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愛情的唯美悲傷詩詞
走出愛情的唯美悲傷詩詞篇1
卜算子 答施
[宋] 樂婉
相思似海深,舊事如天遠。
淚滴千千萬萬行,
更使人、愁腸斷。
要見無因見,拚了終難拚。
若是前生未有緣,
待重結、來生愿。
作品賞析
【注釋】:
這是一首情侶臨別之際互相贈答之詞。明朝陳耀文《花草粹編 》卷二,引宋朝楊湜《古今詞話》(原書已佚 )云:杭妓樂婉與施酒監善,施嘗贈以詞云:“相逢情便深,恨不能逢早。識盡千千萬萬人,終不似、伊家好。別你登長道,轉更添煩惱。樓外朱樓獨倚欄,滿淚圍芳草。”于是,樂婉以這首詞作答。
仔細體味詞情,此次分別,似乎不僅是遠別,而且有可能是訣別。顯然是不同于尋常別離之作。明梅鼎祚《青泥蓮花記》(卷十二)、趙世杰《古今女史》(卷十二)、清周銘《林下詞選》(卷五)及徐釚《詞苑叢談 》(卷七)等書,也都著錄了此詞,可見此詞歷來受到人們的重視。
贈、答皆用《卜算子》調。上下片兩結句(贈詞下結除外)較通常句式增加了一個字,化五言為六言,于第三字處停,遂使這個詞調顯現出一氣流轉的聲情,增添了抑揚頓挫的情歌。
樂婉此詞直抒胸臆,明白如話。極本色,自然正是以我手寫我心,也許,干脆就是直接唱出口的。
“相思似海深,舊事如天遠 ”。臨別之前,卻從別后的情況說起,起句便奇。心靈善感的女詞人早已充分預感到,一別之后,痛苦的相思將如滄海一樣深而無際,使自己時時備受煎熬,美好的往事將象天上的云一樣遠不可即。經過此翻想你之后,便不能不緊緊把握住這將別而未別的時刻不放 。“淚滴千千萬萬行,更使人、愁腸斷 。”流盡了千千萬萬行的淚,留不住即將遠逝的你,反使我愁腸寸斷!上一句勢若江河,一瀉而下,下二句一斷一續,正如哽咽。訣別的時刻最終還是來臨了。女詞人既道盡別后的痛苦,又訴盡臨別的傷心,似乎已無可再言。殊不知,下片更是奇外出奇,奇人之又奇。
“要見無因見,拚了終難拚 。”要重見,無法重見。與其仍抱無指望的愛,真不如死掉這條心。可是,真要死掉這條心又哪能死得了呢?人生到此,道路已斷,直是絕望矣 !“若是前生未有緣,待重結、來生愿 。”有情人最終成不了眷屬,莫非是前生無緣?前生既然無緣,那么今生也有可能無緣。但是,今生已經無緣,更有來生 ,待我倆來生來世再結為夫妻吧!
絕望之中,發一愿,生出一線希望。此一線希望,真是希望耶 ?抑或是絕望耶?誠難分辨。唯此一大愿,意長留天地。
全詞篇幅雖短,但是,一位感情真摯,思想果斷的女性形象,活脫脫的躍然于紙上。以淚滴千千萬萬行之人,以絕不可能斷了之情,直道出自己的真摯情感,為之一拚,轉念便直說出終是難舍,如此種種念頭,皆在情理之中。但在別人則未必能夠直接道出自己的感情,而她卻能直言不諱。這難道不是性格豪爽果決?至于思舊事如天遠,要重見而無因見,待重結、來生愿,若不是感情真摯的人,又豈能說出?
