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愛情詩鑒賞精選
愛情是人類生活的重要內容,也是詩歌創作的永恒主題。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現代愛情詩鑒賞,希望大家喜歡。
現代愛情詩鑒賞篇1:《見與不見》
你見,或者不見我,
我就在那里,
不悲不喜,
你念,或者不念我,
情就在那里,
不來不去,
你愛,或者不愛我,
愛就在那里,
不增不減,
你跟,或者不跟我,
我的手就在你手里,
不舍不棄,
來我的懷里,
或者,
讓我住進你的心里,
默然相愛,
寂靜歡喜。
鑒賞詩中沒有一句華麗的詞藻,只有質樸無華的情感,只有任世事怎樣變換他的情始終不變就在那里的那份愛,就如天上的恒星,哪怕歷盡滄桑都亙古不變。“你見,或者不見我/ 我就在那里/ 不悲不喜”“你念,或者不念我/ 情就在那里/ 不來不去”“你愛,或是者不愛我/ 愛就在那里/ 不增不減”,全詩運用了排比的修辭手法,反復吟誦詩人心中那份無論世事怎樣變換此情都不移的愛情,節奏感強,條理性好,旋律優美,極富藝術感染力。
從古到今,愛情是一個讓無數人吟詠的話題,太多的詩詞佳句證明愛情的美妙,同時也證明愛情是種讓人肝腸寸斷的傷。
遙想美麗的雪域高原,多情的倉央嘉措因相思踏雪而行夜會情人,是緣是劫?當破曉時分,人們讀著一個男人在雪野里留下的清晰的夜奔足跡,那足跡急促而有力蜿蜒地連接著布達拉宮和小巷深處, 于是疑惑,沉思,繼而驚愕,倉央嘉措在坦然的以愛情的名義歌唱的同時,也寫下了對宗教的背叛。
遙想倉央嘉措作為一個活佛的無奈與身不由己,他雖然沒有辦法去改變那些清規戒律,但他仍然選擇了叛經離道,選擇了對權利的舍棄與改變命運,這需要多大的勇氣?如果不是愛得至真至純,那又是什么力量讓他放棄權利呢?答案只有一個:因為愛情。
在浩瀚的時間長河里,時間能湮沒一切,然而能讓人們永遠記住的又有多少呢?但是,倉央嘉措用他的至真至純的愛與詩做到了這一點,倉央嘉措的情詩已被譯為多國文字廣為流傳,讓人們永遠記住了他,雖然歲月滄桑已過了幾個世紀。
在當今這個功利性很強的現實社會中,有多少人的愛情能達到這種至真至純的無我境界呢?又有多少人的愛情是無論世事怎樣變遷此情都不移呢?紅塵中,雖然我曾悟過愛的最高境界中的無我,但隨著世事紛擾,心中已漸無這種感覺,也許是現實生活中太多的現實因素讓人們的心里對愛的境界很難做到無我,也許是紛擾紅塵中有太多的無奈吧。然而倉央嘉措做到了,他愛得至真至純,不帶一絲名利,為了愛叛經離道舍棄了地位與權利。
讀著這種至真至純的情與詩,心中涌起的不僅是感動與感嘆,更有一份難言的心緒。倉央嘉措的詩如一曲天籟之音震顫靈魂動人心弦,那種愛得不帶一絲雜念的純情,久叩心門。
六世__倉央嘉措不愧為一代情僧,他的詩,不論是熱情奔放的還是冷靜纏綿的,同樣都蘊藏著一種拆解不開的深情。從《那一世》里的“那一年,我磕長頭匍匐在山路,不為覲見,只為貼著你的溫暖。”到《見與不見》里的“你跟,或者不跟我,我的手就在你手里,不舍不棄。”無一不是如此。當感情來臨的時候,做到熱情如火,纏綿似藤很容易;做到淡如云影,靜似深流卻實屬不易。《見與不見》所表現的正是這樣一種安靜的深情,一如清風明月,雨潤芭蕉。這樣的感情沒有焦渴,沒有情深緣淺的感嘆,也不會有烈焰焚身,萬箭穿心的煎熬。在《見與不見》里,我們看不到纏綿悱惻,山盟海誓,卻能讀到一種磐石一樣堅固不移的深情。就那么簡簡單單的幾行字,明明白白的幾句話。沒有曲折幽婉,跌宕起伏的韻律,卻構成了一種千回百轉,澎湃如潮的情愫。這樣的情感仿佛巖漿在地底層涌動,它的力量足可以沖破巖石,而表面卻是平靜的。這來源于深刻的佛學修養和智慧。
