雷聲在天際滾動。許多人開始有點害怕,擔心那兩朵花兒,有人想馬上去看看,但又害怕,便急得在家中來回走動。然而,那兩朵花并非人們想像的脆弱,她們顯得更加生機,更加艷麗。雨停了,風卻沒停。空氣中透著幽幽的土氣息,桃花被一陣涼風吹醒了,她輕輕揉了揉眼睛,搖曳了一下身體,朝遠方瞄瞄:“啊!真是太美麗了,牡丹快醒醒,看遠處有一座美麗的七彩橋。”桃花指著天邊的彩虹尖叫著。牡丹眨了眨眼,還以為自己在做夢呢。
雨停了,人們的心也開始輕松起來,他們徑直地跑向村頭的田野,現在他們不想為那輛多兩朵花的來歷而煩憂,他們急切想知道她們的命運。
跑到此地的人又再次驚呆了,或時噓口氣,或是驚叫,或時呆直,籬笆外面圍滿了人,沒有人朝后面望去,桃花急了,人們擋住了她的視線,她朝人們大喊到:“天邊有美好的彩虹尼你們不看,看我們干啥。”可是他的聲音太渺小,沒人聽得清。不過想想這說明我們可比彩虹要更吸引人,桃花隨即想到,他似乎更想到自己的前途會是一片光明,這令她感到欣慰,但是一句話就馬上讓她的希望像肥皂泡一樣破滅。一個年輕人湊近來,喘著粗氣說:“這是什么花?不過,我倒認為那朵較紅的花更好看。”顯然,這個年輕人剛從城里回來的,就聽聞了此事,小跑過來。那人突然站直身子,又彎下腰,注視著兩朵花,裝出一副若有研究的模樣。
桃花端視著牡丹,她看到牡丹羞澀的樣子,心里泛起一種不平衡。她雖然知道牡丹不會有虛榮心,但為了滿足自己的私欲心,她不得不這樣認為。夜幕降臨,人們無奈離開此地。夜里,寂靜極了,一個流浪漢流落至此,便停住腳步,決定在此露宿一宿。流浪漢十分悠閑地躺在草地上,口里含著一根草,翹著二郎腿,望著夜空的星星。他突然聽見背后傳來一陣陣的吵鬧聲,他趴在地上,仔細的聽著。
“你是不是很喜歡聽到這樣的話?”桃花像審犯人一樣質問牡丹。
牡丹漲紅了臉,不知說什么好,他可想都沒想,她結結巴巴帶著祈求的眼神望著桃花,盡管含模糊,可她還是完整說道“自然母親既然把我們拋到這兒,我們就是姐妹,我怎么能那樣想呢?”
“哼,鬼才會相信你的話,我又不是你,怎么知道你不是那樣想,說不定,你心里還在沾沾自喜。”桃花咄咄逼人。
牡丹的眼角濕潤了他徹底絕望,因為她知道再怎么辯解,也是無濟于事。
“默認了吧,你最好今晚就離開這兒。”桃花怒斥道。牡丹覺得自己沒必要留在這兒了,他想找到一個安靜的地方,聽聽鳥叫,淋淋雨,再想想心事,正當她沉浸在美好的遐想時,他突然感到一陣痛楚,她覺得有什么的東西向她的身體撲過來,那正是桃花促使自己的根須繞在牡丹的根須上。牡丹得不到水分和氧氣,很快凋零了,只有光禿禿的枝條當風抖著,她不再美麗。
關于牡丹最美好的散文作品篇2:牡丹艷,蘭花香
我以為自己最喜歡的花是牡丹.我家后院最早種的就是牡丹,它每次開花都是在多雨的季節里,雨絲一點點落在它豐韻的花瓣上,慢慢形成一顆顆真珠般的水滴,或滾動或停留,它那含珠吐露的花朵給人潔凈柔美,圣潔花瓣的輪廓呈現出一種性感的曲線美.每到這個時候我都會潛入它的占地,欣賞它那可觀賞而不可觸污的臉蛋兒,感到它那貞凈花蕾像一位站在瓊玉之間不可近玷的美人.
春花十多年,一直沒有其它花替代牡丹在我心理的位置,可是后來我才發現,并不如此……
有一次,我在朋友家看到一種更讓我感動和驚喜的花,我看見它被一小小的罐銅裝著,雖然放在朋友書房中一個暗暗的角落里,然而它葉絲還是那么濃綠,花還是那么新鮮美麗,它的花不大卻有著讓人陶醉的昧力,它的枝桿不高卻芳味四溢,它似乎不在乎自己處在什么樣的環境中,都會仰首綻放,滿懷一種美的心態,。
看著這么美好的花被放在那么陰暗的地方不禁產生一種憐惜之心,我忍不住問朋友:“這么好的花放在這里多可惜啊!叫什么名兒?”
朋友笑道:“它就喜歡這樣的地兒,每星期給它澆點水就行了,這是蘭花,是野的,森林里都有.”
“ 蘭花!”我驚訝道:“原來它就是蘭花!我之前還以為蘭花生活的地方非常陽光,原來它是這么有個性的花!”
對它產生了好奇,并捧在手里細致觀賞,發現它真正的美還藏在土里和葉里,它像一位穿得很保守的姑娘,很純潔很內美。
朋友見我對它愛不釋手笑了笑道:“這種花森林里雖多,卻很難發現它 ,它常生在最容易被忽視的地方,比如叢草里,樹干下,石處”
聽了朋友的解釋,我才知道原來它是那么謙虛,它本來可以生長在百花叢里展現自己不可比擬的美麗,展現自己婀娜多姿的曲線美,然而它喜歡安靜,喜歡與世無爭,喜歡純大自然。我漸漸為之惻慟的心,已衍射出它生命的寓意,在現實生活中如此內美的純人有幾何?還不是些爭熏斗艷的世俗凡流.