全詞一猶如長江之水,一流而去永不回頭,但其意蘊仍覺有馀。以一位風塵女子,而能夠得到此段奇情異彩,歷來受到人們的喜愛,其奧秘正在于詞中道出了古往今來的愛情真諦:生死不渝。這是詞中的最高境界 。中國古代的仁人志士,小而對于個人愛情,大而對于民族傳統,皆抱有一種忠實之態度,即使當其不幸而處于絕望關頭,生死難關之時,也能體現出一種生死不渝之精神。唯其此種精神,小而至于個人愛情,才能夠心心相印,肝膽相照;大而至于民族文化,才能夠綿延不絕,生生不已。兩者表面上有大小之別,實際上則具共通之義。樂婉此詞雖為言情小令,但其比喻的宗旨則并非一首言情小令所能代替的。
走出愛情的唯美悲傷詩詞篇2
迷仙引·才過笄年
[宋] 柳永
才過笄年,初綰云鬟,便學歌舞。席上尊前,王孫隨分相
許。算等閑、酬一笑,便
千金慵覷。常只恐、容易蕣華偷換,光陰虛度。
已受君恩顧。好與花為主。萬里丹霄,何妨攜手同歸去。
永棄卻、煙花伴侶。免教
人見妾,朝云暮雨。
作品賞析
【注釋】:
柳永是第一個敢于把生活在社會最底層的歌妓們真 、善、美的心靈寫進詞中的人 ,在詞境的開拓上有重要貢獻。此詞描寫的就是一位身陷污泥而心向自由、光明、高潔的不幸歌妓的典型形象。詞的上片從以往的無情現實落筆鋪寫,展現這位歌妓厭倦風塵的心理活動,下片由未來的強烈愿望發揮開去,寫她對自由生活和美好愛情的渴望與追求。
全詞通過一位歌妓的自述,表現她對自由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她剛成長為少女時便學習歌舞了。古代女子年滿十五歲 ,開始梳綰發髻 ,插上簪子,稱為“及笄”,標志成年。由于她身隸娼籍,學習伎藝是為了在歌筵舞席之上“娛賓”,以成為娼家牟利的工具。她在華燈盛筵之前為王孫公子們歌舞侑觴,由于她年輕,色藝都好,席上尊前,隨處博得王孫公子的稱贊,對她的一笑(隨)地便以千金相酬。可是她意不在此,“慵覷”是懶于一顧。可見,她與一般安于庸俗生活、貪得纏頭的歌妓們,意趣相異。作者于此婉曲地表現了這一歌妓輕視千金而要求人們的尊重和理解的獨特品橡。她在風塵中保持著清醒的頭腦,渴望著有一個正常的人生歸宿。歌舞場中的女子青春易逝,有如“蕣華”的命運一樣。“華”古通花,蕣華即木槿花。《詩·鄭風·有女同車》“顏如蕣華”朱熹注:“蕣,木槿也,樹如李,其華朝生暮落。”郭璞《游仙詩》:“蕣榮不終朝。”古人多用蕣華以喻女子青春,雖美艷而難久駐,有似朝開暮落一般。這位歌妓清楚地知道,她的美妙青春也將象蕣華會暗中很快變滅的。“光陰虛度”之后的結局就是常常使她感到困擾和耽憂的問題。
她終于在賞識者中尋覓到一位可以信任和依托的男子,便以弱者的身份和堅決的態度,懇求救其脫離火坑 。他的同情、憐愛和賞識 ,在她看來已是“恩顧”了。歌妓猶命薄如花的女子,求他作主,求他庇護,以期改變自己的命運。“萬里丹霄”意即廣闊的晴空。而今她有了可信任的男子,祈求著“何妨攜手同歸去”,共同締造正常的家庭生活。從良之后,便表示永遠拋棄舊日的生活和那些煙花伴侶,以此來洗刷世俗對她的不良印象。“朝云暮雨”,典出自宋玉《高唐賦》。歌妓由于特殊的職業,送往迎來,相識者甚多 ,給人以感情不專、反復無常的印象。所以,這位歌妓她懇求、發誓,言辭已盡,愿望熱切,力圖證明自己非輕浮的女人向社會發出求救的呼聲。然而當時的歌妓者要想象正常人一樣過著溫暖的家庭生活總是難以如愿的,詞中女子的愿望恐難實現。
這首詞摹擬一個妙齡歌妓的口吻,道出她厭倦風塵、追求愛情的心靈世界。作者似乎只是客觀如實道來,字里行間卻流露出對備受凌辱的妓女渴望跳出火炕、獲得自由的深切同情。全詞純用白描,全以歌妓之口出之,讀來情真意切,真摯動人,干凈利落,通俗易懂,是柳詞中的上乘之作。
走出愛情的唯美悲傷詩詞篇3
釵頭鳳·紅酥手
[宋] 陸游
紅酥手,黃縢酒,
滿城春色宮墻柳。
東風惡,歡情薄。
一懷愁緒,幾年離索。
錯、錯、錯。
春如舊,人空瘦,
淚痕紅浥鮫綃透。
桃花落,閑池閣。
山盟雖在,錦書難托。
莫、莫、莫!