這樣的感情,如小草依戀著土地,云朵依戀著天空,星星愛慕著月亮。我不會攪擾你的生活,也不會打擾你的平靜,我只是這樣默默的靜寂的喜歡著你,不離不棄!愛你,已經成了一種習慣。這樣的愛自始至終只是一個等字,并且是一個早就預見了一切的等。我明知道這樣的愛不會有結果,也明知道這樣的等待注定是一種無望的等,是今生來世都不可執之以手的等,我還是不會改變初衷。這讓我們想起母親對于孩子的愛,想起菩薩對于眾生的愛,這是一種無條件的愛,大愛無言。
這樣的等待,仿佛是骨子里的一種等,是與生俱來的一種等,這樣的等不會因為你的回不回眸,留不留戀,而增加半分,或者減少半分。
這樣的等待完全出于一種自然,像小溪繞著溝壑緩緩的流淌,像簫聲穿過竹林煙般裊繞。這是一種生命本生的等,就像等待每天的日升月落一樣簡單;就像等待春天的花開,夏季的蟬鳴,秋季的落葉,冬天的雪花一樣自然。
等待的時候,可以看書寫字,可以吟詩作畫,可以賞花彈琴;可以品香茗、聞蟲語,看柳絮紛飛,聞雪落無聲;只是從來不曾忘記你。你知道不知道都沒有關系,你曉不曉得也不重要;你說喜歡也罷不喜歡也好,我全都不計較。這樣的愛雖沒有山盟海誓卻永存抱柱之信;這樣的愛不會因外界的擾攘紛爭而移步遷徙,因為它們始終只是在心底,安靜的一隅。誠如弘一大師的教誨:愛是一種慈悲
四季更換,匆匆而過的只是時間。而我對你的情感永遠定格在最初的相知里。無欲、無求,無哀、無傷;隔著千重山,萬重壑,我也不以為遠;近在咫尺,毫發之隙,我也不以為近。愛你,等你是一種美麗的心情,不會因為月缺而孤單;不會因為月盈而寂寞。你清清淡淡的背影,將會一直陪伴著我,在每一個春夏秋冬,默默的憶念、守望。無論自己愛的眾生愛不愛自己無關緊要,只要我愛你,愛就存在我心里。這就是佛家所說的苦也不苦。只要有情在,見與不見,都是一樣的!
即使海水離開了波浪,佛陀對眾生的慈悲 片刻也不會離開。
倉央嘉措 帶給我們不為名利 解脫煩惱的生活羈絆,以超然世外的心胸,游離于滾滾紅塵之中。
你見,或者不見我 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身不動,心不動,自性本不動,見與不見,悲與喜,你和我
都是自性在顯現的作用,
你念,或者不念我 情就在那里 不來不去,-----舉手投足起心動念 情與無情,無非自性顯現 ,當下即空,本無去來,念與無念都是空而不實 念,或者不念 哪有區別呢
你愛或者不愛我 愛就在那里 不增不減 ------愛或者不愛,都是前世因緣聚合,今生起了現行造作,愛或者不愛,在本性上都是虛妄,愛為本體自性之遷流,性本不動,愛之大小深淺,在自性上哪有增減呢?《心經》云: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 。
你跟,或者不跟我 我的手就在你的手里不舍不棄-----自性無去來,無緣大慈,同體大悲,我的手和你的手在本性上 又有什么區別呢 我的心 和你的心 哪還有距離呢?
