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jīng)典的古詩詞鑒賞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guān)。
詩人初到?jīng)鲋?,面對黃河、邊城的遼闊景象,又耳聽著《折楊柳》曲,有感而發(fā),寫成了這首表現(xiàn)戍守邊疆的士兵思念家鄉(xiāng)情懷的詩作。
“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這兩句主要寫的是詩人遠眺到的涼州一帶景象。洶涌的黃河水奔騰而去,遠遠地向西望去,它好像是飛入了白云之中。在高山大河環(huán)抱中的一座座戍邊孤城,孤零冷清地挺立在那里。高大山川和矮小的孤城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突出表現(xiàn)了荒蕪的邊疆環(huán)境。這兩句描繪出了祖國山河的雄渾壯闊,也體現(xiàn)了戍守邊防地區(qū)戰(zhàn)士們蒼涼而荒蕪的境況,為整首詩勾勒出了一個典型的背景。
“羌笛何須怨楊柳”,在這樣蒼涼的環(huán)境背景下,忽然聽到了羌笛聲,所吹的曲調(diào)恰好又是《折楊柳》,這不禁勾起戍邊士兵們的思鄉(xiāng)之愁。因為“柳”和“留”諧音,所以古人常常在別離的時候折柳相贈表示留念。北朝樂府《鼓角橫吹曲》中有《折楊柳枝》:“上馬不捉鞭,反拗楊柳枝。蹀座吹長笛,愁殺行客兒。”就提到了行人臨別時折柳。這種折柳送別風氣在唐朝尤其盛行。士兵們聽著哀怨的曲子,內(nèi)心非常惆悵,詩人也不知道該如何安慰戍邊的士兵,只能說,羌笛何必總是吹奏那首哀傷的《折楊柳》曲呢?春風本來就吹不到玉門關(guān)里的。既然沒有春風又哪里有楊柳來折呢?這句話含有一股怨氣,但是又含無可奈何語氣,雖然鄉(xiāng)愁難耐,但是戍守邊防的責任更為重大啊。一個“何須怨”看似寬慰,但是,也曲折表達了那種抱怨,使整首詩的意韻變得更為深遠。這里的春風也暗指皇帝,因為皇帝的`關(guān)懷到達不了這里,所以,玉門關(guān)外士兵處境如此的孤危和惡劣。詩人委婉地表達了對皇帝不顧及戍守玉門關(guān)邊塞士兵的生死,不能體恤邊塞士兵的抱怨之情。
這是一首七言絕句,筆調(diào)蒼涼悲壯,雖寫滿抱怨但卻并不消極頹廢,表現(xiàn)了盛唐時期人們寬廣豁達的胸襟。詩文中對比手法的運用使詩意的表現(xiàn)更有張力。用語委婉精確,表達思想感情恰到好處。
【后人點評】
《唐賢三昧集箋注》:此狀涼州之險惡也。笛中有《折柳曲》,然春光已不到,尚何須作楊柳之怨乎?明說邊境苦寒,陽和不至,措詞宛委,深耐人思。
古代詩詞鑒賞
原文:
謝亭送別
朝代:唐朝
作者:許渾
勞歌一曲解行舟,紅葉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遠,滿天風雨下西樓。
譯文及注釋:
譯文
唱完了一曲送別的歌兒,你便解開了那遠別的.行舟,
兩岸是青山,滿山是紅葉,水呀,在急急地東流。
當暮色降臨,我醒來了,才知道人已遠去,
而這時候,滿天風雨,只有我一個人的身影獨自離開了那西樓。
注釋
(1)勞歌:本指在勞勞亭送客時唱的歌,泛指送別歌。勞勞亭,在今南京市南面,李白詩有“天下傷心處,勞勞送客亭”。
(2)水急流:暗指行舟遠去,與“日暮酒醒”、“滿天風雨”共同渲染無限別意。
(3)西樓即指送別的 謝亭 ,古代詩詞中“南浦 ”、“西樓”都常指送別之處。
賞析:
這是許渾在宣城送別友人后寫的一首詩。謝亭,又叫謝公亭,在宣城北面,南齊詩人謝朓任宣城太守時所建。他曾在這里送別朋友范云,后來謝亭就成為宣城著名的送別之地。李白《謝公亭》詩說:“謝亭離別處,風景每生愁??蜕⑶嗵煸拢娇毡趟鳌!狈磸?fù)不斷的離別,使優(yōu)美的謝亭風景也染上一層離愁了。
經(jīng)典古詩詞鑒賞
《敕勒歌》原文及翻譯
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
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翻譯:
遼闊的敕勒大平原就在陰山腳下。天空像個巨大的帳篷,籠蓋著整個原野。
蔚藍的天空一望無際,碧綠的原野茫茫不盡。一陣風吹過,牧草低伏,露出一群群正在吃草的牛羊。
賞析