作品賞析
【注釋】:
這首詞寫的陸游自己的愛情悲劇。
陸游的原配夫人是同郡唐氏士族的一個大家閨秀,結婚以后 ,他們“ 伉儷相得”,“ 琴瑟甚和”,是一對情投意和的恩愛夫妻。不料,作為婚姻包辦人之一的陸母卻對兒媳產生了厭惡感 ,逼迫陸游休棄唐氏。
在陸游百般勸諫、哀求而無效的情況下,二人終于被迫分離,唐氏改嫁“同郡宗子”趙士程,彼此之間也就音訊全無了。幾年以后的一個春日,陸游在家鄉山陰(今紹興市)城南禹跡寺附近的沈園,與偕夫同游的唐氏邂逅相遇。唐氏安排酒肴,聊表對陸游的撫慰之情。陸游見人感事,心中感觸很深,遂乘醉吟賦這首詞,信筆題于園壁之上。全首詞記述了詞人與唐氏的這次相遇,表達了他們眷戀之深和相思之切,也抒發了詞人怨恨愁苦而又難以言狀的凄楚心情。
詞的上片通過追憶往昔美滿的愛情生活,感嘆被迫離異的痛苦,分兩層意思。
開頭三句為上片的第一層,回憶往昔與唐氏偕游沈園時的美好情景 :“紅酥手,黃滕酒。滿城春色宮墻柳 。”雖說是回憶,但因為是填詞,而不是寫散文或回憶錄之類,不可能把整個場面全部寫下來,所以只選取一個場面來寫,而這個場面,又只選取了一兩個最富有代表性和特征性的情事細 節來寫 。“ 紅酥手”,不僅寫出了唐氏為詞人殷勤把盞時的美麗姿態,同時還有概括唐氏全人之美(包括她的內心美)的作用。然而,更重要的是,它具體而形象地表現出這對恩愛夫妻之間的柔情密意以及他們婚后生活的美滿與幸福。第三句又為這幅春園夫妻把酒圖勾勒出一個廣闊而深遠的背景,點明了他們是在共賞春色。而唐氏手臂的紅潤,酒的黃封以及柳色的碧綠,又使這幅圖畫有了明麗而又和諧的色彩感。
“東風惡”幾句為第二層,寫詞人被迫與唐氏離異后的痛苦心情。上一層寫春景春情,無限美好,到這里突然一轉,激憤的感情潮水一下子沖破詞人心靈的閘門,無可遏止地渲泄下來 。“東風惡”三字,一語雙關,含蘊很豐富,是全詞的關鍵所在,也是造成詞人愛情悲劇的癥結所在。本來,東風可以使大地復蘇,給萬物帶來勃勃的生機,但是,當它狂吹亂掃的時候,也會破壞春容春態,下片所云“桃花落,閑池閣”,就正是它狂吹亂掃所帶來的嚴重后果 ,因此說它“ 惡”。然而,它主要是一種象喻,象喻造成詞人愛情悲劇的“惡”勢力 。至于陸母是否也包含在內,答案應該是不能否認的,只是由于不便明言,而又不能不言,才不得不以這種含蓄的表達方式出之。下面一連三句,又進一步把詞人怨恨“東風”的心理抒寫了出來,并補足一個“惡”字:“歡情薄。一懷愁緒,幾年離索 。”美滿姻緣被迫拆散 ,恩愛夫妻被迫分離,使他們兩人在感情上遭受巨大的折磨和痛苦,幾年來的離別生活帶給他們的只是滿懷愁怨。這不正如爛漫的春花被無情的東風所摧殘而凋謝飄零嗎?接下來 ,“錯,錯,錯”,一連三個“錯”字,連迸而出,感情極為沉痛。但這到底是誰錯了呢?是對自己當初“ 不敢逆尊者意”而終“ 與婦訣”的否定嗎?是對“尊者”的壓迫行為的否定嗎?是對不合理的婚姻制度的否定嗎 ?詞人沒有明說,也不便于明說,這枚“千斤重的橄欖”(《紅樓夢》語)留給了我們讀者來噙,來品味。這一層雖直抒胸臆,激憤的感情如江河奔瀉,一氣貫注 ;但又不是一瀉無余 ,其中“東風惡”和“錯,錯,錯”幾句就很有味外之味。
詞的下片,由感慨往事回到現實,進一步抒寫妻被迫離異的巨大哀痛,也分為兩層。
換頭三句為第一層,寫沈園重逢時唐氏的表現。
