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慢 淮左名都
《臨江仙·櫻桃落盡春歸去》是南唐李煜的作品之一,這首詞是李煜在圍城中作的,當(dāng)時圍城危急,無力挽回,詩人緬懷往事,觸目傷心,故全詩所發(fā)之亡國哀怨。小編為大家整理了這首作品的全文和意思,希望大家喜歡。
《揚州慢·淮左名都》
作者:姜夔
淳熙丙申至日,予過維揚。夜雪初霽,薺麥彌望。入其城,則四顧蕭條,寒水自碧,暮色漸起,戍角悲吟。予懷愴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巖老人以為有“黍離”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處,解鞍少駐初程。過春風(fēng)十里。盡薺麥青青。自胡馬窺江去后,廢池喬木,猶厭言兵。漸黃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賞,算而今、重到須驚。縱豆蔻詞工,青樓夢好,難賦深情。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
《揚州慢·淮左名都》意思:
揚州自古是淮南東路的名城,這里有著名游覽勝地竹西亭,初到揚州我解鞍下馬作停留。當(dāng)年那春風(fēng)十里繁華街道,如今卻是蕎麥青青孤單可憐。自從金兵侵犯長江流域以后,連荒廢的池苑和古老的大樹,都厭惡再提起那場可惡的戰(zhàn)爭。臨近黃昏凄清的號角已吹響,回蕩在這座凄涼殘破的空城。
杜牧曾以優(yōu)美的詩句把你贊賞,今若重來定會為你殘破而驚。縱使有豆蔻芳華的精工詞采,縱有歌詠青樓一夢絕妙才能,也難抒寫此刻深沉悲愴感情。二十四橋依然完好毫無損傷,橋下波心蕩漾一彎冷月寂寞。想那橋邊紅芍年年花葉繁榮,不知年年有誰欣賞為誰而生?
《揚州慢·淮左名都》注釋:
⑴揚州慢:詞牌名,又名《郎州慢》,上下闋,九十八字,平韻。此調(diào)為姜夔自度曲,后人多用以抒發(fā)懷古之思。
⑵淳熙丙申:淳熙三年(1176)。至日:冬至。
⑶維揚:即揚州(今屬江蘇)。
⑷薺麥:薺菜和野生的麥。彌望:滿眼。
⑸戍角:軍營中發(fā)出的號角聲。
⑹千巖老人:南宋詩人蕭德藻,字東夫,自號千巖老人。姜夔曾跟他學(xué)詩,又是他的侄女婿。黍離:《詩經(jīng)·王風(fēng)》篇名。據(jù)說周平王東遷后,周大夫經(jīng)過西周故都,看見宗廟毀壞,盡為禾黍,彷徨不忍離去,就做了此詩。后以“黍離”表示故國之思。
⑺淮左名都:指揚州。宋朝的行政區(qū)設(shè)有淮南東路和淮南西路,揚州是淮南東路的首府,故稱淮左名都。左,古人方位名,面朝南時,東為左,西為右。名都,著名的都會。
⑼解(xiè)鞍少駐初程:少駐,稍作停留;初程,初段行程。
⑽春風(fēng)十里:杜牧《贈別》詩:“春風(fēng)十里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這里用以借指揚州。
⑾胡馬窺江:指金兵侵略長江流域地區(qū),洗劫揚州。這里應(yīng)指第二次洗劫揚州。
⑿廢池喬木:廢毀的池臺。喬木:殘存的古樹。二者都是亂后余物,表明城中荒蕪,人煙蕭條。
⒀漸:向,到。清角:凄清的號角聲。
⒁杜郎:即杜牧。唐文宗大和七年到九年,杜牧在揚州任淮南節(jié)度使掌書記。俊賞:俊逸清賞。鐘嶸《詩品序》:“近彭城劉士章,俊賞才士。”
⒂豆蔻:形容少女美艷。豆蔻詞工:杜牧《贈別》:“娉娉裊裊十三余,豆蔻梢頭二月初。”
⒃青樓:妓院。青樓夢好:杜牧《遣懷》詩:“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幸名。”
⒄二十四橋:揚州城內(nèi)古橋,即吳家磚橋,也叫紅藥橋。
⒅紅藥:紅芍藥花,是揚州繁華時期的名花。
《揚州慢·淮左名都》寫作背景:
此詞作于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時作者二十余歲。宋高宗紹興三十一年(1161),金主完顏亮南侵,江淮軍敗,中外震駭。完顏亮不久在瓜州為其臣下所殺。根據(jù)此前小序所說,淳熙三年,姜夔因路過揚州,目睹了戰(zhàn)爭洗劫后揚州的蕭條景象,撫今追昔,悲嘆今日的荒涼,追憶昔日的繁華,發(fā)為吟詠,以寄托對揚州昔日繁華的懷念和對今日山河破的哀思。
《揚州慢·淮左名都》鑒賞:
揚州自隋唐以來,即處于大運河和長江航運的樞紐地位,也是對外貿(mào)易港口之一,商業(yè)發(fā)達,市肆繁華。唐末著名詩人杜牧曾為淮南節(jié)度府掌書記,淮南道的治所設(shè)在揚州。他在這里寫的關(guān)于揚州的詩篇,給姜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宋朝在這一帶設(shè)淮南東路和淮南西路,揚州是淮南東路的治所。南宋建炎三年(1129),金兵大舉南侵,攻破揚州、建康(今南京)、臨安(今杭州)等城,燒殺擄掠,此后仍然不斷地發(fā)動對南宋的進攻。紹興三十一年(1161),隆興二年(1164),金兵又大舉進犯淮南地區(qū),烽火連年,揚州自然受到影響。淳熙三年(1176)冬至這一天,在一場大雪之后,姜夔路過揚州。他說:“入其城,則四顧蕭條,寒水自碧,暮色漸起,戍角悲吟。予懷愴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巖老人以為有《黍離》之悲也。”繁華的城市已變?yōu)橐黄瑪嗑j垣。姜夔看到山河殘破,不禁產(chǎn)生了《詩經(jīng)·黍離》所反映的情感。他自比為周代的大夫,在西周顛覆之后,看見宗廟宮室的廢墟上長滿了莊稼,心里感到悲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