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贊美長江的古代詩詞
幾千年來,人們利用長江取水、灌溉、排污、運輸、發展工業、當作邊界、作為戰場。建設在長江上的三峽工程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小編這里為大家整理了關于贊美長江的古代詩詞,希望大家喜歡。
《餞別王十一南游》
【唐】劉長卿
望君煙水闊,揮手淚沾巾。
飛鳥沒何處,青山空向人。
長江一帆遠,落日五湖春。
誰見汀洲上,相思愁白蘋。
關于贊美長江的古代詩詞
【作者簡介】:
劉長卿,因官至隨州刺史,亦稱劉隨州。宣城(今屬安徽)人,郡望河間(今屬河北)。祖籍宣城,郡望河間,后遷居洛陽。姚合《極玄集》卷下云劉長卿為“宣城人”;又中唐林寶《元和姓纂》卷五分述諸郡劉姓云:“考功郎中劉慶約,宣州人;孫長卿,隨州刺史。”林寶稍早于姚合,所記一致,足消人疑。宋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卷十九詩集類著錄《劉隨州集》十卷,并云:“唐隨州刺史宣城劉長卿文房撰”,當據林、姚二
劉長卿題跋像氏之說。然《新唐書·藝文志》云稱劉長卿為河間(今河北河間)人,《唐才子傳》襲云:“河間人”,又同卷李季蘭條:“知河間劉長卿有陰重之疾”。河間大概指其郡望而言。長卿一族,何時遷洛陽,殆不可考。及觀劉集,知洛陽故業縈懷于中,感情甚深,斷非居日淺短者可比。劉長卿《舊唐書》、《新唐書》都沒有傳記,關于他的生卒年,一直未有確考。聞一多認為其生年為公元709年,傅璇琮認為是710年左右或725年左右,還有其它的說法。卒年,一般認為是在789至791年之間;也就是說,劉長卿經歷了玄宗、肅宗、代宗和德宗四朝。
劉長卿為年輕時在嵩山讀書,742-746年(唐玄宗天寶)間登進士第。一說755年(唐玄宗開元十四年),劉長卿可能才登進士第,但是還沒有揭榜,便爆發安史之亂了。
756年,唐肅宗即位,劉長卿被任命到蘇州下屬的長洲縣當縣尉。不久被誣入獄,遇大赦獲釋。
758年(唐肅宗至德三年)正月,攝(代理)海鹽令。
760年(上元元年)春,被貶為潘州南巴(今廣東電白)尉,但劉長卿并未到南巴實際任職。
761年(上元二年)秋天,他又奉命回到蘇州接受“重推”,旅居江浙。這時江南剛經歷過劉展之亂,本來繁華富庶的吳郡一帶變得破敗蕭條。
770年(唐代宗大歷五年)以后,歷任轉運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轉運留后。因為性格剛強,得罪了鄂岳觀察使吳仲孺,被誣為貪贓,再次貶為睦州(今浙江淳安)司馬。在睦州時期,與當時居處浙江的詩人有廣泛的接觸,如皇甫冉、秦系、嚴維、章八元等都有詩酬答。
781年(唐德宗建中二年),又受任隨州(今湖北隨縣)刺史。世稱“劉隨州”。
784年(興元元年)和785年(貞元元年)間,淮西節度使李希烈割據稱王,與唐王朝軍隊在湖北一帶激戰,劉長卿即在此期間離開隨州。
劉長卿離開隨州后,大約流寓江州,晚歲入淮南節度使幕。約卒于790(唐貞元六年)前后。
《雨中過員稷巴陵山居贈別》
【唐】劉長卿
憐君洞庭上,白發向人垂。
積雨悲幽獨,長江對別離。
牛羊歸故道,猿鳥聚寒枝。
明發遙相望,云山不可知。
《偶作》
【唐】劉禹錫
萬卷堆床書,學者識其真。
萬里長江水,征夫渡要津。
養生非但藥,悟佛不因人。
燕石何須辨,逢時即至珍。
春別曲
【唐】張籍
長江春水綠堪染,蓮葉出水大如錢。
江頭橘樹君自種,那不長系木蘭船。
《江行早發》
【唐】齊己
舟子相呼起,長江未五更。
幾看星月在,猶帶夢魂行。
鳥亂村林迥,人喧水柵橫。
蒼茫平野外,漸認遠峰名。
《松江晚泊》
【唐】吳融
吳臺越嶠兩分津,萬萬檣烏簇夜云。
吟盡長江一江月,更無人似謝。
《江行二首》
【唐】殷堯藩
暝色滄州迥,秋聲玉峽長。
只因江上月,不覺過潯陽。
晚泊長江口,寒沙白似霜。
年光流不盡,東去水聲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