“春如舊”承上片“滿城春色”句而來,這又是此時相逢的背景。依然是從前那樣的春日,但是,人卻今非昔比了。以前的唐氏,肌膚是那樣的紅潤,煥發著青春的活力 ;而如今的她 ,經過“東風”的無情摧殘,憔悴了,消瘦了 。“人空瘦”句,雖說寫的只是唐氏容顏方面的變化,但分明表現出“幾年離索”給她帶來的巨大痛苦 。象詞人一樣 ,她也為“一懷愁緒”折磨著;象詞人一樣,她也是舊情不斷,相思不舍啊!不然,怎么會消瘦呢?寫容顏形貌的變化來表現內心世界的變化,原是文學作品中的一種很常用的手法,但是瘦則瘦矣,何故又在其間加一個“空”字呢?“ 使君自有婦 ,羅敷亦有夫 。”(《古詩·陌上桑 》)從婚姻關系說,兩人早已各不相干了,事已至此,不是白白為相思而折磨自己嗎?著此一字,就把詞人那種憐惜之情、撫慰之意、痛傷之感等等,全都表現了出來 。“ 淚痕”句通過刻畫唐氏的表情動作,進一步表現出此次相逢時她的心情狀態 。舊園重逢,念及往事,她能不哭、能不淚流滿面嗎?但詞人沒直接寫淚流滿面,而是用了白描的手法,寫她“淚痕紅浥鮫綃透”,顯得更委婉 ,更沉著,也更形象,更感人。而一個“透”字,不僅見其流淚之多,亦見其傷心之甚。上片第二層寫詞人自己,用了直抒胸臆的手法;這里寫唐氏時卻改變了手法,只寫了她容顏體態的變化和她痛苦的心情由于這一層所寫的都是詞人眼中看出的,所以又具有了“一時雙情俱至”的藝術效果。可見詞人,不僅深于情,而且深于言。
詞的最后幾句,是下片的第二層,寫詞人與唐氏相遇以后的痛苦心情 。“桃花落”兩句與上片的“東風惡”句前后照應,又突出寫景雖是寫景,但同時也隱含出人事。不是么?桃花凋謝,園林冷落,這只是物事的變化,而人事的變化卻更甚于物事的變化。象桃花一樣美麗姣好的唐氏,不是也被無情的“東風”摧殘折磨得憔悴消瘦了么?詞人自己的心境,不也象“閑池閣”一樣凄寂冷落么?一筆而兼有二意很巧妙,也很自然 。下面又轉入直接賦情:“山盟雖在,錦書難托。”這兩句雖只寥寥八字 ,卻很能表現出詞人自己內心的痛苦之情 。雖說自己情如山石,癡心不改,但是,這樣一片赤誠的心意,又如何表達呢?明明在愛,卻又不能去愛;明明不能去愛,卻又割不斷這愛縷情絲。剎那間,有愛,有恨,有痛,有怨,再加上看到唐氏的憔悴容顏和悲戚情狀所產生的憐惜之情、撫慰之意,真是百感交集,萬箭簇心,一種難以名狀的悲哀,再一次沖胸破喉而出:“莫,莫,莫!”事已至此,再也無可補救、無法挽回了,這萬千感慨還想它做什么,說它做什么?于是快刀斬亂麻:罷了,罷了,罷了!明明言猶未盡,意猶未了,情猶未終,卻偏偏這么不了了之,而在極其沉痛的喟嘆聲中全詞也就由此結束了。
這首詞始終圍繞著沈園這一特定的空間來安排自己的筆墨,上片由追昔到撫今,而以“東風惡”轉捩;過片回到現實,以“春如舊”與上片“滿城春色”句相呼應,以“桃花落,閑池閣”與上片“東風惡”句相照應,把同一空間不同時間的情事和場景歷歷如繪地疊映出來。全詞多用對比的手法,如上片,越是把往昔夫妻共同生活時的美好情景寫得逼切如現,就越使得他們被迫離異后的凄楚心境深切可感,也就越顯出“東風”的無情和可憎,從而形成感情的強烈對比。
再如上片寫“紅酥手”,下片寫“人空瘦”,在形象、鮮明的對比中,充分地表現出“幾年離索”給唐氏帶來的巨大精神折磨和痛苦 。全詞節奏急促 ,聲情凄緊,再加上“錯,錯,錯”和“莫,莫,莫”先后兩次感嘆,蕩氣回腸,大有慟不忍言、慟不能言的情致。