來我懷里 或者 讓我住進你的心里 ---- 眾生有解脫的菩提愿望能夠斷惡修善普濟有情,是謂能入菩薩的大悲胸懷,也可以說 擦去明鏡上的塵埃 讓自性流露 ,用佛法的修學法雨洗滌內心的塵勞煩惱,讓般若光明 照進我們的無明心里,是一切眾生而為樹根,諸佛菩薩而為華果。以大悲水饒益眾生,則能成就諸佛菩薩智慧華果。
默然相愛 寂靜喜歡 ------ 涅盤寂靜,沐浴法喜,愛恨離別,生老病死,水中月鏡中花,一笑寥寥空萬古,風甌語,迥然銀漢橫天宇。
累了,倦了,就來走近倉央嘉措吧,解讀這位藏傳佛教史上最受人愛戴的上師,來源于深刻佛學修養豁達與睿智的詩篇,這些不即不離的般若智慧,這位有修有學 倜儻風骨有情有義的圣域導師 帶給我們醍醐灌頂 般的清涼快樂 不忘人性 又超乎人生 的 大智大慧 大愛大勇 不朽傳奇人生。
現代愛情詩鑒賞篇2:《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
不是生與死的距離
而是我就站在你面前
你卻不知道我愛你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
不是我就站在你面前
你卻不知道我愛你
而是愛到癡迷
卻不能說我愛你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
不是我不能說我愛你
而是想你痛徹心脾
卻只能深埋心底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
不是我不能說我想你
而是彼此相愛
卻不能夠在一起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
不是彼此相愛
卻不能夠在一起
而是明知道真愛無敵
卻裝作毫不在意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
不是樹與樹的距離
而是同根生長的樹枝
卻無法在風中相依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
不是樹枝無法相依
而是相互瞭望的星星
卻沒有交匯的軌跡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
不是星星沒有交匯的軌跡
而是縱然軌跡交匯
卻在轉瞬間無處尋覓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
不是瞬間便無處尋覓
而是尚未相遇
便注定無法相聚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
是飛鳥與魚的距離
一個翱翔天際
一個卻深潛海底
鑒賞讀印度詩人泰戈爾的《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令我潸然淚下。是的,有一種比生與死更遙遠的距離,不是時間上的跨古今,也非空間上的囊括宇宙,而是一種最難逾越的距離,心與心的距離。
生與死本是一種永遠無法溶合的距離,而近在咫尺卻形同陌路是單相思者的心與所愛的人更遙遠的距離。相愛卻不能相處,有情人不能成眷屬,是千古遺憾的情人間的距離,而明明愛著卻裝著不放在心上,是矛盾而痛苦,逆離真心的距離。可,比這更遙遠的距離,你可知?是心的冷漠,是對愛的藐視,是面對愛自己的人斷然掘上一條無法跨越的溝渠,把愛遠遠拒絕在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外。
距離原本可以產生美,但這樣一種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卻是痛苦的。全詩以愛為主線,詩人敏感的字里行間,流露著痛苦而無奈的情感,不能不令人從容。詩歌簡短而整齊,全詩由四組“不是……而是……”構成,采取對比的手法,層層深入,把讀者帶到了那種痛苦的最遙遠的距離,并把詩人情懷感染給每位讀者。讀至最后令人恍然大悟時——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實際上是心與心的距離,早已淚眼模糊,倏然淚下。
人,為何不放下心的冷漠,把心與心的距離拉近,好好去感受別人賦予你的愛呢?
別讓心與心成為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吧!這是一種悲哀。
現代愛情詩鑒賞篇3:《致橡樹》
我如果愛你——
絕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愛你——
絕不學癡情的鳥兒,
為綠蔭重復單調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常年送來清涼的慰藉;
也不止像險峰,
增加你的高度,
襯托你的威儀。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這些都還不夠!
