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燕歌行》原文和鑒賞
《燕歌行》是一個樂府題目,屬于《相和歌》中的《平調曲》,這個曲調以前沒有過記載,因此據說就是曹丕開創的。小編這里為大家整理《燕歌行》的原文以及它的鑒賞,希望大家喜歡。
《燕歌行》
作者:曹丕【魏晉】
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
群燕辭歸鵠南翔,念君客游多斷腸。
慊慊思歸戀故鄉,君為淹留寄他方。
賤妾煢煢守空房,憂來思君不敢忘,不覺淚下沾衣裳。
援琴鳴弦發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長。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漢西流夜未央。
牽牛織女遙相望,爾獨何辜限河梁。
援琴鳴弦發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長。
【譯文】:
秋風蕭瑟,天氣清冷,草木凋落,白露凝霜。 燕群辭歸,天鵝南飛。思念出外遠游的良人啊,我肝腸寸斷。 思慮沖沖,懷念故鄉。君為何故,淹留他方。 賤妾孤零零的空守閨房,憂愁的時候思念君子不能忘懷。不知不覺中珠淚下落,打濕了我的衣裳。 拿過古琴,撥弄琴弦卻發出絲絲哀怨。短歌輕吟,似續還斷。 皎潔的月光照著我的空床,星河沉沉向西流,憂心不寐夜漫長。 牽牛織女遠遠的互相觀望,你們究竟有什么罪過,被天河阻擋。
【鑒賞】:
“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群燕辭歸雁南翔。”開頭三句寫出了一片深秋的肅殺情景,為女主人公的出場作了準備。這里的形象有視覺的,有聽覺的,有感覺的,它給人一種空曠、寂寞、衰落的感受。這種景和即將出場的女主人公的內心之情是一致的。這三句雖然還只是寫景,還沒有正面言情,可是我們已經感覺到情滿于紙了。這種借寫秋景以抒離別與懷遠之情的方法,中國是有傳統的。宋玉《九辨》中有:“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憭栗兮,若在遠行,登高臨水兮送將歸。”漢武帝的《秋風辭》說:“秋風起兮白云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蘭有秀兮菊有芳,懷佳人兮不能忘。”從這里我們不僅可以看到《燕歌行》與它們思想感情上的連續性,而且還可以看到其中語言詞匯上的直接襲用。但是這些到了曹丕筆下,卻一切又都成為具有他個人獨特思想面貌,獨特藝術風格的東西了。這點我們后面再說。
“念君客游思斷腸,慊慊思歸戀故鄉,君何淹留寄他方?”在前面已經描寫過的那個肅殺的秋風秋夜的場景上,我們的女主人公登臺了:她愁云滿面,孤寂而又深情地望著遠方自言自語,她說:你離家已經這樣久了,我思念你思念得柔腸寸斷。我也可以想象得出你每天那種傷心失意的思念故鄉的情景,可是究竟是什么原因使你這樣長久地留在外面而不回來呢?慊慊(qiānqiān):失意不平的樣子。“慊慊思歸戀故鄉”是女主人公在想象她的丈夫在外面思念故鄉的情景。這種寫法是巧妙的,也是具體、細致的。一個人思念另一個人,其思想活動總有具體內容,或者回憶過去在一起的時光,或者憧憬日后見面的歡樂,或者關心牽掛對方目下在外邊的生活,想象著他現在正在做什么,如此等等。這種借寫被思念人的活動以突出思念者感情急切深沉的方法,早在《詩經》中就有,到了宋人柳永筆下更有所謂“想佳人,妝樓颙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那就更加精采了。這種寫法的好處是翻進一層,使人更加感到曲折、細致、具體。淹留:久留。“君何淹留寄他方?”這里有期待,有疑慮,同時也包含著無限的懸心。是什么原因使你至今還不能回來呢?是因為修筑繁忙?是因為戰事緊急?是因為你生病了?受傷了?還是……那簡直更不能想了。看,女主人公的心思多么沉重啊!
“賤妾煢煢守空房,憂來思君不敢忘,不覺淚下沾衣裳。”煢煢(qióngqióng):孤單,孤獨寂寞的樣子。不敢:謹虛客氣的說法,實指不能、不會。這三句描寫了女主人公在家中的生活情景:她獨守空房,整天以思夫為事,常常淚落沾衣。這一方面表現了她生活上的孤苦無依和精神上的寂寞無聊;另一方面又表現了女主人公對她丈夫的無限忠誠與熱愛。她的生活盡管這樣凄涼孤苦,但是她除了想念丈夫,除了盼望著他的早日回歸外,別無任何要求。
“援琴鳴弦發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長。”援:引,拿過來。清商:東漢以來在民間曲調基礎上形成的一種新樂調,以悲惋凄清為其特色。短歌:調類名,漢樂府有長歌行、短歌行,是根據“歌聲有長短”(《樂府詩集》語)來區分的,大概是長歌多表現慷慨激昂的情懷,短歌多表現低回哀傷的思緒。女主人公在這秋月秋風的夜晚,愁懷難釋,她取過瑤琴想彈一支清商曲,以遙寄自己難以言表的衷情,但是口中吟出的都是急促哀怨的短調,總也唱不成一曲柔曼動聽的長歌。《禮記·樂記》云:“樂也者,情之不可變者也。”女主人公寂寞憂傷到了極點,即使她想彈別樣的曲調,又怎么能彈得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