總而言之,這首詞達到了內容和形式的完美統一,是一首別開生面、催人淚下的作品。
〔附記〕千百年來,前哲時賢多認為陸游和他的原配夫人唐氏是姑表關系,其實事實并非如此。最早記述《 釵頭鳳 》詞這件事的是南宋陳鵠的《耆舊續聞》,之后,有劉克莊的《后村詩話》,但陳、劉二氏在其著錄中均未言及陸、唐是姑表關系。直到宋元之際的周密才在其《齊東野語》中說 :“陸務觀初娶唐氏,閎之女也,于其母為姑侄。”從這以后“姑表說”遂被視為“ 恒言”。 其實綜考有關歷史文獻和資料,陸游的外家乃江陵唐氏,其曾外祖父是歷仕仁宗、英宗、神宗三朝的北宋名臣唐介,唐介諸孫男皆以下半從“心”之字命名,即懋、愿、恕、意、愚、讕,并沒有以“門”之字命名的唐閎其人,也就是說,在陸游的舅父輩中并無唐閎其人(據陸游《渭南文集·跋唐修撰手簡 》、《 宋史·唐介傳 》、王珪《華陽集·唐質肅公介墓志銘》考定 );而陸游原配夫人的母家乃陰唐氏,其父唐閎是宣和年間有政績政聲的鴻臚少卿唐翊之子 ,唐閎之昆仲亦皆以“門”字框字命名,即閌、閱(據《 嘉泰會稽志》、《寶慶續會稽志》、阮元《 兩浙金石錄·宋紹興府進士題名碑》考定)。由此可知,陸游和他的原配夫人唐氏根本不存在什么姑表關系。這樣,周密的“姑表說”就毫無來由了,那么這完全就是出于他的杜撰了嗎?并不是這樣的。劉克莊在其《后村詩話》中雖然未曾言及陸、唐是姑表關系,但卻說過這樣的話 :“某氏改適某官,與陸氏有中外。”某氏,即指唐氏;某官,即指“同郡宗子”趙士程。劉克莊這兩句話的意思是說:唐氏改嫁給趙士程,趙士程與陸氏有婚姻關系。事實正是如此,陸游的姨母瀛國夫人唐氏乃吳越王錢俶的后人錢忱的嫡妻、宋仁宗第十女秦魯國大長公主的兒媳,而陸游原配夫人唐氏的后夫趙士程乃秦魯國大長公主的侄孫,亦即陸游的姨父錢忱的表侄行,恰與陸游為同一輩人(據陸游《渭南文集·跋唐昭宗賜錢武肅王鐵券文》,王明清《揮后錄》及《宋史·宗室世系 、宗室列傳、公主列傳 》等考定)。作為劉克莊的晚輩詞人的周密很可能看到過劉克莊的記述或聽到過這樣的傳聞,但他錯會了劉克莊的意思,以致造成了千古訛傳。本文不可能將所據考證材料一一列舉出來,只把近年來有關學者、專家和我們考證的結果附錄于此,僅供參考。
走出愛情的唯美悲傷詩詞篇4
蝶戀花·辛苦最憐天上月
[清] 納蘭性德
辛苦最憐天上月,一夕如環,夕夕都成玦。
若似月輪終皎潔,不辭冰雪為卿熱。
無那塵緣容易絕,燕子依然,軟踏簾鉤說。
唱罷秋墳愁未歇,春叢認取雙棲蝶。
作品賞析
古人與自然親,今人寧與物質親。天上月即是重要一例。月對古人來說,可以親,可以敬,可以怨,可以恨。李煜說:“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太白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蘇子說“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容若說“辛苦最憐天上月”。而現代天文學和航空的發展使人認識到月亮不過星際的一顆小行星,還是地球的衛星,看見月食只當是天文景觀,不會敲鑼打鼓的驚慌,相反倒很激動——等了這么多天終于看見月食了!
