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詩詞的大意及賞析
南湖秋水夜無煙,耐可乘流直上天②?且就洞庭賒月色,將船買酒白云邊。
【注解】
①肅宗乾元二年秋,刑部侍郎李曄貶官嶺南,行經岳州時與李白相遇,時賈至亦謫居岳州,三人相約同游洞庭湖,李白寫下五首七絕記其事。
②耐可:是否能,假設語氣。
【賞析】
這首詩借景抒發懷才不遇的無奈心情。首句寫景兼點出季節與泛舟洞庭事,“耐可乘流直上天?”深嘆上天之無望,實指回歸朝廷之無期。后兩句寫泛舟湖上飲酒之樂。“且就”暗寫洞庭月色之美,“賒”字將自然人格化,想像奇特,用詞獨道,于雄豪中包含著凄戚,曠達中流露出悲苦。
李白詩詞的大意及賞析【篇2】
金陵酒肆留別①
風吹柳花滿店香,吳姬壓酒喚客嘗②。金陵子弟來相送③,欲行不行各盡觴④。請君試問東流水,別意與之誰短長?
【注解】
①金陵:今南京市。酒肆:酒店。
②壓酒:壓酒糟取酒汁,意即用新釀的酒款待客人。
③子弟:與父老相對。指年輕人。
④欲行不行:要走的,指自己;不走的,指金陵子弟。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盡情歡醉的送行場面:滿庭美酒飄香,美麗的酒店女主人含笑斟酒,一群年青人熱情相送,圍著客人殷勤勸酒,鄉土味十分醇厚。結尾發問,以流水比別意,情深意長。全詩本色自然,用語明白如話。表現了作者豪放曠達,四海為家的浪子情懷。
李白詩詞的大意及賞析【篇3】
獨坐敬亭山①
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注解】
①敬亭山:在今安徽省宣城縣,晉代詩人謝靈運、謝朓等曾在這里做過太守,也常在此山吟詩。
【賞析】
這首詩作于天寶十二載秋,作者已五十三歲,仍四處漂泊,懷才不遇。此詩寫獨坐敬亭山時的情趣。詩的前二句寫景,卻道盡了孤獨,后二句運用擬人手法寫詩人對敬亭山的喜愛。實際上,詩人愈是寫山的“有情”,愈是說人世的“無情”。只能超凡脫俗地和大自然對話,表現了詩人清高冷傲,孤獨寂寞的心緒。
李白詩詞的大意及賞析【篇4】
月下獨酌四首(選一)①
其一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暫伴月將影②,行樂須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凌亂。醒時同交歡,醉后各分散。永結無情游,相期邈云漢③。
【注解】
①獨酌:一個人喝酒。
②將:偕,同。
③相期:相約。邈:高遠。云漢:銀河,天上。
【賞析】
本篇寫詩人在月夜花下獨酌,無人親近的冷落情景。直接抒發了孤獨寂寥的苦悶感情。“明月不解飲,影徒隨我身”,詩人因為世少知音,不得不以明月、身影為伴,相與共飲,以破岑寂,驅遣內心的苦悶。“永結無情游,相邀邈云漢”,還要和他們永結為好友,相約在上天仙境會見遨游。表現了詩人懷才不遇的孤傲與寂寞,以及對污濁社會現實的不滿,對光明、自由的強烈向往。詩作構思新奇,想像獨特,遨月對影,千古絕句,感人至深。
李白詩詞的大意及賞析【篇5】
登金陵鳳凰臺①
鳳凰臺上鳳凰游,鳳去臺空江自流。吳宮花草埋幽徑②,晉代衣冠成古丘③。三山半落青天外④,二水中分白鷺洲⑤。總為浮云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注解】
①金陵:今江蘇南京市。鳳凰臺:故址在今南京鳳凰山上,相傳南朝劉宋元嘉年間有鳳凰集于此山,因筑此臺。
②吳宮:三國時孫吳所建宮殿遺址。
③晉代:指東晉南渡后建都于金陵。衣冠:指當時的豪門世族。
④三山:在今南京西南,因有三峰故名。
⑤二水:因秦淮河由金陵城流入長江,白鷺洲橫其間分為二支。
【賞析】
這首詩是唐玄宗天寶年間李白被排擠,離開長安漫游金陵時所作。首聯寫鳳凰臺的傳說,鳳去臺空,發出了人世滄桑、宇宙永恒之嘆。頷聯以吳宮花草、晉代衣冠形象描寫興亡變遷。頸聯描寫大自然的壯美景觀,尾聯慨嘆“浮云蔽日”,表達詩人政治上的失意,對楊國忠等奸佞忌賢妒能的憤懣。詩中把眼前景物、歷史典故和自己的獨特感受交織在一起,抒發了詩人憂國傷時的情懷。