我決定把它帶到我的后院去,于是和朋友蹯山越林,尋叢覓樹,終于在影林深處尋得它的芳跡。我小心翼翼地把它帶院里和牡丹混種在一起,和牡丹相比它就像一些不經意的雜草,沒有觀察力的人還以為我院里單單只有牡丹花,但他們細心觀察時會發出驚訝聲:這下面什么花,像星星一樣,真漂亮!我會自豪的告訴他們那是野蘭花,也給他們解釋它的內美,人們聽了往往會為之傾心感動.
牡丹的開花期不長,曇花一現就凋零在枝頭,葉子也隨之而化.而蘭草四季一色,花期很長,一般都會延續幾個月,春冬幾乎是它的花期,而且天氣越冷花卉越漫美.現在我漸漸覺得院中的牡丹成為了蘭花襯托,時常到院里看花的都是針對蘭花來的,而少有牡丹之愛。
關于牡丹最美好的散文作品篇3:唐愛牡丹,宋愛梅
世人皆愛花,從先秦人愛香草,晉人愛菊花,唐人愛牡丹,宋人則愛梅花,中國古人審美理念及情趣的歷史發展與變遷,借此隱隱可見一斑。
從先秦的愛蘭到陶淵明時代的崇菊暫且不提——因為那個時代已太久遠,而且還沒有形成只青眼于一兩種花的社會風氣。單說從唐代的鐘情牡丹到宋人的頂禮梅花,這其中的審美情趣就發生了極大的轉變。唐代文明可謂華夏五千年最輝煌的歲月,有擎天拔地的氣勢,有海納百川的胸襟,它的風韻至今灑在了我們的血液里。有“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之說。因為牡丹雍容華碩、光彩四溢,也就成為當時大唐盛世的主流。詠牡丹的詩詞便層出不窮,佳作連篇。
玄宗李隆基頗愛牡丹,在長安興慶宮沉香亭種有數株牡丹,與楊妃觀賞時對樂工們說:“賞名花,對妃子,不應再唱舊樂詞。”于是立即招來翰林學士李白,命他為楊妃賦新詞。李白當場寫下了《清平調》三首,其中“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解釋春風無限恨,沉香亭北倚闌干。”寫盡了唐玄宗面對牡丹和楊妃這人間至美快樂心情。唐文宗很喜歡讀詩,一天在宮內觀賞牡丹,問畫家程修己:“最近京城中傳唱的牡丹詩,誰的最好?”程回答:“臣聽王公大臣間,都稱贊中書舍人李正封的詩句:“國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文宗聽后贊賞不已。“國色天香”也就成了贊美牡丹的專用詞句。
劉禹錫《賞牡丹》一首:“庭前芍藥妖無格,池上芙蕖凈少情。惟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反映了唐人時下酷愛牡丹的風尚,和起前兩句意境大有不同的是后面的轉結兩句,詩人將牡丹比喻為國色美女”,他老人家遠遠站在大視角處,一邊笑瞇瞇地陶醉,一邊還不忘解嘲:“大家別只嗤笑我這個花癡,實在是因為牡丹太美把整個京城里的人都轟動了!”作為最愛花的大詩人劉禹錫,他老豈只愛花呀,其實就是一個雅托,到老也沒忘記詼諧一把:“今日花前飲,甘心醉數杯。但愁花有語,不為老人開。在唐代不只是帝王、文人雅士愛牡丹,女子亦勝愛牡丹。當我們漫步于周昉的《簪花仕女圖》前,正如唐詩中所道:“粉胸半掩疑暗雪”、“頭戴牡丹金步搖”。
而白居易的一首《牡丹》:絕代只西子,眾芳惟牡丹。月中虛有桂,天上漫夸蘭。夜濯金波滿,朝傾玉露殘。性應輕菡萏,根本是瑯玕。奪目霞千片,凌風綺一端。稍宜經宿雨,偏覺耐春寒。見說開元歲,初令植御欄。貴妃嬌欲比,待女妒羞看。巧類鴛機織,光攢麝月團。暫移公子第,還種杏花壇。豪士傾囊買,貧儒假乘觀。葉藏梧際鳳,枝動鏡中鸞。似笑賓初至,如愁灑欲闌。詩人忘芍藥,釋子愧梅檀。酷烈宜名壽,姿容想姓潘。素光翻鷺羽,丹艷赩雞冠。燕拂驚還語,蜂貪困未安。倘令紅臉笑,兼解翠眉攢。少長呈連萼,驕矜寄合歡。息肩移九軌,無脛到千官。日曜香房拆,風披蕊粉干。好酬青玉案,稱貯碧水盤。譬要連城與,珠堪十斛判。更思初甲坼,那得異泥蟠。騷詠應遺恨,農經只略刊。魯班雕不得,延壽筆將殫。醉客同攀折,佳人惜犯干。始知來苑囿,全勝在林巒。泥滓常澆灑,庭除又綽寬。若將桃李并,更覺效顰難。可見牡丹的美艷不可方物。
看過“關于牡丹最美好的散文作品”的人還看:
1.關于牡丹的抒情散文欣賞
2.關于牡丹花的散文
3.關于牡丹的散文
4.有關牡丹的經典散文欣賞
5.有關牡丹的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