登上月球以后我們對月亮的認識更加平實而僵化。知道月亮上遍地沙礫,生物滅絕,根本沒有廣寒宮,沒有兔子和桂花樹,也沒有寂寞的嫦娥和伐樹的吳剛。情意和思維變成剛正而有規律。失卻了古人仰視未知的敬畏之心和幻想的快樂。
你約會一個人,會用手機或者msn,不再需要偷偷逾墻而入,生怕驚動了人家的父母和狗;不再需要字斟句酌的寫好約信,低聲下氣地轉托紅娘,是很爽利,然而同時,你也永遠不會知道“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有怎樣的忐忑曼妙。
你思念一個人,對他說,今天晚上幾點,我們網上見,你開了視頻,從邀請到連接不過一分鐘,多么快捷,古人渴望的天涯若比鄰。只在你的彈指之間。你清晰的看見想念的人,可惜也失去了“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的心有靈犀。
你想念家鄉和父母,如果時間來的及,你可以乘飛機回去看他們,再遠的地方,也不過數天時間。如果來不及,你可以打電話,中國電信會竭誠為你提供各種周全的服務,他們不怕你消費,而惟恐你不消費。記住。這是個消費至上的時代。如此,還需要和李白一樣發出:“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的感喟嗎?
從什么時候開始,神話被我們親手捏碎,如水的月光,被我們遺失了。
西方哲學強悍的地位,使人接受物質統治的觀念,靈魂的不死不滅宛如虛無笑談,是與科學的概念不符的。于是,人相信人一旦死去將不具有任何意義,思念也是枉然。容若在《沁園春》詞前《自序》中道寫:“了巳重陽前三日,夢亡婦澹妝素服,執手哽咽,語多不復能記。但臨別有云:‘銜恨愿為天上月,年年猶得向郎圓。’婦素未工詩,不知何以得此也。”這樣的想法和哀思,化月之說,在今天的人看來,是憂美但不實的。你幾曾再見過一個男人,為了自己的老婆對月吟詩,不要說死了的,活著你都看不到。
“若似若似月輪終皎潔,不辭冰雪為卿熱。”若你果如皎月照我余生,我亦可不畏嚴寒,不辭辛苦地飛到那冰冷月宮,去溫暖你的身體。此一句,披肝瀝膽,情之所終至死不逾。千古情話也!
