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收有關的著名散文
秋收有關的著名散文篇1:故鄉的秋收
那時候我還小,跟在大人們的后面就去收稻子,我們手里一般都是拎個簸箕,因為個子還沒有擔子高。那時候心里總是在想,等我長大了也可以挑擔子了,但到現在終究還是沒有挑上。記得那時候學校放一個秋收的假期:“忙假”,就是幫著大人在地里收稻子,也是我們小時候期盼的假日,因為又可以貪玩了。我們小孩三三兩兩喜歡在稻田里瘋跑,躲在高高的稻桿叢里不讓父母發現。鄉下的稻田邊總有一些栗子樹,恰逢這個成熟的時節,帶刺的栗子殼開了花,里面的栗子就掉了下來,我們一群孩子就在栗子樹下尋寶。
又到故鄉秋收時,我會電話問詢家里秋收的情況。母親說的很仔細,而那畝稻田我似乎已經想不起來了。
秋收有關的著名散文篇2:秋收的故鄉
收秋的季節又到了,我在工作之余,擠出兩天時間回了一趟家鄉,一來想看望一下父母雙親,二來想幫忙收秋,實際上回去也幫不上什么忙,但自己總想在農忙的季節回去,能幫多少就幫多少。
秋收對于農民來說,是一年中最忙最重要的季節,不但要搶收,還要搶種,不但要把秋天的果實顆粒歸倉,還要抓住墑情把小麥種下去,兩個環節都至關重要,有一個環節出了問題,就會影響收入和吃飯問題。如果能把果實保質保量的收回來,小麥又如期種下去,那不但今年可以收入豐厚,而且明年也可以過上豐衣足食的日子。因此,所有村民都眼睜睜盼著這一天呢。
今年,按村民的話說是“暖秋”,霜凍還沒光顧萬物,所以路兩邊的楊樹及遠山的樹林還沒有完全的凋零,但已漸次成為壯麗的金色,變成了一道連綿不斷的金色屏障;遠處山嶺上黃騰騰山菊花競相開放,透著青春的燦爛,透著嫵媚和嬌艷;南嶺上的杏樹葉變黃了,黃的是那樣的璀璨;北嶺上的柿子紅了,紅的象小紅燈樓一樣掛滿枝頭,讓人饞涎欲滴。
我們的車子行走在駐村工作隊剛剛給俺村新修的水泥馬路上,我悠閑的欣賞著故鄉美麗的畫卷,一塊塊玉米地呈現我的面前,齊刷刷的玉米,果實飽滿,像一排排威武的士兵在接受檢閱,我下車走進地頭,撫摸著一尺長顆粒飽滿的玉米棒子,從心底發出由衷的高興和陶醉。熟透了的芝麻裂開嘴沖著我們傻笑,我看見后也顧不得什么風度了,像小時候那樣趕快俯下身去吸芝麻角里的芝麻,逗得身邊的幾個同事都笑了。幾塊干透了的大豆,像女人的爆炸頭,在秋風的吹動下發出嘩啦啦的響聲。
由于這幾年農村政策好,農民種田的積極性高漲,莊稼在他們勤勞雙手的擺弄下,年年家家都是獲得可喜的收成。你看,一個個農家漂亮的平房上擺滿了金黃金黃的玉米棒子,院子里堆滿了大豆高粱。當你遇見每一個父老鄉親,他們的臉上都推滿了幸福的笑容,滿意的笑容,自豪的笑容。
看著眼前的豐收景象,真讓人興奮,讓人陶醉。有人說,秋天是一個收獲的季節,也有人說,秋天是一個使人陶醉的季節,是否有道理,只有你親臨其境了你才會體驗它的真假。你才會被真實所感動,所陶醉。
到了晚上一家人圍坐在一起,手里剝著玉米,嘴里開始七嘴八舌議論今年的收成和收入,大兄弟說:“托政策的福,今年我估摸著余糧可以賣它萬兒八千,經濟作物最少也賣個一兩萬元,加上外出打工,今年能弄這個數,”說著話大兄弟伸出那粗壯的手,在我面前晃了兩下。我心里明白至少年底大兄弟可以收入五萬元。估計這還是保守數字。其他幾個兄弟姊妹都一一向我“匯報”了家庭的經濟狀況和收入,我聽著一個比一個收入高,這時倒覺得我這個拿工資的哥哥有些寒酸了。
夜深了,但我們在一起聊得還是熱火朝天,一個個精神飽滿,毫無睡意,還是父母提醒我們早點歇息吧,明天好要干活呢,這時我們才余猶未盡的各自散去。我躺在松軟的床上,回味著一天的所見所聞,聆聽著秋蟲此起彼伏的鳴唱著“豐收歌”,慢慢進入了甜美的夢鄉。
秋收有關的著名散文篇3:春種不等于秋收
節令不等人,秋天說到就到了。
春種秋收,秋天是收獲的季節,這是眾知的。但是,在收獲的季節里不是每個人都有滿意的收獲。因為除了春天的播種,還有澆水、追肥、鋤草、治蟲等等管理工作,還有旱災、澇災、蟲災等等自然因素。如何實現收獲也是一門學問。
當然,種莊稼勤奮無疑是第一位的。如果整天游手好閑胡吃海喝,根本不在土地上費心思,就是再肥沃的土地也會荒蕪。
但是,春種秋收僅僅是農時規律,種子并不代表果實,春種和秋收是兩個概念。如果春天撒下種子,沒有任何管理措施,也不理會天災,那你要到秋天就去收獲,這就要靠運氣。運氣好,也許你不必付出其他勞動就會倉溢囤滿;運氣不好,可能就顆粒無收。辛勤耕耘是一回事,能不能豐收是一回事,更何況我們現在面對的是現代農業。
現代農業與傳統農業當然是有區別的。傳統農業雖然也講究精耕細作,但靠天吃飯的成分要大些。而現代農業除了保持傳統農業精耕細作外,還有其它重要的因素。市場經濟不是自給自足小農經濟,不僅要在土地上投入,也有土地之外的投入,既有人力,更要有物力,說白一點,你要有一定的經濟實力做后盾。優良品種,地膜覆蓋,除草劑,農藥,都需要錢,這還是產前和產中,產后開拓市場,甚至拉關系,做廣告,等等,哪個不需要投入?所以,種好莊稼要有一定的蓄積和實力。
有同行沒同利,同樣是種莊稼,為什么有的人既豐產又豐收,而有的人汗水流的不少,既不豐產又不豐收。在此,觀念是一個主要問題。過去種莊稼信奉的是“肥多水勤,不用求人”,現在不一樣,訂單農業,你得看行情,你得會經營,如果悶著頭按自己的老一套去搞,說不定你就勞而無功。
也許有人要問:我的經濟實力不行,可我又想有個好收成,該怎么辦?怎么辦?先涼拌!冷靜下來好好想想自己長處在哪里,自己的農產品與市場上的農產品相比有什么區別,如果是大路貨沒區別,你就另辟蹊徑,你要有自己的絕活或特色的東西,這樣去市場競爭才有可能勝出。一招鮮,吃遍天。
種莊稼如此,為文也如此。天上掉餡餅的事兒是沒有的。
看過“秋收有關的著名散文”的人還看:
1.關于農忙的散文
2.經典散文收麥子
3.散文秋天主題
4.描寫秋天的散文
5.描寫秋天的經典散文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