我必須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為樹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緊握在地下;
葉,相觸在云里。
每一陣風過,
我們都互相致意,
但沒有人,
聽懂我們的言語。
你有你的銅枝鐵干,
像刀,像劍,也像戟;
我有我紅碩的花朵,
像沉重的嘆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們分擔寒潮、風雷、霹靂;
我們共享霧靄、流嵐、虹霓。
仿佛永遠分離,
卻又終身相依。
這才是偉大的愛情,
堅貞就在這里:
不僅愛你偉岸的身軀,
也愛你堅持的位置,
足下的土地。
鑒賞詩歌是文學寶庫中的瑰寶,是語言的精華,是智慧的結晶,是思想的花朵,是人性之美的靈光,是人類最純粹的精神家園。古今中外的詩人們,以其妙筆生花的精彩寫下了無數優美的詩歌,經過時間的磨礪,已成為超越民族、超越國別、超越時空的不朽文明,扣擊著一代又一代人的心靈,給人們以思想上和藝術上的雙重享受和熏陶。
這是一首經典的愛情詩,語言清麗活潑,讀起來朗朗上口。
詩人以橡樹為對象表達了愛情的熱烈、誠摯和堅貞。詩中的橡樹不是一個具體的對象,而是詩人理想中的情人象征。因此,這首詩一定程度上不是單純傾訴自己的熱烈愛情,而是要表達一種愛情的理想和信念,通過親切具體的形象來發揮,頗有古人托物言志的意味。
首先,橡樹是高大威儀的,有魅力的,有深度的,并且有著豐富的內涵——"高枝"和"綠陰"就是一種意指,此處采用了襯托的手法。詩人不愿要附庸的愛情,不愿作趨炎附勢的凌霄花,依附在橡樹的高枝上而沾沾自喜。詩人也不愿要奉獻施舍的愛情,不愿作整日為綠陰鳴唱的小鳥,不愿作一廂情愿的泉源,不愿作盲目支撐橡樹的高大山峰。詩人不愿在這樣的愛情中迷失自己。愛情需要以人格平等、個性獨立、互相尊重傾慕、彼此情投意合為基礎。
詩人要的是那種兩人比肩站立,風雨同舟的愛情。詩人將自己比喻為一株木棉,一株在橡樹身旁跟橡樹并排站立的木棉。兩棵樹的根和葉緊緊相連。詩人愛情的執著并不比古人"在天愿做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遜色。橡樹跟木棉靜靜地、堅定的站著,有風吹過,擺動一下枝葉,相互致意,便心意相通了。那是他們兩人世界的語言,是心靈的契合,是無語的會意。
兩人就這樣守著,兩棵堅毅的樹,兩個新鮮的生命,兩顆高尚的心。一個像勇敢的衛士,每一個枝干都隨時準備阻擋來自外面的襲擊、保衛兩人世界;一個是熱情的生命,開著紅碩的花朵,愿意在他戰斗時為其吶喊助威、照亮前程。他們共同分擔困難的威脅和挫折的考驗;同樣,他們共享人生的燦爛,大自然的壯美。
詩人要的就是這樣的偉大愛情,有共同的偉岸和高尚,有共鳴的思想和靈魂,扎根于同一塊根基上,同甘共苦、冷暖相依。
詩歌以新奇瑰麗的意象、恰當貼切的比喻表達了詩人心中理想的愛情觀。詩中的比喻和奇特的意象組合都代表了當時的詩歌新形式,具有開創性意義。另外,盡管詩歌采用了新奇的意象,但詩的語言并非難懂晦澀,而是具有口語化的特征,新奇中帶著一種清新的靈氣和微妙的暗示,給人以無限的遐想空間。
以上就是小編為你整理的現代愛情詩鑒賞,希望對你有幫助!
看過“現代愛情詩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