詩的前六句寫平川,寫大山,寫天空,寫四野,涵蓋上下四方,意境極其闊大恢宏。但是,詩人的描寫全從宏觀著眼,作總體的靜態(tài)的勾畫,沒有什么具體描繪,使人不免有些空洞沉悶的感覺。但當讀到末句——“風吹草低見牛羊”的進修,境界便頓然改觀。草原是牧民的家鄉(xiāng),牛羊的世界,但由于牧草過于豐茂,牛群羊群統(tǒng)統(tǒng)隱沒在那綠色的海洋里。只有當一陣清風吹過,草浪動蕩起伏,在牧草低伏下去的地方,才有牛羊閃現(xiàn)出來。那黃的牛,白的羊,東一群,西一群,忽隱忽現(xiàn),到處都是。于是,由靜態(tài)轉(zhuǎn)為動態(tài),由表蒼一色變?yōu)槎嗖识嘧?,整個草原充滿勃勃生機,連那穹廬似的天空也為之生色。因此,人們把這最后一句稱為點晴之筆,對于“吹”、“低”、“見”三個動詞的主動者“風”字,備加欣賞。
注釋
?、佟峨防崭琛罚弘防?chì lè):種族名,北齊時居住在朔州(今山西省北部)一帶。
?、陔防沾ǎ捍ǎ浩酱ā⑵皆k防兆寰幼〉牡胤?,在現(xiàn)在的山西、內(nèi)蒙一帶。北魏時期把今河套平原至土默川一帶稱為敕勒川。
?、坳幧剑涸诮駜?nèi)蒙古自治區(qū)北部。
?、荞窂](qióng lú):用氈布搭成的帳篷,即蒙古包。
?、莼\蓋四野(yǎ):籠蓋,另有版本作“籠罩”(洪邁《容齋隨筆》卷一和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后集卷三十一);四野,草原的四面八方。
?、尢焐n蒼:蒼蒼:青色。蒼,青,天蒼蒼,天藍藍的。
⑦茫茫:遼闊無邊的樣子。
?、嘁?xiàn):同“現(xiàn)”,顯露。
語文必備古詩詞鑒賞
【原文】
《寒食野望吟》
烏啼鵲噪昏喬木,清明寒食誰家哭。
風吹曠野紙錢飛,古墓壘壘春草綠。
棠梨花映白楊樹,盡是死生別離處。
冥冥重泉哭不聞,蕭蕭暮雨人歸去。
【賞析】 寒食清明尤為崇尚的風俗是掃墓。寒食清明掃墓之風在唐代十分盛行。白居易的《寒食野望吟》寫了掃墓情形。烏啼鵲噪昏喬木,清明寒食誰家哭。風吹曠野紙錢飛,古墓壘壘春草綠。棠梨花映白楊樹,盡是死生別離處。冥冥重泉哭不聞,蕭蕭暮雨人歸去?!?從這首詩中,不僅可以看出掃墓的凄涼悲慘情景,也可以看出唐代掃墓習俗中寒食與清明是一回事。的確,每當此時,一些漂泊異鄉(xiāng)的詩人墨客,思鄉(xiāng)之情油然而 生。
古詩詞鑒賞古代詩人知識
春寒
春晝自陰陰,云容薄更深。
蝶寒方斂翅,花冷不開心。
亞樹青簾動,依山片雨臨。
未嘗辜景物,多病不能尋。
翻譯
春日陰云籠罩,雖然云層不厚,但整天濃陰密布,云天霧海。
一片迷茫蝴蝶因氣候寒冷而緊縮了翅膀,不能飛舞;花朵因空氣濕冷而遲遲不開。
春風凜冽,吹動著掛在樹枝上的酒旗;春雨陣陣,靠近山的地方,春風突然夾裹著春雨而來。
叫人感到一陣寒冷不曾做對不住景物的事,只是苦于身體條件和心情低落而不能去接近。
注釋
青簾:指酒旗。
賞析
北宋詩人梅堯臣的這首《春寒》詩可以按“起、承、轉(zhuǎn)、合”的結(jié)構(gòu)規(guī)律來把握。
首聯(lián)“起”,點明季節(jié)特征,說明春日陰云籠罩,雖然云層不厚,但整天濃陰密布,云天霧海,一片迷茫?!霸迫荼 比趾芎玫攸c明了早春云霧的特點。
頷聯(lián)“承”,以極其對仗的句式,寫出了春寒料峭的氣候環(huán)境下的景物特征:蝴蝶因氣候寒冷而緊縮了翅膀,不能飛舞;花朵因空氣濕冷而遲遲不開。其中“不開心”三字一語雙關(guān),寫景寫人,移情手法,別有意味,叫人想起“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的詩句來。
頸聯(lián)“轉(zhuǎn)”,由靜景而至于動景。春風凜冽,吹動著掛在樹枝上的酒旗;春雨陣陣,靠近山的地方,春風突然夾裹著春雨而來,叫人感到一陣寒冷?!皝啞蓖ā皦骸?,低低地垂掛著?!捌?,不能理解為大雨,它準確地描繪出春雨的特點。
尾聯(lián)“合”,點明詩人對景物產(chǎn)生如此感受的原因,借此抒發(fā)了感情。“未嘗辜”是說詩人不曾做對不住景物的事,是詩人情感和人格的表露?!安 弊忠徽Z雙關(guān),既寫了身體狀況,也寫出詩人此時的心情。
詩題“寒”字奠定了全文凄冷的基調(diào)。首聯(lián)點明春陰的季節(jié)特征,薄云密布,是詩人心境的流露。中間兩聯(lián),通過具體物象,來表現(xiàn)春寒,三四句寫因寒氣襲來,蝴蝶收斂雙翅,花蕾無力舒展,這是選取春天最有代表性的蝶和花寫天氣之寒。五六句寫壓掛在樹枝上的酒旗翻動,足見風很猛;依傍山丘的陰云挾帶著陣雨壓來,表明雨勢之急。這四句從不同視角形容春寒,這一派峭寒,使天宇充塞著凄冷寥落的氣氛,這就把春寒真切地刻畫出來。聯(lián)系詩人的人生經(jīng)歷和范仲淹革新失敗的歷史背景,不難理解詩人此時因改革處于低潮而感情凄苦、心情悲涼的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