這樣的話,現代男子連發夢時都不會說。你在他枕邊吹氣,撥弄他的耳垂,追問他愛不愛你,通常得到的答復是——別鬧了,明天還要上班。
是的,別鬧了!肯每個月按時交上家用的已屬珍稀物種,他為你,可能在朋友中間承擔了“氣管炎”的綽號。如是,該感激涕臨了。想他同你化蝶雙飛,共許來生么?塵緣易絕剛剛好。感謝老天幫忙讓我不用費心找借口分手。
容若這闋《蝶戀花》凄美,卻不減清靈。“辛苦最憐天上月,一夕如環,夕夕都成玦。”“環”和“玦”皆為美玉制成的飾物,古人佩在身上。“環”似滿月,“玦”似缺月。物理相通,容若以尋常佩物解自然之物,可見其格物,常懷世事難圓的隱恨,此句比之蘇子的“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深情勝之,豁達減之,各得其所。
化蝶之說,魏晉開始不絕于書,然而用得最切,也最感人的,無疑是容若。因有些文人不過是借典煽情,而他,是真正感同身受,心向往之。
這樣的男人,雖然有時多愁善感的讓人發膩,卻不失為一個好男人。怪不得現時很多女子打出了“嫁人當嫁納蘭君”的口號。容若是許仙式的男人。一個依依挽手,細細畫眉的美少年,給你講最好聽的話語來熨帖心靈。而你在他的護衛下,永遠都是枝頭上最鮮嫩的新芽,床前低眉才見的明月光。惹到無數艷羨的目光。
——多么妄想。
走出愛情的唯美悲傷詩詞篇5
鵲橋仙·說盟說誓
[宋] 蜀妓
說盟說誓。說情說意。
動便春愁滿紙。多應念得脫空經,
是那個、先生教底。
不茶不飯,不言不語,
一味供他憔悴。相思已是不曾閑,
又那得、工夫咒你。
作品賞析
【注釋】:
陸游的一位門客,從蜀地帶回一妓,陸游將她安置在外室居住,這位門客每隔數日去看望她一次。客偶然因患病而暫時離去,引起了蜀妓的疑心,客作詞解釋,妓和韻填了這首詞以作答。見周密《齊東野語》卷十一。
蜀妓疑團雖已得釋,但怨氣猶在,故開端三句寫道:“說盟說誓,說情說意,動便春愁滿紙。”這定是針對客詞的內容而發的,所以故意以惱怒的口吻,嗔怪其甜言密語、虛情假意。連用四個“說”字,是為了加強語氣,再加上“動便”二字,指明他說這些花言巧語已是慣技,不可輕信。其實她此時心頭怒火已熄,對其心愛之人并非真恨真怨,只不過是要用怨語氣氣他,以泄心頭因相思疑心而產生的郁悶,而這恰恰也是對他深愛和怕真正失去他的一種曲折心理的表現。
對對方情急盟誓和申辯,這位職明靈巧、心地善良的女子終以半氣半戲之筆加以責怪 :“多應念得脫空經,是那個先生教底?”脫空,是指說話不老實、弄虛作假 。宋代呂本中《東萊紫微師友雜記》說 :“劉器之(安世)嘗論至誠之道,凡事據實而言,才涉詐偽,后來忘了前話,便是脫空。”“脫空”當是宋人俗語,她借此諷其所愛之人的殷殷的盟誓之言是念的一本扯謊經,不過是騙她而已。再補上一句“是那個先生教底?”以俏皮的口吻出之,至此,蜀妓佯嗔帶笑之態活現在讀者眼前了。
下闋蜀妓回過口氣來,申說自己相思之苦:“不茶不飯,不言不語,一味供他憔悴。”連用四個“不”字,“不茶,不飯,不言,不語”,與上闋四個說相對的深重,而“一味供他(為他)憔悴”,更見其癡愛。
這正化用了情思柳永《蝶戀花》中“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盡管她精神上遭到難以忍受的痛苦和折磨,而情意仍誠摯不變 :“相思已是不曾閑,又那得功夫咒你。”連愛都來不及,那還有時間去咒你,這表現得極為真切入微!這是舍不得咒,不忍心咒呵!
從這至愛的深情,可知其上闋對客的責怨。也全出于愛之過甚 。一個生活在社會下層的妓女,被人輕視,求偶極難。“易求無價寶,難得有情郎”,這是多少煙花女子切身痛苦的體驗。而一旦得一知心人,又是多么害怕失去他。故蜀妓此時所表現的又氣又惱、又愛又癡的情態是極真實而又具有典型意義的。
全詞感情發自肺腑,出之自然。語言通俗,文意淺白,幾乎全用口語,不假雕飾,更不隱晦完全出于真情實感不但使人物性格更加鮮明、更加個性化,且使全詞生動活潑,富有生活氣息。張耒在《賀方回樂府序》中說:“文章之于人,有滿心而發,肆口而成,不待思慮而工,不待雕琢而麗者,皆天理之自然,性情之至道也。”蜀妓詞之至妙,恰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